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1300000012

第12章 只要在心里,何必在意咫尺与远方(1)

深情,不在言语,而在心上。

走过万水和千山,一切守候终有归途。

每种色彩,都该盛开

一间并不大的屋子里,正中央用一层薄纱隔开,挨着门的一侧放置着一张木质座椅,薄纱内侧则支起一个画架。

一位画家站在画架前,根据坐在薄纱另一侧的人对自己的描述,画出他们的素描肖像。

“你认为自己最好看的是哪一部位?”画家并没有停下自己手中的画笔。

“嘴巴。上唇微微翘起,唇线轮廓分明。”坐在椅子上的女士不自觉地微笑起来。

“那么,说说你最不满意的地方。”画家将她刚刚说完的特征画在纸上。

“眼睛。单眼皮,很小。”提及此时,她的神色有些暗淡。

除此之外,画家又问了她一些其他面部特征。大概半个小时之后,素色纸上便出现了她的肖像。

听从画家的嘱托,她走出画室之后,便与下一位要进画室的人随便聊几句天。

薄纱依然将画室隔成两半,下一位走进来的人坐定之后,画家已铺好一张崭新的画纸。

“说说上一位女士最好看的地方。”画家已经准备好开始作画。

“她脸上的酒窝最好看,笑起来给人温和的感觉。嘴巴也不错,很小很吸引人。”她边回忆边说。

“她的眼睛很丑吗?”画家将画笔挪至眼部。

“她的眼睛虽然不大,但是很有神,笑起来像月亮一样。”她否定了画家的说法。

画家根据这一位女士的描述又为上一位女士画了一张肖像图。继而,他又问了这位女士同样的问题,为她画下了肖像图。

以此模式,大概半月之后,他已经为二十位女士每人画下了两张画,一张是根据画中之人自己对自己的描述,另一张是根据别人对她的描述。

画家耐心地为每一张画镶上镜框,将每个人的两张画并排挂在画室内。

薄纱被撤掉之后,屋内宽敞了几分。晨光透过院落里的枝叶照进来,铺在那些画上。

走进画室的人,看到自己那两张不同的画像后,不禁红了眼眶。

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是最为公正的评判者,因不存在偏见,不存在期望,而我们总是对自己格外苛刻,期待过高,那些微不足道的缺陷仿佛是一枚黄叶,遮住了双眼,暗淡了整个世界。

因而,墙壁上的画像,一张脸上满是对自己的嫌弃,一张温柔平和,眼角眉梢堆积笑意。

我们以为镜中的自己很丑。

其实,我们比想象中更美。

对此,我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这并非是镜子出了问题,亦不是旁人的故意讨好,而是我们因不够自信而把自己丑化。

有人曾说:“此生,是为了发现自己而来。此生,是为了与自己相见而来。”然而,有几多人,只求遇见更好的自己,而嫌弃当前的自己,忽略最为真实的自己。

很短的一则漫画,看后却让我唏嘘不已。

春意渐浓,小区前的河开始解冻,一群野鸭浮游其上,道旁的柳枝镶上似有若无的嫩绿。

我和小青相约随处走走。

在路上,她告诉我说,最近一位很优秀的男子在追求她,她也很喜欢他,却迟迟不敢回应。我有些不解,猛然停下向她索要理由。风还是有些凉,她把搭在胸前的围巾又在脖颈间绕了一圈,声音有些沙哑。

她告诉我说,她认为自己不漂亮,身材不好,性格有些内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喜欢上自己。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原来那则引起我内心悸动的漫画并非无中生有。

小青双眼好似夏夜晴空中的星星,晶莹而清澈,她竟然说自己不漂亮;她一米六五的个子,雪纺裙穿在她身上,尽惹得街上行人注目,她竟然说自己身材不好。况且,每当朋友有事请她帮忙时,她从不推辞。

我问她,你对自己哪里不满意。她说希望自己的鼻子再挺一点,皮肤再白一点,稍微瘦一点。听完之后,我不知如何作答。

原来,正是这些不值一提的小缺陷,渐渐长成了一枚硕大的叶子,挡住了她的视线,以至于在别人眼中漂亮迷人的她,在自己眼中是如此丑陋。

对缺陷耿耿于怀,优点消失至无。

看不见真实的自己,又怎能看得见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以心为鉴,以欣赏为镜,暗淡色泽也能闪出亮光。

