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2400000006

第6章 白发人生(外)(节选)

文/(日本)夏目漱石译/陈德文

青年时代失去两位兄长。他们两人都长期卧床,临终时肌肉刻印着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影子。但是那长了很长时间的头发和胡子,直到死后依然浓黑如漆。头发尚不太显眼,至于那不能随时剃去的胡须,一味疯长,脏兮兮的,看上去怪可怜的。其中一位兄长那又粗又硬的胡子的颜色,我现在还记得。死时他的脸显得很凄凉,憔悴而瘦小。可唯独那副胡须长势旺盛,胜过健康的汉子。两相对照,使人感到既可怕又可惨。

身罹大患,生生死死被弄得满城风雨的我,有那么奇怪的几天却是在非生非死的空间里度过的。当我稍稍明白了存亡的领域之后,出于确认一下自我存在的愿望,赶紧揽镜自照一番。这时,几年前去世的兄长的面影,猝然从冰冷的镜面一掠而过。形销骨立的双颊,失去体温的清黄的皮肤,深深凹陷毫无动感的眼睛,还有任其蔓延的头发和胡须一不管怎么看,这些都是属于兄长的。

只是哥哥的头发和胡子临死时仍然漆黑,而我的却不知何时夹杂了缕缕银丝。想来哥哥是在生出白发前死去的。死,也许这样更为好些。鬓角和两颊渐渐为白发所冒犯,仍然一心一意想活下去的我,和那些青春年少就舍世而去的壮士比起来,总有些羞羞答答,割舍不得。映入镜中的我的表情里,不用说流露了人生无常的困惑,也多少带有老而不死的愧惭。《为了青年人》一书中写道,人不论活到多大年纪都不会失掉少年时代的性情。我赞成这个说法。想起阅读这本书的情景,我真想回到那个时代里去。

《为了青年人》的作者,虽然长期为病苦所折磨,但直到临死始终保持快活的性情,是个不说谎话的人。然而可惜的是头发乌黑就死了。倘若他能活到六七十岁的高龄,也许不会说得这样绝对。想到这里,我还是有些可回忆的事。

自己二十岁时,见到三十岁的人就觉得有很大隔膜,等自己也到了三十,才明白其心情是和二十岁的往昔一样的。我在三十岁时,一接触四十的人,感到差异很大,可到了四十,回忆起过去三十岁来,才弄明白自己依然是以同样的性情生活着。所以对史蒂文生的话深信不疑,因而经世到今天。但是,从几茎白发可以看出外部萌生的老颓的征候,病里揽镜也和健康时的意趣迥然各异,在那一刹那的感情里,再也找不到年轻时的影子了。

为一头白发所迫、狠狠心老老实实跨进老迈的门槛呢,还是掩盖这头白发依然在青春的街巷徘徊呢?揽镜的瞬间没有想得这么多。在还没有必要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病中的我便疏远了年轻的人们。生病前和一位朋友一起吃饭,那朋友看了看我剃得很短的额角,问我是不是苦于此处为白发所侵才越修越高的。看我当时那样神气,人家有充分理由这样问。但是罹病后的我,变得十分达观而宁静,我已经顾不得考虑什么白发不白发的事了。

今天病愈后的我,是活在病中自己的生命延长线上呢,还是回到了和朋友共餐时那种病前的青春年代呢?是打算阔步于史蒂文生所说的道路上呢,还是否定这位英年早逝者的话,决心进入老境呢?迷惘于白发和人生之间的人,在青年们眼中肯定是奇怪的,然而,对于他们青年人来说,立身于坟墓和浮世之间而难以决定去就的时期,不久也会来临的。

桃花马上少年时,笑据银鞍拂柳枝。

绿水至今迢递去,月明来照鬓如丝。

同类推荐
  • 从外围接近鲁迅

    从外围接近鲁迅

    鲁迅“外围”,即与鲁迅“本体”(鲁迅的生平、创作、思想性格和精神特质等)研究相关的周边话题,如鲁迅的文化背景、鲁迅和同时代人、鲁迅的国内外影响等。这是走进鲁迅“本体”无法忽视的重要存在。本书选择与鲁迅本体关联的多个外围对象,采取散点投视的方式,依据可靠史实和第一手材料,从不同角度切入这些广泛而复杂的话题,展开平实细致的学理讨论和实证研究,多方印证鲁迅思想的影响力和鲁迅精神的恒久性,接近真实的鲁迅。
  • 让生活浓烈地爱上你

    让生活浓烈地爱上你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让生活浓烈地爱上你》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云间笔会(2011)

