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6100000008

第8章 古代舞蹈的继续发展与戏曲的逐渐成熟——宋元与明清(1)

1.宋代舞蹈——中原舞蹈的发展

(1)唐代燕乐的继续:宫廷队舞

队舞是宋代的宫廷舞。分小儿队和女弟子队两大类。唐代即已有队舞,如王建《宫词》有“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但还不普遍。队舞的音乐用大曲。宋代大曲的曲式结构沿用唐代大曲,分为三段:“散序”、“中序”和“破”。但因唐代大曲过于庞大,宋代仅采用其中一部分,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称“摘遍”。宋代队舞的主体是歌舞队。其他还有“竹竿子”(又称“参军色”),相当于现在的报幕人,因手执竹竿而得名,其作用在于引舞、念口号和向观众致词;另外伴奏的乐队称“后行”。宋代队舞演出有一定程式:先由“竹竿子”向观众介绍节目内容,多用四六对句的骈体文,称“致语”;然后引导歌舞队上场,称“勾队”;歌舞演完,“竹竿子”再度招呼全体歌舞队上场,称为“放队”或“遣队”。似有谢幕之意。中国舞蹈中的戏剧因素在春秋时代已出现,但到宋代宫廷队舞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已出现了角色分类、表演,加进了歌唱、致词等。今天,在素有汉族民间艺术宝库之称的陕西省,还保留着浓厚的民俗演艺之风,“队舞”仍旧随处可见。

(2)民间舞蹈的发展:社火对舞、妓乐舞与巫舞

宋代的民间舞蹈艺术,是一朵中华舞蹈百花苑中的奇葩。它上承汉、隋、唐三代已成型的舞蹈种类和形式,下启元、明、清三代的舞蹈技艺和发展,在中华民族舞蹈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就舞蹈类别而言,北宋东京的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节庆时在街巷闾尾中所表演的“社火队舞”;其次是在勾栏、瓦肆中公开表演而在官贾豪门中暗中流行的“妓乐舞”;再次是具有某种宗教和迷信色彩的“巫舞”和“傩舞”了。

在舞蹈风格上,北宋开封的民间舞蹈亦有婀娜多姿的“软”、刚劲雄浑的“奖”、风趣幽默的“谐”、神秘诡谲的“傩”之分,其“软”者多为“妓乐舞”。此种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人曾总结为:袒胸露颈的开朗风格,三道弯的线条,泞、倾、圆、含的动律,轻衣长袖的服饰,旋转跳跃的舞姿,修眉流眄的风韵;含刚健于婀娜,寓神韵于婆娑。这些特点为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的民间舞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软”舞基本上是徒手而舞,或以带子之类作为舞具,伴奏多为弦、管乐器,以腰、袖动作的婀娜多姿见长。其“奖”者多为军汉、士兵、武人盛装而舞;该舞以鼓铎、兵器作为舞具,伴奏多为打击乐器,以雄浑的气势,粗犷的舞姿为其独有风格,且多和体操、技巧、杂技、武术相结合;今日开封流行的威风锣鼓,就颇具宋代遗风;“奖”舞在北宋时已与“剑器舞”合二为一,很少有单人和双人舞,也不再仅在饮宴时演出,而代之以大型舞队,有时有近千人同时起舞,场面颇为壮观。“谐”舞多为民间社火在大型节庆活动时表演,其风格诙谐滑稽;该舞同样也以舞队形式出现,是北宋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此类舞蹈大部分有较简单的故事情节,以幽默诙谐见长,且种类繁多,舞蹈动作简单易学,有相当一部分留传至今,如“舞鲍老”、“舞判”、“调龙耍狮”等。

“傩”舞是与宗教迷信分不开的。其形式诡秘,风格怪异,早期仅流行于古代宫廷,至北宋时流入民间,其作用是禳鬼、驱疫。开封旧时许多道教活动均可寻出“傩”舞踪迹。

(3)由舞蹈走向戏曲:大曲与杂剧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大曲,又有所变化与发展。一方面,更加精炼,唐代大曲多到数十遍,宋代裁截应用,叫做“摘遍”;另一方面,更加综合,一部分已经综合地运用歌舞、乐诵来叙述与表演故事人物,戏曲艺术由此孕育;再一方面,更加单纯,一部分不含人物情节,只重音乐、舞蹈、朗诵表演,结构比较复杂,是对舞所用的曲子。

宋代是古代歌曲向戏曲艺术转化、发展的转折点,舞蹈已经开始被戏曲所吸收融合,纳入戏曲的表演之中。

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北宋时盛行于东京,南宋时临安也很流行。演出时一般由四个角色组成,有的增添一人。北宋的杂剧分为“艳段”和“正杂剧”两个部分。“艳段”是在正剧上演前表演的一段日常生活中的熟事。“正杂剧”又分为两段,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杂剧的主体。到了南宋,杂剧变为三个部分,即“艳段”“正杂剧”“杂扮”。“杂扮”是由民间的滑稽戏演变而来的,作为杂剧之后的散段,又称“杂班”或“拔扣”。后来,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元杂剧,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宋元南戏。