只留下一个背影

好友兰已有八个月身孕,去她家看望她时,正赶上她要去医院做检查。于是,我放下给她带来的一些补品,叫来一辆出租车,陪她一起前往医院。路上很堵,快到医院时,车基本上不挪动。我们只好下车,步行走去。

兰一手托着肚子,一手搀着我的胳膊,时不时跟我说句话,脸上有着准妈妈独有的幸福。转弯时,恰好路过一家小学。很多孩子的小手蜷缩在妈妈手心里,眼神里带着些许怯懦。待到上课铃声响起时,妈妈们的手松开,孩子便一边小跑着奔向教室,一边回头看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妈妈。

我和兰站在学校门口,像是某一位孩子的家长,看着他们逐渐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并且知道这不是第一次离别,更不是最后一次。

校园里很快安静下来,教室里响起稚嫩的朗读声,家长纷纷转身离开,脚步像地上的落叶那样纷乱。

我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个九月。

那一天,阳光也是那样柔和,叶子偶然飘落。我去大学报到,父亲借了邻居家一辆小型货车送我。未出小镇时,我看到家家户户的树上结满了果子,从院落伸到并不宽阔的街道上来。将近三个小时后,我们便到了大学所在的城市。我透过那扇满是灰尘的玻璃窗,看到柏油路两旁整齐划一的高楼,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中间是一排依然青翠的松树。

正当我幻想着学校的样子时,父亲却将车停靠在公交站牌旁,将我的两个行李箱卸下,并嘱托我坐67路去学校。正在那时,一个交警走来,告诉父亲这里不让停车,父亲看了看我,欲言又止,转身坐进了车里。

小型货车冒着浓烟“噗噗”驶出我的视线,我终究没有告诉父亲,他穿着的那件上衣背后破了。

67路公交开来后,很多人挤着上了车。而我还站在父亲将我放下的地方,旁侧放着前些天刚买的行李箱。

工作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因而与父亲告别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每次离家,平日里很节俭的父亲,总会买一张站台票,亲自将我送上火车。我坐在车内,他就站在窗外,一块玻璃像是一条没有边际的银河,将我们隔在两个不同的时空里。每当那时,我都很期待火车开动的一刻,因为我怕再过一秒钟,就会看见父亲的眼泪。

几下晃动之后,火车缓缓向前驶去。我看到玻璃窗外的父亲,慌忙地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像孩子那样无助。

自始至终,我都没有看见过父亲的眼泪,但我在陌生人惊愕的眼神里,看到了自己的眼泪。

九月的风有些寒,我和兰在学校站了一会儿,便继续向医院走去。

坐在产科室外等待检查的每一位准妈妈,都像是在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由于兰前面还有很长的队伍,我们决定到外面透透气。

我拿出包里装着的杂志,让兰垫着坐下,以免受凉。坐在我们旁边的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一片落叶飘到他面前,他好奇地捡起叶子,问父亲这是什么。父亲回答后,他又接着发问。树叶一片又一片落下来,小男孩就一次次捡起,一次次问这是什么。儿子的每一次发问,父亲都极为耐心地回答。

兰转过头对我说,有一年她和身患痴呆症的母亲坐在院落里,忽然有一只麻雀停在她们脚边,母亲显然受到些许惊吓,便问她脚边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她告诉母亲,那不过是一只麻雀而已。当母亲又一次问起时,她已经稍显不耐烦。当母亲第三次问起时,她便将那只麻雀吓走,拒绝回答母亲那不知何时终结的问题。

秋风拂动树梢,落叶飘到地上。我们旁侧的小男孩仍在问父亲同样的问题,他的父亲始终像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时那样认真地回答。

我看着兰,她的眼睛有些湿润,她的右手一直在摩挲鼓鼓的肚子。

龙应台在《目送》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不必追。自从他生下那日起,他便开始了与你告别的旅程。