    云间笔会(2011)

    本书是上海市松江区文联文学分会会员作品汇编,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形式,文笔流畅,内容健康向上。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体现出松江的地方文化氛围和创作状况。
  • 职责与真相: 汤计新闻从业感悟

    职责与真相: 汤计新闻从业感悟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高级记者汤计,是牛玉儒、呼格吉勒图案的最早报道者。荣膺新华社个人一等功,并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本书是他的新闻作品集,精选汤计30年新闻从业经历中,采写的精彩报道和案例,并聆听他讲述对新闻的独到见解和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对包括新闻从业者在内的各层次人员均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 灯下西窗: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

    灯下西窗: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

    本书共分四部分:1.从美国文学总体介绍到侧重20世纪不同时期美国文学的特色,尤其是当代发展较快的计歌和女性文学进行分析;2.讨论具体的作家作品。如最先译成中文的斯托夫人及《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的接受,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等;3.侧重于美国文化的特点,如《飘》、《麦迪逊具的桥》(即《廊桥遗梦》)为什么会畅销及围绕戏仿《飘》的《风已飘去》的官司,从不同侧面看美国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4.重点探讨加拿大文学(同属北美文学)和一些具体的作家与诗人。本书既有对美国文学总体介绍到侧重20世纪不同时期美国文学的特色,又有对具体作家及具体作品的深入分析,更有对美国社会文化的介绍。是一本了解美国文学与美国文化的参考书。无论对普通读者还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有可读性及参考作用。
热门推荐
  • 无限之超级大乱斗

    无限之超级大乱斗

    本书又名成为主神的我如何让喜欢的人变得幸福.....简单的说,就是某个人在捡到了类似主神一样的穿越兑换系统后,脑洞大开的想法。将喜欢的各个作品里面的人物,投放到不同的世界当中,提供任务奖励,看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原有的命运轨迹。暂定有佐助、托尼、乔峰、一方通行等等。(如果没有意外,主角会一直处于神隐当中.......)
  • 贫民窟少女

    贫民窟少女

    明朗少女努力生活,幸遇友情,自我觉醒。摆脱原生家庭阴影,上演现代灰姑娘爱情童话
  • 做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那些民国女神教我的事

    做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那些民国女神教我的事

    美丽和才华,成为构成民国女子的“基本要素”。当我们怀着“怀旧”的情感,回眸民国红颜,不能不惊叹:原来在我们的世界上曾经生活过如此美丽的精灵!林徽因、张爱玲、孟小冬、周璇、蝴蝶、唐瑛、吕碧城、董竹君……她们美丽的身影永远令人崇慕与怀想,我们在感叹时光无情的同时,更加感怀她们留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缤纷绮丽的传奇人生。
  • 最后的士大夫:沈从文与汪曾祺

    最后的士大夫:沈从文与汪曾祺

    通过对著名作家沈从文与汪曾祺人生之路师生之情的梳理,将民国时期的文化世情娓娓道来。从两个师生作家的人生起伏、命运跌宕着手,透示出他们之间的人生交集与时代的剧变。十余万字的篇幅,100余张珍贵的老照片,文笔灵动,视野宏大,读来引人入胜、发人深醒。
  • 心海涟漪

    心海涟漪

    在生命的历程中,总有些人让我心悦诚服,牵肠挂肚;总有些事让我铭心刻骨,终生难忘;有些话让我顿开茅塞,回味无穷;总有些瞬间让我激动不已,心潮起伏;总有些风景让我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总有些书籍让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 零的成功

    零的成功

    人们身上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人生,它们之间能发生什么故事呢
  • 大乘百法明门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死亡笔记

    死亡笔记

    拨开历史的迷雾将那扑朔迷离的惊世秘闻层层解读,再度还原了民国时期的五大死亡时刻,告诉你张作霖、张宗昌、阮玲玉、王亚樵、戴笠这五位民国重量级人物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到底遭遇了怎样的险况,抑或劫难,才会让生命的指针戛然而止。讲得是他们的故事,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人上人,该如何做才不会让自己在人生的巅峰突然坠入无比黑暗的深渊。
  • 全球制造

    全球制造

    计算机系的陈序,在帮人修电脑的时候,无意间创造出一个智能生命,世界因此而改变。写网文,一秒钟百万字。机器翻译,全球从此无障碍交流。自动驾驶,世界上再也没有女司机这个物种。人造眼角膜,让你从“四眼仔”变成“靓仔”。生命工程科学,解开基因封锁,长生不死不再是神话传说……——新书《别惹这个傀儡师》已开,求收藏求评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