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700000019

第19章 论“实践性”在本科(1)

比较文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全文发表于《我们播种未来——文学院教师教学研究论文集》(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年5月版。)

《比较文学》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英美文学专业开设的重要选修课之一,据了解,目前在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中文系与外语学院本科课程体系中,《比较文学》往往成为一门必修课或者重要的选修课,配备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从事本门课程的教学。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高校本科《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课程内容、课程体例、教学方式、教学重点、思考题目与考试题库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得到学界的认可与肯定;当然,各高校比较文学的教学也并不是不存在问题,有的时候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况且,不是每一个学校的《比较文学》课程都处于同一发展程度与建设水平,有的教学水平高一些,有的教学水平低一些,并不整齐。

但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却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经过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各高校的本科《比较文学》课程存在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就是往往都将本科《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理论性的课程,因而过于强调比较文学的理论性与知识性。(据了解,欧美各大学语言与文学院系少有将《比较文学》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因此中国高校的《比较文学》课程应当讲什么内容就不好参照。我国所开设的《比较文学》课程往往是一门理论与知识课,对国外的比较文学理论进行介绍,同时讲比较文学各学派所主张的分支学科及其理论与实践。)在此,我们有必要强调,比较文学相关的理论概念与学术观念、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三个学派、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与特征、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等,的确也是有必要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其对比较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掌握;多年来,正因为我们是这样做的,许多学生才真正地认识到比较文学课程与从前所学过的文学史系列课程、文学理论系列课程、语言学史系列课程和语言学理论系列课程,的确是有所不同的: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多重的比较视域,比较文学的特征是多学科的综合;比较文学课程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起的作用,是其它课程所无法代替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强调指出的是,我们有的时候过于强调比较文学的理论性与知识性,或者认为它的性质就是理论性,因而造成了比较文学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化”与“空洞化”倾向,并由此造成了比较文学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比较文学学科观念的准确认识与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有效掌握,影响了学生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兴趣。我个人甚至认为,目前,这样的倾向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比较文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认真地、深入地讨论。本文拟从自己多年的比较文学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提出“实践性环节在比较文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这样的命题,并力求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与讨论。(笔者近几年来所撰写的有关比较文学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总结,是从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现象与发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升华起来的。如《论高校本科比较文学教学内容的“文学史化”》、《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文学风雨:文学流传的几种模式及其动因》、《文学间性: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等。)

一、比较文学课程的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到底是一门理论性课程还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界与比较文学研究界,一直有争议。有的人认为《比较文学》

不论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作为一门学科,它都是从文学理论分离出来的,如认为“比较诗学”、“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等分支学科,本身是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围;一些比较文学研究者,从前是从事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或西方文论研究出身的,其讲授的《比较文学》,很自然地就往往从文学理论或者从理论的立场与视角上来进行的;有的人则认为《比较文学》

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性,但理论性并不是它的性质,更不是它的本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汉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世界文学”即“外国文学”显然不是一门理论课,那么作为其中一部分的“比较文学”,自然也不应当是一门理论课,而是一门标准的实践性课程;从前是从事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研究出身的人,或者说重视作家作品研究的学者,则认为在英美国家的高校,比较文学系是从英文系分离出来的,他们是从自己的民族文学角度出发来研究其它国家的文学,因此外国文学本身就是比较文学,也因此没有必要在外国文学史之外,来专门开一门比较文学课程;只要在外国文学中加进比较文学方面内容,即以比较的眼光来讲外国文学史,就可以了。这些学者认为,所谓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其实就是外国文学;没有必要将比较文学内容从外国文学史分离出来。现在中国高校所开设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以及在此基础上讲的比较文学课程都是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并认为这样的比较文学研究是没有意义的。这种论点,其实是从根本上否定比较文学这一学科与课程存在的意义。

