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5400000006

第6章

这位戴着墨镜的张先生走到门口,递给狱卒一沓纸钞,遂昂首走进监狱大门。

狱卒一看手中的钱:“出手可真够大方的啊。”

瞀官:“小意思,他给我的比你多,”指着对面那家酒店,“喝酒去,我请客!”

一间宽大的牢房

杜重远背剪着双手,边在牢房中徐徐踱步边小声哼唱:离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了日本兵……”

那位商人走进牢房:“杜重老,别来无恙乎?”

杜重远闻声转身,打量了一下来客:“你是谁?”

来客放下礼盒,扔掉手杖,取下墨镜,原来是张学良。

杜重远惊愕地:“啊!怎么是汉卿……”

张学良:“难道我不该来探监吗?”

杜重远:“说实在的,你还敢来看我这位‘侮辱天皇’的罪犯,真是既出我所料,也令我感激不尽啊!”

张学良:“快别这样说,我是专程来请教的。”

杜重远:“请教?实不敢当!如果是来谈打回老家去的国事,我愿剖腹见心地和你谈。”

南京蒋介石官邸

蒋介石坐在沙发上,在认真地阅读一本杂志。

宋美龄走进:“达令,是什么文章让你这样着迷啊?”

蒋介石:“是立夫送来的一本在法国办的《救国时报》,上面刊登了一篇《八一宣言》,是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的。”

宋美龄:“读后有何感想?”

蒋介石:“看样子,夫人也听说了这篇《八一宣言》?”

宋美龄:“听阿哥说,《救国时报》是随着一份在国内发行的刊物赠送的,估计会有很多人知道这篇《八一宣言》。”

蒋介石微微地点了点头。

宋美龄:“对此,我们要有所准备哟。”

蒋介石:“等夫人看后谈了想法,我再和立夫他们商议具体应对的办法。”

戴笠走进,行军礼:“校长,学生前来聆听教海。”

宋美龄接过《救国时报》,笑着说:“你们师生谈吧,我进屋去读这本天书。”遂走进屋去。

蒋介石:“自从我下达通缉殷汝耕的命令以后,平津的师生有什么反应?”

戴笠:“他们还是不依不饶,不是包围宋哲元的官邸,就是找何应钦请愿。”

蒋介石:“请转吿宋哲元与何应钦,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决不允许在平津演出反日的学湖。”

戴笠:“是!自从东北军在直罗镇失敗以后,张汉卿的日子很不好过!”

蒋介石:“这我淸楚。告诉军委会,张汉卿要求补足他三个师的报告退回去,让他们自生自灭!”

戴笠:“是。”

蒋介石:“听说有很多人士去上海看杜重远啊!”

戴笠:“多是一些读书人,尚未发现军政两界的要人。”

蒋介石:“切不可演出大意失荆州的戏来!”

戴笠:“是。”

上海苏州监狱牢房

杜重远动情地:“汉卿啊,为了拯救东北三千万同胞,为了二十万东北军的前途,也为了你汉卿个人的荣誉,从现在起,我认为你必须另辟一条新路走。”

张学良沉重地点了点头。

杜重远:“一句话,那就是利用你在西安的特殊地位,设法促进西北大联合,团结一心,共同抗日救国。”

张学良为难地:“和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联合没问题,可是和红军……我真不知该怎么个联合法?”

杜重远:“你读过共产党最近发表的《八一宣言》吗?”

张学良:“在西安的时候听说过,但不知详细的内容。”

杜重远:“哎呀呀,你怎么还不如我这个犯人的消息灵通呢!简单地说,《八一宣言》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再者,共产党及其工农红军愿意和所有抗日力量建立联合阵线,共同抗曰。”

张学良凝思有顷:“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是本党的决定,还是有着其他的国际背景?”

