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1200000023

第23章 何香凝 人间梅花暗自香

墙脚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她是革命大背景中,一抹瑰丽的寒梅,在硝烟四起、暗杀重重之中,终以梅的于寒冷风雪之中仍可暗自香的傲骨,破茧而出。她用她的傲骨,为世人留下了一个过目不忘的传奇。

而从她的油彩中所散发出来的那一抹凝香,亦让一座城市、一个年代的人沉醉不知归路。

她是被历史大写的女子。

作为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着名女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伟大的爱国者,及那造诣至深的画家,她身上兼具着“寒梅”的性格和“猛虎”的精神,堪称女中之豪杰。因而,毛泽东曾高度赞誉她“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身为名门千金却拥有一双所谓的“天足”;因着“天足”亦拥有了令人艳羡的不离不弃的“旷世奇缘”;始终追随于孙中山左右成为第一位“同盟会”成员;深陷蒋介石的黑色风暴之中亦可傲骨自如,且可用一支美术的笔将革命斗争进行到底。如是,她奋斗的一生成为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光辉典范。

生于19世纪的她,有着傲人的豪门背景,然而深闺之中她亦可若出水芙蓉,有着洁净的爱国的一颗心。后来和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缘分,促使了她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如此,在她长达近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便牵系着革命的道路于征程中风风雨雨,崎岖坎坷,书写了一个传奇女子波澜壮阔的一生。

她亦是为革命而被大写了的女子。

当年为了革命需要,她放弃金银珠宝携着丈夫奔赴日本留学,并为了另一种革命的需要毅然去学习绘画。邓颖超称赞她“不仅是一位女革命家,而且是一位画家,有高超的艺术才能”,事实上,她亦是第一个将美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连在一起的革命画家。她的画堪称革命“史画”。

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她始终站在中国共产党的一边;在协助丈夫斗争多年后,还鼓励儿女都投身革命队伍。更为可贵的是,当心爱的丈夫死于自己面前,她仍是继续于革命的旋涡里坚韧地斗争着。于此,她的革命事迹被大写进那段不可回望的历史中而不被遗忘。

1972年年初,她终携着传奇的一生走完她百年的岁月,并且携着与丈夫的“生死契约”无憾长眠。只,留给世人一个深远的身影,于上海光影里隐约永恒。

傲骨寒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却下令“绝对不抵抗”,拱手将东北三省让给了小日本。从此,东北三省的人民便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

此时,旅居德国的何香凝闻讯马上赶回上海,大声疾呼国人“自救”,同时发动国内名画家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并把自己历年所作之画及珍藏的书画拿来义卖。不久,日军入侵上海,她便和宋庆龄一起冒着炮火赶到前线,慰问违命抗战的粤系第十九路军,同时还组织上海妇女成立医疗队。

国民党政府不肯接济十九路军,于是她便赶到南京要求补发该部几月欠饷。然,蒋介石虽同她见面并设宴招待,却避而不谈饷械之事,只是连连夹菜说“请吃”。气愤之下,她是一筷子都不动,散席便返沪。

1935年华北危急,蒋介石仍对日妥协,何香凝便模仿三国时诸葛亮羞辱司马懿之法,将自己的一条裙子寄给蒋介石并附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由此,蒋介石对她又恨又怕,只碍于她是国民党元老,终是奈何不得她。

于是,便采取长期对她软硬兼施,后来更曾派人于她最艰苦的时候,邀请她去重庆,并附上100万元支票。没想到,何香凝当即退还,并附信写上:“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

是如此铮铮傲骨的女子!

