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7500000052

第52章 批评的文体与形式——文学批评浅谈之六

批评的文体和形式是不拘一格十分灵活的。可以说它是五花八门,形态多样,也可以说它是“至小无里,至大无外”。它可以是序跋、是书信、是对话,也可以是点评、是札记、是论文和专著。它可以小到三五句的诗话、书话,乃至在阅读过程中信手写下的一两行眉批;它也可以大到一部煌煌巨著甚至成为一门影响广泛历时久远的“显学”,譬如鲁迅研究和“红学”(《红楼梦》研究)。如此等等。

在中国传统的批评文体中,最早的专论是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专著则有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它们或品评作家作品,或探讨创作规律,较早较完整地表达了古代文论家自觉的文学意识和批评观念。但它们大都采取类似当时的赋体形式,过分拘泥于文采和韵脚,限制了观点的表达和分析。比较之下,倒是有另外几种批评文体更显得活跃。最早的是序,发端于汉代《毛诗序》,经由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而蔚成风气。它或者作为一部诗文集的引导,或者纯粹作为一种批评形式而借题发挥直抒己见。其后是书信体,始作俑者是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它本是私人通信中谈论文学的一种方式,比较具有研讨性、商榷性或论辩性,因而也就逐渐发展成一种批评文体,如白居易的《与元九书》、韩愈的《答李翊书》等。再后,是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问世,一种以诗论诗的形式便渐渐风行,因其灵便含蓄,三言二句,特别适合诗人表达艺术见解与心得,尤为诗人所欢迎。但对后世影响更大的还是宋代欧阳修创造的诗话,看似散漫无序信手拈来,但句句贵在真知灼见。比诗话更加灵活与自由的是明、清出现的小说评点,它在阅读过程中随处对作品作出评价,引申断想,真实自然地记录了阅读者的审美感受和心得,保留了欣赏时新鲜灵敏的感性收获。像金圣叹对《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就十分著名。以上种种批评文体都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式的审美思维、批评方法和文论语言,它们在成熟的同时也意味着模式的生成与僵化。

二十世纪以返,西方文艺理论东渐,逻辑推理和分析解剖的方法开始浸润我国文学批评领域,严整完备的论文形式逐步发达。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就标志着它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确立与成熟。随着新文学的滥觞,种种传统批评文体如序跋、书信、评点等虽然也活跃,在整体批评格局中起着一种丰富与补充的作用,但显然不能唱主角领风骚了。代之丽起的是社会——历史——美学批评的模式与风范。它不再仅仅是判断、描述和结论,而同时注重分析、论证和因果联系的推导;它不再仅仅是三言两语的随感和赏析,而是慎密严谨而又洋洋洒洒的论说;它不再仅仅着意于美的形态与表现,而是深掘细究这美的历史底蕴、社会成因、文化积淀、哲学意义和时代精神。鲁迅、瞿秋白、郭沫苦、茅盾、朱光潜、钱钟书等人首先操起这种新的批评“枪法”,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卓有见地的宏论,并由此标志着我国传统封闭单一的文学批评开始汇人世界性的现代文学批评大潮之中。尤其是当代以来,随着域外各种最新批评流派的引进和介绍,为我国的文学批评最终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刺激和借鉴。诸多批评家和专家学者正在为东西方批评精神和内在机制的互相转化与溶渗而努力,以此建构起富有中国特色的批评学派。

最后再回到具体的批评形式上来。如果从切入角度区分,主要不外乎作品、作家、现象和思潮批评四种形式。其中比较简便而又最常见的就是作品批评了。初学者最好从这里入手,甚至不妨从评点或赏析文章开始练笔,先谈一点感想和心得,然后再由浅入深,分析作品的内容层次、主题意蕴、艺术手法和技巧,以及作家的特色或风格等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逐步走向开阔博大和深邃。到了那时候,至于你采用什么文体,都已是不成其问题的问题了。另外,如果从文学体裁来区分,批评形式还可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以及电影文学批评等等,这里就无法一一论及了。

载《解放军报》1992年3月18日

同类推荐
  • 未曾会面的约见

    未曾会面的约见

    本图书收随笔、散文、小小说等99篇,内容涉及亲情、友情、爱情、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以及反腐倡廉等各个方面。作品构思巧妙,叙述自然,文笔流畅,情感细腻,较好地刻画了各色人物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层次的思考。
  • 李清照的红楼梦

    李清照的红楼梦

    曹雪芹和自己的家人难道有如此深仇大恨?非要一一揭露自家老底。李清照和《红楼梦》,一个宋一个清,能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巧合,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曹雪芹,还世人一部真正的《红楼梦》。
  • 心若孤独:广平诗词

    心若孤独:广平诗词

    本书为一部以抒情为主的诗词集。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的诗词作品,从1998年艰难的打工岁月至今,记录了作者看到的每一处风景,经历过的难忘之事。有登高望远时感受到的“一缕清风眉宇间”的惬意,也有“流水一去恨茫茫”的无限忧伤。有对杜甫、李煜的崇敬之情。也有对自己多年孤独无依,独自飘零的深深慨叹以及与疾病作斗争时的痛苦无奈之情。还有作为一名志愿者对社会上最贫困最弱势群体的怜悯和大爱之心。可以说浸透着作者的血和泪。作品大多从现实主义题材出发,但其中也不乏作者的浪漫主义色彩。
  • 人为什么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

    假设我相信上帝(其实我是不信的),并且正在为善恶不分而苦恼,我就会请求上帝让我聪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绝不会请他让我愚蠢到让人家给我灌输善恶标准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负起灌输的任务,我就要请求他让我在此项任务和下地狱中做一选择,并且我坚定不移的决心是:选择后者。
  • 北京时间的背针

