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7400000030

第30章 房地产与土地(3)

看起来,土地入市是双线并行的结果。一条线起于“国有土地率先合法入市”,并通过“宅基地换房”“留地安置”“三集中”“增减挂钩”“城乡统筹”和“地票”等多种多样的试验性政策工具,把部分集体土地引入合法交易的框架。另外一条线,从“精彩的法外世界”划出来,其实是在基层农村组织和部分地方法规的容许下,集体土地要顽强地争取“同地同权”。在全国性修法完成之前,上述两条线似乎永不相交。不过,越来越清晰的事实是,所谓“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正出现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

突然记起公元1176年宋代词人辛弃疾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留下的那首《菩萨蛮》。是啊,“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或许正可以用来描述当下城乡土地入市的路线图。

转让权的政治经济学

周其仁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不管世人怎样评价,“城乡通开的土地市场”总算在中国登堂入室。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既然真实世界的资源之争无可避免,人们总要找一套摆平—比较文化的用语是“配置”—的法则。凭行政权力下命令配置是一个办法,由市场竞争定价配置是另外一个办法。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市场之门一旦开启,它就有自行展开的顽强生命力。我觉得,今天再辩农地可否入市,多少已经晚了。1987年,国有土地入市之日,实际上已经预演了日后农地终究也要入市的场景,否则,“官地可以入市,民地不得转让”,怎么可能长久摆得平?

市场的基础是清楚界定的财产权利,这是科斯的发现。这位经济学老人从来没到过中国,但讲出来的道理对我们认知中国经济有莫大的启发。人民公社吃不饱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不是在含混不清的“集体经济”里加划了一道产权线—家庭联产承包,那是产权中最基本的权利,即使用权。讲过了,“权利”者,社会规范的行为范围也。家庭联产承包,就是农户可按承包条约的条件独立利用耕地,决定怎么种、种什么。除去了“大锅饭”,中国的温饱难题就解决了。

温饱后要进一步富裕,转让权越来越重要。原来利用资源,积极性重要,能耐也重要。自己的资源自己用,积极性一般没问题,但自己可不一定就是利用这些资源的最佳人选。在很多情况下,资源他用的生产率更高。于是,怎样把资源转到利用效率更高的主体之手,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古典经济学出现以来,学者皆重视分工和专业化,知道那是提升生产率的源泉。不过,离开了有效的转让权,分工和专业化都不过是无源之水。当年的斯密看扣针生产,很简单的专业分工就可提升生产率数千倍,但前提是资源可以他用,包括工人的劳动力为他人所用,投资方的设备也为他人所用。要是一切资源都自用,什么都干一点,工作再积极,也还是一个穷。

转让权加到一起,就是市场。不是吗?卖菜的随时准备转让自己的菜,买菜的随时准备转让自己的钱,才有菜市场,其他亦然。人们在熙熙攘攘的市场里寻寻觅觅,其实就是在寻找合适的转让机会。《国富论》中说转让是人类的天性,甚至说“从来没看见一只狗与另外一只狗交换骨头”—怪不得到今天宠物也只有通过取悦人类,才得以改善它们的生活。

个人以为,从转让权理解市场和市场经济,在认知上更贴近真实世界。譬如经济学中历来有一道热门议题—政府与市场,学者们常常就政府该办什么、市场又该办什么进行热烈的讨论。可是那样提问题,政府与市场似乎是两个泾渭分明的行为主体,至于井水与河水相犯还是不相犯,倒也允许见仁见智。

但是,从市场的底部看转让权,政府的力量从第一瞬间就不可或缺。阿尔钦定义产权,开门见山第一句就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他解释“社会强制”(socially enforced),把“政府的力量”摆到第一条,其次才是“日常社会行动以及通行的伦理和道德规范”。问题来了:讲产权、讲私产,为什么要扯到“政府的力量”?

