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2100000056

第56章 关于音乐评论

本文作于2007年5月20日。原载杨燕迪个人博客“音乐人文笔录”,未曾公开发表。

2007“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在中国音乐学网上,相关报道和评论从侧面引发了关于中国的音乐评论状况的讨论。

“圈内”抑或“圈外”,似是争论焦点。这让人想起,前段时间,在有关音乐翻译的争论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议题。看来,两者间确乎存在某种缝隙。就这条缝隙而论,是刻意加大,还是努力弥合?不言而喻,还是希望选择后者。

国外的情况,两者间的缝隙似乎并没有如此明显。例如,大名鼎鼎的萧伯纳当然是“懂行的、独立的、有主见的、有胆略的、有话语权的”“圈外”人,但《纽约时报》音乐评论家勋伯格究竟算“圈内”还是“圈外”?一位曾在著名的《纽约客》杂志担任首席音乐评论家的Andrew Porter作为研究威尔第的权威学者,也在学院派音乐学中非常活跃(《新格罗夫》1980版“威尔第”条目的撰稿人),但另一位关于现代音乐研究的权威人物,也曾在《纽约客》任评论家的Paul Griffith则根本不是音乐科班出身(《新格罗夫》1980版诸多现代作曲家条目均出自此人之手)。看来,关键在于,“圈内”懂得“圈外”,“圈外”理解“圈内”。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圈内”的文字功力和现时资讯偏差,而“圈外”的音乐功底和历史维度较弱。

但笔者以为,目前中国报刊(特别是报纸)音乐评论所面临的问题,倒不是没有合格的音乐评论人(尽管确乎很少),而是没有正常的体制支撑。按照国外惯例,大型正规报纸一般会有音乐评论专栏,往往定期聘请(聘期可长可短,但最短一般不会短于一年)固定的、职业的评论家(“圈外”“圈内”都可以,但关键要“职业”)来定期写作音乐评论(评论家拿了聘任工资后,职责是每周写两到三篇评论,没有另外的稿费),反映该城市的音乐生活情况,并引导一般市民的音乐趣味和音乐消费。这个体制,目前在中国是不存在的。而如果没有这个体制的创立和建设,中国的报刊音乐评论的糟糕窘境大概会一如既往地继续下去。

但话又说回来,一个城市,首先必须具备足够丰富和丰满的音乐生活,才能出现上述这般对报纸音乐评论的需要。中国的各大城市,包括京沪,在平时是否已经具备相当数量和质量的音乐生活?似乎还有距离。

前些天正好校读汤亚汀老师和朱丹丹合译的Joseph Kerman的Contemplating Music: Challenges to Musicology一书的中译本《音乐沉思——音乐学面临的挑战》。记得初次接触这本名著,是近二十年前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进修读书时。当时此书刚刚在西方“红”起来,研讨课上几乎言必称此书和Kerman。现在重读,再次感到自己受此书影响之深(像重会老友,毕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再读此书)。对我本人而论,对西方音乐学的总体了解,此书是指南和灯塔。某些思路和数据,大概从根上是自这里而来。现摘抄如下一段,权作上面有关音乐评论讨论的补充。

Kerman这样写道:

音乐学术圈中很少使用“批评”(criticism)一词。事实上,批评在根本上受到怀疑。部分问题在于,该词在音乐上的用法其通常的意义令人恼火——仅仅意味着在日报和周刊上回顾音乐会演出,仅此而已,别无其他。报刊乐评在业界的口碑很差。报刊新闻界流传着许多有关乐评家的传言,说他们在某一天突然改换门庭,从体育版跳到乐评版,恣意行乐于无知和诽谤。不过,人们似乎忘记了,在最近的记忆中,如Virgil Thomson这样知名的作曲家,如Jack A. Westrup这样著名的音乐学家,都曾在报界写过乐评。还有像Andrew Porter这样知识渊博和修养全面(或者说有人文气)的学者,几十年来都投身在报界。然而无论做得好坏(通常很糟),以新闻角度构思的批评,总会使作者处于极其有限的空间中,技术性的表述也受到限制。仅仅提及一个简单的指标:诗歌评论总会引录诗行,艺术评论则通常使用展出艺术品的过得去的粗略复制图片,而音乐评论却从不使用谱例佐证。这使得评论家几乎无法完成一项简单而又必要的事,即他很难涉及细节。本人译文,原书第16—17页。

Kerman在美国音乐学界,观点之犀利和尖锐,那是出了名的。针对“批评”,他的不满在两方面。其一,针对报刊乐评普遍的狭隘和“业余”(尽管对Virgil Thomson,Jack A. Westrup,Andrew Porter几位表示了敬意);其二,针对专业音乐学界漠视音乐意义和音乐价值的“实证主义”倾向,呼吁和提倡具有真正学理意义的“学院式音乐批评”(academic music criticism)。

中国的问题,自然和英美发达国家很不相同,但也不是完全不同。不论是报刊乐评,还是学院式音乐批评,可能都还需要耐心和长期的培育。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主要内容分为佛教绘画的起源、汉魏六朝时期等章节。《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 意象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

    意象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

    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的比较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形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特点的原因。本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绘画空间表现的角度,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特点及其形成各自特点的成因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表明,中国山水画在空间表现中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意象空间,使山水画空间成为体现主体情怀,具有主观性理想化的艺术空间,并且空间表现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西方风景画追求视觉真实,使风景画空间成为现实空间的逼真幻象,其空间表现具有相对的静止性的特点。同时,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空间表现中存在各自特点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造成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对于中国山水画来说,则是“天人合一”思想和东方思维模式,以及汉字与书法等艺术的影响;在西方风景画来说,则是影响深刻的“摹仿说”和西方思维模式,以及古希腊雕刻艺术等影响。
  • 影视音乐的美术价值

