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3600000001

第1章 唐诗故事(1)

诗歌是一种美妙的文学形式,唐诗更是其中最美的奇葩。从诗中可以找到知己,可以找到青春,也可以找到人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十分喜欢游山玩水。这一天,他来到安徽境,一个叫桃花潭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一个叫汪伦的人隐居于此,他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他很欣赏李白的才华,也很崇拜他。当听说李白来到此地时,他便迫不及待地写了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信打开一看,见署名汪伦,并不认识,但他被这封信的热情豪爽打动了,就跟随送信人,来到了泾县附近的一个小村子。在这里李白受到了汪伦的热情款待。谈笑中,李白问起汪伦信中提到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听后哈哈大笑:“这里的十里桃花就是十里桃花潭水,万家酒店就是一个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这才恍然大悟,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李白在桃花潭,汪伦天天陪他一起做诗饮酒,一起观赏美景。不知不觉,几天过去了,虽然他们相处时间不长,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天,李白要走了,汪伦来到江边为他送行,分手的时候,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汪伦用脚踏着节拍,大声唱起了送别的歌谣。李白被汪伦真挚的友情感动了,他当场提笔写下了《赠汪伦》并送给了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朋友元二奉命将要出使安西。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在渭城为他饯行。天空中下着小雨,平常飞扬的尘土被细雨沾住,空气新鲜而湿润,一排排的客店也被雨冲刷一新。客店旁边,柳树新生的叶子,在细雨中更显得青翠,惹人喜爱。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一看到眼前的依依杨柳,惜别之情便油然而生。现在正是春天,一派生机勃勃,这时送别友人,只有留恋没有伤感。元二去的是安西,从长安城西出发,跨过陇山,再穿过河西走廊,然后进入安西。

路途遥远,万水千山。在送别的宴席上,诗人自然会想到,只要一分手,彼此就会天各一方,要想见面就很难了,他们已经饮干了无数杯告别的酒。最后王维又斟满了一杯,举到元二跟前:“请再干一杯吧!”元二已有些不胜酒力,就想推辞,这时王维迸出了肺腑之言:“朋友啊,你要知道,走出阳关以后,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要再想这样朋友相聚,开怀畅饮也不可能了,你怎能不一干而尽呢?”元二听后很是感动,一仰脖喝尽了杯中酒。

这时,王维提笔写下了《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公元787年(唐朝贞元三年)早春时节,繁华的京城长安来了一个16岁的读书郎。高大豪华的楼台亭阁,热闹非凡的大街,川流不息的人群,都令他眼花缭乱。但他没有心思去浏览这都市的风光,只是左顾右盼,逢人便打听诗人顾况的住处。顾况是当时京都名士,又是朝廷上的着作郎,也是当时诗人们崇拜的偶像。经过多处打听,中午时分,他终于找到了顾况的家。见到了这位白发苍苍、大名鼎鼎的诗人。年轻人走上前去毕恭毕敬地行礼,并把一卷诗稿送上请老诗人指正。顾况打开诗卷,见上面工整地书写着“白居易”三个字,便认真打量这位闯上门来的陌生少年郎,他捋了捋胡须问道:“少年芳龄几何?”白居易忙回答:“16岁”。

老诗人又问:“祖籍哪里?”

“太原。”

老诗人又笑了笑:“这么说,你是从太原而来。”

“不,祖籍太原,寄居江南,我是从江南而来。”

顾况又打量了白居易一番,然后开玩笑说:“长安米价太贵,要长期居住可不太容易。”

这虽然是打趣的话,但确是发自老人内心的诚挚之言。这些年来,到京都长安拜访、求学的人非常多,可是没有几个在长安站住脚的。初到长安的白居易虽然不明白老诗人此话的含意,他站在那里拘束得很,时间一长,便更加心神不安。这时,顾况慢慢地打开了白居易送上的诗文,仔细看了看,突然眼睛一亮,高声朗诵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好诗!好诗!”顾况高兴地大声惊叹道。

他笑容满面,走到白居易的身旁,轻轻地拍打着他的肩头说:“少年16岁能写出这样的好诗,要在长安住下去也是很容易的事。”

白居易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5岁时学写诗,8岁时已懂得声韵,因此16岁能写出这般好诗一点也不惊异。

