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3000000022

第22章 唐词篇(21)

作者曾有《送客之湖南》诗:“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它和这首词开头二句很相似。诗,写的是送客的情景;而词,写的是旅愁。同是一个青草湖,时间、气象也都是梅雨的时候,题材是那么相同,而主题却不一样。青草湖在湖南岳阳县西南,亦名巴丘湖,为湘水所汇,因湖南有青草山故名。它自古与洞庭湖并称,二者都是旅客经行的水程。词的开头:“青草湖边万里程。”这说明旅程既非起始,亦非终点,而是旅程之中。万里,并非确数,而是概数,也可以说是夸张的语言。万里,言其行程之远。旅途之远,不言其远而张大其辞曰“万里”,乃用可数的语言来形容其远,是用具体的概念来引起人们的同情,以加深其怨旅语言的理解;没有这样张大其辞,就不能表其行旅之苦,行人之怨。起始之程未必怨,终了之程当无可怨,旅人之怨其在中程可知。“黄梅雨里一人行。”“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行旅的意思,当然是押了韵。即一个人是行旅的人。“黄梅雨”’,和一般的雨不同,它是在特定的时间,也限于一定的区域,对人的情绪反映也可以说有些特异。它给人的是烦闷、厌倦。在“一人行”的孤旅中,助长了旅人愁绪的延伸,触处皆是,无非愁闷。上面这两句写了人和时间、空间乃至环境和气氛,为这一首词作应有的铺垫。

接着二句:“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首先是“滩头夜泊”,说明这是万里行程中的暂时的停留的地方。滩头是水较浅而沙石多的临时泊处,和港湾、汉口众旅共泊的码头不同,显得是那么静寂,除水流外还是水流。“风翻暗浪”,特别是暗浪,似浪而非浪,由于风翻而不是风吹,风吹,那是直截了当,吹起的是明浪,“翻”,只是掀动。这暗浪就打着船。这种声音不像哗啦的水声,理直气壮地拍打船,而哽咽着,如泣如诉,像哭不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本来就不是爽朗的声音,而是助长人的愁思的声音。因此孤旅的行人,本来就是万里行的愁人,一下子又被这打船的暗浪声所逗动,旅人之愁更添了无限的情绪,孤独之感更加突出,孤眠顾影,情何以堪,这将引起多少的共鸣和同情,而词的用意也在此。日本人近藤元粹在《白乐天诗集》的评论中说,“使万里人见之,不禁多读。”这是对的,但这只能适用于古人和远古的时代。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这首词用问答的形式来写闺情。自问自答,活泼自然。它生动地描写一个女子的设想,表达了自我的信心和决然的情绪,体现了女子的多情和专爱心理。它一反写闺情的怨思,而是欢情的显现。这种内容和形式,大都出自民歌,或者仿自民歌。

“借问”是托辞。这个问,有试试看的意思,也就是说,问问看,意在问,而不要求一定有必然的回答。问的对像是“江潮”、“海水”。江潮有潮汐,日日夜夜有来有往,人所共见,这是江潮的特征。海水的特征是既深且广,使人难以捉摸,这也是普通的常识。但二者都是自然物,没有感觉,不知会人事,而作为人,却要向它们求问,可知问者无可问之人,而求问于江潮与海水。看来这个问者无疑是濒江海而居的人。因为向自己最熟悉者发问,是生活中最自然的事。向江潮、向海水问些什么?当然是发问者最最关心的事了。问的是“君情”、“妾心”。妾心如何,自己明白,用不着问,问的明明白白是“君情”。君,所欢者,是情人;妾,当然是少女,是恋爱着的多情女子。由于恋之深、爱之挚,恋爱者往往要求能够知道所爱的情人是否也像自己那样多情、那样真挚。其所以有此问,无非在显示自己是被爱者,也是个爱者。这似乎是恋爱者的心理。明知江潮不会回答,海水当然也不回答什么问题的,可她却偏偏要向它们发问。这是恋者欢情的一种表现,多情女子内心世界的自我形容。江潮、海水,哪个像“君情”?哪个像“妾心”?对比地问,问得可爱、问得多情、问得多么活泼。多情女子的形象,写得生动活泼,呼之几乎可以出来。

