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2800000012

第12章 百无一用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杂感》

不知为何,今日起笔时竟先想起了梁启超先生。

与大多奔忙在仕途上的士子相比,梁任公简直就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令人终生仰望的神话。十七岁中举,二十三岁参与“公车上书”,力主“维新变法”,变法失败之后,流亡日本。从某种意义上说,二十六岁时的他,已然完成了传统士人一生追求“修齐治平”的理想。

任公中年之后,即转为治学,由政客而学人,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方面论断,都不愧为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人物。心态之潇洒,态度之磊落,亦非俗流可比。若细论任公一生经历,非万言不能结笔——可见书生不尽然无用。

大约年轻时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愈往后会愈对政治敬而远之,年轻时没经历过政治,或历世不深的人,心存了热望,不易淡泊,哪怕是终生踟蹰,也要追逐不懈——仲则无疑是后一种,亦是尘世间绝大多数的一种。

世事人心大抵如此,又岂能怪责于他呢?何况他出身寒门,投身科举,谋求仕途本就是这类人为数不多的出路之一,任公当年亦如此。只不过任公考运甚佳,机遇亦非仲则可比。

仲则十六岁得童生试头名之后,连续三年参加江宁乡试,却是屡战屡败,屡试不第。这对曾经以为功名前程触手可及的他而言,是何等重大的挫败!

《杂感》作于乾隆三十三年,算来是他首次秋试落第之后的诗作,时仲则二十岁。以他三十五岁而殁的短暂生涯而言,这首诗又可看作他半生蹉跎、迷离心绪的写照。

这首《杂感》当真算得黄仲则的名作了,即便是再不谙诗文的人,也能随口道出“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

耳熟能详至此,却鲜有人知出处在此。连上一句“十有九人堪白眼”也少有人闻。不能不叫人叹一句,诗红人不红。其实,后一句是流俗,已成了众人自怜、怜人的口头语了,须将前后两句合在一处看,方才见得出仲则心气高昂。

既说是半生结语,不妨先看一段背景资料,再来谈诗。黄仲则二十七岁时作《两当轩集·自叙》,言:“景仁四岁而孤,鲜伯仲,家壁立,太夫人督之读。稍长,从塾师受制艺,心块然不知其可好。先是,应试无韵语,老生宿儒,鲜谈及五字学者,旧藏一二古今诗集,束置高阁,尘寸许积,窃取翻视,不甚解,偶以为可解,则栩栩自得曰:可好者在是矣。间一为之,人且笑姗,且以其好作幽苦语,益唾弃之,而好益甚也。”

这段简短的自述,交代了他的家世、从学之后的兴趣,乃至后来矢志做诗人的根源。仲则四岁时,父亲黄之琰抱病而亡。其后祖父、祖母、唯一的兄长都先后故亡。

死亡的阴影如此浓重,短短十余年间,家中至亲相继谢世。原本勉强支撑的家业,更为凋零。母亲屠氏一边辛苦维持家计,一边督促仲则进学。这就是他自述中所言“景仁四岁而孤,鲜伯仲,家壁立,太夫人督之读”的情况。

清朝的科举制度,对诗文的重视与唐宋已有本质区别,学者重训诂之学,皓首穷经于典籍,不求性情于诗赋。骈文本身虽是可圈可点,文辞华美宏大,用典周密考究,但一篇拖沓长文,终难及诗歌尺幅之内的灵动,更无奈大多数人被其文体要求限制,才气见识难以驾驭。所以总的来看,是俗作多过佳作。

乾隆有感士风之弊,曾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减掉了论、表、判,增加了五言八韵诗。奈何五言八韵,仍不脱八股遗风,进一步向应试诗靠拢。

将诗限制在固定的形式内容之内,极大地限制了诗人的灵性发挥。上行下效,夫子塾师授学自然不重视诗学,即仲则所言“先是,应试无韵语,老生宿儒,鲜谈及五字学者”这种普遍情况。仲则自性偏好诗学,在此思想统治的大环境下,感到无言的苦闷和压抑。

据他回忆,黄家旧藏几本诗集,束之高阁,蒙尘积灰。仲则偷偷翻阅,乏人指导,难以详解。或有意会之处,自得其乐,喜不自胜,偶尔试手作诗,被人嘲笑,讥为幽苦。人愈唾弃,而他愈好之。

人弃我取,人厌我喜,这本身就是一种叛逆。

自负其才,醉心诗文,家境贫寒,却屡屡科举失利,时不我予,是以,他才有了《杂感》中的感慨:“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我私心大爱“仙佛茫茫两未成”之语,入目即有相见相亲、难舍之意。于入世之中,飘然有出世之意。人活于世,大抵都有这种矛盾伤感,辗转茫然。

