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00000043

第43章 (3)

字有多少,句有长短,文有反顺,起伏顿挫,如惊涛怒波。读者但见其精神,不觉其重叠。此章法句法也。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一段就周公振势。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一段就贤士振势。○前下九“皆已”字、此下三“岂复”字,专为下文打照。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此一转最有力。以上论周公之待士,反复委曲。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又推周公之心,反写一笔。妙在虚字斡旋,将无作有,生烟波。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句已可住,而添“不衰”二字,奇峭。○正写一笔,收完前一幅文字。凡作无数转折,写周公方毕。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方入正文,竟作两对,运局甚奇。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此段连用九“岂尽”字,对上九“皆已”字,亦就当时振势一段。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又添两“岂尽”字,即上三“岂复有哉”变文耳。亦就贤士振势一段。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至此方尽言攻击。○说阁下毕,下始入自复上书意。

愈之待命,四十余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昏人辞焉。阍人,守门隶。惟其昏愚,不知逃循,故复有周公之说焉。挽周公一句。阁下其亦察之。以前是论相之道,以后是论士之情。

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犹言故不必复上书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书安得不复上。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书安得不复上。○此段以古道自处,节节占地步,文章绝妙。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器上,足数朔及门,而不知止焉。上用四“矣”字,其势急。此用二“焉”字,其势缓。如摆布阵势,操纵如法。文章所谓虚字上斡旋也。其两“不知”字,归结自身上,与上“不知逃遁”相应。最妙。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又一转生姿,以大贤之门,打照周公。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

通篇将周公与时相两两作对照。只用一二虚字,斡旋成文。直言无讳,而不犯嫌忌。末述再三上书之故,曲曲回护自己。气杰神旺、骨劲格高,足称绝唱。

与于襄阳书韩愈

七月三日,将士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虫合下。贞元十四年九月,以工部尚书于由页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公书称守国子四门博士,则当在十六年秋也。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言下之人必如此,一扇。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言上之人必如此,一扇。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翻前扇。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翻后扇。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后先有待。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上下难逢。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退平声欤?援,犹干也。推,求而进之也。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上下之间,是必有故。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下不肯援。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上不肯推。故高材多戚戚之穷,不能享大名,显当世。盛位无赫赫之光。不能乘休光,照后世。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负能负位,各有其咎。○一句断定。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非无可援。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非无可推。○自起至此,只是相须殷而相遇疏。一句话,却作许多曲折。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言己平日诵此言已熟,终未尝轻以告人。○承上启下。

侧闻阁下方入襄阳。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上有其人。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莫为之后。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问得委婉,疑得风刺。

愈虽不材,方入自己。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以其人自处。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韦始。《国策》: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将欲报仇,往见郭隗先生。对曰:“今王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横插一句,有情更有力。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应求之未得。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应吾志未暇。○后半截议论,皆是设为疑词以自道达,首尾回顾,联络精神。世之龊龊错者,既不足以语去声之;龊龊,急促局狭貌。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一结悲凉慷慨,淋漓尽致。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可即文以见志。

愈恐惧再拜。

前半幅只是泛论,下半幅方入正文。前半凡作六转,笔如弄丸,无一字一意板实。后半又作九转,极其凄怆,堪为动色。通篇措词立意,不亢不卑,文情绝妙。

与陈给事书韩愈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虫合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叙相见。贫贱也,衣食于奔走,倒句法。不得朝夕继见。叙不相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忽开两扇,一扇陈给事。○陈给事,名京,字庆复。大历元年中进士第,贞元十九年,京奏祭必尊太祖,正昭穆。帝嘉之。自考功员外迁给事中。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一扇自己。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总上两扇,叙所以不相见之故。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祝乎其言,若闵其穷也。属,连续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重起二扇,一扇再叙相见。其后如东京取妻子,东京,洛阳也。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悄,静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一扇,再叙不相见。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单就不相见中,翻出陈给事意思来,奇绝妙绝。不敏之诛,诛,责也。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邱皆切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唐人有生纸、熟纸,生纸非有丧故不用。公用生纸,急于自解,不暇择耳。揩,涂抹也。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愈恐惧再拜。

通篇以见字作主。上半篇从见说到不见,下半篇从不见说到要见。一路顿挫跌宕,波澜层叠,姿态横生,笔笔入妙也。

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

月、日,愈再拜。一云“应博学宏词前进士韩愈谨再拜上书舍人阁下”。

天池之滨,大江之氵贲焚,○天池,谓南海也。《庄子》:“南冥者,天池也。”滨,水际。氵贲,水涯。曰有怪物焉,怪物,龙之别名。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汇,类也。○总领一句。下一连六转。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得水,一转。其不哀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顿宕。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犭宾宾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犭宾,小獭也。○不及水,二转。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顿宕。然是物也,负其导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气骨矫矫,明明托物自喻。○不肯乞怜,三转。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有力者不知,四转。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仰首鸣号,五转。句句抱前,句句刺心。其哀之,命也;其不及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作三叠,总结。六转。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一篇皆是譬喻,只一句归结自己,甚妙。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此贞元九年,宏词试也。无端突起譬喻,不必有其事,不必有其理,却作无数曲折,无数蜂峦。奇极妙极。