经验上不难理解。对任何经济物品,你说是你的,他人全无异议,那倒也罢了。抑或你拥有基于此财产的自由行为范围,与任何他人的自由全无冲突,那有没有“政府的力量”,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只可惜,除非我们只身居于孤岛,否则以上的理想境界不容易遇到。倘若财产的归属闹起了纠纷—你说是你的,人说是人的,抑或你的自由影响到他人的自由,或反过来他人的自由影响到你,一连串的麻烦就产生了。

遇上麻烦,如何是好?讲理,讲不通怎么办?动手,两败俱伤怎么办?找第三方来主持公道,你中意的第三方与人家中意的第三方闹将起来又如何是好?这么推下去,不用推多远,“政府的力量”就呼之欲出。原来,“政府”无非就是“最后的、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武力的权威第三方”,这是巴泽尔的定义。从产权角度来看,只有找到一个“最后的权威第三方”来止纷定争,其他社会成员才可以集中精力于生产、经济与生活。

至于财产权里的转让权,至少涉及双方或多方,各自“自由”的边界容易重叠,互相干扰的频率可能不低。君不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相互转让,事前、事中、事后的麻烦向来不小,“假冒伪劣”一旦提上日程,可不是“买卖不成仁义在”那么简单的事情。若商场纠纷无人受理,人们只好向自给自足的方向退,宁愿降低分工水准,也不愿受欺诈和纠纷之累。由此,经验研究支持以下命题:转让权比使用权更依赖“唯一的最后第三方”所提供的服务。

这样看,产权,特别是转让权,与“社会强制执行”—“政府的力量”—从一开始就脱不了干系。悖论在于,如果政府这个“最后的唯一第三方”太弱,担当不起有效界定产权、止纷定争之重任,那就万事皆休,或者财产权弱化、退化,或者另请高明。反过来,如果“最后的第三方”太强势,带头侵犯财产权利,那岂不是请君入瓮,自作自受?理想的安排是:“最后的第三方”知所适从,既贡献合格的服务,也领取相应的贡赋。

这就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产权重要,但产权不能只靠自己就变得重要。“第三方服务”不可或缺,什么力量可以保证这个特殊的第三方规规矩矩地向产权提供服务?要知道,这可是“最后的、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武力的组织”啊!今天的产权经济学文献,讲起来汗牛充栋,不过读来读去,有意思的思想线索仅此一条而已。转让权构成市场之基,所以,不要指望真有哪一个“市场”或“市场经济”可以是无政府的。真正的难题是,市场连同构建其地基的转让权是不是驾驭得了自己一刻都离不开的“最后的第三方”?

答案或许令人沮丧:财产权利再强大,也搭不成能关权力老虎的笼子。让权力上路,要靠政治制度。讲经济、讲增长、讲产权、讲市场,讲到最后还要讲政治,道理就在这里。论改革,如果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回避政治体制改革,那经改就改不深,改出来的成果也可能得而复失。这是邓小平1986年的论点,现在看,还是至理名言。

回到城乡土地市场。我们观察到,转让权到处在顽强地成长,是经济集聚带起的都市地价上升,由近及远传导到周遭地区,把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都卷进了市场的深渊。从制度演化的经验看,法内、法外双轮驱动,多级政府直到基层集体和农户争相对地价的相对变动做出反应。不管“非法”帽子怎样满天飞,这个变革都是有合法根据的,这就是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定下的准则—“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所见之处,“新土改”释放出惊人的经济能量,推动着城乡建设。风险也是有的,最集中的一点,是行政权力纠缠土地转让权的发育,一不小心这里那里就可能以改革的名义“强权夺地”。几年来,我们接触这个题目,最担心这一点,仔细观察的也是这一点。对那种或可称之为“保守疗法”的策略—横竖不准农地入市,不让自由转让,反正好歹土地还在农民手上—我们也从旁做过考量。实话实说,在目前所有反对农地入市的理由中,最具说服力的恐怕也只是这一条。讲转让权的纯经济含义,不讲转让权的政治经济学,的确不行。

