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7500000004

第4章 卷入市场以后的文学流变——从“王朔现象”说开去(2)

坚执于纯文学的作家将会越来越少,这不仅取决于作家的艺术才情,还取决于他们的价值标准。这将是一群不为金钱所动的虔诚的艺术殉教徒,如果要说市场经济对他们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水落石出——浪花退去之后,更加显出了礁岩的坚定与傲岸。他们并不为工商社会物欲横流的大潮所魅感,或者也可借用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名言,叫做“勇于不敢”。他们遗世独立,抗拒甚至蔑视金钱,极端地认为“经济使学者变成病人,使书籍传播肤浅,使艺术丧失灵魂,使男子失去血性,使女人失去魅力”。(张承志:《心灵史》)他们决不为金钱而向世俗妥协,甚至相反,常取一种对峙的批判的挑战姿态。他们孜孜以求的是心灵的自由表达、精神的不倦探索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以及艺术方式的新的创造。他们或者像张承志,前后六年反复深入一条孤独而悲壮的心灵历程,去接近一种原始而崇高的信仰,寻找一个人类前进道路上失落了的精神家园(《心灵史》);或者像史铁生,在无数个清晨或黄昏独对天地万物,用古老的观物方式,去静观默察去感知与体验人类生存的根本困境和永恒痛苦(《我与地坛》);又或者像马原们,为了获取一种新的文学表达可能性而绞尽脑汁,乐此不彼。(当然,在一个优秀的作家譬如像王蒙那里,内容的深化和艺术的出新又总是并行不悖并驾齐驱的。)这类文学在当下也许没有太多的“市场”和“效益”,但是,它们的市场在思想者中间,它们的效益在民族文化的创造与积累一方面。它们的价值也许更具历时性和穿透力,它们不仅标志着我们时代文学的水准,而且代表了我们民族精神的高度和心灵的深度,同时还捍卫着我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和再生能力。一个不是过于急功近利的社会和民族应该为它们提供足够的文学基金或设立高额大奖来承认它的无价之价,并借此表达应有的敬意。

尽管如此,我仍然无意指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家滚雪球般地卷入通俗文学这一趋势。如前所述,这是历史潮流,也是社会和作家双向选择的必然结果。所谓社会的选择也就是市场的选择,它反映了公众的一种阅读需要,一种现代人在强竞争快节奏的工商社会生活中对娱乐性、消遣性大众文学的空前渴望。报刊出版界已经敏感到了这一点,据有关方面报道,1993年不仅是大量严肃文学刊物的“转向年”,各大小报纸的“扩版年”,还是近千家刊物的“创刊年”,而且不论是创刊的、扩版的还是转向的,其宗旨都瞄准了大众化、纪实性和生活类三大特点。也就是说,1993年的文学市场(也包括图书)对通俗性作品的需求量将呈几何数剧增。而所谓作家的选择主要基于两个出发点:一是价值观念,他们并不特别执着作品生命的未来与永恒,而更注重眼前的繁荣、现实的成功和世俗的快乐。如果说,穆勒曾经称哲人为“痛苦的苏格拉底”和俗人为“快乐的猪”的话,那么他们则会反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快乐的苏格拉底?二是艺术素质,他们将清醒地分析自己与把握自己,重新进行自我调节与自我确定,既然当不了金字塔尖就干脆溶入大众之中。如此一来,可能既发挥了一己之长,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又满足了市场需求,赢得了广大读者,何乐而不为?

结果便是文学分化——分开档次,分清只能;作家归位——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各自的目标。从而建构起一个由纯与俗两极对应富于张力而又两极互补共存共荣的多元多层的文学新格局。

三、通俗文学的几个问题

以上预测表明,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以权威意识形态话语为中心的文学时代向以工商文化和大众传媒为主导的文学时代的历史转型期。而通俗文学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覆盖有九亿农民的巨大的文学市场,如果仅就生产量和影响面而言,它无疑将是未来时代的“主潮”文学。我们的理论界尤其是批评界,应该及时关注这一现象。因为,目前我国的通俗文学既是最活跃最具前景而同时也是最混乱最易误入歧途的一块。真正在这里有志于开拓、建设和完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的作家少,而把这儿当成一个发财的“市场”的赶海者多。于是,相当多的作品内容粗俗、技巧粗糙、格调粗鄙也就不足为奇了。更有甚者,把通俗文学变成了卖材料、卖点子,靠一把剪刀剪贴挤凑的“编辑文学”。这都无异于自毁形象,砸通俗文学的牌子,早晚得倒了读者胃口,把通俗文学市场也彻底搞疲软不可。所以,现在该是我们严肃地来谈一谈通俗文学的时候了。