谁能回答她的问题?最自然的,当然是多情的女子自己了。“相恨不如潮有信。”“相”字应是偏义,指的是女的一方。就是说,我就恨那有情人不如江潮那样,日夜都有潮汐,都非常守信。直言之,就是情不太深,爱得还不很够;不能丰富恋爱,没有满足恋爱,恨就恨在这里。如果对比起来,妾,我自己,才觉察到我自己的情比海水还要深。多情的女子从来是这样自信,这样想,所以也就说了。这种多么令人深思和回味的思想和情韵,就这样完美地结束了这首词。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难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无回期?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小妇”被遗弃了,但她却相信“小郎”一定会回来的肯定心思。习惯地说,这是一首“弃妇”词,按传统的写法都写怨情,而这首词却写得明朗自信,全无失落感,颇具民歌的风格,而内容也很近似。“海底飞尘”,即海水干枯见底,尘土可以飞扬起来的意思。海生尘,这是不可能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短暂的时间里不会发生的事。而“终有日”却说得那么确定,好像就有这么一日,似乎指日可待。“山头化石”,山头的石块化了,即没有了,不就是夷为平地了吗?“岂无时”,难道没有这一天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二句是将“海可枯,石可烂”的成语加以人情的肯定。海枯石烂即使可能有,经历的不知要多少年月。这种万无此理的事,而设想为或者可能的想法,是一种充其类而极言的思想。作者引用这个成语,无非是用以比类自己所爱的人物思想是肯定会出现的,表现了自信和决心。

“难道小郎抛小妇”。“难道”是反问词。“小郎”,唐代常指小叔子而言。《通鉴》:“宣宗太中二年十二月,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上遣使视之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而观戏场乎?”而此词里应作为少年郎来理解。那“小妇”当然是少妇。这里的“抛”字是关键,少年郎抛弃了少妇,“船头一去无回期?”难道是“无回期”吗?不,一定会回来的,少妇的语言是肯定的,思想是确然的。少妇之望少年郎的回归,少妇之所以相信自己的思想,正说明少妇之爱少年郎因深情而自信。正如《望夫诗》云:“石烂与海枯,行人归故乡。”有同样的思想和感情。这是值得同情的。

宴桃源

白居易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

《宴桃源》即《如梦令》。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如梦令》一名《比梅》,一名《宴桃源》,一名《忆仙姿》。后唐庄宗自度曲,词云云。遂取‘如梦’二字名曲。”其所以名《宴桃源》者,因为原词有“曾宴桃源深洞”句,因以为名。《全唐五代词》有注云:“《宴桃源》‘三首当系伪作,惟《尊前集》既列在白居易名下,兹从之列入。”所谓伪作,何所据而云然,原注并未说明,此文从之。

作为白居易的词《宴桃源》,原来一组三首。其第三首有句云:“频日雅欢幽会。”“幽会”也就是这首词的主题。所写的当然是男女的幽情宴会,并不太高雅,却也有情致。首句“前度小花静院。”“前度”,说明这幽会的事是回忆,是前一次的事,不是当日的事。“小花静院”是幽会的地方,亦颇幽雅。小小的庭院,花香袭袭,是那么幽静,当然不是邂逅,必然是有约之会。“不比寻常时见。”这句突出一个“见”字。它的真意是什么?按通常的理解,见,是会见。正如《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指的是见面,但词里的这一见字,似乎不仅仅是会见。因为“不比寻常”,说明这对情男恋女寻常时也见的,这见字,可以理会是见面、会见的见。“不比寻常”,那就排除寻常的见、会面了。而那次的“见”,又是怎样的见呢?词里没有说,可见这个“见”字是有它的潜台词的,这潜台词又是什么?

