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00000054

第54章 (3)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仁人之言,缠绵恺恻。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生波。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谓死狱求生之语。○述至此,不胜酸楚。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描情真切。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补笔。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一段,承写裕后。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平声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总束数语,有收拾。○以上并太夫人之言。修泣而志之,不敢忘。结受母教。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真宗年号。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一段,详崇公仕宦年葬。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一段,详太夫人氏族德爵。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逆知后来迁谪之事,有先见。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一段,又表太夫人安于俭薄。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带点太夫人年寿。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详记年数,应起手“六十年”句。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仁宗年号。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一段,叙出自己出处及历朝宠锡。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此段归美祖先,方入己意。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名言至理,足以训世。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总赞前人。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总收父母教训,言约而尽。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结出己之立身,本于先泽,最得体要。

熙宁神宗年号。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善必归亲,褒崇先祖。仁人孝子之心,率意写出,不事藻饰,而语语入情。只觉动人悲感,增人涕泪。此欧公用意之作也。

管仲论苏洵

管仲相威公,威公,即桓公。因避宋钦宗讳,故改桓为威。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功案。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公子武孟、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公子昭。昭立,是为孝公。故曰五公子。其祸蔓万延,讫简公,齐无宁岁。祸案。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接上生下。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鲍叔荐管仲,桓公用之。○承“功所由起”,是客。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承“祸所由兆”,是主。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责威公,是客。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句含蓄。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责管仲,是主。事见下文。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竖刁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而桓公不用其言,近用三子。三子专权。○入管仲罪处,全在此段,以下反复畅发此意。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须看“有”、“无”二字意。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转换警策。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此转更透。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断句有关锁。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此段设身置地,代仲为谋,论有把握。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狐偃、赵衰、先轸、阳处父。又皆不及仲。灵公文公子。之虐,不如孝公桓公子。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王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晋以有贤而强。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齐以无贤而败。○此把晋文来照齐桓,方知管仲无所逃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未有有君而无臣者也。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见非天下无贤,正罪仲不能荐。仲之书,《管子》。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管子寝疾,对桓公曰:“鲍叔之为人也,好直而不能以国强。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而不能以国诎。”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据仲之书,竟以为无贤,故不足信。吾观史秋,○即史鱼。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家语》:史鱼病,将卒。命其子曰:“吾仕卫不能进蘧伯玉、退弥子瑕,是吾生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汝置尸牖下,于我毕矣。”其子从之。灵公吊焉,怪而问之。其子以告。公愕然失容。于是命殡之客位。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引二人,俱临殁时进贤切证。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结语冷绝。

通篇总是责管仲不能临殁进贤。起伏照应,开阖抑扬。立论一层深一层,引证一段紧一段。似此卓识雄文,方能令古人心服。

辨奸论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引成语起。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惟静故能知几,此先生自负之言也。○开端三句,言安石必乱天下,但静以观之自见。虚虚冒起全篇。月晕运而风,础润而雨,础,柱下石也。月旁昏气曰晕,柱础生汗曰润。人人知之。天地阴阳之事,人无不知。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人事理势,较天地阴阳则为易知。而贤者有不知。欧阳公亦劝先生与荆公游。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常人尚能知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反不能知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盖其心汩于好恶利害,而不能静也。○此段申明起手三句意。

昔者,引证。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晋惠帝时,王衍为尚书令,乐广为河南令,皆善清谈。衍少时,山涛见之,叹曰:“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焚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唐德宗以杨炎、卢杞同平章事。杞貌丑,有才辨,悦之。时郭子仪每见宾客,姬妾不离侧。惟杞至,子仪悉屏侍妾。或问其故,对曰:“杞貌丑而心险,妇人见之必笑。他日杞得志,吾族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理有固然。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至不求,与物浮沉。无卢杞之阴险。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反照神宗,伏下“愿治之主”。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无王衍之虚名。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反照神宗,伏下“愿治之主”。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虽理有固然,非事所必至。○此段言衍、杞之奸,未甚,特其遇惠帝、德宗而为乱耳。正形安石为极奸。

今有人,暗指安石。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有王衍之虚名。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有卢杞之阴险。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升言哉!厥后卒生靖康之祸,直是目见,非为悬断。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缓,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囚,不栉首。居丧者,不洗面。○明指安石。此岂其情也哉!从恒情勘出至奸,所谓见微知著者以此。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注见《管仲论》中。○拓开一步。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紧入本人。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规讽神宗。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应上二子容有未然意。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不欲有功,恐致伤人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宁愿安石不见用,使天下以吾言为过,毋愿安石用,使天下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也。○结得淋漓感慨。