多年来,她始终若一枝寒梅般,以一身傲骨凌然于那时乱之世道,更是以卖画换得“买米钱”,使得她署名“双清楼主”的作品名扬海内外。

台湾作家杨子曾经说过:“人生以立言、立功、立德为荣。其实,立情才是生命的最高境意:能爱与被爱,生命就如花朵之开放,灿烂繁华,故不免终于一朝凋谢,却也是不枉不朽了。”

这便是对她傲骨若寒梅的性情之肯定和礼赞吧。

生在豪门

1878年6月21日,香港上环荷李活道东街38号何家大宅内诞生了一个女婴,她就是日后享誉我国革命政坛上的伟大政治活动家、爱国主义者何香凝。

时年,何家已有8个孩子。不过,大地产商何炳桓对她的疼爱亦是有加。这个兼具中国传统观念和西方传入新思想的商人,概念上是没有“重男轻女”之羁绊的。他给她取名为名谏,希望她日后成长为既温柔贤淑,又敢作敢为的人。

何家是个大户人家,于香江之岛亦是数得上的豪门,而豪门里亦是妻妾奴婢成群的。所以,孩子自然在这个深宅大院里是多的。何香凝是母亲生的第五个孩子,排行第九,因此,她被仆婢们称呼为“九小姐”。

在大家眼中看似“娇小柔弱”的她,骨子里却深匿着一颗坚韧叛逆的心。身在豪门,她不曾染习一丝一毫富家小姐娇生惯养的陋习。她喜欢听太平天国的故事,喜欢无拘无束的自由嬉戏,喜欢读书进学堂。她明显地和那个富家生活格格不入,成了一个异类的“千金小姐”。

不过,父亲是喜欢的。所以,当小小的她被母亲强行裹脚缠足时,他竟然是依了不愿受此疼痛的她。如此,她得以借此有了双“到处飞奔,上山爬树”的大脚。也正是这双大脚,亦成就了她和廖仲恺的那段“旷世奇缘”。

17岁时,父亲特许她当了自己的经济助手,担负起管理家庭的财政和收租账目的工作。这也为她后来在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大家庭中担任“管家”工作奠定了基础。

如是,这个生在高贵富足的豪门之中的“千金小姐”,在香港这个风气比较开通的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尽管头脑半新半旧的家长对女孩子管教颇严,但她依然多少受到了一些欧风美雨的冲刷,并接触到一些资产阶级为新派宣传的妇女解放等新知识。

旷世奇缘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

当时的社会风俗向来是以小脚为美的,缠着小脚的妇女才行动斯文,端庄高贵。如是,那大脚的女子便是很难嫁出去了。所以,待到何香凝到了“香闺欲嫁”之时,何家便为了女儿的一双大脚而忧心忡忡。

不过,世间里有些事是有所谓的“无巧不成书”的。适时,那个旧金山长大的廖仲恺便如天降般来到何香凝的世界里。

廖仲恺,1877年生于美国旧金山,于17岁那年才回国。

一个是香港的富商之女,一个是旅美的华侨之子,结成良缘,便也可以说是门当户对的。于是,应着那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未曾见过彼此,便姻缘初定。1897年10月,何香凝便以一个大好的年华嫁给了廖仲恺。

这姻缘是旧式的,初会亦是素昧平生、素不相识的。然而,他们的结合里是颇有渊源在其间的。据说,廖仲恺的父亲由于亲身经历旅美华侨所遭受的种种事实,深知小脚女人是中国的一种耻辱,所以在儿子的婚事方面曾留下两条遗嘱:第一,根据客家人的规矩,儿子必须讨个大脚妇女做媳妇;第二,小脚女人在外国被人看不起。因此必须照办。

19世纪末的中国大地上“大脚妇女”可谓“稀有”,而不缠足的大家闺秀更是打着灯笼也难寻。然,姻缘便真真是注定的。在那个俊郎初觅红颜之时,她一个待嫁的何香凝如是就在了眼前。便于是,一段天作之合的好姻缘上演了,亦成就了一段后人册谈的“旷世奇缘”。

时人,把这段好姻缘称为那“天足缘”。

婚后的生活是和谐美满的,甚是羡煞世人。他们有着别他夫妻鲜有的意气相投,不仅有着相同的志趣,亦有着相同的求知渴望。这让他们彼此有了满怀喜悦的庆幸,庆幸—于这世间可遇着一个红尘知己。

