登陆注册
251100000025

第25章 (3)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贤者固不可测。晏子騐学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同伸于知己者。一句案,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前以知己论管仲,此以知己论晏子,是史公着意点缀联合处。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描尽情状,呼之欲出。既而归,其妻请去。奇妇人。○亦先作一纵。石父请绝,御妻请去,作一样写。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看人入细。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亦奇。晏子怪而问之,写出有心人。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皆管仲著书篇名。及《晏子春秋》,《晏子春秋》七篇。详哉,其言之也。因二子书已详言,故史公传以略胜。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表明作两传之旨。先总说,下乃分。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贬驳处,意浑融。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三句出《孝经·事君》章。言君有美恶。臣将顺而匡救之,故君臣能相亲协,即传中所谓“因而伐楚”、“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因而信之”之类是也。岂管仲之谓乎?极抑扬之致。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崔杼弑庄公,晏婴入,枕庄公尸股而哭之,成礼而出。○补传所未及。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晏子之不讨崔氏,权不足也,然亦非克乱之才,故史公以无勇责之。至其谏说,犯君之颜,即传中所谓危言危行顺命衡命是也。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进思尽忠”八字,亦出《孝经·事君》章。○极赞晏子。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执鞭暗用御者事。史公以李陵故被刑,汉法腐刑许赎,而生平交游故旧,无能如晏子解左骖赎石父者,自伤不遇斯人,故作此愤激之词耳。

《伯夷传》,忠孝兄弟之伦备矣。《管晏传》,于朋友三致意焉。管仲用齐,由叔牙以进,所重在叔牙,故传中深美叔牙。越石与其御,皆非晏子之友,而延为上客,荐为大夫,所难在晏子,故赞中忻慕晏子。通篇无一实笔,纯以清空一气运旋。觉《伯夷传》犹有意为文,不若此篇天然成妙。

屈原列传《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左徒,即今左右拾遗之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习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起叙任用之专,后段节节叙其疏而见放,妙得原委。

上官大夫靳尚。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此句拍入。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烛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因谗之,谗屈原作两节写,“害其能”一节虚,“夺草稿”一节实。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语中庸主之忌。王怒而疏屈平。以下并史公变调序《离骚》,即用骚体。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先写作《离骚》之由,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遭也。○注一句。下忽入议论,奇妙。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提“穷”字。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道出人情,真而切。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应“穷”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提“怨”字。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应“怨”字。○回环曲折,多永言之致。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谓好色云者,以《离骚》有宓妃等事。然原特假借以思君耳,非如《国风》之思也。而史公亦假借用之。○比《骚》于《诗》,深得旨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自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闹污泥之中,淖,溺也。蝉蜕退于浊秽,蝉蜕,如蝉之去皮也。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白爵嚼然泥而不氵宰子者也。白爵,疏静之貌。氵宰,浊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极赞屈原。○以上《离骚》,只虚写。

屈原既绌,闲接。又入叙事。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同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详张仪始终事,为屈原谏楚王张本。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丹、淅,皆县名,在弘农。斩首八万,虏楚将屈盖,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一段。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即割楚地,以与楚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又算定怀王。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仅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长句正是省句。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二段。○两段词简而情备。是时屈原既疏,忽接入本传。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只“为何不杀张仪”一句,乃倒装楚愿得张仪一段,又倒装张仪许楚一段,意思在此,而序事在彼。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张仪诈楚,客也,于此一结。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又起一难。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伏再用之根。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纳,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怀王一欺于秦而国削,再欺于秦而身死。为屈原作证,亦为《楚辞》作序也。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再用子兰,深著楚王之不明也。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嫉子兰,先从楚人说起,见非屈原之私怨。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推屈平本意作议论。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忽又转到《离骚》上。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应“不忘欲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应“冀君之一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又宽一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泛泛感论。包罗古今无穷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将前事总作一收。此不知人之祸也。缴断一句。《易》曰:“井渫屑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渫,不停污也。井渫而不食,使我心恻然,以其可用汲而不汲也。如有王之明者,汲而用之,则上下并受其福矣。王之不明,岂足福哉!愤切语。

令尹子兰闻之,接上,“屈平既嫉之”,妙。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回应上官大夫。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极写落魄悲愤之状。○以下渔父辞。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三闾,掌王族昭、屈、景三姓之官。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似老氏之言。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饣甫其糟而啜其酉离?酉离,薄酒。何故怀瑾握瑜瑾、瑜,皆美玉。而自令见放为?”只就渔父口中翻出一段至理可参。有情有态,可咏可歌,词家风度。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弹而振之,去其尘也。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问者乎!察察,净洁也。汶汶,垢蔽也。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常流,犹长流也。○汨罗之志已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枉入声乎!”“温蠖”,犹忄昏愦,《楚辞》作“尘埃”。○一气流转,机神跌宕。乃作《怀沙》之赋。《怀沙》赋删去。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觅罗以死。汨水在罗,故曰汨罗。今长沙屈潭是也。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磋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借宋玉等,前衬屈原,后引贾谊。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自屈愿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借投书事,接下《贾谊传》。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皆《离骚》篇名。悲其志。读其文而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游其地而想其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即用他吊屈原之意,以叹贾生。读《鹏鸟赋》,楚人命曰服,贾生作《鹏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自悲自吊。○此屈贾合赞,凡四折,缭绕无际。