    影视音乐的美术价值

    本书从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影视音乐存在形式的分类分析、影视音乐的审美表意功能、构建中国影视音乐新局面、音乐与影视交融等几个方面对影视音乐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书对影视音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适合专业人士阅读。
  • 中国书法全集2

    中国书法全集2

    《中国书法全集2》主要内容分为“独特的汉字”、“甲骨文与金文”、“隶书及其子孙”、“文房四宝”等章节。
  • 乐迷闲话

    乐迷闲话

    《乐迷闲话》是辛丰年的第一本音乐随笔著作,对于许多乐迷来说,本书既是古典音乐的启蒙书籍也是与辛先生的邂逅伊始。在此之后,辛丰年这个名字成为一代古典乐迷心中的集体记忆。辛丰年从一个普通乐迷的视角出发,以“槛外人”身份漫谈音乐文化,涵盖从乐器、乐人到乐史的方方面面。这些 生动悠闲的文字蕴含了一位半生跋涉乐海的“老乐迷”对音乐渊博精深的理解与赤诚之心。
热门推荐
  • 出川纪

    出川纪

    将神话串联,我们与遥远的莽荒,相隔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为人道出征,人类在空垠的宇宙,寻找着那处真正的故乡。——宙元的罪民,放逐的种群,高燃的神火,无限的战争。现代与远古最终在此处闭环,我们走出这片被遗弃的世界,翻越这方做牢笼的河川,为无数个遗落的宙元画上终点,为无数个可能的未来而死战。背刀束发出川去,苍生如草我如龙。横磨道剑十万口,愿与天公竞自由。在每个时代,总有辽古的传说照耀大地。在每颗心中,总有湍腾的大梦不歇奔涌。愿每位看官各得其乐,各有风流。祝你我兄弟,人人如龙。
  • 斗玄战尊

    斗玄战尊

    玄气世界,万族林立,强者为尊,实力为王,玄气之力破天地,斗气之力凝万物。血煞异族,来自大千世界之外,携带着磅礴野心,闯入这纷纭绝伦的玄气世界,试图侵略……鸿蒙战决,体生混沌,丹田碎裂,破而后立,诞生祖灵,力霸天下!少年进入千极宗门,信任的朋友破毁丹田,少年修炼鸿蒙决,丹田破而后立,为报此仇,再度踏入修炼之路,力争外门第一,勇闯内门!
  • 清笙伴月

    清笙伴月

    她是贫民窟的女孩,唯一的信念就是:努力活着。一次见面,她救了他。之后,俩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她惜命,异常惜命,每次遇到危险她总是第一个跑。被他救下的他,甘心为她舍命……季敛笙说:“她惜命,我惜她如命。”
  • 谁的外挂有我强

    谁的外挂有我强

    穿越?金手指?我大名鼎鼎林萧会依赖金手指么。嗯!会的
  • 逼婚99天:娇妻乖乖入局

    逼婚99天:娇妻乖乖入局

    她是年少成名、从未曾尝过情爱的高冷大夫。他是纵横商场、手段高明的腹黑男人。一次偶然的相遇,她救下了被仇家追杀、身负重伤的他,命运就此纠缠在一起。他无赖似的缠上她,誓要把她娶回家。乔俏眯起眼:“你欠揍么?”“我欠亲。”俞琛不怕死的笑眯眯应嘴。
  • 农桑衣食撮要

    农桑衣食撮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夏夜秘踪

    夏夜秘踪

    夏夜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但他凭借自身从小积累的与众不同的生活技能以及从学习中积累的知识,与同窗好友一起始终坚守青春誓言,联袂打造了跌岩起伏又可歌可泣的亮丽人生篇章。
  • 爱你轻藏心底

    爱你轻藏心底

    十九岁的慕轻寒家逢变故,寄养在楚家,从此楚少多了个妹妹。她去酒吧嗨,他亲自去接,“要是再敢化妆成这样,我就把你扔出去。”不想去相亲,她把自己晒中暑,他怒,“你把自己折腾成这样,想要折磨谁?”她发朋友圈说敷面膜防晒补水,他送面膜。她大姨妈肚子疼,他亲自去买生姜和红糖给她煮水。 她去夜市想吃棉花糖,这有什么难,他亲自去买,“这样你就不用担心被小朋友嘲笑了!”直到有一天,她问:“大哥,听说你有一个一直难忘的初恋女友?”他挑眉,“初恋是什么?早忘了,我现在一直把你藏在我心底!”她:“……”心里甜滋滋…… ★本文属于细水长流那种,平平淡淡的爱情,不喜勿喷,谢谢!
  • 我的星魂不太正经

    我的星魂不太正经

    嗯,假象,都是假象。咳咳……它看上去虽然有些不太正经,但绝对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 大鱼在淮

    大鱼在淮

    汛水退去,转脸天就凉了下来,早晚的风变得穿肤刺骨了。俺盼着天再凉再冷点,狗日的季节要是一抬脚就到冬天就好了,好在哪里,俺心中有事——天冷了,儿子傻三就不会再下河游泳了,他下的河可不是小沟汊,是大淮河呀。淮河水不是一般的水,是会祸害人的,早年它脾气大,三年五载就会来场大水,房塌庄毁,落个屌蛋净光。如今它被治的安顺了些,但保不齐每年夏季它大老爷一不高兴,就收去几个下水扑腾的人。这不,村头小柳家大孩子、村里首位考上大学的秀才,不就在放假回村下河游水溺水身亡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