起初,他们居住在哥哥廖恩焘的小公馆。一段时间后,他们在公馆左侧屋顶的晒台上搭了一间斗室小屋,并搬进去居住。于是,每当皓月当空,夫妇二人促膝长谈,其意味亦还是有那“神仙眷侣”般的浪漫的。

一次,时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之时,望着满室皎洁的月之清辉,何香凝触景生情,便写下那首传奇艳艳的“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之诗句。遂后,他们为纪念这段幸福的婚后生活,便把这楼台斗屋命名为“双清楼”。是为取那“人月双清”之意。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的居处虽然一换再换,屡迁不已,抑或华陋不一,然这个“双清楼”的室名却是始终未改的。

投身革命

有些人便就是那梦里、命里的人,注定有着一生的绵密,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的。廖仲恺之于何香凝,便是这种梦里、命里的人。

她与他的结合,对她后来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想她幼时便不爱女红,偏爱极了听那太平天国反清的革命故事。实则,这小女子的内心深蕴着的是一个革命的心。但是,由于一直过着的是那深闺独处的生活,这个人的膨胀革命意志便被束缚住了。像未长翅的小鸟,虽有想飞的渴念,却是力不从心的。

后来,她这革命之心,便在丈夫那里被点拨长出了坚硬的翅膀。正如她回忆中所说:因为听仲恺常常谈及时事,逐渐加深了我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认识。

在时代的趋势和潮流的推动下,廖仲恺决定结束在香港皇仁书院的中学生活,要去日本留学,而何香凝也决定随同丈夫一起走上留学的道路。

由于申请不到官费,所以他们“为经济所困,议之再三,迄未果行”。后来,在她变卖了陪嫁的珠宝首饰后,他们的东京之行才得以实现。于1903年,她和丈夫先后到达日本。

至此,她的革命道路有了源头。

她先后结识了具有先进思想的留日青年赵声、胡汉民、黎仲实、朱执信、苏曼殊等,而进一步提高了挽救民族危难的爱国思想。在学习之余,她亦满腔热情地随同廖仲恺参加中国留学生的一些爱国活动和集会。

不久,他们结识了慕名已久的孙中山。如是,便确立了跟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斗争的那一份深浓的志向。当时,孙中山正在酝酿同盟会的筹备会议,于是,一介女流的何香凝便担当了一个重任,冒险将自己的家作为了通信联络站和聚会场所。为了确保同盟会的活动安全,从未下过伙房的她,不得不把自己的女佣辞退。除此外,她还把娘家寄来的钱,花在了革命斗争方面,并在海外华侨亲友中,广泛筹集起义经费。

1905年8月7日晚,在孙中山和黎仲实的介绍下,何香凝成为中国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不久,她又介绍廖仲恺加入同盟会,并支持他三次奉派回国从事革命活动,留下一首着名的辞别诗:“国仇未复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支那史上名。”

至此,这对“旷世”的夫妇为了一个大好的中国,都投身于革命之中。

以画言志

人说,一座城市之于一个艺术家,乃是其创作朝拜过程里的缪斯圣地,像伦敦之于狄更斯,巴黎之于雨果,布拉格之于卡夫卡,上海之于张爱玲。

东京之于何香凝,乃是一个暗香傲骨的女子与一个绘制革命的城市。

于东京留学的何香凝,除了投身于革命外,还积极投入到绘画创作之中。1909年,她进入东京本乡美术学校,学科是日本画撰科高等科,专门学习绘画。

在这所美术学校,她除了接受教师端管子川先生讲授的山水、花卉画外,还每周两次向当时的名画家、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画狮、虎动物及日本画。

于是,在樱花漫漫的东京之城里,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怀着那伟大的革命之心得以成就辉煌。

彼时,何香凝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然而为了那深远的革命,为了那欲为同盟会绘制“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她还是毅然决定攻读美术,只因这美术可成为她报效革命的武器之一。

