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8200000002

第2章 一代廉吏高廷瑶(2)

高通判把那人召进府里来,然后对他说:“你错了!如果这钱真是你在路上拾到的,为什么不去寻找失主的姓名和住址,当面交还失主呢?说不定失主还说你拾金不昧,钦佩你的德行,酬劳你的辛苦。如果不是在路上拾到的,而我立即将这些钱收缴人官府,这是侵人的财物,这样做,你我都不道德,与盗贼又有什么区别?于是,扔下他的呈状和钱券,将他轰出府门外。

第三件是:又有一天,衙役二十余人联名揭发狱卒某人,罪名是这位狱卒为他儿子捐钱进学校。诉状上说:“这位狱卒还在当差时,就经常雇请帮工,后来又贩运粮食,往来于苏州一带;三十多年,积累资产二三十万;合肥县城里那幢高门厚墙的大院,就是他的家。”

仆人也对高通判耳语说:“主人正迎娶家眷,像这种事,即使敲他千两、万两,也没有关系。”高通判笑着点头,立即召此人进来亲自察看。那人进来一壶,高通判一看,原来是一位年已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两个中年人扶着这位老人伏地磕头,老人战战兢兢,害怕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高通判问道:“你是狱卒吗?”老人回答说:“小人是兵差,不是狱卒。”

高通判又问:“可是,狱卒名册上为什么会有你的名字呢?”

老人回答说:“从前,小人投役的时候,登记的人误将小人的名字写人了狱卒名册上。同时,当时有个狱卒与小人同名同姓,登记的人就将错就错了。可是我的名字确实在兵差名册上。册子还在,大人可以查对。”

高通判再问:“搀扶你的是什么人?”老人回答说:“他们是我的两个儿子。”

高通判问:“他们都进过学校吗?”老人局促不安地看着左边一个儿子说:“这是小人长子,在家里照料我的起居,操持家务。”

又看着右边一个儿子说:“这是小人次子,因过继给堂兄某人,后来在县学读书的国子生。而今兄嫂已死,他无依无靠,又回来与小人居住。”

高通判便问老人的次子:“你父亲是啥职业?”对方回答说:“经商又问:“死了几年?(对方回答说:“三年。”

高通判问:“可是,你为啥不戴儒巾?”对方回答说:“不敢。”高通判再问:“为什么不敢戴?”老人的次子回答说:“长官在上,而且又是和父亲在一起,所以不敢。”

高通判很欣赏这位年轻人,他很守规矩,懂礼貌。经过核对名册,发现果然与老人陈述的一致。

于是,高通判告诉老人:“这是你家好儿子。百姓当兵,子孙考试人学,按例不该禁止。何况他已经出继他人,其父并不是差役。今天,我一并注销你的役册姓名,归还你的儿子,好好培养吧。”

又对老人的次子说:“还你兄长,你们兄弟二人,要好好孝敬父亲。”

三人感激万分,诺诺连声,拜谢而去。

当时,庐州知府是福州的张曲园先生,合肥县令是阳湖的左杏庄先生,左杏庄后来官至湖北巡抚。

左杏庄先生听说高通判这么处理这件事后,对知府张曲园先生说:“高别驾做事,出人预料,有见识,有操守,不是等闲之辈啊!”

当天,知府张曲园先生和县令左杏庄先生二人便拜访了高通判。

交往中,互相之间礼貌有加。后来,高通判和左杏庄先生还成了好朋友。

到了第七天,高通判奉命押送官银赶赴湖北。

从此,高通判便离开了庐州。

(4)为民请命豁免宿州租税

宿州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与苏、鲁、豫3省11个市县接壤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最近的城市。宿州为“舟车会聚,九州岛岛通衢之地”,“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跨汴阻淮,信江北一要地”,是著名的“中国酥梨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艺术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泗州戏之乡”。

然而,清朝嘉庆年间的安徽宿州,由于连年战乱。当地百姓为了躲避战乱之苦,被迫离乡背井,大片的田地无人耕种。加之旱灾、涝灾、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百姓民不聊生。

嘉庆七年(1802年)十二月二日,半夜,宿州教匪王潮名攻占州城,杀害官民,焚烧抢劫,死亡无数。巡抚亲往剿寇。

这时,正好高通判护送饱银从湖归来。于是,巡抚命他同去剿寇。

十二月初十日,高通判到达宿州,官兵已于前两天剿灭匪寇,收复了城池。

巡抚将剿匪及获胜情况报告朝廷,救命高通判代为主持宿州政务,处理善后事宜。

巡抚又指示高通判:“宿州今年应交钱粮四万多,赶快征收。”

高通判说:“缴纳皇粮国税,天经地义,事关国家财政,这事确实不可随便减免。只是,今年因年成不好,宿州歉收。近来又遭兵荒马乱,野无青草。现在即使逐渐将百姓招回,但百姓连住处都没有,赈济救灾还不及,怎么忍心去向他们征派钱粮?我的建议是,请求朝廷减免或缓征,让百姓喘一口气。”