情侣朋友之间的爱,让彼此靠得愈来愈近,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让彼此愈来愈远,直到在彼此心中只剩一个模糊的背影。

当爱情爱上厨房

下午五点半,整理好桌上的文件,在便签上写上明天的工作计划,关上电脑,走出办公大楼。

天色尚早,夕阳的余晖洒在我走过的雕刻时光玻璃窗上,天空白云流转,抬头时竟然有一枚淡白色的弯月悬挂在树梢上。走进地铁,像是穿过一条条隧道,下班的人群像是飞倦了的鸟,迫不及待地飞回鸟巢。我靠在两节车厢相衔接的部位,戴上耳机,闭上眼睛听电台播放的怀旧金曲。

走出地铁后,街灯全亮,像是为黑夜专心致志地守候。地铁对面的那家味多美店里,摆放着色味俱佳的甜点,我舔舔嘴巴,方才觉得肚子有些饿了,只好走进去选了一块草莓奶油蛋糕。

很少进厨房,更不曾逛过菜市场,像中年妇女那样提着菜篮子讨价还价,于我而言也是极其难为情的事。因而,多半情况下,我和男友总是吃外卖,吃得腻了便去超市买些半成品回家稍微煮一下,凑合着吃。厨房落了一层灰,碗筷已经许久不用。虽然免去了做饭的麻烦,吵吵闹闹却总是免不去。

前几天又为芝麻点的事吵了几句,更是没了吃饭的心思。在清风吹拂下,我迈着碎步慢慢踱回家。路边的小区里,家家户户亮着灯,透过玻璃窗,隐约可以看到一家三口进餐的样子。尽管是夏天,傍晚的风灌进心里时,还是觉得有些凉。

我转动钥匙,打开房门,尽管前几天有不大不小的争吵,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接过我肩上的包,接过我用来防晒的外套。所不同的是,他的腰上竟围着买来后便被搁置一旁的印花围裙,厨房的灯也亮着。刀、铲、瓢、碗、筷、勺,刷得透亮;案板上放置着切好的葱花,微波炉里小火炖着大骨汤。

厨房鲜活起来时,一天的疲惫倏然褪去,爱也便不计前嫌似的苏醒。味蕾,总是能唤醒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那一刻,肚子咕咕的叫声,也带了几许幸福的味道。有人说,最深最重的感情,必须和时间一起成长。然而,如若没有厨房里锅碗瓢盆的伴奏声,油盐酱醋的调味品,感情终究是苍白无力的。市井烟火的感情,或许是人世间最俗气的感情,却也是最浓厚的感情。

心中的坚冰渐渐融化,我把将要涌出的眼泪生生逼回。换上轻便的衣服后,我帮着打下手,看着他手中翻飞的锅铲,在缓缓流逝的岁月中指明蜿蜒却分明的相爱之路。

像是一种回归,进入厨房的那一刻,我们都从心心念念要去远方看一场春暖花开的稚气少年,变成了闻晓厨房弥散的香气便觉心安的俗气人。

他把围裙解开,掀开桌上反扣的敞口瓷碗。热气盘旋着冒出,他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优质生活的门扉,又像是小心翼翼地为我拆开一个丰盛的包裹。如此真挚赤诚,又如此柔和温暖。

糖醋排骨、煎蒸带鱼、大骨肉汤,以及蒸好的米饭,饭桌上承载的不仅仅是饭菜,更有可以继续延续下去的,平凡却香醇的日子。

他懂我的味觉,我懂他的心思。

除了父母,也只有他会为我做这些。他试着去了解我的胃,就像他愿了解我不为人知的过往,以及我的只会发泄在他身上的坏脾气。

一盏亮着的灯,玻璃窗上呵出的热气,碗勺碰撞的声响,让我们真实触到了生活醇厚温和的纹理,以及深沉敦实的质感。

我们坐下来吃饭时,脑中不知为何突然冒出不知从哪里看来的句子:“与发现一颗新星相比,发现一款新菜肴对于人类的幸福更有好处。”不自觉间,我笑了出来。他问我笑什么,我只是摇摇头。借着氤氲的饭菜的香味,他掐准了时机轻轻问我,以后还吵架吗?