2.辽、西夏和金的舞蹈——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

辽、西夏、金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其乐舞文化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也吸收了汉族乐舞文化的成分。

辽的舞蹈极富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舞蹈特色。辽为公元4世纪居住在我国北方潢河(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一带的契丹族。会同十年(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先进入后晋都城开封,改穿汉族皇帝服装。辽在侵掠汉族地区时,更进一步受到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契丹族喜爱狩猎(辽庆陵壁画有很多鹿的形象),1972年,吉林库伦旗发现道宗(1055—1101年)时辽墓,墓门洞和天井有巨幅彩绘壁画,左壁画有出行图。在乐舞方面,契丹族在建国后仍保留着很多原始的习俗,如:在契丹族的发祥地木叶山,举行祭山仪式并绕树而舞;在“瑟瑟仪”中祭祀太阳神;在“岁除仪”中祭祀火神。这是辽本民族的乐舞,此后逐渐吸收汉族乐舞文化。据《辽史·乐志》记载,辽从后晋继承了唐代的遗制,用于宴会以区别于雅乐,这些乐舞在辽代称“大乐”。辽的“散乐”包括杂剧、歌舞、百戏杂技,是从后晋传来的。《辽史·乐志》记载:“今之‘散乐’、俳优、歌舞杂进。”贵族士大夫家以及民间都有“散乐”演出。辽宫廷宴会上的舞蹈,礼仪隆重,大宴群臣和来使必有乐舞,辽帝还让回鹘、敦煌二使臣跳本地舞蹈。

西夏信奉原始的巫教,厮是专职的巫师,驱鬼治病。乐器有鼓、琵琶、箜篌。唐僖宗时,曾赐拓跋思恭“鼓吹”全部。夏的宫廷里有番汉乐人院的专门机构,西夏毅宗谅祚曾派使臣向北宋要伶官、工匠,并要求买化妆品和戏剧服装。黑水城曾发现戏剧底本《刘知远诸宫调》(金刻本),可见金诸宫调已传入西夏。

女真族本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最初乐器有鼓和笛子。后来,汉族乐舞在北宋时也传入金朝,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五年(1127年,北宋宣和七年),北宋派出去金的使臣,记载了当时金朝的乐舞情况。乐器有腰鼓、芦管、琵琶、方响、筝、笙、箜篌、大鼓、拍板,曲调和中原相同,只是腰鼓下手边太宽,声音就低一些。舞者有六七十人,手露在袖子外面,回旋而舞(《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百戏出场,有汉族《大旗》、《狮豹刀牌》、《讶鼓》等节目,所不同的是有五六个妇女,穿着鲜艳的衣服站在后面,各拿两面镜子,忽高忽低地动着,镜光闪烁,以制造热烈的气氛。金的乐舞仪式是吸收了宋的一套旧制而形成的,如雅乐有文武二舞,文舞名《保大定功之舞》,武舞名《万国来同之舞》。

3.元代舞蹈

(1)宗教舞蹈:《查玛》

元世祖时,藏传佛教的舞蹈《羌姆》由西藏传入,在元代中原地区称“查玛”、“参玛”,俗称“跳神”、“打鬼”,亦称“跳布札”、“布札克”。《羌姆》是在佛教密宗四部学说中的瑜珈部和无上瑜珈部的《金刚舞》的基础上,与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拟兽面具舞和鼓舞结合而成。公元8世纪乌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内)密宗大师莲花生向西藏传播密宗教义,建立桑耶寺后,经常演出这种舞蹈并逐步完善,此后喇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按各自的教义发展这一舞蹈。忽必烈尊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帝师后,八思巴建议在大明殿大作佛事,喇嘛教有取代萨满教的趋势。作佛事要跳《查玛》,《查玛》原是西藏宗教舞蹈仪式,并有记录舞蹈跳法的舞谱。《查玛》随着喇嘛教得以传播,特别是到16世纪后,《查玛》大规模传入内蒙古;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统治漠南后,《查玛》更是广泛流行,到处鼓乐齐鸣,高歌劲舞。《查玛》吸收了印度和西藏舞蹈的精华,并赋予它蒙古族居住地区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从本民族的生活和传统舞蹈中吸取营养,人物造型反映了蒙古人的性格特征和形体美,在衍变中不断规范,并有了严格的训练方法,面具则发展到30多种。

(2)民间舞蹈:《倒喇》

蒙古民族历来是欢歌乐舞的民族,蒙族民间舞如《踏歌》、《倒喇》、《筷子舞》、《酒盅舞》,至今流传在民间,是娱乐性很强的舞蹈,体现着蒙族人民的活力。其中《倒喇》的代表性最强。