巡抚开始还犹豫不决。高通判尽力向巡抚说清楚利害关系。巡抚才明白高通判的良苦用心。

当天,就草拟奏章,奏请朝廷免除宿州租税。后来,朝廷果然同意了豁免宿州租税的请求。

(5)宿州赈灾实心实政

当宿州发生骚乱时,总督、巡抚、提督众大人都来了,新任布政使阿先生带领江右温中丞也由京师赶到。

送往迎来,差役之烦,这时最为突出。

巡抚因宿州是交通枢纽之地,且又遭兵荒马乱,在各军凯旋时,便命令艾都尉挑选精兵百人留守。

高通判也招募壮丁二百人,分区巡逻,以联声势。

当时官府、民房烧毁将尽,只有书院完好无损。他便住在书院里,朝夕筹办善后事宜。经多方努力,四方百姓才慢慢回来,但只有七百余户。

高通判为他们调运粮食,以解决吃饭问题;发给他们芦席做窝棚,解决他们住宿的地方,借给他们建房材料。贫穷之家,以工代赈。

他每天带领地方官吏,清查户口,分极贫、次贫,拯恤救济。善后工作办完,总共用去白银五千余两。命属员如实造册上报。

造册的吏员问:“按实际数额上报吗?”

有一位幕僚宗先生说:“像这么大的赈恤工程,即使报它四五万两,也不算多。”

高通判听了这位幕僚宗先生的话后,严肃地说:“这是什么时候?社会满目疮痍,农村哀鸿遍野,就是实心实政,按实情上报,犹恐不济,怎忍心将支出之数,反十倍于赈济百姓之数上报?这样做,下对不起黎民百姓,上怎么对得起国家朝廷呢?”

于是,决定按实际赈灾支出上报。

后来,高通判处理完宿州赈济善后事宜,离任回到省城,阿布政使对他说:“宿州之事,我以为支出经费必然庞大,结果五千多两银子就解决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高通判便将他的做法,向阿布政使一一作了汇报。

阿布政使听后喜形于色地说:“如此做官,会步步高升,要继续努力啊。”

高通判还在宿县代理州官时,由于兵灾,科举考试的档案,大半无存。前刺史校定的文武童生甲、乙卷册的底稿,已被兵毁。他就规定时间,组织重新考试。

考试结果出来以后,仍是从前的第一名为榜首。

由于他秉公办事,其余考生都心悦诚服。

(6)临事镇静身先士卒

嘉庆八年(1803年)正月初三日,太阳快要落山了,忽然有人大喊:“东门教匪来了!”

老百姓们被吓得扶老携幼,纷纷逃避。

高通判登上城墙观察,火光明灭之中,嚎哭之声不绝。

他立即派兵登上宿州城中的高地展开防御,并且对城内的民众说:“这一定是谣言,你们不要惊慌。惊慌乱跑,会自讨苦吃,况且我已经有了防备,你们各自回家,出事有我负责。”

老百姓们听了,都逐渐散去,各自回家休息。

凌晨四更,他也回书院安寝。

后来,巡逻逮到一人,此人酩酊大醉。

一经审问,才知道昨夜大喊“教匪来了”的人,就是这个醉汉。于是,立目将这位酒徒绳之以法,大家都佩服高通判临事镇静。

宿州城墙因年久失修,断裂三十七处,每处各派五个士兵防守。

高通判和艾都尉连夜亲自巡察,每天晚上都要巡到四更才结束。

因想到前刺使于睡梦中被贼杀害的事,血的教训历历在目,他便与艾都尉约定轮班巡逻,半夜三更时交班。

如果他先巡察,艾都尉就在下一班;艾都尉先巡察,他就轮到下班。

这样轮换巡防,既可省力,责任也很明确。

艾都尉问高通判:“初三晚上,人们都人心惶惶,你怎么能够熟睡呀?”

他回答说:“这不过是对事情分析判断正确罢了。”

高通判还给艾都尉讲了汉代周亚夫平定吴王叛乱的故事。

艾都尉对高通判说:“和你共事,我受益不浅啊!”