我喝下一口汤,等醇香沉淀在胃里时,才悠悠回答:“有厨房在,就吵不散。”

人对气味的记忆最敏感,也最持久。美味的食物,不仅仅用来果腹,更给我们一种蕴含着幸福的饱满与丰饶。

无可否认,一碗汤,一盘菜,竟是爱情最好的黏合剂和调味品。渐渐的,沾了酱油味的爱情,就从雾霭缭绕的半空中,走到了坚实的大地上。纵然褪去了光环,到底已经准备好要相互扶持着走向白头。

那一晚的月光与平日并无差异,但我觉得那蛋黄般的色泽,着实暖了人心。

就把祝福留在街角

因工作要求,我需要拍摄一些意境唯美的图片。七月天气正值炎热,因而趁着阳光还未毒辣起来时,清早我便带上相机前往南锣鼓巷。

由于不是周末,人并不是太多。平日里热闹的小巷子,添了几分落寞的味道。树梢上的蝉鸣与按动快门的咔嚓声,更衬托了此地的安静。一扇半掩的门扉,一朵墙角兀自开放的小花,排列参差错落的明信片,半明半暗的石阶,都是我拍摄的对象。

那天穿了一双稍稍带跟的鞋子,因而大概一个小时之后双脚便有些疼痛感。在小巷深处,恰遇到一家奶茶店,我便决定去里面稍作歇息,然后再继续捕捉动人的景致。

我点了一杯芋圆红豆奶茶,找了一个角落坐下来。奶茶的香味慢慢弥散,我揉揉脚踝,开始查看刚刚拍下的照片。有些图片很美,但或是曝光过度,或是角度不好,百十来张图片中让我满意的寥寥无几,我不禁叹了口气。

同类推荐
  •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朱生豪情书精选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朱生豪情书精选

    1932年秋,朱生豪在之江大学与宋清如因“诗”相识,随后因志趣相投,便相知相许。1933年,朱生豪毕业后到上海工作,两人便两地分隔,开始近十年的苦恋之旅,以书信交流情感,倾诉相思。在信中,朱生豪无话不谈,畅聊人生、倾诉思念之情、切磋诗词、交流喜怒哀乐、相互鼓励、翻译莎剧……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对宋清如无限的思念和爱慕。朱生豪的书信,绝对适合在阴冷的冬日夜晚,暖心暖肺而又更坚定心之所向,是情人更是益友,被感动到触及灵魂,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本书精选了朱先生的188封情书,这些情书无不展示了他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朱生豪,这或许是他的同学、友人都不曾认识到的,因他在旁人面前不爱开口,所有的幽默、聪敏与遐思,只对他亲爱的“好友”宋清如讲。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 杜英诺悲歌

    杜英诺悲歌

    里尔克是奥地利诗歌界的风云人物,与叶芝、艾略特一起被誉为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这部大型组诗是里尔克的代表性作品,历十年写成。全诗结构宏大而严谨,歌唱生命、爱情永恒,抒情而富有神秘感。本导读主要是对《杜英诺悲歌》的诠释,详细诠释了每一个悲歌的内容。在末尾详细分析了悲歌的结构,便于读者理解。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 踏着春天的脚步:来自绿色辽宁的报告

    踏着春天的脚步:来自绿色辽宁的报告

    本书全面记录“十一五”以来,辽宁省在造林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内容包括:“绿色长城”千里屏障锁沙龙,“五点一线”千里海疆景色新等。
热门推荐
  • 往后余生,唯愿有你

    往后余生,唯愿有你

    【多年等待为佳人,佳人终究成家人。】他应该算是“霸道”总裁,她应该算是“傲娇”公主,所以他们大概很般配吧。她二十一岁生日。他说:“要不你嫁给我算了。”她说:“你把我当什么呀,你说嫁就嫁。”多年后,他三十岁生日。他说:“我三十岁了。”她说:“关我屁事哦。”后来,他们就......哈哈哈......嘿嘿嘿。
  • 清殿

