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3000000018

第18章 唐词篇(17)

比兴结合,是这首词的艺术特色。诗人描写山头盛放的火红的桃花,那么鲜艳、那么热烈,实际上也在赞颂女主人公的爱情像桃花一样火红;诗人描写蜀江春水拍山而流,实际上也隐含女主人公绵绵不绝,无限依恋的情怀。写景中有人物的情思。而以桃花易衰比喻郎的情薄,容易变心;以水流无限比女主人公的深情,始终不渝,不但贴切,而且形成对比,更显出“郎”之卑鄙,三心二意,“侬”之纯洁,忠贞如一。因此,这首词做到了写景明丽如画,写情形象具体,情韵高妙。吴瑞荣在《唐诗笺要》卷七上说:“梦得《竹枝》词,意致高妙,古淡有味,在元和间,诚为独步。”此言甚善。

城西门外滟灏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这首是第六首,它是诗人刘禹锡对现实发出的深沉的感喟,真挚而沉痛,反映了诗人对“人心不如石”的现实的不满,对人间美好关系的热烈追求。

刘禹锡(字梦得)是一位具有进步政治思想的诗人,他参加过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因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而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城西门外滟灏堆,年年波浪不能摧。”写出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他歌颂了坚定不移的长江中的巨石,虽年年受到巨浪的冲击,但始终不被摧垮。这难道仅仅是描写“滟灏堆”吗?不,这是在描写人的意志和信仰。这里,诗人明确地表示,即使遭到艰难险阻,遭到重重打击,但他始终不渝,为理想献身,死而无憾。正因为如此,诗人对“不能摧”的滟滪堆十分倾慕,并且寄托了深厚的感情。“滟滪堆”,亦作“滟灏滩”,又称“燕窝石”,是长江江心突起的巨石,在四川省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水势湍急,旧时为长江三峡中著名险滩。这开首两句既点明了滟灏堆的地点,又写出了它的坚强精神。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这三、四两句,直截表明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阴险狠毒的手段的抗议。“懊恼”,心中别扭、气恼。“人心不如石”,用比喻说明统治者朝令夕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讲信义。“少时东去复西来”正是对“人心不如石”的形象说明。

这首词朴实清新,具有民歌的通俗淳朴的风格。而诗人善用比兴的手法,寄托了政治内容,深含激情,更使此词增加了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这首是第七首,它是刘禹锡抒发对现实的无限感慨的一首词。它通过比兴的手法,描绘了瞿塘峡的险恶,以此喻人生道路的艰险,统治者的阴险和残酷,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了诗人对合理社会的热烈渴望。

开首两句“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用通俗的语言,说明瞿塘峡水流湍急,险滩很多,形势险恶,行舟困难,常有覆舟葬身江底的危险。白居易《初人峡有感》曾描写过瞿塘峡的险恶形势:“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锪容一苇。瞿塘呀直泻,滟滪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险。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并且发出“瞿塘天下险”(《夜入瞿塘》)的感叹。瞿塘是三峡中最险恶的一个峡,白居易的描写是形象的,而刘禹锡的描写则是十分概括的。“嘈嘈”,象声词,描写瞿塘一泻千里的气势。“十二滩”,形容峡中险石滩之多,一不小心,就会把小舟撞得粉碎。因此,诗人就说“此中道路古来难”了。这句一语双关,既指瞿塘峡行舟之难,也指人生道路的艰难,更指仕途之险恶。

因此,在三、四两句中,诗人就更进一步表现对黑暗现实的痛恨:“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的流水是险恶的,但世间的人心比它还要险恶,统治者无端地罗织罪名,陷害打击政治革新派。刘禹锡的这种感受,是有亲身的体验的,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改革,遭到旧权贵的诬陷、打击,以致被逐出朝廷,长达二十余年之久。“长恨”两字,正表现了诗人内心无比的愤慨和痛苦,正是对那些用心险恶的权贵的强烈抗争。“等闲”,平白无故之意。“波澜”,有比喻义,指人心险恶、反复无常。周埏等在《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七中说:“水性本平,瞿塘险恶搏激,致使波澜卷起。人心无故,常含反复不测,是人心不如水也。简易君子,安得不恨!”作为一位正直的、进步的诗人,刘禹锡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政治倾向,是鲜明的。