为仙飘逸,为佛慈悲,这是仲则在感慨自己既不能做到仙人般洒脱,又无法做到佛家的释然放下,所以在红尘中折转,心藏慷慨不平之气。这一句起得高昂,后面的慨叹也就顺然了。

大凡物不平则鸣,如明珠蒙尘,剑在匣中。仲则自负其才,却只能在暗夜作诗,借诗文抒发自己的志愿。

漂泊不定的生活、落魄的处境消磨了他的慷慨激昂。这些年功名不就,情事不谐,更使得他这个已无轻狂之想的人,有了薄幸之名。尘世兜转,不想辜负的人,最终还是辜负了。

和“薄幸名”一样,“沾泥絮”亦是有典故的。《东坡集》和《苕溪渔隐丛话》有载:苏轼在徐州时,道潜和尚参寥从杭州去探他,苏东坡是个妙人,他想试探参寥修行的境界,酒席之上,让歌姬向他去求诗。

参寥当即口占一绝:“多谢尊前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这是说,自己的心已如沾泥的柳絮,不会随风癫狂了。能以沾泥的柳絮来比喻澄澈无染的道心,即色悟空,更见得出勘破色相之障。

据说,苏东坡得诗后大喜,说,我曾经看到柳絮落在泥中,觉得可以作诗,没想到先被他说出来了。惺惺相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参寥,北宋著名诗僧,法名释道潜,能诗善文。陈师道称其为“释门之表,士林之秀,而诗苑之英也”。以宋时士大夫悦禅的风气,道潜和尚与苏轼、苏辙、秦观、曾巩、陈师道等人诗酒唱和,赏玩从游,实在是不足为奇。他们彼此之间情意甚笃,多有交往。

苏东坡有诗赠参寥:“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多生绮语磨不尽,尚有宛转诗人情。”

如东坡诗所赞,参寥禅心清定,而作诗喜作绮语。苏轼称其为:“枯形灰心而喜为感时玩物、不能忘情之语。”

忏尽情禅空色相,以艳体诗来比喻禅悟的境界,这是宋代诗僧的某种特色。

不同于寻常诗僧诗中流露的松烟气,有一类禅僧不避讳情语,在他们看来,情爱和禅悟是可以共通的,行到深处,都缠绵情深,难以舍弃,都是内证自知的事。

佛经有云,闻佛语,要像听情人的话。亲近的人说的深情话,历来是比较容易入耳的,想来,以情语来论禅,也是这个道理。

《杂感》是仲则二十年来,郁结所发之作,所以有“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之语。

晋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仲则借古人事作孤愤语,意即世上所遇之人,大多都只能白眼相迎,不能青眼有加。而自己不比阮籍名士风流,有狷介、漠视礼法的资本,确实是个无用的书生,比自己看不上的人还不如,实在是叫人失意、嗟叹,无可奈何!

我倒想起他先祖黄庭坚的一句诗来:“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一样的落寞,多了几许深情,少了些许落拓、愤世。

他说:“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这便又从孤愤转为释怀。这才是仲则诗的佳妙所在,一味孤愤,一直欢悦都不是他,他总喜欢从绝意里再翻出一层境界来,叫人登山临水,瞧着还有一点未尽之意。

他认为,不要因为所写诗作的苦乐会成为吉凶的预言而发愁。春鸟和秋虫都不妨依据各自的情况去鸣叫。言下之意,又怎能勉强秋虫去学春鸟的叫声呢?悲苦之音和欢愉之音都是因为各自境遇不同有感而发罢了。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这句,可以看作他的诗论。

早年仲则学诗时,被人讥为好作幽苦语(见前文所引《自叙》),他在此句下自注:“或戒以吟苦非福,谢之而已。”有人劝他不要常作愁苦之诗,长此以往,恐怕不是有福之兆,他不改初衷,只是敬谢好意罢了——可知其倔强。

他后来有“作诗辛苦谁传此,一卷空宵手自摩”、“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之叹,那是后话了,容后详叙。

同类推荐
  • 残虹诗集:半生风雨仄平中

    残虹诗集:半生风雨仄平中

    人生总是会有阴晴变幻的坎坷,也难免铺天盖地的风雨,而谁的一生不是伴随着这些风雨起起落落,就像历久弥深的唐诗宋词,平平仄仄,让人充实无比,又回味无穷。风雨路上,期待你与作者并肩,共赴这场诗词之约。《残虹诗集半生风雨仄平中》是作者用诗词体裁记录心情的一本个人诗词集,前后有十几年的时间跨度,系作者坚持创作的结晶。
  • 一生最爱纳兰词

    一生最爱纳兰词

    本书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笺注、典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近二百首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早早离世,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旋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这本《一生最爱纳兰词》里。
  • 你不在时,我忙着长大

    你不在时,我忙着长大

    世界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下一秒的未知,不知是忧是喜,是福是祸,是得是失。所有不良的情绪从出生就有,遇到问题,首要的是先学会解决问题。从娘胎里带出来属于孱弱体质,那你就强身健体,从根本上解决掉孱弱体质,你这样天天喝补药是想百年之后变成冬虫夏草造福人类吗?偶遇挫折,失落迷茫,那就让自己变得强大坚强,直到你不需要用鸡汤文去支撑你的人生为止。是药三分毒,鸡汤文最大的危害是扼杀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误导你对现实的判断。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鸡汤文给予你的从来都只是一条捷径,快速获取能量,立刻满血复活。但别忘了,走捷径的人最终不会完美收场。你莫不如喝一顿酒,走自己的路,悟自己的人生。届时,岁月静好,望云卷云舒。
  • 普希金诗选