    清殿

    一个本可以京动都帝的帝国长公主,却因命中煞星,被迫寄人篱下,可还是难逃命运,对生生挖去双眼,险些葬身火海,但容貌却被灼伤的体无完肤,却也因一场火灾,命运的齿轮发生了改变,见证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事后,以当今丞相娇弱嫡长女的身份重返帝都,晓看帝国长公主如何浴火重生?本书女主前期腹黑小可爱,后期病娇大Boss男主从头到尾鬼畜妖孽。书中参入玄幻,但不以此为中心。希望能喜欢我的文。
  • 启蒙时代

    启蒙时代

    《启蒙时代》是一部描写一代人心灵成长的小说。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狂飙突至,把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青年人抛到了一处。从高级干部公寓和从市井里弄走出来的男女主人公们,带着青春的热情、敏感、躁动和迷茫,顽强而莽撞地为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寻找理由。可以说,这是一部“老三届”的精神成长史,作者书写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从来不需要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的一段历史。
  • 绝对荣誉

    绝对荣誉

    (新书《特种岁月》已发。)这是一支代表着特种作战最顶尖水准的小分队,但又是一支不存在于任何正式文件中的分队;它没有番号只有一个代号——203。读者群号:195485375
  • 奉婚独宠沈医生老娘要嫁给你

    奉婚独宠沈医生老娘要嫁给你

    她上一世原本是天之骄女,拥有人人称羡的绝好家世容貌,却因痴心错付,为爱众叛亲离,没曾想到头来被深爱之人推下万丈深渊,沦为过街老鼠人人,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她多年的好友沈云舒也为她惨死街头,她死不瞑目。重活一世她发誓要远离渣男,重新追回自己所爱之人。只老天好像很爱开玩笑,沈云舒先生对她很是不待见,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错啊?逗比版某女:“沈云舒,你要怎么才能喜欢我啊?”沈云舒:“我对男的不感兴趣!”某女摸了摸自己快要反光的头,若有所思。……某女:“沈先森,你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沈云舒:“爱撒娇的!”某女用自己刚长出来又刺又短的头蹭着沈先森的手心沈云舒:“你干嘛?”某女:“撒娇啊!”沈云舒……
  • 弈心楼主

    弈心楼主

    吾名倾夜,愿天下无夜! 百亿年前,双圣舍身祭天穹护宇宙,只为漫长岁月后的最后一丝希望。百亿年后,少年与少女在高中相遇,灵气复苏,龙凤传法,四灵守护,为这方宇宙带来最后的希望。
  • 岳飞传

    岳飞传

    《岳飞传》汇聚英雄群像,弘扬传统文化。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岳飞传》,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还有岳飞那篇千古绝唱《满江红》,其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快穿之龙套到boss的进化之路

    快穿之龙套到boss的进化之路

    君九兮没想到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她会被一个大浪拍进海里,然后被一个自称为系统的东西契约做任务。系统契约过36位宿主,他们都是些修仙大佬、顶级杀手、末世强者、王牌特工等等。唯有这第37任宿主,位面普通,身份普通,生活普通,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它表示想哭。君九兮:做一个普通人有什么不好?系统:......请您在开头加一个想字。君九兮:想做一个普通人有什么不好?系统:......把天捅成了筛子的普通人吗?君九兮:这难道不普通?系统:......我的宿主是不是对普通这个词有什么误解???PS:女强男强,女主假龙套,真大佬,男主执着于追媳妇,1v1,SC,宠文无虐。(作者修文ing,边修边改,如发现前后个别地方不符,那证明还没修完,修完删这条···)
  • 灵性生长

    灵性生长

    苏子文来到异界,在这个灵气大潮中,本想苟到最后,莫名其妙被找出来了,本想合作共赢,莫名其妙成了供应商,本想有点成就莫名其妙成了Boss。
  • 大雁归巢

    大雁归巢

    故事以一桩十三年前的旧案迷局作主线,通过主人公寒翊云的视角,在一步一步接近真相的途中,不仅结识了肝胆相照的兄弟,还重逢了旧日的姻缘,再从小义到大义逐渐演变,最后放下旧恨,奋身护佑河山,终换得百姓安居、江山稳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