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4900000020

第20章 乡音高贵(1)

乡音是故土之上的乡亲用方言发出的声音。

乡音离不开方言,方言中多用奇字,体现了中国文字与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可是,一直使我不解的是,隔绝于江海之中的崇明岛,为什么会有如此优美的方言?还有方言中优雅的古意,及其走到崇明乡下便能听到的洪亮的嗓音,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先说崇明方言中的奇字,如:

汆,见《字汇》,乡音吞,《字林撮要》谓:人在水上叫汆。

旰,晚的意思。旰到,晚到也。《左传》:日旰不召。

坍,水削岸、崩岸叫坍,崇明在江海之中,因坍塌之频繁,坍字为众人所常用。

岔,音咤,歧路为岔。

窎,音吊,言其远,窎远。

塳,言蓬,灰尘、尘埃之指,乡人谓塳尘。

戗,音创,《说文》谓“伤”的意思,乡人称圩的东西岸为戗水,拒水也,亦作戗水。

圩,音于,岸也,《史记》称孔子“生而圩顶故曰丘也”。乡人于新涨之地筑岸捍田称为圩。

扒,音把,圩之南北岸曰扒头,界之尽头也。

舀,音耀,《说文》:挹彼注兹也,乡人谓舀水。

笴,音擀,俗谓笴栓,可以擀面者,《北梦琐言》:赵雄武能造大饼,以三斗面笴一饼。

渧,音帝,乡人以水滴曰渧。

辊,物之转动也。俗称滚,陆游诗:满路扬花辊雪球。

璺,音问乡音转审,器物破而未离谓璺,俗谓璺缝。

桚,音札,古刑法有桚,乡俗以绳捆物曰桚。

顿,呼餐为顿,一餐饭乡音为一顿饭。《世说新语》罗友曰:“欲乞一顿食”;杜甫诗:“顿顿食黄鱼”。

孛相,《太仓志》作“白相”,《宝山志》作“薄相”,黄庭坚《与范长老书》:韩十逐日上学,且护其薄相耳。意为嬉游,不务正业。

…………

崇明方言属吴语,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与封闭,崇明方言相对较少受外部语言的影响,因而是吴语北部边界稳定、古老的一种方言。崇明方言与启东、海门大体相似,和上海话则大有区别,在音调上,今上海地区只有崇明仍完好无损地保留了古音“平、上、去、入”四声各分阴阳的八个调类,而上海话缺三调只有五调。崇明方言属吴语系统,这是因为“邑地悬绝江河,波涛喷薄而为民情风气之感,视中土为敦厚。厥初生民自江南来者相传多句容人,建治以来隶通、隶扬、辖於江北,迨经五迁,地僻东南,隶苏、隶太仓,移涉往还又染南俗。历世既久,其源流迨不可考”(《崇明县志》民国版)。这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崇明岛的地理环境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悬绝江河、波涛喷薄。又因为沙洲涨坍、江流摆动,崇明岛先辖于江北,又辖于江南,江北、江南的方言、风俗都曾陶冶、影响了崇明岛。钩沉县志、古籍中的零星史料及传说,如容我猜想,最早登上崇明岛的应是樵夫渔民,时在唐朝,东沙、西沙之上。这些最早的登岛者就是地理发现者,他们为沙洲带来的方言和声音,是崇明岛方言和声音的最早的奠基,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连同公元696年有记载的六姓定居者,这些先民似应来自吴语北部边界地区。还有古籍称,后周灭唐后,姚氏率一万余吴兴人逃至崇明避难,追兵不能过江,吴兴人从此定居。因为战乱,大规模的避难者到岛上,先是北宋为辽、金所拢,北宋亡,南逃时开封几成空城,大部分到了临安(今杭州),也有的到了崇明岛。民谚云:天下乱,崇明沙上好避难。到太平天国兴起,与清政府大战,江南是主战场之一,避居崇明岛的络绎不绝。

