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7100000007

第7章 商鞅入秦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鞅变法,不仅使秦国快速崛起,也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商鞅本不是秦国人,也不叫商鞅。那么,商鞅的本名是什么?他原来是哪国人?他为什么会来到秦国?他又是如何获得秦国国君赏识的呢?

狠下血本揽人才

庞涓兵败自杀后,魏国也从此一蹶不振,丧失了战国首强的地位。与魏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齐国和秦国的强大。

早在春秋中期,秦国就成为了西方霸主。但是,王位可以世袭,霸权却无法世袭,这玩意儿完全靠实力说话。秦穆公一死,秦国就开始衰落了,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陷入内乱,所以后来才被魏国欺负得那么惨。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时,秦国已经快被中原诸侯忘却了,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都没有邀请秦国参加。这时候,谁也没把这个西北蛮夷放在眼里。

当时,河西之地还在魏国手里,秦国基本上无险可守,魏国等于把刀尖顶到了秦国的鼻子上。秦孝公痛定思痛,知道强大才是一个国家的资本,于是他一门心思扑到国家的治理上。

可是,一个国家光靠孝公一人来治理肯定不行,人事、劳动、公安、外交、国防、民政、教育、卫生……哪一摊子事儿不得找人专门负责呢?但这又是一个最大的难题,秦国一般人不缺,就是缺能挑大梁的人才。

当时秦国面临的情况是这样的:正儿八经的人才一个没有,凡是有点能耐的都出国了。因为秦国的经济条件实在有些差,人才不愿意留下来。

当时人才集中的国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齐国,一个是魏国。齐国早些年就实行人才引进的政策,还专门在国都西边的一个叫稷下的地方,建造宫室,招揽各国人才。来到稷下的人,都被称为稷下先生,或者博士。

齐国的人才政策是无论身份,不讲职业,只要有一技之长,就照单全收,并且来去自由,不予干涉。所以当时有本事的人,前往齐国的最多,比如后来大名鼎鼎的孟子、荀子,都曾在这儿度过一段光辉岁月。

魏国是当时的超级大国,超级大国对人才自然有吸引力。

人才感兴趣的点一般有两个,一是生活待遇,二是发展空间。孝公就定下了一个完整的人才招聘计划,把要求、待遇、升职空间都写得一清二楚;而且孝公开出的待遇,比当时的市场价翻了几番。

秦国满怀诚意招揽人才,表示任何一个有志于建设秦国的东西方人士,秦国都将给予热烈欢迎。秦孝公还放出话来,只要有人能让秦国强大,除了国君的宝座,其他的要什么给什么。

这样一来,前往秦国应聘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民间高手和在别的国家混得不如意的人,都带着各种各样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投奔秦国。

于是,秦国今天来一个讲儒家仁政的,明天来一个讲墨家兼爱的,后天来一个讲道家无为的,搞得秦孝公应接不暇。

为了替老大分忧,秦国又开设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招待有志之士,让大家先来这里报到,然后按照程序,一步步地面试筛选。

可是过了几个月,秦孝公依然没有发现自己需要的人才,这让他相当焦虑。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就在秦孝公为顶尖人才的缺乏头疼不已时,一个卫国青年怀揣着建功立业的梦想,踏上了西行入秦之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青年的西行,引领战国历史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趋势。

这名青年当时的名字叫公孙鞅。因为他是卫国宗族的旁支,有着贵族血统,所以也被称为卫鞅。他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商鞅。

商鞅最擅长的是法家学说。他原来在魏国打工,老板是魏国的相国公叔痤。公叔痤非常赏识商鞅,让他当相国府的大管家。商鞅理财能力一流,把相国家的财务管理得井井有条,一直到公叔痤去世。

公叔痤临死前,魏惠王前来探病。他一看老头儿快不行了,就想让他推荐一个接班人。魏惠王对公叔痤说:“您老哪天要一不小心归西了,国家大事应该交给谁处理呢?”

公叔痤答:“臣府中的商鞅是一个奇才,您应该把国家大事交给他。”魏惠王听了之后沉默不语,心里在权衡老头儿的判断准不准。

公叔痤一看魏惠王不说话,就以为他不想用商鞅,赶紧补充道:“您不想用商鞅,那就干脆把他杀掉,千万不要让他去其他国家。”

魏惠王一听,心想:“这什么意思,一会儿让我重用,一会儿又让我杀掉,看来老相国真的是病糊涂了。”于是惠王跟公叔痤又寒暄了几句话后,就离开了。

魏惠王闷闷不乐地离开相府,公叔痤以为他准备去杀掉商鞅,于是赶紧派人找来商鞅,一本正经地把刚才的事儿跟他讲了一遍,然后说:“我建议大王把你杀掉是为国尽忠,我告诉你这件事儿是略尽仁义,你赶紧逃命吧。”

听到这话的商鞅心里估计就两个字——呵呵。他对用心良苦的公叔痤说:“您放心,大王既然不肯听您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您的话杀我呢?”