杜重远:“据我的朋友说,是根据第三国际的指示精神作出的决定。”

张学良沉默良久,遂怆然地叹了口气。

杜重远笑了:“看来,汉卿又多虑了。”

张学良:“难道蒋先生他……”

杜重远:“他是玩政治的老手,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你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尽快实现西北大联合的政治局面。”

张学良:“人家共产党愿意和我张某人联合吗?”

杜重远:“放心,我们绝不是剃头的挑子头热。”

陕北东村毛泽东下榻的窑洞

毛泽东坐在桌前边吸烟边看业已写好的信件。

彭德怀走进:“老毛,又在做什么大文章?”

毛泽东:“以我和你的名义写给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的信,目的只有一个,力争和杨部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

彭德怀接过信件,边看边问:“有把握吗?”

毛泽东:“我不是算命先生,没有办法打保票。不过,我听恩来说,当年他在上海中央工作的时候,曾经收到过杨虎城将军要求人党的申请书。”

彭德怀边看边问:“党中央批准了吗?”

毛泽东:“批准了!遗憾的是,他当时在日本,等入党通知送达东京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日本回国。从此,他未过一天组织生活,就又远离了党组织。”

彭德怀看完信件:“这太遗憾了!”

毛泽东:“不过,他与党一直有联系,不仅南汉宸同志当过他的秘书长,而且汪锋同志也一直和他有关系。”

彭德怀:“这封信写得动之以情,我看就请汪锋同志亲自面呈杨虎城将军。”

毛泽东微微地点了点头。

彭德怀:“陕北冷得早,而且冷得厉害,我们红一军团的指战员多数还穿着单衣,林彪和荣臻同志找到了我这个司令员,说至少需要两千到三千大洋,才能解决过冬的棉衣。”

毛泽东:“他们也找了我。”

彭德怀:“你是怎么答复他们的?”

毛泽东:“我说没有办法。”从桌上拿起一封信,“我给徐海东同志写了封信,看看他们能不能借给一点钱。”

彭德怀接信阅毕:“老毛啊,你可开创了红军史上的先例,军委主席向部下借钱。”

毛泽东:“我这个军委主席不是财神爷,生不出钱来,只好出此下策啊。”

彭德怀:“可他们红十五军团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毛泽东:“所以我一边写信一边暗自说:请马克思或者是列宁保佑我们吧,海东同志的手里能有一些应急的钱。”

红十五军团指挥部

徐海东十分为难地捧读毛泽东写给他的信。

程子华走进:“老徐,发生了什么事,让我立即赶来?”

徐海东:“毛主席派杨至诚同志来向我们借钱。”

程子华惊诧地:“什么,毛主席向我们借钱?”

徐海东掂了掂手里的信:“看吧,这是毛主席亲笔写的借条,再三声明:有借有还,前提是不让我们为难。”

程子华接过信件阅毕,为难地:“咱还有多少家底?”

徐海东:“我问过供给部长了,一共还有七千块大洋。他说:这是红十五军团今冬吃饭穿衣的生命钱。”

程子华:“你说该怎么办呢?”

徐海东:“借。”

程子华:“我同意,一家三千五百大洋。”

,徐海东:“不行!毛主席率领红一军团爬雪山、过草地,走了整整一年,比我们苦啊。”

程子华:“这我清楚!你就说吧,给毛主席他们多少?”

徐海东:“五千。”

东村红一军团所在地

阴云密布,朔风劲吹,满天飘着雪花。

红一军团指战员穿着单薄的军装在操练。

毛泽东、彭德怀在林彪、聂荣臻的陪同下边看边交谈。

林彪:“陕北真是个穷地方!我们再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啊,不是冻死也得把大家饿死。”

彭徳怀:“苦是苦一点,可也没有你说的这样严重。”

聂荣臻:“就要进人寒冬腊月了,可我和林彪同志连指战员的御寒问题还解决不了。”

彭德怀:“为此,老毛亲自出面向徐海东同志借钱。”

林彪:“徐海东同志借给了吗?”

毛泽东:“借给了。”

聂荣臻:“多少?”