笔者还要记下同是我们的先民,而且为开发崇明岛作出贡献的那些流放犯。宋时崇明设天赐场,朝廷把一部分体格强壮的犯人流放到岛上烧盐,最多时达一千多人。崇明有渔盐之利,是崇明扬名之始,然后是崇明人发明的沙船,以及崇明人织的小布。资料完全缺失的是这些流放犯的档案,他们的身份,从事过何种职业、籍贯与所犯何罪等等,均无可考。零星的史料说,南宋绍兴元年即公元1131年,都统制王德歼邵青于崇明沙,这是崇明这个名字见于正史的开始。顾祖禹在《方舆纪要》中引《五代史》杨溥改顾俊沙为崇明镇,这是崇明这一地名的又一次出现,崇明沙、崇明镇,沙洲之镇也。南宋史学家李焘在其著作《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说:“国初以来,犯死获贷者,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门岛。有屯兵使者领护而海门岛有二处,一在崇明镇,居豪强难制者,一在东布州居懦弱者,皆令煮盐纳官。”李焘透露的信息中重要之处是,确认了崇明为流放之地,被流放者“豪强难制者”,流放犯在崇明的工作是“煮盐纳官”。

进而可以猜想的是,这些流放犯中也是各色人等,有各种本事,其中有读书人也未可知,况且哪个朝廷、哪个时代没有冤假错案?这些人从四面八方被抓捕再流放到崇明,带来了各种乡音、方言、习俗,以及剽悍之气。不知其详的是,这些流放犯是怎样和岛上的土著居民沟通、交流的?在流放期满后,他们是回到原籍了呢?还是留在岛上开荒种地成家立业?

我曾经写过:“有可能,我们是流放者的后代。”

地方史研究者,对从四面八方因着各种原因而来到沙洲上,较早成为崇明岛开拓者的崇明人作了精当的概括:“五方杂处”,稍加延伸便是五音汇集。一般认为,崇明岛因其沙洲、芦荡、江海渔盐之利,吸引了众多的拓荒者。孤悬江海的自由,水陆隔断带来的相对的安全,远离政治中心的清静,也是崇明岛独特的魅力。还有水,长江浩浩荡荡的西来之水,太多的水,可以掬而饮之的淡水,来自北方的流放者在大口地呼吸岛上的新鲜空气之后,一定会大声地感叹:伟哉!大江。

文化的碰撞与接触地带,有时候会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出现某种事物。在借助欧亚大陆桥于新疆、敦煌等地自汉唐始,开辟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之后,崇明岛这一处悬绝江海,波涛喷礴的沙洲,竟然有了迥然不同于江北或江南某地的机遇;一个荒僻之岛,成了流动的人群的汇集之地。南北文化,南人北人,开始面面相觑,进而接触交流。而这一荒僻之岛的地理条件,还决定了在生存的意义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能独力垦荒?谁能独力筑堤?谁能独力挖河?必须借助于群策群力,这群策群力便意味着文化与智慧的共通、共融及共用了。

崇明岛开辟之初,乃至开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一处沙洲、芦荡的劳动者,与另一处的人打招呼时,必须要喊,大声地喊,直到我儿时,乡下旷野,从昼到晚,总是有喊声四起。对于中国而言,崇明是弹丸之地,对于生活在岛上的农人来说,沙洲又是何其辽阔!吴侬细语,谁听得见?喊是田野上的沟通,为了交流和协作。因此故,崇明人对“喊”字的应用普遍而有趣:“喊伊过来!”让他过来,何必喊呢,叫一声就可以了,但乡人习惯用“喊”,一个喊字喊出了沙洲旷野气息,“喊火烛”,儿时乡下有村里民兵背枪,提铜锣执勤,于夜间提醒农户人家注意灶口柴火以防火灾,这是必须要大声喊了,一人呼喊,全村倾听,“火烛小心,夜夜当心!”咣!咣!还有久喊而声哑的,“喊来喉(乡音胡)咙哑(乡音近似恶)脱”。乡下,我记忆中夜静更深时最凄凉的喊声,是千年遗传下来的巫术的一种,呼喊灵魂归来,施之于偶受惊吓,神志不清,或久病不起者,名为“喊火”,我母亲在宅门前的田埂上手里挥着我二姐的一件上衣,为我久病的二姐呼喊过:“亚苟归来!”……这声音中是母亲的愁苦与无奈,散落在村野,会开出小白花,紧挨着我心灵中的痛。“喊火”的火所指的是灵魂之类了,近乎魂兮归来。乡人还有俗话:“吓脱火?”

