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4200000002

第2章 中国年画简史(1)

(一)年画溯源及流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首神州大地经久传诵的《元日》中,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笔酣墨畅地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洋溢着浓浓节日气息的辞旧迎新图:隆隆的爆竹声送走了旧年,和煦的春风将暖意注入浸泡着屠苏草的美酒,家家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一夜守岁后,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在天亮时分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桃符”来源于我国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百鬼皆畏。后来民间便有以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来驱鬼避邪的风俗。《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最初的“桃符”,既是门神的始祖,也是中国年画的雏形。五代后蜀时期,民间开始盛行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又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由此看来,年画也算是春联的“大哥”了。

1.年画始祖——桃符

严格追溯的话,中国年画至少起源于汉代。在班固所著的《汉书·景十三王传》中提到:“广川惠王越,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挎长剑。”汉景帝的儿子惠王刘越,在自己所住的王府殿门前,贴了春秋时期齐国勇士成庆的画像,短上衣、大裤子、手持长剑。而到了略晚于班固的东汉学者应劭时,他在《风俗通义》“祀典”一卷中引用《黄帝书》:“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佞为人祸害,神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传说上古之时,东海有座景色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虬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而鸣。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枝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直抵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桃枝门。清晨金鸡报晓之时,前一天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这扇通往鬼域的桃枝门两边站着一对力大无比的兄弟,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汉代时,王公贵族开始流行腊月岁末时在宫中设立桃木削制的神荼、郁垒木俑,“常以岁竟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桃弧、棘矢(弓箭),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以除疾殃。已而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蔡邕《独断》)。后来,地方上的县官也在腊日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随着风俗的传播,这种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俗自上而下地在民间流传开来。起初,人们用桃木削成神荼、郁垒的形制立于门户两旁,并在门上画上老虎。到了南北朝时,干脆就将神荼、郁垒直接画在桃板上。《荆楚岁时记》:“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还有的人家直接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于自家门口,省去了绘画的麻烦。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因此桃木在古代也被称为“鬼怖木”。桃符发展到后来,渐渐分化成春联及门画,其中的门画就是年画的前身。

2.从神荼、郁垒到秦琼、尉迟敬德——“门神”的诞生

古人认为黑夜里鬼魅出动,为了驱除邪祟,要在门户上绘制辟邪的图画。鸡鸣是古时常见的自然现象,“雄鸡一唱天下白”,随着太阳升起,夜间出没的鬼魅便销声匿迹了,因此人们又为鸡赋予了“驱灾辟邪”的功能,到了晋代,又有了“元旦画鸡于门”的风俗。此说见于王嘉《拾遗记》:“尧在位七十年,有氏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饴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扫洒门户,以望重明之集……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之遗像也。”画鸡于门上无疑地扩大了年画中的门神题材,至今在河南开封、山西临沂、苏州桃花坞等地的早期门画中,尚有这一形式的画样传世。

南北朝直至隋唐,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寻常人家,这种年终岁尾往门户上刻制或描绘驱邪禳灾一类门神画的习俗薪火相传。至今民间依然流传着“年画起源于唐朝”的传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后,夜间经常梦到在“玄武门之变”中丧生的长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化为厉鬼来索魂,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得知后自告奋勇,手持兵刃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为唐太宗守夜驱鬼,当夜唐太宗安然入睡,但唐太宗不忍心让两位大将夜夜站岗守卫,便让画师将二人画像贴于门上,这便是年画的由来了。当然了,从前文的记载中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年画起源比唐朝要久远,但这个传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间接的参考信息就是:唐宋以来,门神画的题材不再局限于神荼、郁垒和老虎、雄鸡了。但在宋代以前,刻版印画的技艺尚未成熟,隋唐以前的门神图都是手绘于纸上或者直接画在门上的,由此推断当时贴门神的风俗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普及到每一家每一户。

3.年画转型成熟期

宋代是年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隋唐以前,刻版印画的技艺尚未成熟,到了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相当发达,同时出现了雕版印刷术这一革命性的发明。北宋时,当时的京都汴京(开封),出现了雕版印刷佛像的纸马铺。古时人们最重视的一项礼仪就是祭拜神灵,祭祀时要有画有神像的图纸,祭毕随即焚化。先秦时祭祀用牲币,秦代以后演变为用木马。唐朝王玙开始以纸为币。宋代雕版印刷成熟以后,开始刻板以五色纸印神佛像出售,称之为纸马。而当时祭祀时用的神像图纸,都要画上马,因为在古代的交通方式中,速度最快的就是马匹,因此老百姓将马画成神灵的坐骑,祭祀时,祈盼神佛马上降临。当时的纸马铺就是用专门的雕版设备来印刷这一类佛经、神像图纸的店铺。而它的出现姑,贤才通辩、雅善诗歌,一度为成帝宠幸的婕妤班姬;还有一位则是后晋石崇的爱姬绿珠。我国民间历来流传着关于这四美的许多动人故事传说。整个画面构图是三女面右,一女面左,均衡庄重。画幅上方刻着“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十个大字楷书。画幅四周饰以鸾凤与蔓草组成的图案。标题下的长方框中,刻有“平阳姬家雕印”的店标,每个美女面部上方刻有各自的姓名。

