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4900000022

第22章 舍利飞霞法门寺

中国境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的四大名刹本来有四座,分别是:岱州五台、终南五台、泗州普王寺和陕西境内的法门寺。前两寺已毁于唐代的“会昌法难”时期,普王寺也在清康熙年间沉入了湖泽之中。只有法门寺留存至今。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9公里处的法门乡,西距西安约100公里。

该寺的创建颇具神话色彩。据说佛祖灭度200年后,笃信佛教的古天竺国王阿育王便将佛骨分为八万四千份,役使鬼神于世界各地建塔供养,使世界上出现了八万四千座佛塔,其中的一座就建在扶风,称为阿育王塔,它就是著名的法门寺真身宝塔的前身。在东汉桓灵年间(147-188),又在塔的旁边建造了一些屋舍,二者共同组成了今日法门寺的最早建筑—阿育王寺。这个传说中关于寺塔的建造年代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还是存疑,它可能与历史上阿育王事迹在中国的流行有关,当时佛教徒们曾到各地搜寻圣迹、宝塔,众多的寺与塔都被冠以阿育王的名称,被视作有灵气的寺塔。据相关文献及法门寺周围的考古发现证实,该寺的建造年代应是北魏文成帝(452-465)初复佛法之后到西魏时期(535-551)。但是传说中关于真身舍利被供奉于此的事实却是被证实的,法门寺之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也主要是这个原因。

舍利,是从梵文音译而来的一个词,意思是尸体或身体的骨头。在古印度,“舍利”一词是指那些非常细小的物质。在释迦牟尼圆寂后,其弟子将他的遗体进行了火化,在骨灰中出现了许多凝结在一起的珠状物,由于非常微小,故而便借用“舍利”一词来称呼它们。从此,“舍利”的词义便改变了。后来,一些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也被称为“舍利”。佛教中一般将舍利分为三种:白色的骨舍利、黑色的发舍利和赤色的肉舍利。从舍利的完整性又可分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另外也有将佛教大小乘的全部经卷称为法身舍利的。法门寺所供奉的舍利属碎身舍利,它是一枚佛指舍利。除真身舍利外,佛经中还规定可以用米粒或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玻璃,甚至大海边拣拾来的清净砂粒、药草、竹子、木根节等物品,都可以用来制作舍利的代用品以供养(见《如意宝珠金轮咒王经》)。

法门寺虽然非常特殊,但是它早期的型制却已不可考。自寺院建造之后,历代统治者都曾前往法门寺,开启宝塔下的地宫,迎奉佛骨回京城皇宫或寺院**奉,认为这样就能岁丰人和。这一活动使寺院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唐初至五代的300年间,建成了环琳宫24院。在寺院现存的历代碑刻中我们可以见到其中11院的记载,包括:真身院、天王院、吉祥院、地藏院、五会院、净土院、罗汉院、浴室院、修造院、维摩院、普通院。《扶风县志》记载,法门寺真身宝塔在唐宋时为一座四级木塔,明隆庆年间(1567-1572)倒塌毁坏。明万历七年(1579)到三十七年(1609)重修时改建成了一座十三级八棱砖塔,高45米,这一型制一直保存到1981年8月24日砖塔再次倒塌为止。