同类推荐
  • 岁月与节庆(和谐教育丛书)

    岁月与节庆(和谐教育丛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节庆产生及发展的历史,如阴阳五行与历法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阴阳”和“五行”是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台州有意思

    台州有意思

    台州是个怎样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小地域都拥有不一样的城市表情,彼此之间略微差异的水土养出了个性十分不同的台州人。台州人的N种生活表情都那么有意思!不信?来翻翻这本书,保准能让你乐个开怀,还能让你更了解台州,这个南国大地上与众不同的城市。
热门推荐
  • 老圃良言

    老圃良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阳光的声音

    阳光的声音

    马家庄村前有条河,叫鱼鸟河马小刚最喜欢的事儿就是在河坝上行走,踩着自己的影子,倾听阳光的声音刚开始,乡亲们对他孤独的身影充满好奇,他们用自己的思想琢磨这个形单影只的少年那些个有关他的议论,总是最先在河水里荡漾开来女人们喜欢到河边淘米、洗衣、择菜,聊聊村里所有跟她们有关或者无关的话题马四家那个小子太邪性,成天家闷着头不说话,准是碰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或者被鬼神附体了吧他那个瞎眼奶奶黑夜里成宿成宿地敲木鱼呢也是呢,怪可怜的,你瞅马四那个倒霉样子,真不知道哪辈子能熬到头。
  • 巵林

    巵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执枪的炼装骑士

    执枪的炼装骑士

    仅仅一枚硬币,就能让人拥有超越常人的力量,强大到足以改变整个世界!如果可以不要,林小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舍弃,换回曾经失去的东西。然而命运的齿轮不停转动,不会停止,也不会回转,只会促使人们往前走。或许总有一天,那份后悔将化为养分,滋养那无名花朵的盛开……
  • 道奕苍茫

    道奕苍茫

    神祗不显,仙人无迹,魔物潜藏,精怪作祟。异世少年自乱世而起,定要走出一条争命的路。
  • 魔法学院之绝色甜心

    魔法学院之绝色甜心

    徐妙妙你是一个怎样的女生呢?【本文是难得一见的YY爽文,能满足各位同鞋的口味,保证绝不弃坑,保证完结,请放心阅读】
  • 网游之惊鸿剑君

    网游之惊鸿剑君

    《万界》刚刚开服,玩家们就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游戏怎么跟之前玩的完全不一样?选职业的面板里为啥没有战士法师?为什么刚开服第一天村子就被怪物攻破了?为啥这里的NPC怎么这么聪明?这只BOSS上次我来才50级,怎么这次来就超凡了?为啥你的技能我没见过?啥?自创的?这城池不是系统的吗?啥?你给打下来了?为什么我动不了?啥?精神力?这怪物怎么这么强?啥?隔壁位面穿越过来的?作为首批进入游戏的玩家,林洛珑无意间继承了一把剑,一本功法,一个只有他一个人的门派,本以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蓦然回首,林洛珑不禁仰天长啸:“为什么像我这么强的还有四个啊!”这不是一个烂俗的网游故事。系好安全带,这本书不按套路出牌!
  • 毛泽东的书单

    毛泽东的书单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了同志的读书生涯,客观解读了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的各类书籍,和对他以及中国革命实践的影响。作者试图还原作为普通读者与书籍结下的不解之缘,追述1893-1976年间的文化发展及社会思潮,以及由一位普通受众,最终成为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代领袖的历史细节。同时,书稿也真实而细致地展现了一代伟人的读书生活画卷和他崇高的精神追求。
  • 界坡往事

    界坡往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杂交水稻还没有研究出来,农村插的水稻仍然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白谷麻谷之类几个不多的品种,产量低,还很难侍候,容易得病虫灾害,肥施少了禾苗长不起来,肥施多了禾秧又倒伏。界坡大队(那时乡镇不叫乡镇,叫人民公社,村也不叫村,叫生产大队)是界坪公社最偏远的一个大队,也是界坪公社最穷的一个大队,每年收下的粮食交了征购任务之后,就所剩无几了,人们都是用瓜菜之类的东西填肚子,一年到头没有清清爽爽吃过一顿好饭。公社领导十分着急,社员们饿肚子,他们也没有好日子过。那年春天,公社领导下队来指导春插,并带来了上面的指示精神:均匀密植,插三三寸。
  • 像男人那样思考 像女人那样行动

    像男人那样思考 像女人那样行动

    本书分为恋爱篇、婚姻篇、沟通篇、相处篇、事业篇和友谊篇等七个章节,分别从社会生活中的七个方面,阐述了男人与女人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反应,以及可能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同时,也针对男女之间的这种差异,提出了如何认识、理解和解决这种差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