比较文学到底是一门理论性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认为,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既古老又全新的课程。说它是一门古老的课程,因为说它作为一种研究的观念与方法,从古罗马时代就开始了;比较文学作为高校的一门课程及其教材的编写,在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就开始了;其实,自从有高等学校开始,就存在有关比较文学的内容的课程在进行建设。说它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主要是就它对于中国高校的教学与研究而言,比较文学的观念和内容是新的,比较文学的教材编写也是新的;和传统的课程与教材相比较,比较文学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比较文学教材与讲义,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在中央大学所讲的比较文学课程及其内容,就很不一样。比较文学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因为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课程与学科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的建立就是从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的探索开始的,如法国学派所提倡之“影响研究”,产生过许多重要的理论家,如梵·第根、巴登斯贝格、艾金伯勒等;提倡“平行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美国学派,也产生过许多重要的理论家,如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奇、克里斯蒂等;提倡“历史比较文艺学”的俄苏学派,也产生了维·谢洛夫斯基、日尔蒙斯基、康拉德等重要的理论家;当然,这些理论家,同时也是从事具体的比较文学问题研究的专家,如他们曾经提出并进行的“莎士比亚在欧洲大陆上”、“歌德在法国”、“巴尔扎克在英国”等具体的研究课题。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有关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学科特征、研究范围、相关范畴等,的确也是需要讨论的;比较文学历史上的几个学派的经验,的确也是需要总结的;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的确也是需要提倡的。因此,相关的观念与方法、概念与术语等理论性的问题,似乎也是比较文学课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不能不讲的。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比较文学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如“他者”、“比较视域”、“可比性”、“文学性”等,也是不能不明确的;正如我们讲《20世纪的西方文论》,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和种和样的文学批评流派,如果不讲此流派所提出并常用的特有的名词术语,是不可能学好西方文论的;《比较文学》,不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门课程,它的某一部分与西方文论有诸多的联系与相似之处,所以有的《比较文学》教材,专门讲“比较文学与20世纪西方文论”的关系这样的命题,我个人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因为《20世纪西方文论》已经讲过那些东西,没有必要放在比较文学中再讲一遍,从近些年的文学研究情况来看,比较文学研究内容已经够庞大的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明《比较文学》课程的性质,与《20世纪西方文论》的确具有同一性。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强调比较文学课程的实践性内容,并且直到今天,实践性内容还没有引起比较文学教材编写者与任课教师们的重视。如果只是承认比较文学的理论性内容与理论性性质,那么我们要问:“比较文学”的理论是从何而来的?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比较文学的理论与观念及其方法论,都是从比较文学的研究实践中来的。不论是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还是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不论是俄苏学派的“历史比较文艺学”研究还是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与“跨文明研究”,都是根据他们对文学史的研究和所从事的文学批评的实践中来的。我们认为,任何文学理论不可能凭空产生;理论的性质是抽象的,而理论的来源却只能是自己和前人的实践。目前,在中国文学研究与批评界往往存在一种比较严重的理论化与空洞化倾向:有的学者为理论而理论,并且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撰写的著作与论文从理论问题到理论问题;他们研究文学却不关注作家与作品,只是研究文学中的宗教问题、医学问题与文化问题。这种风气,也影响到了年轻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有的学者只研究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问题,而不研究中西文学关系、东西文学关系;不研究文学作品中存在的种种跨学科问题,只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玄想式的推测。正如有的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从中国比较文学的长远发展来说,的确是一种不良的倾向,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建设与中国比较文学的人才培养不利。比较文学学科从一开始就是实践性的,就是在文学史的研究中涉及其它民族的文学与文化,就是在文学理论批评文本的研究中涉及到其它民族与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关键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因此,如果我们丢掉了比较文学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我们无异就是避重就轻、舍本求末,这样的比较文学研究从总体上说是没有前途的。从整个国家的比较文学研究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应当是具有实际历史内容与情感内容的,如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之间的作家作品相互关系的研究,其它学科知识对于作家从事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所产生的影响;文学思潮与文学批评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变异;不同民族的文学理论批评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与具体的作家作品及其所构成的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内容的研究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都说明比较文学的实践性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比较文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学科,其超强的理论性我们不能否认,其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我们也不能否认;否认其理论性不符合历史的事实,否认其实践性则更没有发展的前景。我们认为,从比较文学的历史事实与发展前景而言,正在于两者的不能偏废,即两者的有机统一。理论性带给它以先锋性与探索性,实践性带给它以雄厚的基础与不断前行的动力。