想想也是,魏惠王如果相信公叔痤,他就一定会重用商鞅。他要是不相信公叔痤,怎么会去杀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呢?

果不其然,魏惠王既没有杀商鞅,也没有重用他。商鞅觉得连相国的推荐都没用,那看来自己在魏国是混不出光明未来了。

刚好在这个时候,秦孝公招贤纳士的消息传来。于是,商鞅收拾好行囊,踏上西行之路,准备到秦国碰碰运气。

商鞅一路风尘仆仆,总算来到了秦国的接待处。此时接待处的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龙。前来投奔之人个个衣冠楚楚,张口闭口都是帝王之道。

商鞅看着那帮人,心里头特别蔑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投秦之人大多数是为了争一时长短,为了蝇头小利而来。能做到目光深邃、敢于淡泊名利的没有几个。

商鞅不屑于同他们为伍,冷笑几声后扬长而去,没有加入应聘者的行列中。庸才才按部就班,强者都是给别人制定规则的,很显然,商鞅是后者。

商鞅的变法主张是限制贵族,扩大王权。如此离经叛道的主意,若是被秦孝公手下那些负责面试的人知道,肯定会把商鞅扫地出门。所以,他必须想个办法,单独见国君。

法家一出手,立马就能有

商鞅要见秦孝公,这就跟刺客要搞暗杀一样,之前得把目标人物的日常行为和特点搞清楚。他从别人口中得知,秦孝公每次喝酒玩乐时,身边必定有一个伺候的人——景监。

景监是个宦官,而宦官的心理一般都不健全,所以想搞定他们不是很容易,但是商鞅成功了。也不知道他究竟用了什么法子,很快就跟景监打得火热。最后,景监答应把他引荐给孝公。

商鞅和秦孝公见了好几次面。第一次见面时,商鞅讲帝道,啰里啰唆地说了一大堆,从盘古开天地说起,从伏羲说到炎帝,又从黄帝说到大禹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搞得秦孝公一会儿睡一会儿听,心里烦透了,根本没心思听下去。

秦孝公心想:“你跟我这儿上历史课呢?你说的这些事儿对我们秦国有帮助吗?没有,你啰唆个鬼啊!”所以商鞅前脚走,孝公后脚就把景监叫来骂了一顿。

挨了骂的景监就把孝公的话,毫不含糊地传达给了商鞅,然后把他数落了一番:“没本事你跟我这儿瞎吹什么?差点儿把我也拖下水了!”

商鞅赶紧跟景监一通解释,说他昨天晚上没睡好啊,吃饭没吃饱啊什么的,然后又请求景监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他还得再见秦孝公。

景监也拿不准商鞅到底是个什么人才,干脆死马当活马医。他心想:“万一这小子被主子看中,还能有我的好处,没看中大不了再被骂一顿。”所以五天后,他再次安排秦孝公会见商鞅。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商鞅学乖了。他不再跟秦孝公谈三皇五帝,而是讲王道,谈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不知道这次上课时秦孝公有没有打瞌睡,反正下课后,他又逮住景监,把他狠狠地臭骂了一通。回过头来,景监又把商鞅骂了一顿。

等到景监骂完了,商鞅又跟他解释:“这两次谈下来,你们家秦孝公是个什么水平我已经摸透了,如果下次再见面,我就知道该说什么了。”

后来,还真的有了商鞅和秦孝公的第三次见面。不过,这次见面不是景监安排的,而是几天之后秦孝公主动要求的。估计是秦孝公仔细琢磨了几天后,认为商鞅虽然没有多么了不起,但还是有点意思的,所以希望再面试他一次,看看有没有惊喜。

果然,到了第三次会谈时,商鞅谈的内容和前两次的都不一样,他开始讲霸道。他从齐桓公当上齐国国君开始,一直谈到楚庄王进入洛阳,也就是春秋五霸的那些事儿。

秦孝公越听越有精神,商鞅越说越激动。就这样,他们俩一宿没睡,一直聊到天亮。直到两个人都困得实在不行了,才各回各家睡觉。

送走了商鞅后,秦孝公对景监说:“你找来的这个人还真是有水平。”

过了不久,秦孝公又想商鞅了,于是再次召见他。商鞅这次讲富国强兵之术。他们这一次的会面,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回,秦孝公也是越听越认真。他还跟商鞅互动,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为什么秦孝公对伏羲、炎帝、商汤、周文王不感兴趣,而听齐桓、晋文的故事时,却津津有味呢?