北魏道武帝登国二年(387)首次开启了宝塔地宫。

隋仁寿四年(604),在岐阳郡首李敏的主持下,进行了第二次地宫的开启活动。

到了唐代,迎奉佛骨的活动更加频繁,规模也更大了。曾先后六次迎奉佛骨。首次敕迎佛骨在唐贞观五年(631),在开启地宫之后,发现了北魏、北周时期所立的两通石碑。至唐显庆五年(660),修葺寺院和宝塔,先后施钱5000贯,绢3000余匹,将佛骨迎请至长安大内供养。三月,又将真身舍利移往东都洛阳大内供养,并为舍利特制了“九重宝函”,武则天还以绢1000匹和自己所用的衣帐等物相舍。直到龙朔二年(662)二月十五日才将舍利送还法门寺继续保存于塔基石室。第二次迎请佛骨是在长安四年(704),武则天命首贤大法师法藏等赴法门寺,再次将佛骨迎至洛阳,供奉于明堂之中,并赐各种珍品。上至百官,下至百姓,大家争相施舍、朝拜。四年之后,才将佛骨奉还法门寺,置于白石宝帐中,并将寺院又命名为无忧王寺,塔为大圣真身宝塔。唐中宗李显及其皇后韦后等一些皇亲国戚都下发(将自己的头发取下)入塔供养佛骨。在1978年的考古发掘中,这个藏头发的石匣盖被发现。第三次迎奉佛骨是在唐上元元年(760)五月,法澄法师、中使宋合礼、凤翔府尹崔光远等奉诏迎佛骨回京城宫内道场以及各寺供养,于十二月奉还。肃宗李亨还赐施了金玉佛像、金银法具以及宝石、数珠等,同时再次增修了寺院。每次奉迎佛骨的活动都是声势浩大,王公贵族及士庶百姓都奔走施舍,甚至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针对这种近乎疯狂的活动,刑部侍郎韩愈深感愤慨与痛心,写下了《论佛骨表》谏诤,反对崇佛,建议将佛骨彻底毁弃,永绝人们崇佛之念。这使崇信佛教的宪宗皇帝大怒,欲将韩愈处死。经裴度等人的求情劝谏,方将韩愈免于一死,流放到岭南潮州任刺史。奉迎佛骨的活动继续举行。第四次迎奉佛骨是在唐贞元六年(790),这是唐王朝经“安史之乱”的打击,唐德宗皈依佛教并奉迎佛骨至长安,先在内道场供奉,再置京都诸寺。第五次迎奉佛骨是在唐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启塔,亲奉香灯。舍利在皇室供奉三日,其后又送长安各佛寺供奉。第六次迎请佛骨是在唐咸通十四年(873)。这是唐懿宗在位时的一次声势浩大、供品最丰、耗资空前的活动。迎佛骨时,以金银为宝刹,以珠玉为宝帐香升,僧徒道从,竟饰车服,从长安到法门寺的路上,车水马龙,昼夜不绝。直到十二月才将佛骨送还。次年一月四日,唐僖宗在供奉佛骨的地宫中又敕令奉置了皇帝、皇后、王公贵族以及法门寺僧人敬献的大量金银器、玻璃器、珠宝法器和丝织品,并刻《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器衣物帐》碑石一通,将地宫从此封闭。

五代时,后唐庄宗年间(923-926),秦王李茂贞连年增修寺宇,建有《重修法门寺塔庙记》碑,详细记载了法门寺的盛况。到宋代,法门寺仍受到重视,宋徽宗还手书“皇帝佛国”匾额,悬于山门。

1981年8月24日,随着绵绵秋雨中的一声巨响,真身宝塔西半壁坍塌。1987年4月清理塔基时,沉默了1000多年的法门寺再次震惊了世界。从塔基地宫中出土了4枚佛骨舍利以及大量唐代皇室奉献的供养品,包括金银器121件(组)、铁质器16件、瓷器16件、石质器12件、玻璃器17件、漆木杂器19件、珠宝玉器约400件(粒)、丝织品700多件。地宫总长21.12米,总面积31.84米,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六部分组成,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塔地宫。

5月5日,在地宫后室发现了第一枚佛指舍利,贮藏于唐懿宗供养的用红锦袋盛放的八重宝函中。高40.3毫米,上宽17.55毫米,下宽20.11毫米,内径13.75-16.5毫米,重16.2千克。

5月9日,贮藏于地宫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内的第二枚佛指舍利出土。

5月10日,在地宫后室下的小龛中发现了一个铁函,函外用加金丝织物包裹,函内又套四重,最里面的一重是白玉棺,舍利即置于此。

第四枚佛骨出土于地宫前室的汉白玉彩绘四铺菩萨阿育王塔中。

四枚佛骨的形状都非常相似,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副会长周绍良先生鉴定,其中的第三枚骨质感特强,白中泛黄,异于其他三枚,认定其为佛之灵骨,即佛祖的真身舍利,其余为影骨,为替代品,它们同真身舍利一样,都是佛教的圣物。

今日的法门寺已修复一新,重建的真身宝塔更加秀丽挺拔。寺西又修建了法门寺博物馆,唐代的奇珍异宝我们都可以在此一睹它们的风采。

2002年2月22日,在距离唐代迎请佛骨活动一千多年后,应台湾地区数十位佛教长老的请求,中国大陆佛教界与台湾佛教界在法门寺共同举行了佛骨供奉仪式。第二天,在海峡两岸佛教界400多人的随机护送下,法门寺的佛骨离开陕西前往台湾,并在台巡回供奉瞻礼37天。

佛指舍利被盛放在一座重63公斤,高134厘米的鎏金铜塔中,称为坛城。坛城是保护佛指舍利安全的核心,安装了270多公斤重的防弹玻璃罩,并在外加挂了密码锁。

佛指舍利除在台北市台湾大学体育馆内供奉3天外,还将前往台北县金光明寺、高雄县佛光山、台中市台中体育馆、南投县中台禅寺巡回供奉。其间,佛指舍利所到之处都将举行祈愿法会、祈安法会等宗教仪式,并接受信众参拜。

佛指舍利每到一处,成千上万的信众沿途虔诚恭迎。他们用最热烈的方式表达着心中的喜悦。有的在路边摆放了香案、供品,有的挥舞着彩旗,高诵佛号,有的双膝跪地,热泪盈眶。当地的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更是连篇累牍地对这一系列的恭迎现场作着直播报道。虽然千年前唐代的供奉场面已成了历史,但是今天同样的一枚舍利,飘洋过海来到台湾,用它千年的灵光也正创造着另一段历史。