诚然,她是喜画的,而那满蕴着铮铮傲骨的梅花亦是她一生之所爱。后人亦说她始终有着一颗爱梅、惜梅的心,据她的女儿廖梦醒回忆,某年绕道去武汉国民政府的她,正好途径那大庾梅岭,时为梅岭被大雪覆盖之时,亦只有那红、白的梅花盛开,她终忍不了那一颗爱梅的心的挣扎,便于登船期间,竟是一个人独折返到了那梅岭。只为那惊世盛开的梅绽放在她坎坷的革命之路上。

于是,她亦赋诗《重游大庾岭》作为纪念:“十月重观岭上梅,黄花笑雪傲霜开。梅兰菊竹同时会,羡却庾山独占魁。”

而她那些被世人美名为“何氏梅”的梅花图卷,是于干练细腻之中延绵着傲骨侠情的。人说,由她作品中绵延出的那份强烈的个人风貌,亦是她经过脱胎换骨的磨炼,继而蝉蜕出的个人风貌。于她而言,这“何氏梅”完全是因其在特定时代环境下经历的不凡世事而生的审美理想。

实则,这梅画之中,是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气息的,亦是抒写外延了她的爱国情怀的,那其间满蕴着她自我慰藉且划破长空的一声长鸣。

爱人之死

革命之路,历来是刀光剑影、暗杀重重的。于其间行走,便是那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如是,便也免不了那“感时恨别,见鸟心惊”的恐慌。

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那无耻的“螳螂在后”的袁世凯所窃之后,她和丈夫的处境便愈来愈危险。于此,流亡成了他们生命的序曲。

然而,革命是动荡不安的,荆棘密布、刀光剑影之中亦是暗杀重重的。

1922年6月14日,廖仲恺便被那反对北伐、心怀叛意的陈炯明监禁在广州西郊石井兵工厂。坚忍如她,机智如她,便走上了那“营救夫君”的险艰之路。

冒着枪林弹雨横冲直撞的她,是有过失望的,亦可以说是绝望。在于颠沛流离之中奔走了一个多月后,依然营救无望之时,身染红白痢疾的她几近崩溃,甚而想到自杀。那是去兵工厂的汽垫船上,她暗许,抽完这支烟就跳江。然而,一切都有天定的,冥冥之中仿似有依附的,于风雨之中她硬是未能把那十几根的火柴点燃。剩下最后一根火柴时,何香凝在心中默默祈祷,如果这根火柴能燃,事情就有转机。结果,这根火柴竟意外地燃了。

事情便也真是有了转机,那年8月17日,何香凝得知陈炯明将在白云山召集会议。于是,她便于次日冒着天降的大雨,突然出现在陈炯明的军事会场,与会者无不惊诧。而那惊呆了的陈炯明更是显得手足无措,眼望着浑身湿透的她,于慌忙中为她斟了杯白兰地,只言出:

“喝杯白兰地后,去换了这身湿衣吧。”

然,愤怒中的何香凝是无法领情于他这假惺惺的好的。于是,她厉声说:“雨湿有什么要紧,我这次来还打算血湿呢!”接着,她厉声斥责陈炯明的种种。最后,慑于何香凝的慷慨正义,陈炯明释放了廖仲恺。

携廖仲恺一起回家的何香凝,亦是对陈炯明的为人放不下心的。于是,凌晨3时他们夫妇离开家辗转走避香港,便也真让那无耻之徒扑了个回马枪的空。

只是,更险恶的事情还在后头。

1925年8月20日,她和廖仲恺一起去参加中央党部的会议。一场生离死别的悲剧正上演。在到达中央党部门口后,那于暗影里的枪便无情地使廖仲恺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而在不远之处目睹了这一切她,却无能为力。

于此,她和心爱的丈夫此生便相隔于寂寥的“两茫茫”之中了。

她的革命世界里,亦多了份清冽的决绝。

梅花之骨

上海这座城,于百年前是那昌繁盛荣之地,端的绝代风华,亦成就了些许于今人而言永不落幕的传奇。

饶她何香凝,再是颠沛流离奔走于不同的城市,这上海亦成就了她一个永不落幕的传奇的。那彼时,为文化人聚集之地的辣斐德路内的辣斐坊8号,亦见证了她那颗“梅花之骨”的心的。