战国时代,拼的就是一个实力。在这样的时代,所谓的伏羲和周文王那一套,的确不现实。帝道和王道虽然可以获得长久的效益,但是见效太慢。没等你把仁政推广下去,你的国家可能就被灭掉了。

如果要推行帝道和王道,就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不受威胁的中央王朝做后盾。而这个条件,战国时代的任何一个诸侯国都不具备。

所以,在那个时代,孔孟之道流行不起来。孔夫子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推广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结果到哪儿都不招人待见,连他自己都说自个儿惶惶如丧家之犬。

商鞅把自己最擅长的法家思想,向秦孝公倾囊相授。法家都出了些什么人?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和吴起都是法家。法家一出手,立马就能有。虽然法家不受老百姓欢迎,但却为国家强大提供了一条捷径。所以,商鞅正是秦孝公最需要的人才,而他的主张也正是秦孝公最想干的事儿。

开个宫廷辩论会摸摸底

秦孝公和商鞅在改革方向上达成一致后,就要进行实践了。

他们君臣二人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术派知识分子,而是身处权力旋涡中心的政治家。学者可以坐而论道,但政治家一定要审时度势,讲求策略。俩人面对秦国的国情时,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施行变法的方法和步骤。

秦孝公虽然深信商鞅的变法是货真价实的超级思想武器,但他不能确定秦国各阶层会怎么看——是赞成是反对,有多少赞成有多少反对,赞成到什么程度,反对到什么程度。

所以,秦孝公决定先举行一场辩论会,一来为将来的变法做好思想铺垫,二来检验下商鞅对变法的理解是否到位,三来他也想试探下其他人对变法的态度。

这次辩论会在大殿之上举行。商鞅滔滔不绝,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样。

商鞅对秦孝公说:“咱们不能跟一般人商议改革计划,只能与他们分享改革成果。只要可以强国,又何必拘泥于传统呢?”

秦国的大夫起来反驳道:“只有按照旧的典章制度办事儿,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才能安定百姓。”

商鞅斥道:“大错特错!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怎么能只用一种方法呢?只要对国家有利,什么招好使就用什么招,干吗非要学习古代呢?常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陷入所知范围不能自拔。这两种人,做个守法的官吏倒是可以,但却不能和他们商讨变法大事。聪明的人制定法律,愚笨的人受制于法律,贤德的人因时而法,无能的人墨守成法。”

商鞅这几句话,毫无疑问的是讽刺秦国那些墨守成规的大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自信。当然,作为一国之君的秦孝公,不会轻易被这几句话打动。实际上,在他听到这些话以前,就已经被商鞅打动了。

这次辩论只是秦孝公试探群臣的引子。不管结果如何,秦孝公已经铁了心要变法。

秦孝公绝对没有想到,这次变法不仅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还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这次变法到底是怎么施行的?它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同类推荐
  • 大宋圣婿

    大宋圣婿

    他是一个王牌特工,穿越之后,竟然成了卑贱的赘婿,本以为来到的是靖康之耻前的北宋,却发现现实中充满了土木堡之战之后的明朝影子。他刚刚立下不世军功,却被写着瘦金体的皇帝打压,他想逃脱家族的束缚,却发现自己成了「红楼」四王八公集团的一份子。……
  • 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1914—1949

    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1914—1949

    20世纪初,欧洲欣欣向荣、歌舞升平。突然,享受着这一切的欧洲人被拖进大战,历经极深的苦难、哀痛和惊惧。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曾雄踞文明之巅近百年,如今却骤然落入野蛮的深渊。在文明的讴歌声中开启的20世纪,沦为战争的世纪。从1914年到1949年,欧洲接连经历两场惨烈的大战,似乎铁了心要自我毁灭。那是大混乱的时代。族群仇恨、领土之争、阶级冲突、经济危机毒化了政治,在战争的阴霾下,人性之恶借着机器和技术彰显。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两次大战之后,在地狱行了一遭的欧洲试图在人性和文明的废墟上重生,新欧洲的轮廓逐渐清晰。20世纪上半叶,欧洲走向地狱,又历劫重生。在这段令人战栗的历史之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正带着它的烙印前行。
  • 闲鱼的上下两千年