承上句的“不比寻常时见”,接着就是“见了又还休。”“见了”是指不寻常时见。“了”是完成词。说明那一次的不寻常的见,已经见过了,经历过了,完成了心愿了。“又还休”,休,有休止、算了、罢了的意思。还,具有不甘的含义。联系下面的句子看,似乎在说,既已经见了,也还是算了吧,只是“愁却等闲分散。”现在想起来,我所忧愁着的,就是那次的见,平白地就那样分开了!但是,“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很有意思,“钗横鬓乱”是怎么回事?这四个字正说明那不寻常时见的“见”字的真意,但“钗横鬓乱”还是潜台词。“记取”就是记得,也就是说“钗横鬓乱”的情事不但记得,而且会永远记得,所以叫人断肠而销魂,那次美好的幽会为什么不销魂肠断呢!这余韵就够你咀嚼而为之深思的。

落月西窗惊起,好个匆匆些子。鬒鬓亸轻松,凝了一双秋水。告你,告你,休向人间整理。

这首词写的仍然是幽会的主题,内容是那么真切,可以说是第一首的继续。如果说前一首写的是“不寻常时见”,而这一首则写的是“见”已经成为寻常了。这种情景,不亲历者,很难写得情态迫真,虽未到露骨,也够以逗人寻思的了。当然这样写并不比后来柳永的描写,但也非雅事也。可这作者是白居易,写这样词是否合适,故《全唐五代词》注云“当系伪作”,恐怕是有玷那“合为事而作”的面孔吧!但这词确实存在而且流传到现在,而这种词似乎也不应无。

“落月西窗惊起。”这和“前度小花静院”不同,“小花静院”,这院,不是居室,“落月西窗”显然是居室了。“落月”是夜天,那“小花静院”当然是白天。时、地不同,说明这幽会已经进展了。“落月西窗”,大有《诗经》中的“鸡既鸣矣”的意思,说明天亮了。但“惊”字却传达了对待这时间的情态。惊,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惊恐的意思。到底是幽会,天亮了怕被人撞见。一种是惊叹,天亮得太快了,幽会就要结束了。从下面的句子看,还是作惊叹合适。当起来一看,西窗的月已经落下,天快亮了,因而埋怨天亮得太快了。“好个匆匆些子。”“个”是助词。韩愈诗:“老翁真个是儿童。”“好个”,是反语。表示不满。“些子”,一点儿,表示少许的意思。这句的意思就在表示,这么一点点时间,幽会就匆匆地要结束了。所以要“惊起”埋怨。可是“鬒(zhěn)鬓亸(duǒ)轻松。”鬓,发黑而稠美。《诗经·鄘·君子偕老》:“鬓发如云,不屑髦也。”亸,下垂。也就是说,一起来,即美丽的黑鬒轻松下垂了。有些留恋,也不免踌躇,就“凝了一双秋水。”“秋水”,喻清澈的眼波,也代眼睛。就要分离了,免不了凝眸滞思,惘惘不甘之情示现人前。柳永的词“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可以借来说明它。最后“告你、告你,休向人间整理。”“鬒鬓轻松”,应该“整理”的,却“告你”不要到人们之中去整理。为什么?这不就是前一首的“钗横鬓乱”,同样留给人的潜台词吗?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关于这首词,传统的理解是女子怀念爱人之作,如胡云翼先生认为:“这首词写的月明之夜,一个女子在高楼上望远。怀念作客的爱人。她的思潮就像跟随着汴水、泗水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长江边。可是她的爱人还在那更遥远的江南。江南点点的吴山只能加深她的忧愁。全词思念和怨恨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诗无达诂”,词也是一样。但不是那么像脱缰之马可以自由驰骋,它也是有一个准则的,就是“自圆其说”,能解析得完满,那么就是“达诂”了。这首词如果把它全归作女子的思念和怨恨,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因为,如果是女子在高楼上望远,试问,那座高楼坐落在何处?假定在河南,汴水之滨,那么,她只能望见汴水流,即使用了天文望远镜,也望不见在山东的泗水流,当然更望不见远在江苏省扬州市边的瓜洲渡和长江对岸的点点吴山了,如果说那是她的思想奔流,那又何必“月明人倚楼”去望远呢?躺在床上,坐在黑屋子里,任何地方不也同样可以“奔流”吗?何况,即使是在倚楼时的思潮奔流,也难以解释“吴山点点愁”,因为古代的女子,不能和新时代的女子能“满天飞”相比的,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有“庭院深深深许人,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禁锢生活,是金丝笼中的金丝鸟。在北方的这位女子,就算是位开放女性,充其量能了解汴水与泗水就了不得了,吴山都没见到过,能会想像它如“点点愁”吗?除非她是从吴地娶回的,可惜在词没有这么暗示。如果认为“吴山”即是暗示,那么此词就成了“乡思”,而不是怀人。