二、比较文学课程实践性环节的主要内容

目前,中国大陆出版的比较文学课程教材,往往都是以理论性与知识性内容为主导的;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对于比较文学理论的介绍以及对于世界及中国比较文学历史发展情形的描述;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的,往往是某一种学术观念与研究方法,如“比较视域”、“他者”、“新人文精神”等;或者是对一种学术理念的追求与建构,一切材料都是围绕某一种理论观念而展开,失去了教材所应有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一些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加进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更多地采取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增强比较文学课程的实践性内容。我想,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编写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较文学教材之前,采取这样的措施是有道理的、必要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

近年来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并且往往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提出来,供学界朋友进行讨论。

我们的做法:

同类推荐
  •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本书通过对仓央嘉措诗与情的解读,将一个最真实、最纯真、最多情的仓央嘉措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本书中,读者可以领略到仓央嘉措诗歌之美,身世之传奇,情感之真挚。
  • 疏雨密雾

    疏雨密雾

    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因人而名,因人而兴,因人而富,也因人而隳。她是一个绝色女人,原本生在越地山村中,采桑养蚕。因为浣纱洗衣裙而香了一江的水羞愧了一江的鱼,也因为腹痛而羡煞了满村的妇姑。她上山了,雀鸟争相为她献歌;她进城了,亲手织出的绸缎被抢购一空,其实,人们并不只为买她的绸缎。不小心地一现身,她便倾倒了整座杭州城。
  • 格上寻真

    格上寻真

    在艺术上他孜孜以求,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五言诗古朴自然,清畅空灵,不加雕饰。而主攻方向是长短句,讲究押韵、对仗、平仄,有大体一致的格式,呈现出一种格律美;追求明显的节奏、段落、行数、音节,有一定规律,呈现出一种整齐美;或者句式长短不一,间隔有序,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参差美。这种长短句比词自由,近似元人小令。修辞上注意词性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明快,白话、俚语信手拈来,时有警句。
  •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一部“自选集”,共分四卷。卷一、阅读与发现。主要内容是《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家族的发展史及曹家家世对小说的影响。基本观点是阅读和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本,同时强调《红楼梦》120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高鹗、程伟元,他们传播《红楼梦》有功,而不是伪书牟利。本卷第二部分内容强调了红学研究要重视曹家档案资料和版本材料的发掘与校勘、注释。卷二、人物与情态。作者从人物心理描写、情态、肢体语言解读九个女性人物的身份、文化修养、性格特点、命运结局,分析这些女性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典型意义,由此打破以往《红楼梦》人物研究的呆板模式,被读者和评论家认为是一个创新。
  • 李劼人研究:2011

    李劼人研究:2011

    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李劼人研究学会,2011年李劼人研究论文集。
热门推荐
  • 冰水

    冰水

    中午12点,正是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下课用餐的高峰期,这也是餐馆集中的普赖斯中心最热闹的时候。我们面前的这条通往图书馆的路上,刚才还冷冷清清,现在却不知从哪里一下子涌出了很多人,把书抱在胸前穿着短裙和人字拖鞋的女孩,背着背包踩着滑板车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绕来绕去的男生,像公务员一般手拎黑色提包表情肃然的老师,甚至还有戴着棒球帽身穿制服的学校工作人员也来凑热闹,他们开着小小的电瓶车慢吞吞地行驶在塞满人的道路上,似乎一点也不着急。在这些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各色人物后面,是半山坡上形状像只蘑菇一样但却比世界上任何一个蘑菇都难看的图书馆。
  • 红唇