我想简要谈三个问题。

1.为通俗文学“正名”。前文说过,多年来由于我们总以“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并提所产生的误导,让人认为通俗文学就不必严肃、就可以随便写、胡乱写,就是噱头、惊险加大腿,或者干脆就等于“庸俗文学”。以至于为正经高雅之士所不屑,有人偶尔涉足也不得不羞羞答答隐姓化名,好像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这真是大谬不然。通俗文学决不是庸俗文学,它同样也需要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所谓通俗不过指的是它通俗易懂为人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性,这也是由它的娱乐和消遣功能所决定。而要傲到这一点却十分不易。首先它必须充分考虑到最广大读者的知识水准、接受能力、审美情趣和兴奋点,然后在以上前提的规定下展开故事设计和技术操作。大凡成功的通俗文学作家,无论是阿塞·黑利、谢尔顿、西村寿行,还是金庸、琼瑶、岑凯伦,都从长期的写作中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独特题材(或侦探或武侠或育情)的模式和语言。而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艺术想象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乃至历史洞见和人生体验,常常令我们的“严肃作家”所汗颜。严格地讲,大陆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家(王朔是一个畅销书作家,但不是一个通俗文学作家)。如果说我们的纯文学还未能走向世界的话,那么可以说我们的通俗文学压根就没有起步。什么时候才能产生我们自己的通俗文学大家,而不必再用金唐、全庸、雪米莉之类的名字去冒充大家呢?

2.通俗文学的未来出路在于虚构。这是我针对目前国内畅销通俗读物现状而提出的一种战略考虑。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国内比较看好的通俗文学作家基本上走的都是“纪实”的路向。从权延赤、叶永烈们为毛泽东等领袖、名人的写真,到叶雨蒙、陈志斌、肖思科等人对抗美援朝之战、中苏珍宝岛之战、中印反击战、中越反击战等重大历史战役的揭秘,以及对审判林彪集团的曝光,一直到新近走俏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等系列“域外亲历记”,莫不如此。他们基本上都是以一种文学语言和手法处理一种“新闻”或“冷冻新闻”。而这种“新闻”之所以总能成为社会热点,引起广泛兴趣,背景就是当代中国的铁幕政治和由此造成的“新闻”的被“冷藏”。质言之,也就是作家抢占了记者的地盘,从而满足了国民的新闻需求。这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来说也许是正常的,而对于通俗文学形态来说又是非正常的。它仅仅突出了文学的认识(社会和历史)功能,而属于通俗文学本质特征如轻松愉悦娱乐消遣的一面则未能发挥。同样,圈于“纪实”所限,文学更本质的想象(虚构)的羽翼也难以高张。而且作家们为了搜集素材往往疲于奔命还难以高产,遂有作家自嘲曰:搞纪实文学是体力劳动者。更为致命的是,长远来看,随着民主政治的推进,社会透明度必将愈来愈高,新闻的地盘迟早要交还记者,那时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时我们比照一下域外畅销书之情状恰与我们相反,占主流的并非纪实,而是虚构。这也进一步说明我们通俗文学的“小儿科”,亦说明这正是大有可为之天地,真正有志于此者,现在就应坐下来认真琢磨一番虚构通俗文学套路。什么时候走通了这一条路,出现了几个大陆的金庸、琼瑶或谢尔顿,那才可以说我们的通俗文学真正开始成熟了。

3.建立通俗文学的批评机制。

为了尽快促进大陆通俗文学的健康成长与繁荣,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对通俗文学创作和阅读的研究与导向,在积极的批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一个以读者为关注重心的大众批评模式——它应该有明显区别于学院派批评的大众化的评价尺度、语言风格和操作规范;它应该有自己的像《纽约书评》那样的报纸、刊物和一批专门家乃至权威发言人;它还应该设立以读者投票为基础的通俗文学大奖,以奖励每年一本或几本最畅销而又真正代表国家水准的通俗文学佳作。如此等等。通过这样一套完整的批评机制,在直接刺激、提醒或矫正作家创作路向的同时,更主要是通过提高、调整或引导读者的审美水平和阅读需求来间接制约作家,调控市场,并进而把握整个通俗文学生产和消费的全部运作。

这对于中国的批评界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且不见得轻松的任务。这也是转型期的社会、文化和文学对中国批评界的一次挑战,不容回避也不应回避。——因为中国通俗文学的繁荣之日,有赖于创作家和批评家的比翼齐飞之时。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五日、京西黑白斋