    普希金诗选

    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字,早已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从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前辈作家介绍和翻译普希金开始,经过后来者们的不断耕耘,至今,普希金的作品已经以众多的散本和不止一种的文集、全集的形式,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本书精选了广为流传的《自由颂》《纪念碑》等二百首抒情诗,它们充满对自由的向往,富有优美的爱情旋律。普希金的诗篇为当时的俄国社会灌注了勃勃生机,也给后人提供了留传百世的艺术珍品。
  • 现代诗歌的结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抒情诗(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诗歌的结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抒情诗(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诗歌的结构》堪称现代诗歌研究的里程碑式作品。这部经典著作揭示了现代诗歌超个人、超国家、超越数十年时间的征候。“现代”指的是自波德莱尔以来的一整个时期,“结构”指的是一种有机构造,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具有典型性的共同之处。胡戈·弗里德里希的批评意识、充满智慧的想象以及分析性的语言力量,是风格研究和作品阐释领域内的典范。
热门推荐
  • 一品嫡女:皇帝难伺候

    一品嫡女:皇帝难伺候

    现代的天才女学霸意外穿越,成了将军府懦弱无能的嫡女,上有凶狠霸道一手遮天的庶母,下有貌美如花心如蛇蝎的庶妹。幸好,她已经脱胎换骨,不再是之前那个备受欺凌的懦弱女。庶母算计,反咬一口,庶妹陷害,直接踹飞!还有那个一天到晚没事找事针锋相对的渣男皇帝,姑奶奶的拳头可不是吃素的,惹急了,一拳打歪你的俊脸,一脚踢爆成太监,然后休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侠骨丹心

    侠骨丹心

    本书讲述了一代大侠金世遗与其妻隐居海外并生子金逐流,二十年后,金逐流学成一身惊人的武功,扮成一个小叫化回到中原大陆,仗义行侠的故事。金逐流义救武当门人秦元浩,又在其师兄江海天嫁女婚礼上挫败邪派高手文道庄,一举成名。
  • 昔日为神

    昔日为神

    大陆最强的法师阿斯蒂芬死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成功保存了自己的灵魂重生了,但是眼前的一切却让他无所适从,喷涂白色蒸汽的钢铁马匹,漂浮在空中的巨大房屋以及诡异的血色天空,最令他难以接受的是这个世界居然没有一丝的魔力。“那么我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的意义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将魔法和奇迹,再次带回这个世界上”
  • 喂!恶魔小心点

    喂!恶魔小心点

    【腾讯独家连载VIP小说只有腾讯才能看到此文的完整版】一次街头的偶遇让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场超华丽浪漫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一段大明星与灰姑娘的纯美之恋……说一句这本书后半部分情节非常虐,非常虐,非常虐……不喜欢看虐文的朋友注意下,看到流眼泪,看到心痛我不负责哦~~嘿嘿
  • 佛说太子刷护经一卷

    佛说太子刷护经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从何处来

    风从何处来

    “你是柯南,我是新一,柯南变大了就是工藤新一。”追逐网络诈骗犯的雨夜,暖萌女法医兼犯罪心理画像师颜昕伊,遇上高冷面瘫的计算机天才钟恪南,性格迥异的男女,在接二连三的案件侦破过程中,从互看不顺眼,到相看两不厌。她口中的“冰棍先生”逐渐被她暖化,纵使身陷绝境,此情不移。不管多大的风雨,我们都要在一起,命中注定,永不分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本书基于对精神生活质量的理论研究,回答了什么是精神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多维度探索了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尺度和发展规律,结合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问题的实践,通过对改革开放与社会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文化、高科技发展等社会际遇下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突出问题的大胆探索,有针对性地指出培育改革共识、增强全民法治和德治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主导与发展多样文化相结合、培育人与科技互动中的主体性、做高科技时代真实存在的自我等应对措施,进而提出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总体对策研究,从目标、原则、方式、路径几方面提出具体的思路。
  • 萤火冢

    萤火冢

    世界的终焉,只有一个人的世界,在这个荒芜的世界,究竟该如何生存。
  • 执迷为梦以你为荣

    执迷为梦以你为荣

    荣耀游戏的女玩家,职业联赛的女选手,一路征战谈何容易,更别说一支纯女生的战队!训练成长,团魂燃烧,执迷无悔!目标KPL银龙杯,稳住我们能赢!
  • 妾身惶恐

    妾身惶恐

    男主是猫,女主是鼠,这是一个猫捉老鼠的故事……谢樱樱像是一只双目赤红的兽,不看前方满路荆棘,不看左右风景如画,更不回头看走过的泥泞,她只是不停地往前走,被打着往前走,被逼着往前走,最后终于自己站起来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