少年白居易的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可以看出,少年白居易通过歌颂野草,表现了他一种奋斗不息的信念,一种顽强向上的精神。难怪老诗人顾况这样情不自禁地大声称赞了,从此,顾况便经常对人夸奖白居易的诗文,少年白居易也虚心好学,经常向老诗人求教。

之后他不仅在长安立足,而且诗文也非常有名气,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是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进士,曾任岭南节度使。

他年轻时,到长安应进士试没有考中,就在当地找个旅舍刻苦读书,准备下一次再考。清明节这天,人们纷纷到野外踏青,崔护也趁此休息一下,独自一人信步踱到长安南郊,观赏春天景色。这样东逛西游,时间久了,崔护感到口渴难受。正好前面有个村子,一家小小的庄院就在不远处。他走近看时,院内花木茂盛,静悄悄的不见人影。崔护上前敲了好一会门,方才有个姑娘从屋里出来,在院门缝隙里偷偷看着他,细声细气地问:“谁呀?”崔护忙说:“我叫崔护,是到长安来应试的士人,今天独个儿出来踏青寻春,路走得多了,非常口渴,求姑娘给一杯水喝。”那姑娘也不答话,回身从屋里拿一杯水出来放在石桌上,开了院门让崔护进内,又从屋里搬出一把椅子,请崔护坐着喝水。

然后,这姑娘退到一棵盛开的桃树旁,把身子微微斜靠着,脸上现上腼腆的神色,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魁梧英俊的崔护。崔护看到姑娘秀丽的容貌,在红彤彤的桃花映衬下,显得格外美艳,不觉产生了爱慕之情,便跟她攀谈起来。可她却一句话也不答,只是含着微笑,注意地看了他好久。

崔护见天色将晚,就向姑娘道谢,告辞要回去。姑娘把崔护送到门口,脉脉含情几次想要开口,终于没有说,突然转身急匆匆进屋去了。崔护也频频回头张望,不胜依恋地离开了。以后,崔护心中老是忘不了这位姑娘,但为了下一次能榜上有名,只好专心攻读,一次也没有再上她家小院去。

日月如梭,第二年清明节又到了。崔护蓦然想起了姑娘。这是,长期潜伏在心底的感情再也难以抑制了,崔护立刻到南郊去找她。寻到那里,只见小院门墙依旧,门上却扣着一把铜锁。崔护非常失望,就在姑娘家的院门上写了一首《题都城南庄》的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他写完了,后面又具上姓名,这才怅怅而归。几天后,崔护又去看望姑娘。他来到门前,听得屋里传出哭声,连忙敲门。有个老人出来,问道:“你就是题诗的崔护吗?你可把我女儿害死了!”

原来,姑娘在崔护走后,非常思念他,前几天与父亲走亲戚回家,看到门上的诗写得情真意切,心里更是难受,不禁生了病,突然昏死过去。

崔护听了,赶紧进屋扶起姑娘的头喊道:“崔护在这里!崔护在这里!”昏过去的姑娘终于苏醒了,崔护悲喜交集。老人见女儿和崔护这样相爱,便让他们结成了夫妻。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出典】

杜甫《洗兵马》。

【原作】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只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驾通宵凤辈备,鸡鸣问寝龙楼晓。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作者简介】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死于耒阳。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杜工部集》。

【故事】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杜甫被贬为华州(今陕西渭南县)司功参军。这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使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被视为房琯的同党,已经丧失了政治前途,他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几乎要破灭了!这以后的处境反使他更能正视现实,更接近人民,更了解和同情人民的苦难了。

当时,平息“安史之乱”的军事形势有所好转,尽管他仕途很不顺利,但他并没有沉浸在个人的升黜得失的烦恼之中,而是对国家的中兴寄予无限的希望,同时也敏锐地觉察到朝廷内部存在着的种种矛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捷报频传固然应当庆贺,但借回纥兵力助战却留下了严重的后患;肃宗和太上皇都回到长安当然是好事,但应居安思危,不忘天宝末年的历史教训;对有才有用之臣应当重用,但应防止滥施封赏,使小人得势窃取权柄。他主张不要奖励各地争献祥瑞粉饰升平,而应抓紧时机恢复农业生产,鼓励战士们迅速取得伐贼平乱的最后胜利,实现天下太平。诗人杜甫为了表达自己对和平生活的殷切向往,也为了表示自己对朝廷,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于是有感而发,挥笔写了《洗兵马》一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就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赏析】