史公作屈原传,其文便以《离骚》。婉雅凄怆,使人读之,不禁欷欲绝。要之穷愁著书,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宜其忧思唱叹,低回不置云。

酷吏列传序《史记》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引孔子之言。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不德,不有其德也。不失德,其德可见也。滋,益。章。明也。○引老子之言。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总断一句。引孔子、老子,是立言主意,以见酷吏之不可崇尚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立论醒彻。昔天下之网尝密矣,谓秦法。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相遁,谓借法为奸,而无情实,故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费,○言本弊不除,则其末难止。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升其任而愉同偷快乎?此时非酷吏救止,安能偷少顷之快?言势不得不然,非与酷吏也。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溺,谓沉溺不举也。○此言酷吏所由始。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藉于严酷。○又引孔子之言。“下士闻道大笑之”,何知有道德。○又引老子之言。非虚言也。又总断一句,应前。

汉兴,汉之初,破觚而为圜,觚,八棱有隅者。破觚为圜,谓除去严法。斫雕而为朴,斫,削也。雕,刻镂。斫雕为朴,谓使反质素。网漏于吞舟之鱼,网极其疏,应上“网密”。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同安。,盛也。艾,治也。○一段慨想高、文之治。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彼,指道德。此,指严酷。○一束用全力。

同类推荐
  • 韩非子

    韩非子

    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秉持“以霸王之业教君”的宗旨,归纳整合出一套“凭势、用术、行法”的治国理念,中国第一个极权皇帝,欣赏他,自然也疑忌他;第一个全国的权相,畏忌他,害死他,但更贯彻、执行他的计策。汉以后历朝政治莫不阳儒阴法,于是韩非死了,而又还没有死。
  •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原作者是明代万历时著名学者萧良有。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全书通用四言。虽是短句,但上下对偶,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为主,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全书故事包罗万象,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从开始编撰到停笔花费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看到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政权的兴衰,看到帝王将相们的处世之道、为政之法,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沉浮、悲欢离合。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从原著所记的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其中精彩、典型的故事,以供读者朋友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热门推荐
  • 控界师

    控界师

    控界师,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以控制万物来战斗,控物体,控元素,只要是存在的,都可以控制来战斗。励志,虐恋,热血,搞笑无奇不有,老故事,也能玩出新花样,何况是新故事。
  • 都市之商业帝王

    都市之商业帝王

    李煜得到一款名叫‘都市大亨’的模拟经营类手游,没想到游戏里的店铺,居然是自己濒临倒闭的小餐馆,李煜从此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首富之路道阻且长,唯有美人伴我同行。——李煜建个交流群:942·055·995
  • 红尘江山之双生缘

    红尘江山之双生缘

    孤儿院盲女孟雪,一朝穿越,她是云家嫡女云璃。紫傲兰陵城云家,因为云璃的痴傻受人嘲笑,亲人不在乎。如今灵魂已经被彻底的替换,人生也开启了新的旅程。前有娘亲风华绝代,后有哥哥少年英才。上有爹爹,护她成长,下有丫鬟,忠心耿耿,云璃遭遇了历史上最幸运的穿越。可惜,一时不察被人陷害拐卖,云璃与兄长分割两地陷入了父辈的恩怨纠葛。失去了庇护,云璃在步步危机里逐渐成长,也开始想起来前世发生的一切。一株二艳,并蒂双花。生生世世背道而驰,轮回道前的任性,改变了它们的宿命,爱恨情仇,又能否抽身而退。
  • 腊日龙沙会绝句

    腊日龙沙会绝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源神轮回道

    源神轮回道

    “雀雀,等我,我给你报仇了,就下去找你。”黑衣战袍的男人说道,拿起了地上的毁灭剑,冲向了不远处的敌人......源神毁灭,为爱人报仇,杀尽十亿大军,今生,偶然想起了她,会发生什么。“前世,爱你两亿年,我为你斩尽天下:今生,我记起来了你,又怎会不再爱你?爱你,再两亿年也不够!”让我们笑看源神毁灭与兄弟,爱人的轮回之路。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香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香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传统文化的许多部类都可溯至先秦,香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可以一直追溯到殷商以至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 大树仙人

    大树仙人

    【非异兽文,非种田文,非日常文,剧情流小说。】林森和树有缘。转生到异世,成为了一株小小的幼苗。千年的岁月过去,他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外面刀光剑影的人世他不想涉及,只想守护自己身处的宁静小村。直到有一天,一群无良宗门弟子踏进了他的净土......——————————书友群:1016804873
  • 非行者言:19世纪英国人非洲行居记录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非行者言:19世纪英国人非洲行居记录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论述了19世纪英国人非洲记录所呈现的史料内容。通过撷取具体内容举例,本书展示了19世纪英国人非洲记录所呈现的经济史、主要酋邦或王国史、相关族群发展演变、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非洲传统社会文化等文化方面的史料。
  • 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更精彩

    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更精彩

    许多成功者,他们与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是更多的劳动和孜孜不倦的流血流汗,也不是多么聪明过人的头脑和谋略,而只在于他们的韧性和耐心。如果你想改善人生,请不妨从忍耐,甚至习惯寂寞开始。耐得住寂寞者,始有所成,终有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