同类推荐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药味集

    药味集

    《药味集》是周作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子集之一,收录了周作人二十余篇经典的散文作品。他的文章多是描写生活中最为寻常的片段,字里行间也是满满的恬淡平和,却能洞穿人心,往往寥寥数语便会令读者着迷。
  • 枫叶红了的时候

    枫叶红了的时候

    十二月份的雪愈加厚了,漫天皆白。在一片白中豁然而开的雪岭煤矿的坑口,不语而威。清晨,坑洞前的雪野,早被民工笑笑他们蹚出一条小路,小路蜿蜒南去,连着炊烟乍起的山村……
  • 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全集)

    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全集)

    诗词的美丽是永恒的,正像亿万年动听如初的雨声。它是梧桐上的细雨,是暗香醉人的花荫,是小楼微凉的东风,是月光下闪过的鹊影,是稻花香里的蛙鸣,是云涛与晓雾的相连,是落红与芳草的呓语……
  • 我与贫困生

    我与贫困生

    书中共写了五十九个贫困生,和被资助的贫困生及各家长、同事的来往书信二百三十三封文件。张世贤是个正厅级退休官员,他有优厚的待遇,有不错的居室,有贤惠的妻子,有自强自立的子女,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而他却恰恰相反,白天,骑上一辆“侯宝林的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挎上一个大提包,里面装上自己写的书、正在读的书、笔记本、一把笔、还有瓜籽、干馍片和药瓶……
热门推荐
  • 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成熟比成功更重要:卡耐基夫人写给女人的幸 福忠告》是卡耐基夫人桃乐丝·卡耐基最有影响力的 作品之一,在书中,作者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 解释了什么是成熟,如何走向成熟。内容涉及工作、 爱情、婚姻、交友、年龄等诸多方面,并提出了著名 的“成熟”九条标准。《成熟比成功更重要:卡耐基 夫人写给女人的幸福忠告》中观点独特新颖,作者认 为,人如果没有理想,就缺乏推动生活的动力;但如 果不成熟,就不会有正确的理想。所以,成熟是我们 的职责,是拯救我们的唯一出路。
  • 居官格言

    居官格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向往的光芒

    向往的光芒

    一段转学,一场谈话,让两个不同人生的人牵扯在一起,从此她是他的超级巨星,他是她的奥运冠军。
  • 元明传

    元明传

    男主背景金手指点到最大,男主就是个挂,是极端冷漠,只会注意有利用价值的人的性格,后期可能会稍微有点变化? 就一个苏字,无cp。本文纯属虚构,都是瞎编的,遍地是坑,会不断调整设定和加脑洞,喜欢就看看,不喜欢就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邪王的宠后

    邪王的宠后

    庆历二十四年初夏,灵国太子因涉及巫蛊之术,被流放,永不得回京城青林。庆历二十七年的初夏。六月的天气,已经毒的让人受不了,空中没有一丝云,也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今年夏天的天气出奇的热,就连御花园的牡丹揽月也一直开到六月,没有一丝凋零的迹象。那后宫里的老麽麽们私下里说着,这是一个不祥的兆头,只是谁也没去理会。“公主,小公主,小心中暑了!”……
  • 创业起步300问

    创业起步300问

    这是一本创业者必读的圣经,书中以问答的形式,讲述了创业的种种疑问,全书内容全面,语言通俗,讲解循序渐进,集知识性、科学性、操作性、实用性于一体。
  • 霸道师父嚣张徒

    霸道师父嚣张徒

    这是小轩的第一部作品,请大家多多支持评论!
  • 独家占有,双面校草是女生

    独家占有,双面校草是女生

    天才跳级学霸白沐冰,来到了斯兰贵族学院。表面上,她是欢脱毒舌的校草;实际上,她是世界最大的杀手组织银血阁的阁主。虽然今年才十五岁,但已是一名高二学生。不仅如此,还莫名其妙的成为了校草部部员,与其他五位真校草称霸中学部。但这仅是她的期待罢了。“唉,叶韶尹你干嘛!放我下去!”白沐冰吼。“哇!风邢澈你鳖抱我啊,放开!”白沐冰又吼。“哥你干啥啊,说好的友军呢!”白沐冰双吼。“别过来!臭流氓宁琏恩!”……“呜呜呜~,子祭哥怎么连你也欺负我啊!”五人齐喊:“白沐冰,你不是男的嘛!”我男你妹啊男!人家还是黄花大闺女呐,恶魔校草们,还我安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