这首《竹枝》词与《竹枝》六内容相同,艺术手法也相同,可视为姊妹篇。《竹枝》词是民歌,声调凄苦,宜于抒写悲痛之情,语言清新通俗,因此它的感染力也较大。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首《竹枝》词,与六、七《竹枝》词不同,不以抒情为主,没有包含明显的政治内容。这是一幅巴蜀人民的风土人情画,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也描写了巴蜀的秀丽景色。因此,这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诗篇,它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巴蜀人民的生活情况。从这幅诗的画面上,我们看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看到了巴蜀勤劳的人民,他们的生活和劳动。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这两句描写巴蜀人民的生活环境,写出了巴蜀美丽的景色。巴蜀多山,重峦叠嶂,土地肥美,每逢春天,漫山遍野,桃李怒放;在白云深处,就居住着巴蜀人民,袅袅炊烟,在每家徐徐升起。“层层”描写桃花、李花之多之盛,满山皆是,像燃烧的火焰,那么鲜艳可爱。“云间”状山势之高,巴蜀的山村居民,就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间,过着勤劳而安定的生活。这是一幅自然的风景画,显得宁静、美丽、鲜明,具有艺术的鉴赏价值。这里,诗人既歌颂了创造“层层桃李花”的巴蜀山民,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那里不会有“等闲平地起波澜”(见《竹枝》七),也不会使诗人产生“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同上,六)的感慨。这开首两句落笔自然,抓住描写对像的特征,语言朴质,没有用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只用了白描的手法,而景物却是明丽似画,这就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说上述两句对山民的描写是静态的话,那么接着就是动态的描写了。开头两句以写景为主,而三、四两句则主要是写人了。“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描写出山村人民的勤劳、壮实和可爱。他们男女分工,美丽的女子挑着水桶,去山溪中担水,准备做饭,操持家务;而壮实的男子则挎着长刀,戴着竹笠(遮雨和阳光的竹编帽子),去烧荒垦地,准备播种。这两句,给原来的自然风光的画面上,增加了热气腾腾的人物劳动的内容,充满着生活气息,使之成为一幅描写巴蜀风土人情的佳作。“银钏、金钗”,银的手镯、金的首饰,代替妇女,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长刀、短笠”,长的砍柴刀、短小的竹笠,代替男子,也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一显其美丽可爱,一显其骠悍强壮,能使语言表达得形象而生动。这三、四两句又仗工整,语言凝练,概括力极强,把巴蜀山村人民热爱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激情,充分地描写出来了。

我们谈谈这首词的素描技巧。一个高明的画家常常只用极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形象,而奏传神之妙,秘诀就在于画家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的特征。文艺作品虽然用文字素描,道理也差不多,就像本篇第一句写山、草、木、土、石,这些每山都是大同小异的,但“层层桃李花”却是这山显著的特征。第二句写人家,住在高山处的人家,山下是不容易望见的,但见“云间烟火”便知道那里有人家,所以“云间烟火”是山高处有人家的特征。第三句,汉族妇女虽然也有银钏金钗的,但汉人挑水而不负水,而且一般地说,在封建社会,汉族妇女有银钏金钗戴的就不会去挑水,所以银钏金钗而负水,是少数民族妇女的特征。第四句“烧畲”,是一种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操作方式,当时只有某些少数民族还采用(就是在解放前,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仍旧采用)。长刀是烧畲的器具,短笠是烧畲人的特别装备,所以长刀短笠烧畲是这种少数民族的劳动特征。作者抓住了这几种特征,所以能用寥寥数语构成这幅如此鲜明的素描画。

总之,这是一首思想内容健康,艺术性很高的词。它是一首描写巴蜀山村人民风土人情的诗,也是一幅描绘巴蜀人民生活和劳动的风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字里行间,充满着诗人对劳动创造的赞美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首《竹枝》词是刘禹锡摹拟民间情歌写成的。它描写了一个热恋中的姑娘的心理状态,对“郎”的爱情捉摸不定时的矛盾心理。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第一句是写景。那是一个美好的春天,杨柳绽出了新芽,苍翠可爱,而江水平静如镜,那位姑娘正行走在这幽静而美丽的江堤上,去与她的心上人相见。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她突然听到,从微风中传来了唱歌的声音,那歌声是从江面上飘过来的。那歌声唱得那么多情和甜蜜,是那么熟悉,令她心醉了。第一句写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点明了季节;第二句写人物,点明了女主人公是一位热恋中的姑娘,她听到了“郎”向她倾吐的爱情。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对爱情的追求,水乳交融,起了烘托作用,这样的写景才不是闲笔。