我们认为,这首词是写两地相思。上片写男的身在瓜洲渡,望见从大运河汇入长江的江水,认为那水是从北方汴水、泗水汇合来的家乡之水,因而激起了怀念北方的故乡和在那里的爱人之情,无奈一时归去不得,而且也可能明天还得渡江向吴地而去,所以只好对着点点吴山发愁。

下片是写女的在月明之夜,倚楼思念她那远方的爱人,她越想越恨,越恨越想。是真的“恨”吗?不,恨是爱的倒搓反语,因为这个“恨”是有期限的,“恨到归时方始休”,爱人不回来就“恨”,只要一回家,就不恨了。这算那一份的“恨”,所以她的恨是假的,思才是真的。

把这首词“一”分为“二”的去理解,就可以消除前后矛盾而能“自圆其说”。退一步说,总比全属女子相思来得自然一点。

离别难

白居易

绿杨陌上送行人,马去东回一望尘,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可更沾巾。

这是一首描写伤离苦别之词。词的首句“绿杨陌上送行人”,交待了离别的时间是在绿柳成荫的春天,地点是在郊外的田野小路上。首句中的“绿杨”和“陌”还有另一层含义,在古代,送别友人之时,常常折杨柳枝相赠,杨柳依依,正反映了人们恋恋不舍的心情,这在唐诗中也很多见。如杨巨源的《和练秀才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这里的“绿杨”正是用来烘托离别的气氛的。“陌”的用法也很有讲究,既交待了离别的地点,又点出了“离别难”的题意。朋友之间,情深意长。彼此不愿就此别离,因此,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郊外的田间小道上。由此可见,作者在用词上是颇具匠心的。

第二句是描写在行人去后,送行人的情态。“送君千里,终在一别,”朋友终于拍马西去,送行人只得回到自己的住所。然而,他实在不愿与朋友别离,因苏武的送别诗以后,到桤今也有元稹这班朋友送给我白居易的诗了。词中的“都尉”,指李陵。他在汉武帝时任“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战败投降。后来苏武出使匈奴,不受威胁利诱,坚持十九年而归。据流传,李陵曾写诗相送;这诗被认为是五言诗的首创。故白居易在这首词中特别提起。“司空”,指元稹。他在唐宪宗时曾任御史,穆宗时曾任宰相,故这样相称。他和白居易是至交。二人诗歌创作的风格相近似,对诗歌的见解也差不多。二人经常以诗歌相酬唱,多达一千余首。有一次,元稹寄给白居易四十多首诗,要求白居易依韵相和,白居易照和了。所以白居易曾说,他们二人间诗歌往来,“其为敌也,当今不见;其为多也,从古未闻”。据有人考证,诗歌依韵相和,就是从元稹、白居易开始的。白居易在这首词的末尾,既点明和元稹等人的亲密关系,也不禁流露出在诗歌创作上共同取得成绩的喜悦心情。

同类推荐
  • 她在丛中笑

    她在丛中笑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里,文联就是写写画画,唱唱跳跳。殊不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一部分,文学艺术往往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方民众道德品质、精神追求的直接体现。搞好文联工作,推动文学发展,促进艺术繁荣,不仅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人民热切期望的报答。
  •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独树一帜的诗人。毛泽东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理想史、奋斗史、创造史和建设史。本书根据十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指点江山一一毛泽东诗词故事》及其解说词编辑而成,精选毛泽东诗词36首,从言志、战争、爱情、友情、乡情、咏物、山水和建设等方面,以诗意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度解析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形象地展示了毛泽东的伟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领袖风采。
  • 许你一首风雅的歌:一生最爱的100首诗经

    许你一首风雅的歌:一生最爱的100首诗经

    《诗经》中古老的故事和情怀,至今仍有新鲜温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相映红,古诗里的婚姻,如画一般美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方距离虽然咫尺可见,却是远在天涯,伊人之美氤氲如烟,若即若离,穿越千年之后依然鲜活如初;“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般洗练如白描的誓言,真是最动人的爱情表达。
  • 巴山夜雨