唐玄宗天室十四年(755),安禄山、史思明发起了反叛唐朝的战争,到了乾元二年(759),朝廷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这便是本诗的背景。诗人热切地希望,能有壮士拉下天河之水,尽洗天下甲兵,从而永远消灭战争,使百姓安居乐业。诗句想象奇特壮丽,语气浪漫夸张,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即将胜利的极大喜悦和颂扬。

自赞就是自轻。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出典】

骆宾王《咏鹅》。

【原作】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约684),字观光,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幼年即资质颖悟,聪慧过人。7岁时即景赋《咏鹅》诗,一时传遍乡闾,誉为神童。晚年参加徐敬业扬州起事,并写下了着名的《讨武氏檄文》。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作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来受到人们的赞誉。他一生着作颇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为诗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五、七言迭用,铺排辞采,声调婉转,“当时以为绝唱”(《旧唐书》本传)。《畴昔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亦初唐长诗中之杰构。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谓其长诗“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其五言诗亦多佳作,五律《在狱咏蝉》,风骨凝重,工整精练。边塞诗《夕次蒲类津》、《边城落日》、《至分水戍》、《边夜有怀》、《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等,深沉而慷慨,代表初唐边塞诗之成就。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俗称《讨武瞾檄》,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倡为骈文新体,启示了初唐文坛欲除齐、梁以来浮靡绮丽习气之趋势。

【故事】

骆宾王从小聪明伶俐,谦虚好学。他特别爱读书,又喜欢独立思考问题,遇到不懂的事,总是向大人们请教。大人们也乐意把他们知道的东西讲给骆宾王听,还经常出一些题目,考考骆宾王哩。

有一天,7岁的骆宾王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他们尽情地玩呀,闹呀,够高兴的,不知不觉中,他们来到了故乡的小河边。这条小河,给骆宾王带来过许多美好的回忆,他和伙伴们常在一起游泳、钓鱼、划船。

嘿,小河中的鹅真多,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叽叽嘎嘎,真漂亮,真好玩。骆宾王看着水中的鹅儿,呆呆地出了神。

这时,邻居老伯走来了,他笑着问骆宾王:“孩子,你在想什么呀?”

“伯伯,你看,这些鹅儿在水中真有意思。”

老伯呵呵笑道:“是吗?”他眼珠一转,说:“好,我今天要出题目考考你了。”

“什么题目?”骆宾王很兴奋,忙问。

这时,村中又来了几位大伯大婶,小伙伴们围着又叫又跳地嚷道:“快说,快说,快说!”

老伯用手指着水中的鹅说:“就以鹅为题做一首诗吧!”

“嗯!好!”骆宾王不慌不忙,清了清嗓子,用稚嫩的童音吟了《咏鹅》诗。

刚刚吟完诗,周围的大人和小孩都拍起手来了。那老伯抱起骆宾王,连声高兴地称赞:“好孩子,好孩子,这首诗做得好!太好了!”

骆宾王羞红了脸,谦虚地向大伙儿笑着。

同类推荐
  • 在北川的日子里

    在北川的日子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之前,国人中,有人正为温饱生活打拼;有人正为小康生活忙碌;有人正为个人进步奋斗;有人正为股市下跌惆怅……
  • 去吧,摩西(福克纳文集)

    去吧,摩西(福克纳文集)

    《去吧,摩西》是福克纳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也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美国南方庄园主麦卡斯林与女奴生有一女,后又与这个女儿生下一子泰瑞乐,泰瑞乐后来娶了另一位庄园主布钱普的女奴谭尼,其子嗣都以布钱普为姓氏。麦卡斯林的外孙女则嫁给了爱德蒙家兹。全书写的就是这三个姓氏的子孙间的复杂关系,最浓墨重彩的人物是麦卡斯林的孙艾萨克,他在黑人猎手的带邻下自小参加猎熊活动,长大后看透了白人与黑奴间的畸形关系,自愿放弃家产,到镇上做木工为生。全书由两个中篇及五个短篇组成,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共同融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
  • 难得的心思