    红唇

    27岁的叶梦微在电视台是明星记者,人长得虽不是倾国倾城貌,却也算是气质美女,拥有众多的追求者。可她平时忙于工作,一直未能解决个人问题。真正的原因却是,有一个梦一直牵绕着她,使她感觉到,那个自己爱的人将在一个意外的时间和意外的场合出现。不久,在一次采访任务中,她竟然遇见了自己曾经的老师江怀岸。那时候因为家庭原因差点放弃学业的她受到了江老师的帮助。她对年轻而帅气的江老师除了感激外,还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可惜江老师不久之后就调走了。而现在,将届中年的江老师已经成为了本市新上任的副市长。
  • 穿越之女王楼楚

    穿越之女王楼楚

    前世,她是25世纪一位有颜却偏偏靠才的实力派国民影后,正当她想要安定下来,好好找个帅哥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无奈天不遂人愿,一朝穿越,她成为楼兰女国的女王他,楼兰女王的正宫,他具有惊世之才,得帝后忌惮;他容貌倾城,最喜一身白衣;他对所有人无情,却唯对她一人有情
  • 百年过客

    百年过客

    1949年3月,解放前夕,南西县城,土匪作乱,到处烧杀抢掠。一天夜里,李夕家遭土匪抢劫。土匪搜刮尽家中仅有的一点财产。李夕的母亲为夺回一张虎皮褥子,遭土匪毒手去世。李夕的父亲苦熬几年后也随夫人而去。未成年的李夕,送走爷爷,送走娘,又送走爹。在一次次的送别中,从高宅大院的小少爷,变成一无所有到处打杂的流浪儿。后遇到妻子张云华才安稳下来,结婚、工作、生子。度过他传奇、辛劳、幸福的一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万界庇护所

    万界庇护所

    人类的末日,也是人类的机遇。地球已经无法承担人类的破坏,所以打开封印的地狱,只为保护地球清理病毒般的人类。人类还在无知当中,被一场场地球的自动保护机制所清理,地球毁灭了人类,但也赋予人类进化的权利。
  • 幸福女人芳香疗法

    幸福女人芳香疗法

    与芳香为邻,携自然精华温润你的容颜,和精油相伴,萃科学真谛驻留你的健康。闻香识女人,女人爱闻香。芳香疗法——一门充满诗意的科学。让植物中萃取的精油激发你潜在的生命活力,诗意的治疗手段,刺激你的嗅觉和触觉,抚慰你焦虑的心灵,然后,静静等待——让自己进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王的极品女人

    魔王的极品女人

    ★白尔尔,身为女警,却被一老头拐卖到一个离奇的世界。一不小心拔出手枪,毙了一头怪,就被当做天山派的弟子。灵力值为零?是因为灵力太过旺盛?被看成一无是处的弟子,却是最危险的人物!师傅不喜欢她?不要紧,谁叫她能拿走祖师爷的拐杖!坑蒙拐骗虽然不是她的风范,但却是她白尔尔混社会的必要手段。◆◆◆◆◆片段一◆◆◆◆◆★花冥:有着冷漠高傲的姿态,天下,唯他独尊,嗜血成性、谜一般的男人,是众多男人的模范,无数女人的假想床伴。某女挂在他的身上,一个不小心吻上了他的唇。“吻你我不是故意的。”“我可以杀你。”不热不冷,却充满霸气。★阴谋诡计,江湖中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杀机,那是一个怎样的目的,叫人欲罢不能?不黒腹却强大,她,白尔尔,小手一挥,正色道:我的人都敢动,不想‘HE’了!————亲爱们,收藏+礼物+投票,大大魔给大家一鞠躬!
  • 星空的旅程

    星空的旅程

    跨跃了几个世纪,地球的文明已与现在有着太多的不同,灿烂的星空,人类新兴的家园已如星火般闪耀在其中;经历了数百春秋,地球的人们却与现在有着太多的相似,战争和毁灭,是缘于外星人的邪恶还是地球人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