喊,那是大声大音啊!

关于崇明方言的发音之洪亮,遥远,《崇明县志》中有把声音与江海相联系的极为精彩的论述,不能不记:“邑民得江海澒洞之气,故发音洪亮,近江北,而语言同江南者什九。就地理推之介两成之间,风土人情相传习,则刚柔清浊宜有以融合之矣!”

江海洞之气是什么?是江海的磅礴灵动之气?还是涛声昼夜不息的吟唱?总之,江海之间的崇明岛,总是为长江、大海的熏陶所感染,乃毫无疑义。所以崇明人说话大声,做人大气,就毫不奇怪了。如果容我补充,崇明人说崇明方言时的发音洪亮,还得益于身处茫茫江海中时油然而生的内心的孤独感,为了呼叫互答,也为了给自己壮胆,于是,便远离了柔声细气。不仅是沙洲上的生产劳动,就连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大声喊叫,男人如此,女人亦如此。儿时,夏日,一到太阳落山之际,村野中会传来此起彼落的母亲呼叫顽儿回家吃饭的喊声,“大郎吃夜饭!”“生财,吃夜饭!”“得宝,吃夜饭!”我的母亲曾呼喊过我,也曾听过别人的母亲的呼喊,当呼喊声广为扩散之后,我们便一个个从民沟里爬上岸来,向着自己的家向着母亲飞奔而去。

崇明岛的方言及其发音,多古意。

如:纠葛曰噜唆,曰累坠;

受骗曰上当;

两难曰尴尬;

事败曰黄落;

后悔曰懊恼;

侥幸曰造化;

不明曰糊涂;

苛细曰疙瘩;

鄙啬曰搂搜;

怀嫌曰跷蹊;

急作曰流星;

凶横曰泼赖;

呆钝曰懵懂;

逢迎曰凑奉;

阔绰曰海外;

插手于袖曰镶笼空等等。其词其义与吴语同,差别在于发音。试想,在苏州、上海的小弄堂、亭子间里,怎么能发出洪亮之音?怎么能和崇明岛人在沙洲上临江海而呼喊的声音、气概相比?其中,道理并不复杂,盖声音发自天籁,域以地势,因江海波浪汹汹涛声涌涌之故也,以声识人,识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诚如曹炳麟先生所言,由声音而“辨其文质,则民俗之淳漓诚伪见矣,听政者乌可以言语不通哉”!

是的,一个外人初到崇明岛上,听不懂一句崇明话,可是你听这声音之洪亮、笑声之爽朗,你看农人之朴实、勤劳,便可领略到民俗之淳、民风之诚了。

同时也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到崇明做县官也不容易,先要听懂方言,最好能说崇明话、田乱话,方可听政、行政。在长江下游江南、江北的方言中,崇明方言既土又古更为难懂,那些从北方来的县太爷们一定为此吃了不少苦头。

崇明方言中,有的只见于古汉语中,却为崇明农人普遍使用,如“肴馔”。

还有比“肴馔”更让人惊讶的,如“先知”,崇明人的发音为xiaza,无论童叟,言及某人极为聪明时便会说:“哎呀,伊先知得来!”