    巴山夜雨

    《巴山夜雨》为“大美中国”书系之一(全套分为:江南、西北、塞外、中原、湖湘、岭南、青藏、川渝、皖赣、齐鲁十卷),近日由云南民族出版社重磅推出,书中部分文字为本人新作,属首次结集出版。全书图文并茂,收入作者生活及地域人文照片100余幅,彩色印刷。
  •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通俗哲理想必已经被无数人否定过了吧!而否定的根本就在于努力通往成功的那座桥梁被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座桥梁就是毅力。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说得完整点、富有逻辑点,“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而“不断地”这一形容词背后所包含的不正是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吗?
热门推荐
  •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末修仙

    末末修仙

    (新书《我家师姐有点强》)这是一个无脑好学生,穿越成农家女后,从愚蠢好骗长歪到一路坑人的修仙故事。李末不爱美男,独爱灵石,凭着一尊山河鼎,练了无数的丹药,无聊了就去骗骗小兽:“乖,跟着姐姐走,有丹吃。”只要贡献出兽皮兽骨,和妖丹就可以了。她下骗灵兽,上骗大神,中间还骗了个异火,凭着不要脸不要良心的真本事,骗出了一座灵石山,骗出了一条修真大道。
  • 大佬人设是蠢萌

    大佬人设是蠢萌

    景熙作为主神,她觉得有点憋屈。在自家地盘要啥啥没有,反而还被拉下台去找下一任接她班的主神。景熙:呵,你们给我等着。若干年以后,景熙回来了,还带着新上任的主神。新上任长的又帅,脾气又好,主要是管理能力一流。管理局众多女生心中的男神。然而有一天,有记者采访,问男神对自己上任的做法和对上一任主神的看法时。他笑得如沐春风“我听我老婆的,老婆说的都对”众人皆惊。景熙无语,爷的打脸高光全没了!PS:作者是个文案废,写不出。反正本文无脑甜,有剧情。全网苏爽入股不亏,大家快搞起来。
  • 冰枪雪姬

    冰枪雪姬

    吾为何?吾从何来?吾往何去?三洞宗元,造化万物,冥冥萤火,正吾神通。书友群:679014500。兴趣写作,摸鱼更新,切勿催更,适合养生。对了,二零二零年是个神奇的年份。
  • 强势宝宝:逼我出嫁

    强势宝宝:逼我出嫁

    无数次的彷徨,奔走,却没有一家公司肯聘用她……突然于异地他乡碰见一人喊自己少爷?然而锦衣玉食确实加诸于身……“少爷!老太爷要见您!”“爷爷!你为什么……要杀我?”然而不容思辨,她已入万丈深渊…………也许命运依然眷顾……她活了下来……可是山洞之中没有食物,没有清水,没有过冬的棉衣……这是上天的眷顾还是戏弄?为什么要给她个孩子?她为什么发现自己怀有身孕?一个富家少爷如何能怀上孩子?…………思虑良久……她冲口而出:“不要这个孩子!我甚至不知道他爹是谁!”……六年以后……两个粉团似的龙凤小宝宝,拽着她的衣服,娇里娇气地说道:“他怎么不是我爹爹嘛!我跟长得一模一样!你就跟他成亲嘛!”她以不理作为回应。俩小鬼果然立即安静下来,没了办法,躲在墙角咕唧了好一会……“嘻嘻!两个小鬼果然对我的沉默毫无办法……”索菲在狂笑ing……“既然你不愿意成亲,那我们就一致决定把你开除,我们要爹爹在娶个老婆给我做娘,哼!”俩小鬼终于宣布了他们讨论的结果。索菲石化中……“听娘亲的话,天下的后妈都很坏的,她会经常打你不给你饭吃的。谁会比我这个亲娘更疼你们?”索菲一脸灰太狼的表情“劝着自己的小宝贝。”果然见他们又沉默起来,心里有一阵狂笑……“哥哥!别听她的,她在吓唬我们,像我们长得那么乖巧可爱,人见人见,谁会不喜欢我们!”女宝宝非常聪明的提醒了男宝宝,结果他们手拉手要走索菲立即陷入痛苦的抉择之中……为什么他是我孩子他爹?为什么?
  • 镜真空