然而,姑娘对郎的感情仍不放心,他向她传达的爱情,究竟是真心实意的呢,还是虚情假意,她仍然有怀疑。于是三、四两句就唱出了她的心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两句采用象征和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说明阳光明媚,象征着爱情的美好;“西边雨”,说明天气阴云密布,阴雨霏霏,象征着爱情中不稳定的因素。“道是无晴还有晴”正是对上句(第三句)的说明。天气有雨,即为“无晴”;“东边日出”,正为“有晴”。但这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从深层理解,那就是说:郎对她(指女主人公)的感情说是无情吧,他还是有感情的,真心实意爱她的。这里的“晴”既指晴雨的晴,又指感情的情。这种一箭双雕的用词方法,在修辞上叫“双关”。在南朝民歌中,这种“双关”的修辞方法是惯用的,它能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委婉,深沉不露,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如《子夜歌》:“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这是一曲姑娘向心上人倾诉爱情的诗。其中“芙蓉”即莲,莲与“怜”(即爱)谐音双关。“高山种芙蓉”是说她在“高山”播种爱情,希望得到对方的爱情。“复经黄檗坞”,说经过很多艰难困苦。“黄檗”树,苦味,隐喻苦心。“果得一莲时”,意为如果真的得到对方的爱,其中的“莲”,即“怜”(爱)的谐音双关。“流离婴辛苦”是说结束转徙离散的辛苦生活。“婴”,缠绕。这种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正表现了年轻姑娘在追求爱情的羞羞答答,不敢明确说出来的心理状态。她是热烈的,也是羞怯的;对情人既是信任的,又是怀疑的。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通过双关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刻画出来了。

刘禹锡善于吸收民歌清新爽朗的风格,表现青年男女之间淳朴热烈的爱情。他使用象征和谐音双关的手法,大胆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读来使人感到真挚而又含蓄。

柳枝词

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诗人江淹所概括的离愁别恨,几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刘禹锡这首《柳枝词》,以声情与辞情并茂的魅力感动千古读者。

前两句以眼前景物联系往事,追忆伊人。还是这一曲清江,板桥流水,垂柳千丝,二十年前到过的地方。柳丝风中摇曳,轻拂着诗人隐藏心底的离情,流水匆匆,流向天涯。故地重游,诗人的思绪不禁飞到二十年前的一桩往事。这两句妙在景中含情却不一语道破,怀旧的情思不着一丝痕迹。桥依旧,景如初,离别的情景宛然在目,但时光流逝,相思依然,日夜魂牵梦绕的“美人”,让我等了整整二十年!后两句由景入事,在追忆往事中感慨今朝,抒写别恨。诗人故地重游,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曾在这里送别友人(或情人)的情景,不禁感慨系之。这两句言约意丰,包含了多层意思。光阴荏苒,岁月无情。在别后二十年的岁月中,离人之间如能偶通音书,聊慰相思,苦涩中品尝到一缕温馨,倒也差强人意。然而,友人自桥上一别,至今消息全无。最让人欲罢不能的是,这杳无音讯的友人,并不是平日的泛泛之交,而是令诗人难以忘怀的“美人”,不管是“他”还是“她”,应是诗人的知音和挚友。把握住这多层诗意,我们当能悟到末句的“恨”字的深意。正如宋代词人晏殊所叹咏:“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当诗人触景伤情之际,在难舍的思念和无限的怅惆中进出这个“恨”字,凝聚着对人生聚散匆匆、别易会难的多少感伤啊!唐诗令人低回吟咏、回味不尽的魅力,可见一斑。

