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700000010

第10章 《社会契约论》卢梭

一句经典

放弃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

——卢梭

作者简介

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政治著述家、文学家和音乐家。 卢梭于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身为孤儿的他从来没有上过学,全靠自学成才。他那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是他自己刻苦努力和丰富人生经历的结果。他当过雕刻匠的学徒,当过流浪儿,当过富人家的仆役、跟班和家庭教师,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他都经历过。因此,他了解社会各阶层的状况,能洞察社会的积习和政治腐败的原因,每有著述,都能表达广大百姓的心声,切中时弊,受到人民的欢迎。 

卢梭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山中来信》、《论法国音乐的信》、《就戏剧问题致达朗贝尔的信》和自传体小说《忏悔录》等。

成书背景

18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宗教势力逐渐退缩,各种政治启蒙思想方兴未艾的时期,卢梭早在1743年游历威尼斯时即已开始考虑政治问题。后来,通过对道德风尚进行历史研究,卢梭意识到一切问题在根本上都是政治问题,而且无论人们采取什么方式,任何民族永远都不外乎是它的政府的性质所使它成为的那种样子。因此,卢梭认为什么是可能最好的政府这个大问题就可以转化为如下问题:什么是适合于形成一个最有德、最开明、最睿智并且从而是最美好的民族的那种政府的性质呢?

卢梭原计划写一本名为《政治制度论》的书,打算系统地论述政治制度的问题,并于1753年开始草拟该书,但到1761年,卢梭完成《新爱洛伊丝》后,考虑到这部书的写作所需时间太长,于是转而决定放弃这本书,把其中可以独立的部分抽出来,于是最终形成了《社会契约论》。

思想品读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逐层递进地论述了社会公约,公约下的主权者及其法律,主权的执行人政府和政府以外的国家机构,以及对社会契约而言的宗教的意义。

第一部分以批判和提出自己的主张相结合的方式,论述了人类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状态的过渡以及建立社会契约的合理根据。

卢梭首先批驳了格劳秀斯、亚里士多德的以事实定权利、倒果为因的逻辑方法,突出强调了社会制度对人的塑造作用,否定了“天然的奴隶”的说法。其次批判了所谓的强者的权利,他通过指出“最强者权利”的逻辑下产生的自相矛盾以及有违常理的结论,说明强力并不构成权利,权利必须合法。最后卢梭还否定了奴役权的两个论调,即转让和战争中杀死被征服者的权利。转让不可能形成奴役权。通过分析战争状态的实质,推翻了杀死被征服者的权利的理论基础。

卢俊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任何人都没有强制他人服从的天然权威。社会的秩序或制度并不源于自然或强力,而是建立在人民自由意志上的社会契约之上的。从自然状态进入到社会状态是人类所不能避免的,因为每个个人如果不集合起来,当自然状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面临毁灭。“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社会契约中,人人必须毫无保留地将自身及其全部与政治结合体有重要关系的权利转让给集体,并同意接受所谓“公意”的指导,其目的是保障自己的自由、财产和人身的安全。由于结合者并非把自己奉献给任何个人而是集体,所以在订约后他仍然是自由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集体的共同体——共和国。

第二部分中卢梭主要论述了主权者意志的体现——法律以及立法,包括立法的基础、立法者、立法体系与法律分类。

建立在社会契约上的国家,其最高权力——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每个人都具有双重身份,对于个人来说他是主权者的一员,而对主权者来说他又是国家的一员,因而统治与被统治只有相对意义。

主权在社会契约中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转让的,也是不可分割的。主权是公意的运用,所以就永远不能转让。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自己。政府是主权的受托者,而不是主权的体现者。“公意”是国家的灵魂,它以公共利益为依归,从而永远是公正的。意志要么是公意,要么不是,在前一种情形下,意志是人民共同体的意志,这种意志一经宣示就成为一种主权行为,并且构成法律。在第二种情形下它便只是一种个别意志或者是一种行政行为,至多不过是一道命令而已。

法律是作为立法者的全体人民所作的规定,结合了意志的普遍性和对象的普遍性,因此它不仅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平等,而且是自由的基础。人们唯有服从为自己制定的法律才是自由的。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定期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