介甫名始盛时,老苏作《辨奸论》,讥其不近人情。厥后新法烦苛,流毒寰宇。见微知著,可为千古观人之法。

心术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第一段,言为将当先治心。○此篇每段自为节奏,而以治心为主。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第二段,言举兵当知尚义。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后,○烽燧所以警寇。昼则燔燧,夜则举燧。斥,度也。堠,望也。以望烽火也。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虽平叙,自归重养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第三段,言议战当知所养。

同类推荐
  •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蒙学读本。《三字经》与我国古代许多书籍一样,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在各个时期都有改动和修订,至今存在多种版本。经过考证和论述,以及前人留下的总结经验,我们采用了内容齐整、流传最广泛的“宋本”。这本书出现以后,就广为传诵,宋朝以后历代文人又不断增补、修补,加上了宋朝以后的历史简述,直到民国时期,才形成这个通行的“版本”。由于这本书在中国影响极大,曾被誉为“古今奇书”、“袖里通鉴纲目”,还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发行。近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还把《三字经》列为儿童道德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
  • 庄子(纯美典藏版)

    庄子(纯美典藏版)

    作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周和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势,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思想的另一部重要之作,全书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庄子》一书融合了寓言的生动、哲理的思辨、生活的鲜活,但是,想要真正读懂它、体悟它,运用它却并非易事。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庄子》,读出真正的“逍遥”,将庄子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本书将《庄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录其中,并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
  •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本草纲目》是成书于我国明代的一部杰出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本书以权威的金陵古本为蓝本,本着取古人之要义、为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至今常见常用的本草,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原汁原味再现天下药典之精华,指导今人认识本草。
  •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一般认为是由明末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的,也有人说编著者是明代景泰年间的进士邱濬。到了清朝嘉靖年间,邹圣脉又对其做了一些补充,并更改书名为《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对其进行了增补。全书共分为四卷,包括天文地理、文臣武职、器用制作、释道鬼神、鸟兽花木、文事科第等33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风俗礼仪,还有许多名言警句,一直传诵不绝。其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人称“读过《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总之,这是一部蒙学百科全书。现在的孩子对其进行熟读、记诵、揣摩之后,可以掌握宇宙万象与古往今来。正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当然书中也存在一些符合当时风俗习惯的观点,在现在看来已经不合时宜,或者称为糟粕的内容,还需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辨别。
  •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历史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狂追这不是梦

    狂追这不是梦

    “我很霸道你以后要听我的”“可以啊,我到要看看你是怎么对我霸道的。”
  • 夜幕尸语

    夜幕尸语

    许文彬发现除了天井南侧的一排屋子拉上了厚厚的窗帘,挂上了沉重的铜锁之外,其他的房间似乎都敞开着,只是里面阴阴的,看不清到底是什么样的格局。就在这时,许文彬发现张伯作了个极诡异的动作,他伸手拍了三声,一声缓两声急。“咚……咚咚……”那些敞着的门竟不约而同的合上了……
  • 龙先生,超甜

    龙先生,超甜

    又名《嫁给一条龙》游轮上一场拍卖,她误救了人首‘鱼’身的他,她却因此流落孤岛失去记忆。再次相逢,翩翩冷少今不识。她成了他的手下,他多次试探,却发现自己越陷越深。两年后,她再次海上遇险,想起了过往种种,独独忘了两年间与他的一切。又经两年,她跟他在各自的领域站稳脚跟,均成为了不容小觑的存在。突有一天,他抱着孩子出现在她的面前……
  •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这是一本人生成长路上的指导书。它纠正你的安于现状,让你勇往直前;它重塑你的犹豫不决,教你披荆斩棘。职场的迷茫、情场的焦虑,改变现状,都在你的一念之间。二十几岁奋斗的年纪,放弃安逸,梦想终将载你远航!如果你害怕成为明天的失败者,那么从今天起,你就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再过散漫安稳的生活,而要沿着人生的道路开始努力奔跑,总有一天,你会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会拥有想要的生活。
  • 古刹之光

    古刹之光

    大年初一梅丽发现了在青海某处的异光,便借着老头子想旅游的机会,带着鲁文基教授来到异光发出的地方摩诃衍那寺,又巧遇同被异光吸引来此做毕业论文考证的陈风。最终,智者鲁文基教授为梅丽和陈风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疑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水浒传(经典译林)

    水浒传(经典译林)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古典 “四大名著”之一,被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大师金圣叹誉为“第五才子书”。它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是我国第一部由讲史蜕化出来的英雄传奇。《水浒传》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可歌可泣的农民起义本身,还有政治文化、市井风情和社会景观。它是那个时代的全记录。全书情节曲折感人,形象逼真生动,一百零八将各具神韵,语言通俗雅驯,百读不厌。《水浒传》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北宋时期一群平民及中下级乡绅、官僚、军官因为不堪忍受官府、朝廷的剥削与压迫奋起反抗,上梁山聚义的故事。它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