    北京时间的背针

    对于当下有些年轻诗人来说,写作好像变成了对经验的复制和对技艺的迷恋,而不是对才华的激活,才情的释放往往被认为是青春期写作的佐证,一旦越过了这一阶段,某种更为稳固的风格,也许会被诗人们自己认领。安然诗歌的谱系,似乎并不属于这样一种写作的传统,她力图在多元的美学接受和自我训练中不断地靠近心目中的诗歌殿堂。她看似依靠才华和天赋在写作,可实际上,她仍然潜移默化地受着地域文化的影响;她迷恋词语的奇幻组合,但总有一种深情暗藏其中,似有却无,若隐若现。她是一个很难被捕捉的诗人,我们也无法在既有的范畴内给其定位,这种漂移感源于抒情者的唯美气质。
热门推荐
  • 修仙从疯人院开始

    修仙从疯人院开始

    这是一家貌似普通的精神病院。里面的病人,个个都是人才,吹牛也很真实,堪称出神入化,超脱宇宙。A区的一号床,住着一名叫嚣“脚踏浮屠斩神魔,宇内无我这般仙”的退休电工,刘师傅。隔离区的七号床,一名重度抑郁症小哥,自称“钟馗府君”转世,一心想着跳楼自杀,回归鬼界。最上层的重症监护室里,关着一名成天嚷着要反上天庭,自称“齐天大圣”的躁郁症青年,孙先生。……对于病人们脑洞突破天际的中二臆想,陈元从来一笑置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这些脑子不正常的病号,竟然全是牛逼到不行的神魔大能!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群号:558511708
  • 沈灵瞳

    沈灵瞳

    上古幻族少女沈灵瞳,遭遇灭族之祸死里逃生,只为寻求真相。“众人皆说我是魔,我笑众人不如我。”刀光剑影,干军万马,不足为惧。“尔等谁敢与我对视?”有想要追寻的光,想要见的人,想要守护的东西明熙不害怕,因为我就是那一道温暖的光。
  • 修仙之如此女配

    修仙之如此女配

    在她师父的教导下,齐华走上了另样的女配之路。谁说女配一定要翻身,在我的生活中我就是女主,虽然穿越到书中,齐华誓将女配进行到底。我走自己修仙路,女配就是不逆袭!
  • 叶落霜秋渐知寒

    叶落霜秋渐知寒

    东宫败落、皇兄自杀,登基的皇长兄乃是昔日东宫政敌。昔日受尽宠爱的昭叶公主,该何去何从?从帝国无尚尊荣的长公主,到长安城中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一个可以被随时抛出、被牺牲的多余之人。长安乱局中挣扎求存,是被逼远嫁蛮夷、凄苦一生?还是守着长安月明、孤立于世?亦或是……史书的权位争夺从来都是皇子们的权谋天下,却从没人告诉过那些因政治失败而备受牵连的公主该如何自持?情深似渊,仇深似海,注定孤独的人,只能在黑暗的道路上,独自前行。
  • 银杏落秋风

    银杏落秋风

    ……仙侠文……去仙庭报道的第一天就不小心跌落人间,不仅毫无法力还对世间一无所知,只好慢慢在人间学习。遇倒台魔君,碰人间太子,碰原始妖尊,与天界殿下……大概生命永恒,就是各种火花四溅吧!
  • 殿下洛天依驾到

    殿下洛天依驾到

    她,是洛水星上受万民敬仰的公主殿下,却因为赌气跑到地球上当起了人气歌手。看似呆萌的外表,却能将被称为“鬼谋”的洛水星太子玩弄于鼓掌之中。然而诚然机智如她,却仍被地球的某个集团大小姐纳入“**”,原因竟是?……洛天依:本殿下才不会因为你这些诱惑认输(?`^??)。乐正绫:这里有你最喜欢的包子哦,不考虑一下吗?洛天依:哼!本殿下暂且原谅你。
  • 从1983开始

    从1983开始

    一个有点怀旧的故事。……………………书友群旧群已满,新群:629116518
  • 恭喜捕获一只萌神

    恭喜捕获一只萌神

    记者采访重返赛场的苏京墨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墨神,有人说你是电竞的传奇,请问你怎么看?他是这么回答的:我不一定知道我是谁,但我知道我爱谁。直播间交流群,喜欢的点个关注吧:871988045吃鸡可以不厉害,但是必须得甜!1V1电竞言情吃鸡文
  • Twenty Years After(I) 达尔达尼央浪漫曲之二:二十年后(上)(英文版)

    Twenty Years After(I) 达尔达尼央浪漫曲之二:二十年后(上)(英文版)

    Twenty Years After is a novel by Alexandre Dumas. A book of The d'Artagnan Romances, it is a sequel to The Three Musketeers and precedes The Vicomte de Bragelonne (which includes the sub-plot Man in the Iron Mask). The fantastic adventures of the Three Musketeers continue - starting with an intrigue surrounding D'Artagnan who has, for twenty years, remained a lieutenant. The novel follows events in France during the Fronde, during the childhood reign of Louis XIV, and in England near the end of the English Civil War, leading up to the victory of Oliver Cromwell and the execution of King Charles I. Through the word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particularly Athos, Dumas comes out on the side of the monarchy in general, or at least the text often praises the idea of benevolent royalty. His musketeers are valiant and just in their efforts to protect young Louis XIV and the doomed Charles I from their attackers.
  • 海晏落清歌

    海晏落清歌

    她说晏清与清歌,生来便最为般配。他是她的万里海晏与河清,她却不是他的回头是岸。落雪满枝头,清风无艳日。时过境迁,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他们的爱情又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