同类推荐
  •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华严经》描绘了富丽庄严的成佛境界,是诸佛最圆满的展现,也是每一个生命的觉性奋斗史。《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兼具文言之韵味与白话之易懂,接引读者进入般若经典的殿堂,开启圆满自在的人生。《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让你跨越文字隔阂,参与菩萨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宗教与体验

    宗教与体验

    《宗教与体验》的内容包括佛教修持体验诸方面,如佛教各宗派修持方法、当代人修持的态度、奇人的修证、伟大的佛陀、佛陀的样子、佛陀的宗教体验、阿罗汉的宗教体验、菩萨的宗教体验、我的宗教体验、谈迷说悟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传统的回归: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

    传统的回归: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

    自本世纪8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斯兰教复兴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席卷了整个穆斯林世界,成为全人类瞩目的国际大事之一,引起政界、新闻界、学术界、宗教界广泛的关注。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语言,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起源、性质、变现形式、发展盛况及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妖怪拯救手记

    妖怪拯救手记

    一言蔽之,这就是一个假坏蛋遇上一个真腹黑,一个真小人遇上一个伪君子,在嬉笑怒骂坑,喜怒哀乐愁中寻找自我的童话~烟花“看了上面的话,我觉得我终于找到妖生的真谛了!!我要出家!”不酩:(轻笑着上去亲一口)“现在妖生的真谛是什么?”诸位,妖生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
  • 携妃行天下

    携妃行天下

    【古典架空,宫廷计谋,青梅竹马】别人的青梅竹马都是供人远古流传的佳话,可偏偏她的这个青梅竹马对她不是打就是骂?这不对,这不对。妖孽夫君时常将她气的头脑发胀,妖孽夫君又娶了位美娇妾?三年的时间太长了,划不来,风小昭还是决定先休了他,重新再寻个美驸马。
  • 不知会遇见你

    不知会遇见你

    她全身上下都是完美的,她拥有了全世界女生都想要的他们。可是命运捉弄人,在现代她在他们之间只能选一个。另外2人应该何去何从。
  •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太傅大人的一品娇花

    太傅大人的一品娇花

    才华冠绝的云世子随其父折冲御侮,大败西俞二十万铁骑军,却在得胜还朝途中遇袭重伤,武功尽失。归家后,发现小妹状况频出,逛妓院、开酒馆、当众打人、和小混混称兄道弟,整日游走于市井之中,屡教不改!他不得不一边训诲,一边收拾烂摊子。谁知,经她胡闹一通,反助他开启了青云之路。竟以弱冠之龄教习东宫,成为了大乾王朝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一品太傅。从此扶摇直上,入内阁御六部,独揽大权。经商、除佞、剿匪、治灾、御侮。且看兄妹二人如何携手共担,浓墨重彩地创造出一个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清明盛世!PS.男强女强,共同成长型权谋宠文,倾情奉上!
  • 都市修仙我为王

    都市修仙我为王

    昆仑界一代杀神,渡劫遭遇围攻,最终重生回归都市,成就最强仙王……
  • 源生主宰之路

    源生主宰之路

    一次追求自由的征程,开辟新的秩序,创造新的世界
  • 幽冥雪晴

    幽冥雪晴

    简介:她本是个平凡的高中生,因偶遇僧人缘渡,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身红色的嫁衣,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校草何洛晨的穷追不舍,幽冥邪少的拼死守护,梦中的凄美少年······一个她一无所知的世界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秘密?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她爱与不爱,何须别人刻意成全······场景一:缘渡:“女施主,贫僧见你面若桃花,定当有桃花运啊。”薛芝晴:“擦——什么?桃花运?我看是桃花劫才对!”缘渡:“······”场景二:薛芝晴:“谢天谢地,缘渡那家伙总算干了件好事——没那么扫把了。”一会过后——薛芝晴忍不住咆哮:“这该死的缘渡老头,以后就算是相信太阳会打西面出来,也不再相信他会不扫把!哼!”场景七:天帝:“你可知尘儿为何会落入凡尘?”薛芝晴(狠狠给了他一记白眼,这都不知道,白痴!:“因为他名字就叫落尘啊!”天帝:“······”
  • 地球学霸的奇幻生活

    地球学霸的奇幻生活

    以灵魂之主的名义,赐予你们惩罚。纷乱将起,帝国的命运将由谁来决断?追逐第三纪元的脚步,还有哪位神祇屹立世间,诅咒之神,龙脉术士,暗影祭祀,光明天使,厄难女神,血脉变异人……忙碌的人总在寻找,寻找心中的唯一。
  • 慈幼新书

    慈幼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