据考证,这幅作品当为宋金时代(大约13世纪中期)山西平阳府(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著名的“平水版”雕印作坊的出品。古代的平水县在平阳府城西南,也标志着雕版印刷版画的范围扩大,在宋人孟元老追述北宋盛景风貌的《东京梦华录》中提到,一到“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从此贴门神、挂钟馗以点缀年节活动,渐渐在民间展开。

宋时手绘的年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此时恰好出现了雕版印刷,使得年画的大量复制成为可能,木版年画便在此时应运而生。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年画实物,《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又名《四美图》,阳刻墨版印于高82.5厘米,宽49.5厘米的黄纸上。画中人为我国历史上四位著名的美女:一位是汉成帝的皇后——体态轻盈善舞的赵飞燕;一位是汉代曾经怀抱琵琶出塞和番的王昭君;一位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班昭的祖以印刷业闻名。与《四美图》同藏于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关羽像》,应与《四美图》印刷于同时期,高72.3厘米,宽34.2厘米。关羽处于画面中心,端坐于椅上,双手置于腿上,目光炯炯,美须飘然,神态安详。画面布局丰满,人物描绘细腻生动。画幅周边饰以回纹,上方也有一通栏横披,文字为楷书“义勇武安王位”。该画画框上有“平阳府徐家印”字样。从“义勇武安王位”字样判断,是中国传统供奉神祇画像无疑。这种样式的关羽供奉神像,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四清”之前。制作年代,从关羽封号推断,应在1123年—1128年之间。

可以说,年画正式成为一种民俗正是从宋代开始的。这一时期,人们在岁末除夕开始确立了门神“一年一换”的习惯,正如吴自牧《梦梁录》中说:“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

4.明清年画集大成

明清时期是中国年画兴盛和全面繁荣的时期,无论印刷技术还是花样种类、题材内容,都推陈出新、争奇斗艳。明代早期,年画还是由木版印出墨线,再由人工赋色完成;到了晚期,雕版套色印刷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多色套印的精美年画,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年画盛产地,如四川绵竹、成都,江苏苏州、南京,河南的朱仙镇,山西临汾、新绛,天津杨柳青等,其中的佼佼者——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开封朱仙镇更是被誉为“年画四大家”。这一时期,年末除了门神,还印制其他的神像年画,比如灶神、关公、天地爷等。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贴新的灶神像,上供品,以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清代满族人入主中原,不废汉族新年风俗习惯,除夕依旧贴门神、灶君、钟馗等等。

年画在宋代被称为“门神”,明代被称为“画帖”,明代后期,随着人们观念意识的转变,对年画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年画寄寓的祈望,也包括了国家吉祥、生活安定、风调雨顺、生产丰收、夫妻团圆、家庭和睦、健康长寿、子孙繁盛、登科进士、多财富足等等。例如其中的喜庆吉祥年画,就是通过谐音、象征等方式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鸳鸯、蝴蝶象征美好的爱情,荷花象征祥和,牡丹表富贵,蝙蝠代表福,桃、鹤、松等象征长寿,龙凤、麒麟、雄鸡代表祥瑞吉利,喜鹊象征喜庆,梅花象征“五福”,竹叶代表福、禄、寿,佛手表示十全十美等等。再如,就门神而言,年画在样式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据冯应京《月令广义》记载:“近画门神为将军朝官诸式,复加爵、鹿、蝠、蟢、宝、马、瓶、鞍诸状,皆取美名,以迎祥祉。”由于题材的拓展,出现了童子、美人、文官等形象,“门神”也自然更名为“门画”了,被赋予了喜庆的色彩内涵——清代学人李光庭在自己所撰的《乡言解颐》中提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才有了“年画”一词。此外,清代时由于戏曲、弹词和通俗小说盛行,门神中出现了一系列戏曲传说中的人物,如“燃灯道人、赵公明、赵匡胤、杨兖等,并且还画有故事情节,至此已失去了自古以来敬门神为“五祀”之一的意义,转向具有装饰性的门神形式发展,同时年画也彻底普及到了街头巷尾,当时的贫寒之家为了表示同庆新年,也都买一对门神来装点门面。清末“西洋画法”的透视技巧、明暗层次的技术东传,更改变了传统以线刻为主的线画风格。海上贸易的日益发达,连带地影响了年画的外销与制作方法的欧化风格。沿海的苏州、天津、泉州、广州及扬州和内地各处版画制作直销东南亚及日韩等地,甚至欧洲各国也有订单,年画销售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太平天国起义增加了反列强帝国主义的情绪,年画题材剧变。像《太平军北伐图》《火烧海望楼》等反映现实的内容成为新年画的表率。年画成为广大民众的历史教科书,其历史意义重大。