毛泽东:“五千大洋。”

林彪:“看来,他们的家底够厚的了!”

彭德怀:“不对!据杨至诚同志说,红十五军团的家底就七千大洋,为支援我们,人家只留了两千。”

毛泽东:“永远记住,不要忘记海东同志雪中送炭的恩情!同时,你们也都想一想未来红军发展的方向。”

林彪:“关于红军未来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应当向渭南、汉中一带发展。

毛泽东:“理由呢?”

林彪:“那里是自古兵家必争的粮仓宝地,我们可以到那里打游击去。”

毛泽东:“你想得不错,可我们靠什么和蒋介石的中央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争这块粮仓宝地?”

林彪嗫嚅地:“这……”

毛泽东:“说明你的设想虽好,我们达不到。”毛泽东为缓和气氛,“林彪同志,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族兄林仲丹同志从莫斯科到了瓦窑堡。”

林彪激动地:“真的?”

毛泽东:“真的!不过他改名叫张浩了。洛甫同志来信说:张浩同志了不起,他以惊人的毅力,背熟了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化装成商人,穿过蒙古荒漠,带回了革命的真经!”

林彪:“他是我的革命引路人,我一定向他学习。”

聂荣揉:“主席一定知道张浩同志带来的真经吧?”

毛泽东:“不知道,等我回到瓦窑堡再向张浩同志龋”

同类推荐
  • 留守的伙伴

    留守的伙伴

    我们的校园在县城最边远的偏僻小镇上,洋槐花盛开的时候,馥郁洁白。特殊班的留守儿童在全校数第一,教室里的课桌凳是那时学校的唯一——“双星座”,把学生1+1串在一块儿。回忆是美好的,也有淡淡的苦涩。我们是特殊班的留守伙伴,把心语系在鸽子飞翔的翅膀上。
  • 烧钱(中国好小说)

    烧钱(中国好小说)

    市里的“成功人士”谈绍前要办“烧钱”的文学大奖赛,由此吸引来一众“文学人士”,勾连起一出出嬉笑滑稽的闹剧,而出版社编辑文俊却在机缘巧合中,发现了这位“土豪”不为人知的过往。清与浊、名与利,正要好戏上演。
  • 纠缠

    纠缠

    他看似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身体里的杀意却像阴云在聚集。实验室里有点冷,瓷砖和仪器的不锈钢外壳在日光灯下闪烁着清冷的光,有些不太像人间。近十年来,他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的,有时候他甚至觉得,在中国和美国大学的这十几年读书生涯如同一场流放,等到毕业回国,在同学与亲属的艳羡中进入这所国内一流大学的量子物理实验室,他开始不时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实验室实际是一间变异的牢房,那些智力低下的领导和同事都是乔装打扮的狱卒,负责看押和折磨他。
  • 我不是工具

    我不是工具

    审讯室里。栾警官经过审讯,对案情已了如指掌:此犯必须严惩!他是那种恶贯满盈、又死硬到底、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者之一。于是,他便拧紧笔帽,合上案卷,刚想起身,忽觉言犹未尽,又紧盯着翘着二郎腿、坐在对面的犯罪嫌疑人,就沉默了一会儿,问道:“王强,你在杀人越货、谋财害命之中,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要把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子,推上绝路,难道,你就没有一点点良心的自责吗?”“没有。”王强平静地说。
  • 怪哩古董的事(短篇小说)

    怪哩古董的事(短篇小说)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好像是午后的某个时候,好像是在办公室里,我接过一个电话。我用了好像这个词。我之所以用好像这个词,是因为,我始终不能证明这个电话的存在,甚至,我曾经肯定打过这个电话的人,面对我后来的肯定也一脸无辜,满眼流露出廉价的同情,而我却因为这个电话差点进了某种让人闻之色变的专科医院。我之所以用好像这个词,还因为,午后的某个时候,准确地说,是下午上班之后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段里接到类似的电话或者打出类似的电话,是我漫长而无趣的工作过程中的常态。
热门推荐
  • 龙镇天下

