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700000073

第73章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1)

一句经典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时时更新的、有加无减的对它们的赞叹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两种东西便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康德

作者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一个皮匠家庭。16岁考入大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经常被迫停学,在同学资助下,前后用了7年时间才毕业。康德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过家庭教师。1770年被委任为哥尼斯堡大学教授,1786年被推选为该大学校长。他先后被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塔斯卡那(意大利)科学院选为院士或终身院士。康德学识渊博,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在大学任教期间,先后主讲过逻辑学、哲学、力学、物理学、自然地理学、人类学、自然通史和矿物学等课程。

康德的主要著作有《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关于运动和静止的新学说》、《以形而上学的幻想解释神灵者的幻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论永久和平》等。

成书背景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撰写的一部认识论巨著。

“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为本书冠以这一名称,是为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本书分为篇幅很不相称的两部分:“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其中“先验原理论”为全书的关键和主体,同时也是最难阅读的部分。

思想品读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主要阐述了两大问题:第一,关于科学知识的构成问题。康德主要探讨了知识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他认为,科学知识是用先验形式去整理、加工、改造和统一感觉经验的产物。第二,关于本体世界问题。康德认为,本体世界是超越经验的世界,是人的认识能力所不能及的世界。因为它不能提供经验内容,认识的范畴也不能应用于本体,从而不能形成认识对象,不可能有先天综合判断。上述两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问题,即关于人的认识本质、能力和界限问题。这是《纯粹理性批判》的中心思想。

18世纪的欧洲哲学界,认识论问题占据突出的地位,并形成了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和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论两大认识论派别。康德认为认识论问题如不解决,哲学只能在歧路上徘徊。他首先批判了当时欧洲流行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唯物理论,指出莱布尼茨认为不需要感觉经验,仅凭人类的理性思维便可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就可以达到真理,是“独断”和荒谬的。康德坚决认为人的心灵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莱布尼茨代表的旧形而上学是虚伪的。康德同意休谟的看法,认为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但他也批评了休谟否认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这实际上是否定科学知识。康德意识到了争论双方都有片面性,在批判双方错误的同时,也指出双方的说法都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康德的观点是,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知识来自于理性。依康德的这一观点,人类知识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人的感官提供的后天感觉经验,这些经验是混乱零散的东西;另一个是人类头脑中先天固有的带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认识能力。人类的认识活动就是用先天的认识能力对感官提供的后天经验进行整理,才能形成科学知识,因此人们头脑中任何一个科学知识都是这两方面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那么,人类是如何具有先天的认识能力呢?康德指出,人类的理性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两种“直观形式”,这两种形式先于一切经验,并且是经验形成的前提条件。康德认为,即使人的感官没有任何实际对象,“时间”和“空间”也先天地存在于人的意识中。当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时,我们体验到的外部世界就是一连串处于“时间”和“空间”形式中的过程,人们运用“先天的”思维形式对这一过程混乱零散的感觉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人们才能获得感性认识。所以只有从人类的立场,才能谈到空间与时间,它们不可能离开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它们属于人类的条件,是人类感知的先天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

康德进一步指出,人们通过“时间”与“空间”形式获得的感性认识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感性只能认识直观材料,不能算科学,还必须经过更高一级被称为“知性”的人类思维活动。而“知性”则是运用范畴、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康德说:“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所以必须将两者联合起来,才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知识。他把“知性”自身规定为包括统一性、多数性、必然性、偶然性等12个概念或范畴,“知性”活动把这12个概念或范畴运用到直观形式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中去,使这些材料具有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才能形成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科学知识。与“时间”和“空间”相同的是,“知性”也不是从自然界中得出它的规律,而是把自己的规律加于自然界,所以正如康德所说,“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 最后,康德指出,人类通过“知性”获得的科学知识,仅仅是对“现象界”的认识。而“现象界”中的东西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能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要超出“现象界”的认识,进一步把“知性”的各种知识再加以“综合”、“统一”,把它们整理成无条件的,绝对完整的知识,这是人最高级的认识活动能力,叫“理性”。

康德认为“理性”企图达到最完整、最高的统一体——灵魂、世界和上帝。康德把这三个统一体称为“理性的理念”,这些理念都是“现象界”之外的,康德把它们称为“自在之物”。康德断言说,“自在之物”是超经验的,不属于人的认识范围,因而不能用“知性的概念”去认识。然而,当“理性”去追求“理念”时,却又必须运用“概念”、“范畴”去认识它们,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自相矛盾。康德把这一矛盾称为“二律背反”。康德利用形式逻辑的归谬法来论证“二律背反”,即事先肯定命题的反面,然后论断它不可能,以此推翻对立的反命题,来证明正命题是正确的,从而证明理性要求超出“现象界”范畴,去达到最完整、无条件的“自在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1先天综合判断

《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知识是一种“先天综合判断”的理论,也即关于科学知识的含义及其构成问题,其目的在于回答如何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

(1)科学知识的构成及其先决条件。康德认为,科学知识是由经验材料和先天形式相结合所构成的。

(2)科学知识是一种“先天综合判断”。康德认为,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以逻辑判断形式出现的。而一切判断,按照其中主词和宾词的关系,可以区分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两种。

2先验感性论

“先验感性论”主要阐明纯数学是如何可能的问题,但目的和重点在于说明先天的时间和空间形式是感性知识成立的前提条件。

(1)感性知识及其构成的先决条件。康德所说的感性也即感性直观形式。感性直观形式是构成感性知识的先决条件和逻辑前提。康德断定,这种形式就是空间和时间。

(2)关于空间和时间的说明。康德认为,从性质上看,它们是先天的不包含丝毫的经验成分,这就是所谓“形而上学的说明”。从应用上看,它们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这就是所谓“先验的说明”。