    闲鱼的上下两千年

    “先生,可是长生?”那年,秦皇站在泰山之上,笑问长生。“居士,号为长生!”那年,太白捧着甘醇,笑看长生。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两千年,沧海桑田,那人却仍在故里。这是一个闲鱼走过两千年的故事,若是各位看官喜了,不如停下品一品。
  • 德国的浩劫

    德国的浩劫

    《德国的浩劫》一书的作者弗里德里希·迈内克是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之一,顾治称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史学界最令人瞩目的人物;布赖萨赫也称他是当代德国历史主义的首席代言人。《德国的浩劫》分为当代的两大浪潮,第二帝国建立以前和以后的德国人民;希特勒主义和西方列强等十五章内容。
  •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历史有时候前进,有时则会退后,有上升,则有下降。细碎处的故事,空白处的讲述,才能真正反映历史的原貌。这本书,充斥了这样的故事和讲述。诸如“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正史省略的故事,但正是这些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一样的故事,让你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并带你看到纷扰世界中另一番景致。
热门推荐
  •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本书是民国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文学作品集,精选了林徽因历年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小说和书信。其中的书信部分,涵盖了她从留学时代直到晚年多姿多彩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极其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文学、建筑、政治、感情、家庭,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所思所感。而在小说、诗文创作方面,则鲜活地反映了林徽因独特的才情和不凡的文学创造力。
  • 妃常完美:邪王宠妻无下限

    妃常完美:邪王宠妻无下限

    一朝穿越现代人慕清,就变成了古代人慕清秋,穿越就穿越吧,还不受宠,爹爹不疼,亲妈不在,关键还的嫁给双腿残废的风流王爷,嫁吧,嫁吧,反正在哪里都是过日子,谁知道,成亲后各种反转,说好的残疾呢,这个帅死人的王爷又是谁,说好的风流呢,这独宠又是咋回事,这跌宕起伏的剧情又是咋回事……第一次涉足文坛,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小夏感激不尽,以后小夏会不断带给大家惊喜彩蛋,望大家多多收藏,推荐^_^^_^
  • 带着王者荣耀系统征服异界

    带着王者荣耀系统征服异界

    哟,穿越了,没事儿,我有王者荣耀。哟,未婚妻想害我,没事儿,我有王者荣耀。你说你是第一炼丹师,嘿嘿,我有妲己宝宝,给我来一枚回神水晶。你说你是第一阵法师,诸葛亮教教这家伙怎么样布阵。说你是出身名门,心高气昂的绝世容颜大...
  • 故事会(2018年8月上)

    故事会(2018年8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剑荡九天

    剑荡九天

    肉四重,神通九重,五行至尊!三千大道便有三千世界,昊天乃是三千世界之中一方小界。因为弱小,竞争变得更加残酷。楚昊本为楚家庶出弟子,郁郁不得志。却因母亲遗愿不愿自甘堕落,机缘巧合之下融合了一枚远古留存的滴血琥珀,从此学什么都比别人快。狂蟒天罡,问道难寻,轮回纪元。以低劣资质,寻得大道三千,踏足武道巅峰,一人一剑,仗剑天涯,横扫环宇,名震八荒,问三千世界,诸般新奇,谁能挡我剑荡九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执手江山:嗜血女皇戏美男

    执手江山:嗜血女皇戏美男

    二十一世纪金牌杀手——莫离忧,代号——嗜血暴君,经历双重背叛后,落入圈套身亡。穿越异世,成为离王,看她如何步步为营,在吃人不吐骨头的朝堂上,登上那宝座!发誓再也不相信爱情的她,遇上了一个比她更无赖的“邪尊”,两个倔强的人,最终只会伤人伤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 S. 艾略特文集(全5卷)

    T. S. 艾略特文集(全5卷)

    托·斯·艾略特(pgsk.com)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现代派诗人、评论家和剧作家。194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文集》共五卷,囊括了艾略特作为诗人、评论家和剧作家所撰写的所有最优秀和最有价值的作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资深艾略特研究专家陆建德教授承担本作品集的主编工作,挑选国内已出版的权威版本,并寻找国内最优秀的译者翻译未译作品,保证了权威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辑、资深翻译家杨自伍先生承担本文集的审订工作,严格把关译本质量。在形式和内容上,本文集都较之过去的译介有更高的起点和角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集收录《荒原:艾略特文集·诗歌》《大教堂凶杀案:艾略特文集·戏剧》《批评批评家:艾略特文集·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艾略特文集·论文》和《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 发个微信泡仙女

    发个微信泡仙女

    当林凡的手机能够连通天庭后,他发现自己的世界一下子就充满了色彩。下载个千里眼app,看看千里之外的楼里女孩换衣服;下载个食神app,美味佳肴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