前人称道这首诗为“神品”。它到底“神”在何处?以笔者拙见,或可从诗人在融情、人、景上的化工之妙来把握。诗人旧地重游,徘徊于广袤的郊野,于清江只取板桥,于风物只取杨柳。杨柳依依,似有无限依人的柔情,本自容易牵动离人的情思。更加“柳”与人事的“挽留”、“留别”的“留”,谐音双关,是故“杨柳”早已成为古人寄托离情别绪的意象。王维这样咏唱:“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这样咏唱:“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横跨清江的板桥,年年岁岁,默默地送往迎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板桥、小桥,往往和人们辛苦行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成为古典诗歌中颇含羁旅天涯意味的意象。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大桥,已失去这种韵味。“杨柳”和“板桥”在这首小诗中同时出现,最让读者感到亲切、熟悉。那令人不胜依依的环境气氛,平易中见深致的意蕴,确有出神入化的工力。

在诗歌语言的驾驭上,本诗最值得注意之处,是诗人斟音酌句,使声情与词情达到浑然交融的境界。为了传达出郁积于心长达二十年的绵绵别恨,诗人在遣词造句时多用舌齿间音,如:“清江”、“柳千条”、“年前”、“旧板桥”(“板”是双唇音)、“曾与”、“消息”、“今朝”等,音调声量比较轻细,而不高亢宏大,在声律的抑扬变化中,有助于表达一种绵长、幽深、缠绵、执着的情思,更添诗歌回环往复的韵致。轻盈流美的音声节奏,浮泛着感情,自由地荡漾。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起于民间。内容多借江水流沙抒发人世感慨,或歌咏男女爱情。属于“本意”(调名等于词题,与词意相关)一类。形式与七言绝句同。文人填此词当始于刘禹锡,《词谱》:“《浪淘沙》创自刘(禹锡)、白(居易)。”至五代末,李煜始改为双调,五十四字,词人据以填词,便演变为词牌名。《浪淘沙》九首是刘禹锡贬谪夔州后创作的一组抒情诗,与他的《竹枝词》九首一样,都是学习民歌的成果。

同类推荐
  • 国超诗苑

    国超诗苑

    国超有许多写乡居和闲情的诗,或写人,或咏物,或写景,一屋、一树、一花,都颇有超然物外的禅意,又有镜花水月的静幽悟心。如《乡间止嚣庐》:“采风点墨风华香,旷野飘遥美自尝。远隔家人成异客,离开闹市守芸窗。踏春赏景称佳地,爬格抒怀潜醉乡。蚊子飞叮掀梦醒,结庐寻扇写文章。”大有陶渊明的境界。又如《船夫》:“惊涛拍岸烟波淼,巨浪绕滩岂等闲。浓雾锁江难摆渡,轻舟越过两山间。”写《村姑》:“村姑质朴善良心,直白勾通无拐点。知足乐观长寿方,淡然有趣病灾敛。”写《村景》:“白云溪竹绕,乡土翠条柔。横在青纱帐,村景一览幽。”写《秋菊》:“晚来秋菊俏,豪放傲风霜。风彩园林竟,淡然花露香。”写《山水间》:“乐穷无限景,烟雨雾云环。险处攀登绝,采峰何等闲。”写《村上树》:“村树已眠尽,嫩芽吐露馨。秀枝舒展尽,青绿满园娉。”写《月下树》:“月明婀娜树,围坐品茶吟。相守举杯敬,清池倩影深。”每一首都类白描,形象生动,观察精细,平淡里不乏雅致!
  • 大家小书:有琴一张

    大家小书:有琴一张

    资先生在这本书的前言提到,“在不同的契机中还不止一次为自己录了音,留下纪念。衰年自得,有忘年之乐。最近几年撰写回忆录时,围绕音乐生活的忆旧怀新不断涌现出来。于是接受出版社建议,在早已绝版的《锦瑟无端》小册子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内容,续成一本小书,雪泥鸿爪,以飨同好。无以名之,想起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六一’之中我得其三:书一万卷、琴一张、老翁(媪)一个,遂以《有琴一张》为名。”
  • 郁达夫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呼兰河传(1940年初刊还原版)

    呼兰河传(1940年初刊还原版)

    本书收录了萧红最重要的长篇代表作《呼兰河传》及两部短篇《后花园》《小城三月》。呼兰河畔有萧红儿时最纯真的快乐和最宏大苍凉的人生感悟。多年的漂泊之后,她在人生的末端回顾童年,写下《呼兰河传》这样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短篇小说《后花园》在萧红所有作品中堪称精美。伴随着花园里花草的热闹,不经意地讲起寂寞的磨倌冯二成子,以及他灰暗沉闷的生活。萧红在淡淡的叙述中融入了她深沉的历史悲剧感。
  • 玉米玫瑰