    镜真空

    忽有一天,天地之间灵气暴动,冥界形成,唯有阴阳师,才能站立于那人鬼两界之间,唯有阴阳师,才能问鼎世界巅峰
  • 梦想的边疆

    梦想的边疆

    “中国古丝绸之路”共六卷。全套书稿以时间为序,对先秦时期丝绸之路的滥觞,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五代、宋、辽、金、西夏时期纷繁背景形成的“丝绸之路”上的别样景观,元朝时期丝绸之路的扩展,明朝水陆丝绸之路的经营,清代丝绸之路的衰落及现代人文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的复兴及其前景作了全景式的再现,以历史变迁中的人文景观为大的历史背景和叙述主体,整体、全面地展开对古丝绸之路的研究与叙述,是集学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文化读物。本书是该套书中的《梦想的边疆(隋唐五代时期的丝绸之路)》分册,由杨献平编著,描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
  • 王琳凯之要不要和我在一起

    王琳凯之要不要和我在一起

    “我和她将会建立永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盘龙之大玩家

    盘龙之大玩家

    蓝星《盘龙online》铁杆玩家陆仁因游戏意外灵魂穿越到真实的盘龙宇宙,成为基础物质位面艾泽拉比物质位面的一名新生儿。传奇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江湖美人娇:暖香

    江湖美人娇:暖香

    她是无意中飘入这个时空的一缕绝世浮香,暖暖的,熏人欲醉而不自知。第一卷:云桥或许是穿越女中最平凡的一个,她不会琴棋书画,不会背唐诗宋词,也没有雄心壮志,她只想在这个陌生的时空寻找一份真挚的感情,她只渴望有一个人能全心全意地爱护自己,如此而已。她要的真的不多,可是,那个说会一心一意爱她的男人为什么要背叛她?就在孩子满月的那一天,她才知道原来今天还是“双喜临门”,她夫君的小妾也被大夫诊断出有孕了!可是,她怎么不知道她的夫君还有小妾?打击来得太突然,让她心痛得差点死去。但是,她死了不是便宜那个臭男人了么?既然他已经有了别的女人别的孩子,那就是不要她们母子了。既然如此,她就休了他带着孩子离开好了。她就不信自己两世为人,会养不大孩子。为了怕他看不到,她特意用鸡血将休书写在大堂的墙壁上。毕竟爱过一场,她实在无法忍受他跟别的女人在他们生活过的房间里恩爱,所以她一把火把他们一起住过的小院也烧了……女主聂云桥(柳子衿):我是个平凡的穿越女,我什么都不会。我的心眼儿很小,我只想找一个全心全意爱我的丈夫,过着平平凡凡相濡以沫的生活,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可是,上天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为何爱她的男人不是长得帅得不行就是个王子世子什么的?为什么不给她一个可以爱的平凡男人?少年将军凌夏:云儿,虽然我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可是自从有了你,我心里就再没有过别人。突厥王子:我以为可以忘了你,可是我找遍了大草原,却找不到一个像你这样聪明美丽又狡猾的女人。有着儒将之风的将军凌越:我只恨自己比他晚了一步,所以只能将这份情藏起来。可是,当听闻你出事,爱便战胜了一切。你知道么?是对你的爱,让我重新站立起来的。江南第一才子兼绝代美男子洪飞扬:子衿,我喜欢你,不管你是男是女,我想跟你在一起,你的孩子,我会当作亲生的一般。子衿,你是我生命中唯一所爱之人。大秦皇帝李明道:当第一眼见到你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可惜我没有抓住。当你再次出现在我面前,却已经是别人的妻子。可是子衿,我不想只做你的表哥,我想爱你,我愿意将这整个江山与你共享......欢迎阅读筝的第一篇穿越文《暖香》。+++++++++++++++++++推荐筝的新坑《破日》文案:生父无情不认她?那咱也不认他!娘亲是下堂妇?那还犹豫什么?立刻改嫁!修仙,建宫门,扩势力,旁有妖孽美男妖王啸月相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