不过,思之再三,我还是认为“保守疗法”不是一个好策略。第一点理由是经济需求难违,当地价拉引土地供给之际,压集体土地不得入市,其结果只会扩大低价征地规模,并为形形色色的法外供地打开大门。第二点理由,禁止农地入市,没有也不可能因此禁绝“笼子外的老虎”咬人。问题的要害是权力不受约束,不管是不是允许农地入市,权力之手都可能搞名堂。事实上,在“政府一手征、一手卖”的现行体制下,以行政权力侵犯农民正当财产权利的勾当也并不罕见。比较而言,允许农地入市,土地有价,农民抵制侵权行为的收益会增加,抵制侵权的能动性可能会提升。

总起来看,农地转让权不可能在纯净的权力生态中获得健康发育。像以往由改革催生的财产权利一样,侵权与反侵权的博弈紧紧相伴。禁止农地入市、叫停农地转让、延缓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不是标本兼顾的良策,唯有把产权改革与约束权力的其他改革结合起来推进,才是“新土改”的正道。

同类推荐
  •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有了货币,自然产生投机;有了投机,便不可避免地产生泡沫;因为泡沫,经济便出现大的动荡。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抑或是至今仍然蔓延的欧债危机,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大的动荡,我们既然身处“地球村”中,自是无可躲避。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深入剖析了中国泡沫经济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制度背景,并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曾经发生的泡沫经济,寻找中国泡沫经济的独特规律,预测及展望中国未来的经济趋势。经济如此动荡,我们要尽量避免陷入泡沫破灭的陷阱,清醒地等待机会的到来,早作打算。
  • 破天荒

    破天荒

    中国如果不是再1978年前后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经济大国之林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今天方方面面如此繁荣富强的可惜局面。许多人现在并不清楚,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以海洋石油开发为先导的,而且是它擂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鼓并影响了之后的中国30年经济发展史及大国地位的确立。
  • 为联接世界而生: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

    为联接世界而生: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

    任正非曾是一名军人,后来他以21000元创办了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司,最终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他是中国企业家中,独特的倔老头。他一手创建华为,打过无数场硬仗,但从不标榜成功,也不炫耀财务,而是无时无刻不再强调“冬天来了”。本书深刻探讨了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相信可以为您在为人处世、创业领域、创新创造、职场生涯带来不一样的感悟。
  • 经济学不是教你诈

    经济学不是教你诈

    最见怪不怪的生活案例和最意想不到的趣味解读,为你揭开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经济学秘密和潜规则。
  •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拉弗曲线、破窗理论、银根紧缩 、市场泡沫、金融危机……这一系列陌生又严肃的经济学术语让我们面对经济学总是提不起劲。不过经故事包装,他们又变得亲和、好沟通。如果你是经济学的初级入门者,用故事来解释经济学再适合你不过了。
热门推荐
  • 快穿之专业女配

    快穿之专业女配

    莫名其妙的被带入时空穿越,原以为完成任务就可以回家,谁知道前路漫漫,困难重重,后来才知道,原来有一半都是因为自己身边的蠢狐狸,不过话说,这个每个世界都出现的美男子是谁?还有我不是女配吗?哪里来的官配和男二?(“是你?”“看样子是我,没错!”“你为什么要那么做,你知不知道他们又多努力的活着!”“好玩而已,看着他们挣扎你不觉得有趣吗?”“你这个疯子!”“带着那么多世界的记忆,很累吧!我帮你减轻负担!”“你要干什么?不!你不能那么做,那是我的记忆,不!”…………)
  • 创新力

    创新力

    《创新力》对创新力的本质与创新力的灵魂,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原理与创新原则,创新意识与创新潜能,创新力的激发,提高创新力的意义、方法和途径,以及为培养提高创新力创造舞台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本书向人们诠释了科学思维的本质及多种思维视角的魅力,以及运用科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 紫薇仙尊

    紫薇仙尊

    他本是一介凡人却得到紫薇大帝的传承,自此踏上修仙之路!得神兵四门,化天地玄黄,开创一个崭新的宇宙世界,且看他如何凭借一副神秘的金色卷轴,衍化出鸿蒙金榜!
  • 家有萌妻:捡个总裁当老公

    家有萌妻:捡个总裁当老公

    这是一篇温馨甜美暖文。希望的亲们可以收藏着慢慢看!已完结,可以放心入坑!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 我是世界掌控者