还如“营生”、“做营生”,是崇明农人种田的代用词,而“营生”的本义却要宽广得多。种田、从事农业劳动的另一种农人常用的叫法为“种花地”,不仅确切而且富有诗意,哪有庄稼不开花?这个世界上哪有比岛上连绵百里的油菜花更加辉煌的花?

我还记得岛上西三江口有过一个公共汽车站,站名叫“浪搭桥”,多美啊,如诗如画的一句短语。但这还是俗称,其原名叫种玉桥。

崇明人的发音,崇明人的方言,可以使人想起:这些五方杂处的农人,后来怎么就有了属于崇明岛的方言和发音?并且还拥有自己的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在内的民俗文化?不妨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和实生味”的美妙的历史时刻,当一个封闭的沙岛成为一处家园、一个社会,它不仅需要物质而且需要文化,它不仅创造物质,而且必定会创造文化。否则,这一处家园将不复存在,不是沙洲的坍塌,而是精神的虚无或者沉沦。

乡音啊,梦魂牵绕的乡音。

乡音具有本原性,乡音为根的意识浸泡,再存于心灵之中,不时地释放而成为激动人心的生命之音。于是我感叹:是泥沙的沉淀形成了崇明岛,是乡音的累积造就了崇明人。

我是乡音不改的万千游子中的一个。

离乡返乡,又离乡又返乡,再离乡再返乡,如此等等便有了乡音的接续、激活以及关于乡音的思考:乡音是不可复制的,乡音是文字难以记录的,乡音是最普通从而也是最伟大的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味乡音,就是回味无穷古意,回味浩瀚博大。

“夜快了!”这是我母亲和乡邻在每一个傍晚,几乎都会发出的感叹,又一个白天结束了,要从地里收工了,要呼鸡唤鸭回棚了,要给儿女烧夜饭了,夜里又要开始纺纱了……“夜快了”,从时间的意义上是进行式的:很快就是夜晚了,但又确切地叙说当下的时间概念:傍晚。倘若以文字的感染力和信息量相比较,无疑“夜快了”要迷人得多,灵动得多,远胜于“傍晚”。

同类推荐
  • 也是读书

    也是读书

    本书辑录著名学者、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撰写的各类随笔七十余篇,写作时间横跨几十年,包括序、跋、引言、后记等多种形式。读自己的书,读他人的书,读学生的书,其内容或是陈述个人作品的主旨、创作的经过,或是对朋友、同道著作的点评,或是对学生作品的寄语。葛剑雄教授的学术研究之精、涉猎之广,可窥一斑。这些文字既有思想价值,又内涵丰富,充满了读书的乐趣和人生的省思,集中展示了作者在学术和写作上的研究与思考。
  • “娜”些情事

    “娜”些情事

    《辛唐米娜经典悦读作品集》分为《“娜”样生活》《“娜”年之痒》《“娜”点伤痛》《“娜”段魅影》《“娜”时性情》《“娜”些情事》。这次推出的这六册书,延续了其以往犀利、直白、深刻的文风,但讲述了一个个的故事,“这些小说的故事可能是别人的,也可能是自己的,加入了丰富想象,以生活的小经验来引领读者”。想恋爱,正恋爱,感受恋爱滋味的人就读《“娜”点伤痛》和《“娜”些情事》。
  • 定居禁令

    定居禁令

    即使没有政府正式颁布的禁令苏美尔地区也没有人定居了。定居禁令规定任何人在苏美尔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实际上人们往往呆不上一个月就会开拔启程,像拉大棚的马戏团,风风尘仆仆地转移到另一地谋生。苏美尔的房屋像蚁穴和土丘一样随风倒,人流小的时候,初来者根本看不出这里是苏美尔。大部分出生在苏美尔的人都不懂什么叫思乡病。那些记得古老成语的人在寸草不生的沙砾地带哼着悠远的小调出没,像一群野狼。他们最终都用上吊解决了思乡问题。他们留下了诸如“狐死首丘”之类的词,人们觉得很新奇,很陌生,像是一个全新的词。
  • 蜕