    龙镇天下

    一颗不起眼的黑色珠子,却是大陆上唯一的龙珠!薛云轩意外发现其中的秘密,得到无上功法《化龙诀》,从此开启逆天人生!点化水族,组建虾兵蟹将大军;逆转人道,成就最强龙王真身!神龙一朝腾起,必将主宰万妖,镇压天地!
  • 冷医小师妹请下嫁

    冷医小师妹请下嫁

    司马霖霖一朝穿越,大脑刺痛,想不起自己是如何死的也记不清她是如何来到这个鬼地方的,不过,关于死去原身的凄惨身世,以及自小受到的欺凌却一幕幕宛如眼前。这是一个可以修炼玄力的世界,原身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可惜没有长者提携指导她,她一无所成,最后居然心灰意冷到从最高的山峰一跃而下,以求获得奇遇。奇遇没有,横尸一条,在现代作为一名精英医学人员的司马霖霖就这样穿过来了。可笑可笑……亲姐妹不顾亲情,劝妹妹去死,在现代她于家中的地位是可有可无,穿越至此她不可有可无了,却是那如鲠在喉的那根刺,全家人把她当废物,当累赘,看来她两世都没有什么亲缘,注定世世孤独,罢罢,那她就去外闯一闯,开她的医馆,赚她的大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盛世茶缘

    盛世茶缘

    她是茶仙之后,原该享尽美誉,却从小被当成丫鬟之女,她究竟是付小六还是陆筱浮。第一次她踏入长安城,迎来的不是盛世繁华,而是坎坷、波澜与梦魇,她精疲力尽。然后,她遇见了他们,一个是天下第一茶楼的楼主,另一个则是天下第一的茶道蠢才。她选择了前者,最终……他不仅将她送仅了天下最大的艳香之院,还成了她的杀父仇人。她无颜去生,也无颜寻死。心死之余,她再一次见到了夜茗晨……台词节选:我是野丫头不错,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散发着野的气味,但请你记住,野丫头……并不是那种用下半身思考的野性。一开始,她以为那第二朵带刺的玫瑰是任青荼,其实,她从来没想过,另一朵带刺的玫瑰就是夜茗晨啊!之所以,夜茗晨从来没有刺痛过她,是因为他将刺全部刺在了自己身上……
  • 法系魔术师

    法系魔术师

    叶辰是一个魔术师,意外穿越到了异世界,是否能够用自己的魔术手段,创造出不一样的魔法职业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长物志

    长物志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它们虽非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这部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书,共十二卷,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其中讲述居家陈设的有室庐、几榻、器物、位置四卷,与造景布局相关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鱼三卷,与文人雅趣直接关联的有书画、香茗两卷,集中谈论日常生活的有衣饰、舟车、蔬果三卷。
  • 复苏的地球

    复苏的地球

    地球灵气复苏,埋藏在地底的神秘纷纷觉醒,让我们跟随主角,一起领略这个精彩的世界吧!
  • 家事国事宁远事

    家事国事宁远事

    推开姥姥家的后门,青灰色的城墙,扑面而来,视野被完全遮挡,我渺小无比。掠过层层叠叠的条石和青砖,仰头向上瞭望,天被挤得很窄。头向东甩过去,眼光顺着城墙奔跑,被凸显的延辉门(南城门)和浑圆的瓮城截住,那种苍凉的坚强,便停留在眼中。城门楼上没有门窗,只剩下斑驳的红门框,南北风畅行无阻,呼啸着冬天的声音。人字形屋脊上,枯黄的茅草,一簇接一簇地扎在瓦缝间,在风中左右摇摆。这是四十多年前的宁远古城,那时,兴城还是座小城,城里人仅局限城墙以内,方圆不到两公里。城门之外,称为四关,房屋稀稀落落,居住着非农、菜农和庄稼人。
  • 今世说

    今世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