1927年,当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背弃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时,一介女流的她便在会议上拍案而起,且以“吾宁以画笔栖迟,维持清苦生活,不愿同流合污,做国家民族的罪人”为公开声明,毅然辞去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如此胆识,怕是那七尺男儿也未曾人人有之的。

这之后,她便离沪出国。

先后游历南洋,欧洲伦敦、柏林等地后,侨居于法国巴黎郊外,过着读书写画自娱的清苦流亡生活。

然而,当“九?一八”事变爆发,“悲愤填膺”的她毅然立即回沪,决定以国民资格与同胞共赴国难。于是,她在沦陷的沪上发起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将“积存时贤墨宝,并香凝个人历年所作画件”,悉数变价出售。

此外,她还在淞沪抗战期间,多次冒着炮火深入前线,慰问鼓励将士。

1934年,国民党逮捕关押了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史良、沙千里等救国会七领袖,她便与宋庆龄、胡愈之等,立即发动了那场“救人入狱”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之时,她便从辣斐坊8号中发出了那张至今仍被人收藏的信函,于沪上发起组织中国妇女慰劳救护会,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抗战期间,于她而言是艰苦的。多处漂泊,以卖画为生。于是,为了收拢她,蒋介石便派人送来100万元钱。想便也只有怀有颗“梅花之骨”

的一个她,对当时不可一世的蒋介石做出如是反抗:她于一纸上写下批语:“闲来写画谋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将钱退回。诚然,于上海寓居的她,便是借着一身“梅花”的傲骨,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那么干净凛冽,铮铮傲骨,没有一丝的杯盘狼藉。

生死契约

古人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契约,与子相悦。”然而,“与子偕老”于世人则多为那希冀的奢望。因岁月总不是那般静好,现世亦不那般安稳。

所以,当年她和丈夫廖仲恺便有了那“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约定。1972年年初,她因肺炎住院,于病中向前来看望她的周总理透露那与丈夫的“生死契约”的心愿。9月1日凌晨3时,她与世长辞,终年94岁。9月5日,北京各界为何香凝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遵照她生前的夙愿,她的灵柩由邓颖超、廖承志等人护送至南京。9月6日上午,于中山陵园廖仲恺墓地,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合葬礼。至此,她携着那一生的传奇,和丈夫廖仲恺终于长眠在一起。

同类推荐
  •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他为中国古代隐逸史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何鸣看黄宗羲;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疏于哨鹿,勤先天下——樊树志谈雍正;积极进取的儒士与惊世骇俗的狂怪——孟桢评郑板桥;他掌舵的朝代,盛世与危机并存——范文澜评乾隆……本书收录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的评论。
  • 诗书印画全入神品:国画大师齐白石

    诗书印画全入神品:国画大师齐白石

    《中华魂》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余年间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卡梅伦新传:毅力创造奇迹

    卡梅伦新传:毅力创造奇迹

    《卡梅伦新传》是全球具影响力人物丛书之一。本书主人翁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缔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他拥有显赫的家世,名校学习的背景,而后一层层跃进,成功当选并连任英国首相,成为当代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颗新星。鲜为人知的是,卡梅伦曾经遭遇过种种磨难,从少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到从政路上的坎坷仕途,他所经历的挫折和困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也时刻谨记肩上的责任。他没有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也没有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轻狂自大。这位英国前首相有怎样的毅力、智慧和才情,确实值得研习、品评和借鉴。
  • 80后中国

    80后中国

    范冰冰、文章、李宇春、韩寒、郭敬明、嘻哈包袱铺……80后代表人物,各有活法,他们的体温与灵魂,是这个时代的历史与影像。80后,是中国未来的力量、智慧与担当。80后的活力就是中国的活力,80后的生活态度就是决定着中国未来的走向。活的真实,活的自在,活的有尊严,是80后集体的梦想。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这真不是小说