    《蜕》是在1938年老舍先生于武汉所写,未完成,是老舍第一部描写爱国学生参加抗战的抗战长篇小说。
  • 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全集》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纳兰性德的文集《通志堂集》为基准,另有补遗。本书《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收录了纳兰性德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并由专家对其做了精心注释,版式精美,是纳兰迷值得珍藏的精品。
热门推荐
  • 帝国维拉传

    帝国维拉传

    末世时代,维拉10岁就跟着军队参与围剿丧尸计划,此后立下大功,末世时代结束。地球负荷过重进入崩溃状态,21岁的维拉毅然挺身而出,成为一位无名英雄。而她再次醒来,却已是千年后…………
  • 爆肝英豪

    爆肝英豪

    《遗迹世界》是一款全新的次时代角色扮演类虚拟现实网络游戏。作为主角的我,从游戏开放开始到现在已经玩了三年了。但是,我穿越了……而且,我还有个系统……
  • 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

    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

    现代阿富汗的历史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荒唐、惊悚和悲伤。两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每隔40年,就会有一个大国强行阻断阿富汗的发展,破坏其取得的进步。待强权退出,阿富汗历史才能重新开始。这是一个被自己的恶魔破坏的国家,这是一个被反复争夺和统治的国家。塔米姆?安萨利通过阿富汗人的视角来解读祖国的历史,他驳斥了“帝国坟场”的论断,讲述了长期以来外部世界从未完全了解的阿富汗内部斗争,剖析了现代入侵者屡战屡败的致命原因。在这里,外国的干涉和入侵不是主旋律,它们只是扰乱了阿富汗的发展,阿富汗人有自己的故事,这是与所有入侵完全不同的:高高在上的私权力、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走火入魔的极端思想、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塔米姆?安萨利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真实的阿富汗”。本书叙事流畅,为我们了解阿富汗这个长期处于国际话语权之外的国家提供了启示性的见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

    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于临床的具体体现,在中医临床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国各地的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创造了大量的有效方剂,是他们的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对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发挥了巨大作用,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 九流

    九流

    修武成帝!修术为仙!挣脱天地束缚!
  • 王爷大大,死开啦

    王爷大大,死开啦

    鹿弥,当朝右相之嫡女,尊贵无匹的睿王妃,温柔娴雅,宽容善良。本应拥有世间最美好的生活,但事实是,她幼年丧母,父亲淡漠,后母百般刁难,姐妹肆意欺凌,兄弟鄙弃厌恶。嫁入睿王府三年未见夫君一面,看似相敬如宾,实则搁置一旁,而如海潮一般的恶意汹涌而来,她最终......而当箴言逆转,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强势来袭,面对王府的勾心斗角,娘家的淡漠讥笑,她傲然独立,轻笑说:想要欺我的往左排,我接招;想要阴我的靠右站,我领教。想要重新开始?......王爷,给我死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毒女遮天:轻狂大小姐

    毒女遮天:轻狂大小姐

    两岁,亲娘离她而去,堂堂嫡小姐连一个下人都不如。十四岁,她留守乡下被溺死,家里无人问津。四年后,她华丽归来。不让进家门吗?本小姐会让你们无家可归;派人行刺吗?本小姐让你们有来无回;有皇后撑腰吗?本小姐让二十万精锐抄你家灭你族。要钱,本小姐有金山银矿;要权,本小姐堂堂政王之妃;要命,本小姐有二十万精锐冲锋陷阵。想与小本姐玩吗?放心,好戏才刚刚开始。
  •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依据,用幽默诙谐、活泼晓畅的语言,分析诸葛亮生平的重要事件,抽丝剥茧,拨开近两千年的历史面纱,还原一个出身卑微、有血有肉的真实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