送孟东野序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起句,是一篇大旨。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草木,一。水之无声,风荡之鸣。水,二。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梗,塞也。其沸也,或炙之。水独加三句。错综入妙。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金石,三。人之于言也亦然,说到人。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一锁,应起句,笔宕甚。○人言,四。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突然说乐。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生出“善”字与“假”字,为下面议论张本。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金,钟。石,磐。丝,琴、瑟。竹,箫、管。匏,笙。土,埙。革,鼓。木,木兄也。八者,物之善鸣者也。乐,五。维天之于时也亦然,突然说天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夺,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天时,六。○“乐”与“天时”两段,俱是陪客。

其于人也亦然,收转人,上下畅发之。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上文已再言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矣。则此又言人声之精者为官,而文辞又其精者,故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又”字、“尤”字,正是关键血脉,首尾相应处。其在唐、虞、咎皋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咎陶、禹,一。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后夔作韶乐,以鸣唐、虞之治。○夔,二。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太康盘游无度,厥弟五人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五子,三。伊尹鸣殷。伊尹,四。周公鸣周。周公,五。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略结。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孔子之徒,六。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庄周,楚人,著书名《庄子》。荒,大。唐,空也。○庄周,七。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屈原,楚之同姓。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八。臧孙辰、即鲁大夫臧文仲。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臧孙辰、孟轲、荀卿,九。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著书名《老子》。

申不害、以黄老刑名之学相韩昭侯,著书二篇,名《申子》。韩非、韩诸公子,与李斯俱师荀卿。善刑名法律之学,著书五十六篇,名《韩非子》。慎到、韩大夫,申、韩称之。有书四十六篇。田骈、齐人,好谈论,时称“谈天口”。邹衍、临淄人,著书十万余言,名重列国,燕昭师事之。尸佼搅、○鲁人,卫商鞅师之,著书二十篇,号《尸子》。孙武、齐人,著兵法十三篇。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名。杨朱十四人,十。○此十人,或邪说,或功利,或清净寂灭,或刑名惨刻,或尚杀伐之计,或专纵横之谋,皆非吾道。故公称一“术”字,大有分晓。秦之兴,李斯鸣之。李斯秦相,专言威令。○李斯,十一。汉之时,司马迁、即太史公,作《史记》。相如、姓司马,蜀人。有赋、檄、封禅等文。扬雄、字子云,有诸赋与《太玄》、《法言》等书。最其善鸣者也。二司马、扬雄,十二。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同速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驰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即其所谓善鸣者,亦且如此,所以为不及于古。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魏、晋,十三。○将入题。又顿此一段,先写出感慨之致。

同类推荐
  •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之一。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史记·列传

    史记·列传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成功的传记文学名著。其中“列传”达七十篇之多,从文学角度审视,“列传”是《史记》的精华所在。
  •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种种为之欢喜为之愁之行状,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文化薪火之情思,无不怦然动人。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热门推荐
  • 日本国考略

    日本国考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吃货召唤师

    吃货召唤师

    本书的宗旨志在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吃货。吃货群959621787
  • 王火文集·第九卷:西窗烛 带露摘花

    王火文集·第九卷:西窗烛 带露摘花

    《王火文集·第九卷》收录了王火曾出版的四本散文随笔集:《西窗烛》《带露摘花》《王火散文随笔集》《王火序跋集》,共收文章百余篇。囊括了王火各时期创作的各类型散文,有怀古咏史的史事随笔,带露摘花的生活抒情,也有遍访海内外的旅行游记,作品的创作感受和书评序跋。这些文字多侧面地反映出了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经历、与之交往的同好友人、文学批评精神及人格风貌,对研究作家作品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这也是一部文集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之一。
  •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陶勇(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早年参加革命,从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曾任红军团长、新四军团长、苏皖支队司令、解放军华野四纵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东海舰队司令,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67年,莫名而死,成为至今尚未知晓谜底的“文革奇案”。
  • 丛林奇事

    丛林奇事

    《丛林奇事》是吉卜林在世界文学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讲述的是一个狼家族从老虎口中救下一个人类的婴儿,并给他取名毛葛利。毛葛利吃着母狼腊克沙的乳汁长大,跟着棕熊巴鲁学习“丛林法规”和各种鸟兽的语言,跟着黑豹巴格伊拉学习捕猎和生活的技能。丛林社会慢慢接纳了毛葛利,但危险也伴随着他,猴子们在他熟睡时将他劫走,老虎念念不忘要吃掉他,红狗们要霸占猎场,森林遭逢百年未遇的旱灾。这一切并没有使毛葛利害怕、气馁,他凭借自己的智慧,驱赶水牛大军踩死了丛林恶霸——老虎希尔汗;指挥大象哈蒂捣毁了恶人的村庄;消灭了野狗,挽救了狼群,最终成为“丛林之王”。
  • 杨译童书经典:格林童话(下)

    杨译童书经典:格林童话(下)

    《格林童话(下)》是世界闻名的童话故事,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其内容广泛,反映了正义与邪恶、诚实与虚伪、智慧与愚昧等极具人生意义的主题,表达了鲜明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揭示了有益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一版《格林童话(下)》包含《蓝灯》《灰姑娘》《白雪与红玫》等名篇,并由著名德语翻译家杨武能教授翻译,在准确性与趣味性,以及译作的可读性上都保证了上佳质量,可以说是《格林童话》众多版本中的权威版。
  • 玉箓资度设醮仪

    玉箓资度设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代:武功第一

    元代:武功第一

    《元代——武功第一》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罪后系列1

    罪后系列1

    命运的作弄永远在幸福背后我追寻着你的脚步却永远只能追寻因为我……牵不住你的手如果磨难是我们相爱的前提条件我想超越了千年的羁绊已经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