同类推荐
  • 空巢:我的养老谁做主

    空巢:我的养老谁做主

    该部作品以“非虚构”的纪实方式,以数十位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为描述对象,以深入受访对象生活、心灵世界的方式,努力客观还原多个不同社会阶层家庭中正在应对的养老问题,立体地还原这一社会问题的现实图景。描述重点在老人们承受孤老境遇时的生理以及心理困境,同时兼顾子女、亲属等家庭因素和社区、政府等社会因素,在对矛盾各方的如实反映中,全景式地梳理当下养老难题的社会背景,以及围绕这一难题的诸多症结。
  • 陈昂诗选(下)

    陈昂诗选(下)

    全书共收录陈昂现代诗歌375首,非现代诗歌38首,陈昂谈诗11章。该书是21世纪慢抒情诗歌中的典范之作,更是“诗歌王子陈昂”献给新诗百年的重要贺礼。
  •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作欣赏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作欣赏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作欣赏》从两万余篇文章中精选而出,名家行文,观点鲜明,功底深厚,语言生动,不拘一格,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值得珍藏。其内容包括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谢灵运《七里濑》赏析、南朝乐府民歌的梦幻杰作、《西洲曲》赏析、利世疾时的奇文等。
  • 闲话闲说

    闲话闲说

    《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最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最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 沙漠里的细水微光

    沙漠里的细水微光

    《沙漠里的细水微光》是以作者的沙漠生活为脚本编写的书,既有对居延文化、黑城遗址、胡杨林、沙尘暴和戈壁生命如沙鸡、骆驼、黄羊、蝎子、四脚蛇等客观存在的细致观察,又有对生存在沙漠边缘的底层人群生死情欲、命运生活的纪实性叙述,是一本融地理环境、人文观照、个人体验为一体的散文集,有着较强的地域色彩与异域风情。
热门推荐
  • 农女王妃有点田

    农女王妃有点田

    沈岚月在此有意识时,发现自己成了还在发育的胚胎。不由得长叹:“唉,坑徒弟的师傅,这下把自己给坑死了。”既然重生成了胎儿,且就这样吧。等沈岚月出生后,发现已经不是原来的世界,不过也没慌,她是谁,除了老头子她还没怕过什么。在这古代,沈岚月发现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爷爷奶奶疼着,爹娘还有大伯和叔叔们都宠着,哥哥们更是各个妹控。沈岚月差点没高兴的死,有这么一群家人,人生还有什么不如意的。且看她沈岚月带领全家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长大后自己小时候救下的少年,要来给自己当相公。“看在你颜值高的份上,就同意了。”本文1v1爽文,甜宠文。作者新人请多多指教。后期虐渣打脸啪,啪,啪。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勇气之路

    勇气之路

    这是在Minecraft维度上发生的故事...在充满危险的方块世界上,两个原本只想着混日子的年轻人,因为一纸文书,被推到了安全的边缘。他们没有帅气的外貌,经常满脸鲜血。他们没有高雅的气质,常常做出低俗的事情。他们没有正义的内心,终年与恶人为伍。他们没有过人的本事,经常四处逃窜。他们没有深厚的背景,往往只能选择妥协。但,生活逼迫他们无畏。危险,教会他们勇气。勇气,使他们一步一步走向前方。这,是两个年轻人的故事。这,是用勇气为笔,以血肉为墨。在世界这本书上书写的...《勇气之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转雷神决

    九转雷神决

    异世功法?妖族残魂?身世成迷?体质解封?家族废物能否因此踏上逆袭之路?三族兴亡?四国之争?人魔对立?远古预言?成神之道为何牵扯大陆命数?命运的安排?大道的定律?那又如何?我要走的是我自己的道路,巅峰之路,谁也无法主宰!何为武?刀剑拳脚通称武。何为道?一阴一阳谓之道。何为武道?以凡人之躯反天地而行。何为巅峰?以吾之力驭苍天!
  • 快穿病女多娇

    快穿病女多娇

    #本文全免#不定时更新#推荐日更新书《在黑化的世界里不断翻车》——随时随地修罗场【1v1甜宠】南祁vs墨姝大魔头墨姝重生了,这个女魔头死了后六界欢呼。系统555“为了世界和平,请让每个世界都充满爱吧。”墨姝一直以为她是为了复仇,直到,她选择了再次死亡。那个亲手杀了她的男人,陪她入了轮回,耗费修为,替她重塑魂源。墨姝一直记得她是上天入地的大魔头,所以系统让她坚持恶毒女配的时候,墨姝表示很容易。只是后来。妖孽暴君,清冷学长,傲娇仙师,都来质问她“你为什么喜欢她不喜欢我。”她能说她和女主真的没关系吗?女主假(真)魔头(可爱)男主真(假)腹黑(纯良)
  • 桓公

    桓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专业替死鬼

    专业替死鬼

    无限穿越,无限重生,断人鬼恩怨,理妖魔情仇,没有俺管不到地方,没有俺打不了的官司。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理智断真理。解心结,消怨气,还替死,请叫我专业替死鬼!
  • 大鱼中英双语对照套装

    大鱼中英双语对照套装

    这是一个父亲一生的故事。这是父亲终其一生都在给儿子讲述的故事。巨人、大风雪、城镇、连体歌手、数不清的笑话。儿子越长大,越不相信。他对父亲的故事和笑话都厌倦了。父子渐渐疏离。当父亲的一生就要过去,儿子终于潜入父亲的世界。最后,在河边,在儿子面前,父亲变成了一条大鱼,游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