光绪甲午海战之后,民间年画呼应维新变法,出现了一种改良式年画,多为办学堂、满汉平等、女权平等等内容,如《爱国大扑满》《女子求学图》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民间年画又以《攻打南京》《革命大战武昌城》等革命题材示众。

到了20世纪30年代、40年代,在解放区和大后方曾绘刻八路军和抗日战士作为“抗战门神”。大后方还曾出现“美军门神”,画来华支援抗战的美国军人。新中国成立后,又有画解放军和边防战士形象作为新的门画,有的美术出版社还绘制了古代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如戚继光、郑成功作门神。民间门画以古喻今的优良传统,不断在新年的民俗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着。

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祇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再到寄托愿望、讽喻时事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艺术品,中国年画的背后,凝聚着炎黄子孙几千年来最真切朴素的思想情感和诗意的美好向往。不同于泼墨山水的清高出尘,也不同于宫廷画的工丽细腻,中国年画源于民间,根植于民间,始终传递着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

(二)年画分类

我国的民间年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因为历史悠久加之发展成熟,支系庞杂、花样繁多,题材内容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简单地归下类,其中的讲究就很多了。

1.印制工艺

前文中提到,年画是在唐宋雕版印刷术出现后才开始真正发扬光大的,可见印制技术对于年画生产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经验的积累,年画的印制工艺也愈加五花八门。

(1)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的发明,得力于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雕版印刷,这种技术最初用于为皇家或大型寺院印制佛经,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也就是868年的《金刚经》(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在民间并不普及。据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记载,雕版印刷在唐代尚未盛行,五代十国时期才开始印制大部儒家书籍,如冯道始印“五经”,以后的经史子集经典皆为版刻本。宋代城市中出现了纸马铺,用雕版印刷佛经、佛像的同时,也将其应用于印制年画,才使得年画在民间的普及率大大提升。门神在宋代称为“纸马”“纸画儿”,翻开北宋张择端所绘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我们会看到“王家纸马店”门前门神画“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清晰可辨,北宋门神画在中国绘画史上首开了木版年画的先河。至明中叶,雕版画在内容上扩展到百姓生活领域,或为日臻成熟的木版年画,清道光、咸丰时达到鼎盛期。以当时晋南年画的主要生产基地绛州城为例,有“三大家、七小家年画作坊”,其中开业于清初的益盛成画店,每年印制各类木版年画达十万余份,行销西北诸省。其余画店生产的画销往东北、华北、中原等十多个省市,对各地木版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其中如《春牛图》《馗头》《老鼠娶亲》《侍女图》等都是中国年画宝库中的珍品。《春牛图》被中国美术全集收藏。

同类推荐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圩集)(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圩集)(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圩集贸易,是有人类文明以来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现象和商品交换行为。圩集形成有诸多的原因, 诸如名人结义成圩、产品交易成圩、情人聚会成圩、节庆活动成圩等。圩集的发展与各个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交通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闭塞,一方面阻碍了商品的流通,使圩集的发展缺乏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又直接束缚着圩集与外部世界的商品交流,从而使近代以来的广西圩集仍然保留了其传统的发展状态。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英汉修辞格比较与翻译

    英汉修辞格比较与翻译

    本书主要研究语义、结构和音韵三大类修辞格的翻译及有关问题。首先,通过文献法、对比法等方法,对修辞格本身,以及修辞格翻译进行了梳理和介绍,为本研究廓清框架。把修辞格按照语义修辞格、结构修辞格、音韵修辞格进行分类,对选定的“修辞格对”,按照研究动态、词源追踪、结构与分类、译例分析的步骤进行梳理和介绍。研究动态中描绘了该修辞格相关研究的动态图谱,让读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也有利于他们进行相关知识拓展;词源追踪能帮助读者从定义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该修辞格的特点;继而从构造和分类上,对该修辞格进行学理上的分析介绍;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修辞格的翻译分析,提出基本翻译策略。总体层层推进,符合学习认知规律。在实例选取中,兼顾英译汉和汉译英;不但选取文学作品的例子,而且也尽量多从非文学性文本中收集,这样比较吻合实际翻译工作中以实用文本为主的情况。最后,对每一节进行提炼性的小结。 本书能为翻译学习者、修辞爱好者等提供较大的帮助,形成对英汉修辞尤其是修辞格的基本认识,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度。
  •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的作者袁南生是一位拥有14年五国五馆履职经历的资深外交官。他在埃及、印度、南美、美国等地担任外交官期间,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将自己的海外亲历亲见汇集成书。在该书中,袁南生依凭白纸黑墨,带您感受印度的“苦感文化”,津巴布韦的“悠感文化”,拉美苏里南和美国旧金山的“罪恶文化”,跟您一起对比中国人的“乐感文化”,许多事实和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热门推荐
  • 我修改全世界