    我是世界掌控者

    如果我的世界是一片蓝天,那她就是在天边飘动的云,我要用我的一生去守护这洁白,倘若她愿意,“我想把这整个世界送给你!”
  • 嫁入豪门的一百种方法

    嫁入豪门的一百种方法

    为了报复继妹与男友的双重背叛,夏如星找到了本市最大的豪门公子,传说中从不近女色的暗夜帝厉璟言。四年后,两个人重新相遇,厉璟言:“结婚吧。”夏如星:“结什么婚?我都不认识你。”“那她是怎么回事儿?”厉璟言指着夏如星身边的翻版星道。夏如星:“……”这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女主角和腹黑霸道总裁的甜蜜爱情故事,外加一个小萌包,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余妖魔鬼怪统统退散!
  • 散文精读·朱自清

    散文精读·朱自清

    朱自清是我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朱自清的作品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简约洗练、秀丽和美。本散文集分为抒情、人物、游记、小品四辑,收录《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绿》《冬天》《看花》等近40篇散文。它们都是进入朱自清文学世界的精品。
  • 专宠小萌妻,伪装甜心请签到

    专宠小萌妻,伪装甜心请签到

    爹疼娘爱,星语从小到大就是被宠坏的。天生的大小姐,公主病没有,倒是有着向往平凡生活的心态。动所有人的称呼都是小小姐,可是却是一个被惯坏的小恶魔。小恶魔讨厌麻烦东西,最喜欢打打杀杀,为此爹妈真的是操碎了心。小恶魔智商超群极具魅力,从小到大都是温文尔雅,只有知道小恶魔潜质的人才知道,这个是一个腹黑的小小姐。身为小小姐,星语可谓是被捧上了天,偏偏,本小姐不喜欢这种生活,时不时换双身份,出国,逗人,去做佣人可谓是五花八门。“小妹,你哪来的女仆装?”又一次星语的大哥问。星语调皮眨眼:“我的喽。”一对一宠文,欢迎大家提意见?????????
  • 重生回到1986

    重生回到1986

    李燕重生回到了八岁那年,这一次,她不再相信男人婚姻爱情。金钱、亲情、骨肉才是她最真切的渴盼,最值得真心拥有的全部。她要竭尽所能弥补那些曾经的遗撼,让这一世不再后悔。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遭遇丈夫出轨背叛,重生后只谈情不说爱,努力赚钱聚拢亲情,鼓动家人致富,走向康途大道的故事。二十一岁那年罗茜恨铁不成钢,气急败坏的道:“燕子,郭亮是个花花公子,你跟他在一起会受伤的你听见没有?”李燕不温不火,勾唇轻笑:“我心里有数,你不用担心。”“你们在聊什么,说给我听听?”勒小东迈着优雅的步伐从酒店大堂横穿过来,狭长的凤目一闪而逝冷冽的光芒。径直走到罗茜对面坐下,阴柔到有些妖孽的俊脸展开魅惑的笑容,道:“罗茜,郭亮是谁,你能告诉我吗?”罗茜后背窜起阵阵凉意,头皮发麻,带着哭腔颤声道:“勒大爷,我就是个打酱油的,内幕啥的真的是不知道——”勒小东眉梢微扬,轻描淡写道:“哦,是吗?”想到他的手段,罗茜当场就跪了:“我招,我招还不行吗,郭亮、郭亮就是你家姘头李燕看上的小白脸儿——”李燕‘噗’的一口茶口喷了出去。三十一岁那年勒小东气冲冲的进来,大声质问道:“李燕,我跟你好了这么多年,你今天就给我个准话,到底什么时候给我个正式的名份?”李燕一脸正色的道:“哦,让我想下,我得找那个人先领证结婚,然后确定怀孕了再离婚,最快也得半年吧,你确定要等吗?”勒小东当场翻脸,气疯了似的扳着她的肩膀狂摇怒吼:“李燕,你喜欢的人是我是我是我,为什么要跟个才见了两面的男人结婚结婚结婚——”李燕:“…勒小东,你确定自已不是台复读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