3先验分析论

同类推荐
  •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又最具有代表意义,有关两国社会整体转型研究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转型的比较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俄社会转型学术研究方向。功军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就要出版了,这是关于两国社会转型与传媒变革比较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其所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 中国教育(修订版)

    中国教育(修订版)

    本书从教育制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教师发展、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教育投入、教育开放13个方面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阐释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并描绘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远景,集资料性与知识性于一身,具有权威性。
  • 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书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社会变革与思潮激荡的背景,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主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与否定篡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潮的交锋进行梳理、介绍、分析和评论,努力体现党性和科学性、理论性和可读性、论辩性和资料性的统一,是一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力作。
  • 中日相互报道的难点与误区

    中日相互报道的难点与误区

    中日两国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在新闻报道中难免产生摩擦,遭遇难点与误区。卓南生教授从日本媒体对大众进行舆论诱导的三大常用手段入手,指出日本大众在国际问题上容易达成高度共识的原因。同时指出日媒报道的国际新闻实质上反映出其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与大国意识。在以上两方面的铺垫下,卓南生集中分析了奥运时期日本媒体在西藏问题、毒水饺问题的操作以及钓鱼岛事件中日媒的姿态与角色。最后,卓南生指出了中国对日报道的三大误区:简化日本人士对华态度、不恰当使用“反日”、“排日”等易引起民族对立问题的词语,以及报喜不报忧的片面报道形式。
  •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选取张伯苓谈教育文章48篇,集中体现了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一些在公众场合的演讲则体现了张伯苓对于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向的认识。张伯苓(1876—1951),现代教育家。早年入北洋水师学堂,执教于家馆。1904年,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定名敬业学堂。1907年,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即民间所称“南开”,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1917年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次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大学。1919年秋正式开学。先后担任校长四十余年。
热门推荐
  • 戏瑕

    戏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部落冲突之系统奇遇

    部落冲突之系统奇遇

    奇遇系统,成为一代王者。主要选材于部落冲突、皇室战争。
  • 巴山旧事

    巴山旧事

    中原巴国是一块神秘而又浪漫的土地,在这里生活着的土家族儿女们虽然很少被外人所关注,但是他们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同样精彩的历史和传奇。 在这里不仅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与善良,而且他们还具有独特的武风和情感。《巴山旧事》记载着一个巴地广为流传的故事,土家儿女田虎和丹妹喜结良缘,可是王爷公子却追逼丹妹,要按土司王法施行初夜权。王府家丁强掳新娘,追杀田虎。危急关头,丹妹为了让田虎一心制服王爷、战胜土司,自己舍身赴死、跳进油锅,化为照亮人心的天灯。土司的野蛮残暴和倒行逆施终于激起山民的强烈义愤,邬阳关发生兵变。各地反抗斗争风起云涌,民众纷纷聚集万全洞、迫使土司头目投降官兵。内外交困之下,容美宣慰使田旻如走投无路、畏罪自缢,土司统治终于土崩瓦解,改土归流得以推行。
  • The Leadership Genius of Julius Caesar

    The Leadership Genius of Julius Caesar

    His supporters followed him because they wanted to, not because they were compelled pgsk.com 2,000 years after Caesar's death, this is still the kind of loyalty every leader wants to pgsk.com shows how anyone can learn to lead like Caesar.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孝劫

    孝劫

    “说说吧,关于你做的这件大事。”公安局的刑侦队长用一种奇怪的语气问眼前这个犯罪嫌疑人。刑侦队长叫乌鸦。乌鸦,是被他送进大牢的那些犯罪分子对他的称呼。此时此刻在他面前的嫌疑犯的罪名是挟持人质,抢劫银行。嫌疑人抬头看看乌鸦,肮脏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您尽管问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乌鸦显然没有料到这个人会这么坦然,冷静得出乎自己预料。
  •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Nicholas Nickleby(VII)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Nicholas Nickleby(VII)

    Nicholas Nickleby (or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Nicholas Nickleby) is a novel by Charles Dickens. Originally published as a serial from 1838 to 1839, it was Dickens's third novel.'Nickleby' marks a new development in a further sense as it is the first of Dickens's romances. When it was published the book was an immediate and complete success and established Dickens's lasting reputation. Left penniless by the death of his improvident father, young Nicholas Nickleby assumes responsibility for his mother and sister and seeks help from his Scrooge-like Uncle Ralph. Instantly disliking Nicholas, Ralph sends him to teach in a school run by the stupidly sadistic Wackford Squeers. Nicholas decides to escape, taking with him the orphan Smike, one of Squeers's most abused young charges, and the two embark on a series of adventurous encounters with an array of humanity's worst and best—greedy fools, corrupt lechers, cheery innocents, and selfless benefactors.
  • 成功缘于马上行动

    成功缘于马上行动

    所谓学以致用。就是强调读书人须与实际相结合。读书与致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为的就是更好地致用。如果读书不重视致用,不重视联系实际。那么它也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当然,与成功也就无缘。我们一再强调读书要与实际相结合,是因为“知识来源于致用”。那些给你知识,使你更聪明的书,并不会直接地生产出知识来,它之所以能够给你知识,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科学性的概括,是一个对学以致用的总结性记载。
  • 极品小山民

    极品小山民

    王阳明他从城里回来了!家里突然住进一个大学生村官!【而且还是个漂亮妹子!】王阳明混迹乡村,助力乡村扶贫,致了于打倒一切邪恶势力。爷爷托梦,王阳明为寻找爷爷死亡的秘密,竟发现了华夏国的文明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