    我修改全世界

    如果你能修改全世界的话会怎样做?设计师马良P图时就意外获得了一款可以同步改变现实的系统。于是,一切变得有意思起来。金月事件、浮空岛事件、巨兽觉醒事件、神话降临事件。幻想入侵现实,传说变成真理,幕后操控一切。PS:这是一人实力坑整个世界的故事。
  • 体育文化学

    体育文化学

    《体育文化学》意在构架一个相对合理的体育文化学框架的基础上,依据一般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挖掘体育的文化意义,探索体育文化产生、发展和兴盛的原因、机制和意义,对体育文化结构与功能、类型与模式、比较与交流、冲突与变迁等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当前实际对体育文化传统与现代化、体育文化整合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世界体育文化作了一番文化学的审视。
  • 谢谢努力的自己

    谢谢努力的自己

    本书以励志鸡汤、励志情感为主要写身边周围的故事,写生活,也写奋斗,写人生,也写挫折。那些故事是回忆,也是继续,是对努力的自己的抚慰。能让你在面对学业的压力,青春的迷茫,爱情的复杂中保持无畏无惧的心态,成为最好的自己。
  • 我真不是天王啊

    我真不是天王啊

    原本只是想参加个乐队比赛,给贫困的孩子们拉点赞助盖一栋教学楼,却被冠上了摇滚天王的称号,从此之后,综艺天王、电影天王,各种天王的头衔就接连不断的砸了下来,直砸的他生活不能自理。周民:天王的生活,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 我怎么就黑化了

    我怎么就黑化了

    我,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永生花的出现,让我永远停留在了20岁。他,臣属于我手指上,阴荻指环里的白衣少年将领,清冷孤傲,邪魅霸气,但宠我护我,不离不弃。他,娱乐圈一线顶流艺人,颜值统一饭圈审美,万千少女的梦,但偏偏对我撒娇卖萌,忠犬无双。一朝变故,强势归来,身份多重。虐渣,打脸,碾压,登顶。三界震动,四方惊恐。可是他呢……他还会回到我身边吗?
  • 重生西游之天篷妖尊

    重生西游之天篷妖尊

    吾愿为妖,逍遥天地!重生了,朱天篷发现自己重生成了天蓬元帅,看着面前摆放着的天河水军大元帅大印,朱天篷表示压力山大。为了摆脱变成猪八戒的命运,朱天篷拿着一封推荐信前往斜月三星洞……至此如来的掌中佛国没有困住孙悟空,怜悯苍生的金蝉子成了酒肉和尚……整个西游被搅得天翻地覆,一件件洪荒秘史被逐渐揭露!PS:粉丝1群:438256650VIP粉丝群:300292198(舵主即以上可入群)
  • 萌兽来袭,总裁爹地不是人

    萌兽来袭,总裁爹地不是人

    相亲到一半被萌娃抱住大腿叫妈妈,安童表示,她真的跟那个颜值爆表腿长逆天的霸道总裁没有半毛钱关系啊!当晚,霸道总裁出现在她梦里,声音危险:“女人,听说你不想跟我组CP?”安童默默地抹了把鼻血,内心OS:大佬,惹不起,求放过!从此以后霸总天天来她梦里报道,每次花样还不同……直到有一天,萌宝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兽耳,赶紧指着自家老爸转移注意——“妈咪,总裁爹地不是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奇恐龙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神奇恐龙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拟鸟龙化石解密、窃蛋龙命名纪实、异齿龙生活实录、钉状龙副脑之谜、沱江龙出土奇闻、剑龙秘闻快译等。
  • 书读完了

    书读完了

    时隔十年后,金克木名作重磅归来!梁文道《开卷八分钟》首推书;钱文忠、张汝伦、陈平原联袂推荐!一代学术大家卓越的读书方法,一位文化传奇特殊的学习路径。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 七夜雪

    七夜雪

    摩迦一族传说中的杀人妖瞳现世,药师谷年轻的主人薛紫夜在命运的轮盘下,选择了孤身一人奔赴魔界大光明宫。而鼎剑阁霍展白,他并不知道,这个女子的救赎,换来的是一场千里的跋涉,一次最后无法相见的告别……跋涉千里来向你道别,在最初和最后的雪夜,请原谅于此刻转身离去的我——为那荒芜的岁月,为我的最终无法坚持,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却终究抵不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