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目的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卢梭归结为两大主要的目标:即自由与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在第二部分的最后一章即第十二章,卢梭对法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政治法、民法、刑法的概念。此外,卢梭还提出一种法律,并且认为是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一种,“这种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的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而且可以不知不觉地以习惯的力量代替权威的力量。我说的就是风尚、习俗,尤其是舆论。”

在第三部分中主要论述政府形式。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两小部分,政府与对政府的防范。

第一,卢梭对于行政权力的性质、政府的建制原则以及四类不同形式的政府(民主制、贵族制、国君制、混合政府)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不同形式政府的特点、适用前提及其得失。同时,卢梭指出具体国家在选择自己的政体时,应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如国土面积、土质、气候、风俗习惯、民族性等做出决定,因为没有一种政府形式是适合于一切国家的。

第二,卢梭分析了政府蜕化倾向的两种模式:即政府的收缩与国家的解体。政府的收缩是政府控制能力的松弛,国家的解体则源于国君或政府成员对权力的篡夺。为了维护主权的权威,防止行政权力的篡夺,卢梭提出人民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集会,因为只有在集会中才能使主权的权威显现。人民的集会必须是人民亲自参加的,不能由其他人代表。卢梭主张的是小城邦制并且反对代议制。他认为,主权不仅不能转让,也不能代表。他对人民提出的积极参加政治集会的要求,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建设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

第四部分在继续讨论政治法的同时,进一步论述了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

在“公意是不可摧毁的”这一前提之下,卢梭分别论述了投票、选举、罗马人民大会、保民官制、独裁制、监察官制和公民宗教等在国家治理中具备的各项制度及其运作。

卢梭承认宗教的社会作用。他认为,人们进入政治社会后需要由宗教来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他将宗教划分为三类:人类的宗教、公民的宗教以及极端排斥政治的第三种宗教。人类的宗教没有神殿,也没有仪式,只是对最高的神加以纯粹的内在的膜拜,因此它亦可称为自然的、神法的宗教。这种宗教把人类的心灵从尘世导向天国,所以对于国家中的社会精神而言,是有害的。而公民的宗教,则是各国自行规定的宗教,有法定的外在的膜拜和守护神。主权体可以把不信仰那些教条的人逐出国境,同时可以把承认信奉那些教条。而行为相反的人,处以死刑。不宽容是这种宗教的缺点,除此以外,它对政治社会是最有益的。第三种宗教,这种宗教给人以两套立法、两个首领、两个祖国,使人们屈服于两种互相矛盾的义务,并且不许他们有可能同时既是信徒又是公民。在此,卢梭特别提到了喇嘛教、日本人的宗教和罗马的基督教。

最后卢梭认为:“公民宗教的教条应该简单,条款很少,词句精确,无须解说和注释。全能的、睿智的、仁慈的、先知而又圣明的神明之存在,未来的生命,正直者的幸福,对坏人的惩罚,社会契约与法律的神圣性——这些就是正面的教条。至于反面的教条,我把它只限于一条,那就是不宽容。”

影响与评价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确立的平等和多数源至高权威的学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鼓舞力量,《人权宣言》与法国宪法均在很大程度上是卢梭思想的产物。

同时,卢梭的影响绝不限于他自己的国家,在美国革命的《独立宣言》中亦可找到卢梭的理论。在思想史上,卢梭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日耳曼主义唯心主义者如费希特、黑格尔等人受到这本书的极大影响。正是“国家”(即所谓的主权者)在卢梭理论中的崇高地位,该书亦成了法国雅各宾专政的理论支撑,并且部分为德国的希特勒***政权提供了思想资源。

在法学方面,《社会契约论》是近代自然法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近代自然法学的主要主张如理性主义、自然状态论、国家契约论、天赋人权论与法制主义皆脱胎于《社会契约论》。

同类推荐
  •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创新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创新

    本书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管理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针对具体问题展开研究的,重在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操作性强、可供借鉴的参考,同时也总结了高校管理的有效之道,提出了中国高校管理的逻辑体系和实务理念。
  • 传媒实践力