    这真不是小说

    简介?不存在的!大纲?不存在的!设定?不存在的!修改文章?不存在的!作者就是个巨坑,除了脑洞之外一无所有,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好吧,虽然巨坑,还是要稍微的简单介绍一下的吧……那就借一句话吧……死亡,并不是终结……或许,这是一切的开端……
  • 神秘王爷病王妃

    神秘王爷病王妃

    墨晓诗,一位21世纪的大学在校生,却一朝离奇穿越来到了一个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的朝代。在慈陌,她是墨家的大小姐墨晓诗,却也是个家喻户晓的病秧子。因为很小就没了娘,爹又事业繁忙,就将她托付二叔照顾。谁料二叔一家根本就有着狼子野心,表面善意,内心恶毒。没关系!既然命运让她来到这里代替墨晓诗活下去,那她就会代替墨晓诗活出不一样的风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无需十年,三年即可。病秧子?长的丑?那些都是浮云。等终有一日她展颜在世人的面前,不知会怎样震撼众人的眼睛。下毒吗?她也会,就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比才艺?没问题,随便弹奏一曲就能够红遍全城。想跟她斗?好啊,她绝对奉陪到底。欠了她的,她都会一一地讨回。她所求不多,只是希望她在乎的人能够平安幸福!本文绝对的一对一哈。因为晓璃推崇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 柏拉图的永恒缘来是你

    柏拉图的永恒缘来是你

    人可一个曾经红遍两岸三地的知名艺人,在自己的演绎事业走入低谷,感情千疮百孔的失落中,选择了逃离,带着对自由的向往,来到了他飞镖射中的内地的一个小山村——桑树堰,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静僻闲凉的地方,化名希瑞遇到了同样来这里的可爱姑娘——彤彤,在相处的过程里逐渐被这个并不漂亮但积极乐观真实的女孩吸引,她被彤彤快乐兰花般的热情感动着,享受着这里简单的快乐。当彤彤知道了人可的事情后,终于没有勇气跨向那个她不敢触及的世界,两人都回到了各自的生活,在人可精致的生活中,他越来越想念那个如兰花般的姑娘。他们真的就没机会见面了吗?他们的人生还会有什么样的交集呢?敬请期待
  • 这个皇后很迷人

    这个皇后很迷人

    世间有一种草叫石仙草,喜爱长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传说它有两种奇异的功能,孕妇吃了它,生出的女孩可以让天下间的男子为之倾倒。成年男子在端午节午时三刻吃了它,便可成为一方霸主。然此草世间难寻,千年才长出一珠。
  • 天真与经验:梁遇春散文

    天真与经验:梁遇春散文

    现代作家废名评说梁遇春玲珑多态的散文,称他“酝酿了一个好气势”,“将有一树好花开”(《(泪与笑)序一》),讲得相当漂亮,相当贴切,不温不火。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多篇精美散文,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分为“文艺杂话”、“随笔趣谈”、“大师小品”和“海外书话”四个部分。
  • 大地的哭声(TATA侦探组)

    大地的哭声(TATA侦探组)

    罗文欧、谷笑笑、朱健康和孟李江南四个人不但是同学,更是探险的好搭档。他们有勇有谋,机智灵活,揭开了“会说话的骷髅”的奥秘,闯入了“死亡森林”,也在神秘的将军府发现宝藏,更中止了一场人类掠夺大自然的悲剧。校园、探案、冒险相结合,并在故事中穿插科普知识。
  • 不是一点点的喜欢你

    不是一点点的喜欢你

    何臣燊性情冷淡,他的人生如同一潭清水,平静安宁。而零零的笑比春日的阳光更温暖,那双星眸清晰透亮,总把他的目光牢牢锁住。如果没有当年的相遇,也许两人就像两条平行线不会相交,相知,相爱,有型成为彼此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