    难得的心思

    桌子上放着一沓书稿,是同仁徐志良即将付梓的新闻评论集《难得的心思》。翻看书稿,不禁为志良感到高兴。为他的收获,更为他的耕耘。
  • 穿越四百年来读你: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读·爱之隽永

    穿越四百年来读你: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读·爱之隽永

    《穿越四百年来读你》是一本集译诗、诗歌解读或随笔,及名家译诗欣赏于一体的合集,收录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读20首,以清新唯美的方式,打开经典的莎氏十四行。这既是藉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之际对莎翁的致敬,也是对经典的创新,更是对一份优雅的深情的回归和倡导。
  • 吴兴华文集

    吴兴华文集

    吴兴华既是诗人又是翻译家,他创作的诗歌和翻译的作品大都发表在三四十年代。本书《吴兴华文集》收录了吴兴华《沙的建筑者》《从动物的生存说起》《记诗神的生病》《唐诗别裁》书后、《谈诗选》《现在的新诗》《谈田园诗》《两本关于叶芝的书》《怎样谈话》《鸽,夜莺与红雀》《秋天的日记》《再来一次》《乔易士研究》《菲尼根的醒来》《记亡妹》《游梦者》《马洛和他的无神论思想》等文章,吴兴华是天才式的人物,英年早逝,可悲可叹。阅读本书可以解读吴兴华作品的深刻蕴涵,了解他英年早逝的悲情人生。
热门推荐
  • 花落纷繁昭生夕

    花落纷繁昭生夕

    女主(楚曦妍)因一场车祸穿越,成了司马府千金,后来遇到腹黑王爷(夜锦尘),之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故事,最终这对欢喜冤家有情人终成眷属。
  • 农家有女叫青青

    农家有女叫青青

    做的农活:插秧,割麦,锄草,翻地……;吃的淡饭:大米糊,包谷糊,红薯糊,南瓜糊……;玩的游戏:跳皮筋,跳房,打沙包,踢毽子……;住的房子:茅草的,泥土的,青砖的,红砖的……;那些年的农村,你记忆里的这儿都有!
  • 童星非凡

    童星非凡

    姐弟两被一条狗带着穿越时空,危机四伏……
  •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婆太霸道:特工狂妻

    老婆太霸道:特工狂妻

    【此文完结】她是国家机器,最棘手的蔷薇。近身博击强悍,无论用刀用枪都是行家里手。秘密任务中被同伴击杀,却借着一位花样少女的身体重生。没想到的是,这个少女竟然却是地下世界的公主。貌似无害的未婚夫、霸道冷血的黑道帝王、风流不羁的混血大盗……优秀男人,蜂涌而至,是真的动心,还是另有目的?!看蔷薇女狼“莫愁”如何翻云覆雨,继写另一个传奇。
  •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辞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辞

    总有一些伟大的声音能够长久地萦绕在人类前行的队伍上空,或激昂、或委婉、或充满斗志、或弥漫着浓重的个人情感。而所有的这些都倾注了演讲者的智慧与心血。聆听伟人精彩的演讲,如一杯好茶,馨香萦绕,久久不忘。
  • 进化系统之丧尸之城

    进化系统之丧尸之城

    当生化病毒真正的出现在你的身边会怎么选择,杀出一条血路?还是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从而得以解脱?没有那么简单丧失世界的大门才刚刚开始......
  • 将军

    将军

    外边蝉声刺耳,烈日炎炎。老周参谋爬上三楼时,热得简直喘不出气了。他嘟嘟囔囔地一边擦着汗水,一边轻轻地向将军的卧室走去。像往常一样,将军午休时卧室的门总是虚掩着——他不在里边午休时反而把门关得结结实实的。在将军睡觉时,老周参谋是唯一可以不用敲门推门就进的人。不出他所料,将军果然赤条条地躺在竹床上正在睡觉,时而拉响一声汽笛般的粗糙鼾声。按照将军的习惯,卧室内没有安装空调。睡梦中的将军满头大汗,身上也汗津津的,他左手握着一把蒲扇,压在伤痕累累的肚子上。除了全身累累伤痕,将军躯体上更加惹人注目的部分是那个硕大的器官。
  • 洞玄灵宝道要经

    洞玄灵宝道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笑武风云录

    笑武风云录

    这是主人公武石笑的奋斗故事,江湖便是他的主场,他将傲世群雄,争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