    传媒实践力

    来自传媒一线学者的经验总结。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出版、公关以及广告等方面,描绘新媒体发展现状,阐述传统媒体的行业特色;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媒体的趋势;详解新闻传播理论,梳理伦理法规脉络。持论有据,案例经典,既可领略草根博客的犀利,又可触摸学术论文的深邃。
  • 谁说8090不靠谱

    谁说8090不靠谱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代群体,这注定了他们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长大,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80后、90后独生一代,你如何处世?作为父母,如何调教80后、90后的孩子?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
热门推荐
  • 吐槽回忆

    吐槽回忆

    这大概是在校的一写吐槽吧,学习成绩超级烂的我在花一样的年纪干过的事。纯回忆。
  • 灵归人

    灵归人

    成王之路,皆为白骨;加王之冕,血火同铸。我们一直争夺着,所谓的王权。成王,败寇。
  • 三曲异世

    三曲异世

    前世爱恨交加,今生无声守护,异世血雨腥风,三世只为佳人!与人斗,与妖鬼斗,与天下神魔斗,只为谱写三世绝唱!神之使者的强大,不世名将的功勋,万族俯首的荣耀这一切都是这异世强加于身的宿命,凡事种种都是幻影,只为了……
  • 斋余

    斋余

    平时,心血来潮,闲来写几篇小故事。勿喷,勿忘。
  • 涩女不剩

    涩女不剩

    她为了救白血病晚期的双胞胎妹妹,与素不相识的他,有了共同的孩子。签订了那份价值千万的合约,出卖的是身体?是灵魂?是生命?收获的是亲情?是爱情?还是耻辱?当唯一的亲人远行,当一直守护在身边的人离去……失去了生活目的和动力的她,能否在越陷越深的红尘里拔身而起,找回迷失的自己?曾经的他和他,还有他,谁才是她的归宿?推荐好友的文《舞场妖精》为了揭开早年给她心里留下重创的死亡秘密,她孤身一人,化身“舞场妖精”,穿梭在豪门子弟之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操。从一个“有人生没人养”贱女子,摇身变成了身份尊贵的楚氏集团继承人——在那场明争暗斗的家族权力争夺中,她才是最大的赢家?酷似初恋情人的花心大少爷,被誉为音乐界天才的钢琴王子,十八般武艺深藏不露的“贴身保镖”?——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中,是谁,一直相伴,风雨无悔、不离不弃?
  • 你说我猜

    你说我猜

    天很蓝,很广阔,心很大,很勇敢。人生没有所谓的一帆风顺,能过拥有亲情,获得友情,抓住爱情,于安晴来说已十分满足。(っ'-')╮=????????
  • 湛心若雨椒若云

    湛心若雨椒若云

    一个异世穿越,一个王孙重生,相识与饥馑,相守于市井,世间有你,岁月安然,蓦然分离,才知情缠。青云之巅,亦记和你历经磨难,相执素手,共赏秋水长天。
  • 慕芸:连枝共冢

    慕芸:连枝共冢

    “错了吗!”“错了!”“还敢吗!”“不敢了!”谁也没想到一手遮天的慕琛居然怕老婆,第一次偶然的遇见让慕琛的眼睛无法从夏芸诗身上挪开,第一次感受到心跳加速的感觉,于是,一次次的情不自禁让这两位有情人最后终成眷属!慕琛成为了宠妻狂魔!
  •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意象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

    意象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

    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的比较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形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特点的原因。本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绘画空间表现的角度,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特点及其形成各自特点的成因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表明,中国山水画在空间表现中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意象空间,使山水画空间成为体现主体情怀,具有主观性理想化的艺术空间,并且空间表现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西方风景画追求视觉真实,使风景画空间成为现实空间的逼真幻象,其空间表现具有相对的静止性的特点。同时,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空间表现中存在各自特点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造成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对于中国山水画来说,则是“天人合一”思想和东方思维模式,以及汉字与书法等艺术的影响;在西方风景画来说,则是影响深刻的“摹仿说”和西方思维模式,以及古希腊雕刻艺术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