    玉米玫瑰

    发现新事物新感觉是好的,似乎觉得在旧的事情上又有了一点新的意思更是深厚的甜蜜。
热门推荐
  •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先生一生工作有三个阶段:五十岁前是金融工作,期间也教书;五十岁后,是语言文字工作;八十五岁之后是研究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理念是:“语言使人类有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有别于野蛮,教育使进步有别于落后。”这三句话可说是他生命的纲领,核心是启蒙。而作为启蒙思想家,第三阶段无疑是最亮的亮点。因为,还在延续的第三阶段,老先生已经达到了横扫中外,贯通今古的境界,并且仍在扩展和提升。他的历经前清、北伐前民国、北伐后民国、人民共和国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百科全书式的厚重的知识结构,加上惊人的终身学习的毅力和效果,经过疏理、锤炼、融合、升华,使他当之无愧,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 中国爷们儿

    中国爷们儿

    民国26年初冬,青岛地界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儿。城里的几家日本纱厂接二连三地遭了雷劈,浓烟与云彩连接在一起,天空跟罩了棉被似的黑。一时间,人心惶惶,以为来了灾年。那些日子,城里涌出来的人蚂蚁一样多,一群一群拖家带口,沿着黑黢黢的地平线,风卷残云一般,一路向北。沧口以北空旷的原野上,北风呼啸,枯枝摇曳,黑色的天幕更显得萧瑟与沉寂。(本故事纯属虚构。)
  • 天梭记

    天梭记

    林扶风,老猎人林正天救下的一个弃儿,自幼身体力弱,瘦不禁风。机缘巧合之下,他救出一个被古怪阵法封锁千年即将灰飞烟灭的虚弱灵体。开始跻身修士之林,走上困难重重的修仙之路。久经战乱的天基世界,难得太平了百年,却又处处风云暗涌。大道万千,法相天地。当神秘的仙侠世界逐渐揭开面纱,他曾经的疑惑一一得到解答,他该作何选择?率真勇敢的可爱女孩;冷若冰霜的叛逃者;对他的身世一清二楚,却处处隐瞒的书店老板;华阴派、武极山、禅宗、太极门、玄冰城……在歌哭笑骂之中,在智谋与硬战之间,他寄浮生于浩渺天地,自认此生可叹亦可喜!他曾受尽讥讽,忍辱负重;他曾意志消沉,以天地弃儿自居;他也将走上巅峰,备受瞩目。他相信万物有别,万物有私,也相信万物有爱!这是他爱恨分明的仙侠世界。缥缈仙踪今何在,神风侠影入梦来。一曲江湖意未了,又见天门次第开。
  •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造梦者语

    造梦者语

    一个专门拍摄梦境的工作室出现的一些怪事,继而发现一系列秘密......
  • 佛说应法经

    佛说应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世仙

    半世仙

    雪晴岚,不足月便被父母遗弃。无父无母的乞儿顽强的在危险的修真世界里挣扎求生。为了生存,她行乞,她设局,无所不用其极的她成为了一个诸技傍身的骗术大师,行走于光暗的边缘。奢望修仙者光鲜的生活,雪晴岚不甘于自己碌碌无为的宿命,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走向强者之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遇见了一个名为风御天的修仙者,故事从这里开始了……--------------------------QQ粉丝交流群:253715515新书《逆天仙途:追魂小萌仙》已经上传,恳请大家支持!
  •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
  • 废土生物图鉴

    废土生物图鉴

    【这本书没有什么可看的】.灵气复苏,妖族崛起,百灵夜行。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在停电七天后,事情突然变得诡异起来。第七天。神说:要有黑暗,要有死亡,要有堕落。于是整个世界变得不那么普通了。
  • 如吃如醉,总裁的单身妻

    如吃如醉,总裁的单身妻

    她不懂爱情,却做了一名杂志社的编辑,撰写爱情专栏。她不知道什么是婚姻,却因为自家老宅嫁给商界巨擘的他。婚姻如果处于不公平的状态,必定有‘委曲求全’的觉悟。新婚当夜,她的合法丈夫说:“我的婚姻里没有约束,你可以做任何事,包括找男人。”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中国好丈夫。所以,她结婚就跟没结一样,别人问,她答:“我单身。要追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