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1100000026

第26章 军事人物(5)

二、中华民国以后人物录

高登明(1916~ ) 志丹县旦八镇白叶沟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1947年,历任赤安县少年先锋队队长,志丹县抗日救国会主任,三区组织科科长、巡视员,六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游击支队支队长等职。

1947年10月参军,任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警备1旅教导员。1948~1951年,任第一野战军第4军10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团政治处主任、第一步兵学校政委。先后参加了宜川、西府、荔北、保卫延安、扶眉和兰州等战役。1952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历任西北第4军10师29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第一步兵学校第1大队政委,公安第88团政委,青海省军区独立团政委,玉树军分区副政委,青海省军区后勤部政委,青海省海南军分区政委兼海南州委书记,西宁警备区政委,青海省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荣获二级英雄指挥员勋章、人民功臣勋章、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勋章。1981年4月离休。

杨丰林(1918~ ) 曾用名重祥,志丹县杏河镇老庄沟村人。1935年参加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乡长、区长、区委书记等职。1947年转入部队工作,担任民运工作队队长。1949~1958年,担任甘肃古浪县县长、县委书记,武威县县委书记。1959年,任武威黄洋水库工程处处长。1960年,任张掖专署农业局副局长。1961~1967年,任民乐县县委书记。1968年,任张掖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1970年,任张掖地委统战部部长。1972年,任中共张掖地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83年离休。

刘大林(1919~ ) 志丹县人。1933年1月参加红26军,后在陕甘宁边区政府警卫旅工作,曾在抗大七分校学习,历任班长、排长、警卫队队长、师通讯大队队长、营长、师参谋长等职。1965年转业,任西南设计院党委书记、四川省建筑学院院长。1989年离休。

石向琦(1924~ ) 志丹县金丁镇石沟村人。1943年10月参军,先后在志丹县警卫队、延安军分区教导旅第3团当战士、收发员、通信员。1948年12月至1981年4月,历任延安独立营1连指导员、西安公安第1支队保卫股股长、公安第13团3营教导员、宁夏军区司令部管理科协理员、宁夏军区直政处副主任、宁夏军区青铜峡县人民武装部部长、银川警备区副司令员。1981年6月离休。曾荣获人民功臣勋章、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独立功勋荣誉奖章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边志杰(1926~ ) 志丹县双河乡人。1940年7月参加革命。1947年2月至1952年6月,先后在志丹县一区、陕甘宁边区第13团、警备区第2团1连、第4纵队教育大队、第10师29团任游击队员、战士、排长、连长。先后参加过宜川、西府、扶眉、兰州等战役。1952年7月至1970年,历任第11师33团营长、副团长、团长。1971年,任第11师副参谋长。1977年转地方工作,曾任咸阳陶瓷厂、兴平玻璃纤维厂厂长、书记。1987年7月离休。

王俊贤(1927~ ) 志丹县金丁镇香柏沟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任志丹县六区郝岔乡文书。1945年春考入延安中学。1946年10月报名参军,在部队历任宣传员、文工团员、连队指导员、文化教员。1947~1948年随军转战大西北,参加了攻打榆林和宜川战役。1949~1950年随军进驻青海省西宁市。1951~1953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炮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里,仍在部队采访收集,编写“快板、演唱词、小型剧本”在部队演出。编导并谱曲的反映志愿军工兵部队在朝鲜战斗场面的中型歌舞剧《门桥舞》,被评为优秀节目创作一等奖。1953年在朝鲜时,在《志愿军战士》刊物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划桨的人》,在《志愿军报》上发表文艺作品多篇。在朝鲜战争中曾受部队嘉奖一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评功记好两次。离休后,在《延安大学》《黄陵文学》杂志上发表中篇小说《石头姐》,曾在《陕西老年报》上发表过《彭总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抢修工事》《怀念老师》等文章。纪实作品在许多报刊、书籍中发表。他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事迹和照片曾在延安电影院、延安凤凰山革命纪念馆多次展出。

刘从军(1930~ ) 志丹县金丁镇小蒜川村人。1945年12月入伍,在热河军区热北军分区工作,任干事。1950~1951年,在空军第二航校、第4混成旅、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空军第4师翻译室工作,任机要秘书、翻译室主任。1957年苏联空军工程学院毕业后,于1958年先后任国防部五院、航天部二院科室主任、所长、局长、院长。荣获部级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航天50周年杰出贡献奖。是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宇航学会理事,中国无人飞行器学会董事长,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航空知识》杂志常务编委,十几种火箭导弹武器总设计师。有三项发明获国家一、二等科技进步奖,发表译著、论文、科普文章十余部(篇)。

张凤华(1930~ ) 志丹县顺宁镇人。1946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副参谋长、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等职。1976年7月转地方工作,先后任吴旗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常委、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协主席等职。1990年离休。

曹树仁(1930~ ) 志丹县旦八镇吊坪村人。1939年11至1949年12月,先后在陕甘宁边区体育院、延安中学、西安市一中上学。1950年11月,在河北唐山空军第17师学习,后分配到电台工作。1952年4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荣立抗美援朝三等功。同年12月,任宁波机场航空第2师电台台长。1955年10月在青岛海校学习雷达专业。1957年6月,任东海舰队温州水警区雷达参谋。1958年11月荣立个人三等功。1960年3月,任海军南麂雷达观察站站长。1966年5月,任温州水警区雷达观察大队大队长。1971年2月,任温州水警区通信科科长。1977年12月转业,任陕西省公安厅劳改局下属的铜川市新川水泥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副政委。1980年1月,任温州地区经济协作公司副经理。1984年8月,任温州市物资局纪检组组长。1990年12月退休。

张景荣(1930~ ) 志丹县金丁镇卜鱼沟村高嘴子村人。1947年8月参军,在志丹县警卫队服役。1948年4月,调入延属分区警卫营2连,任通信员。1949年3月,随部队整编到骑兵第2旅,任通信员。1951年,任兰州军区骑兵第1团警卫员。1952~1961年,先后任骑兵第1团5连班长、1连排长、特务连指导员。1962年,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支队支队长。“文化大革命”初期,先后到甘肃省阿岗镇、陇西113厂、武都县、白银市十一冶金公司“支左”,任军代表。1969年4月,任兰州军区第105农场副场长。1979年转业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外贸局加工厂,任厂长。1990年离休。

刘志荣(1931~ ) 志丹县金丁镇马子川村人。1947年2月入伍,先后在保安大队、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警备1旅2团1营、志丹独立营、延属分区警卫营当通信员、文书。1949年6月,在陕北行署保安处学习班学习。1950年1~12月,先后在陕北军区政治部保卫科、延安军分区独立2营任排长、青年干事。1951年8月,任西北公安第1支队2营4连副指导员。1954年1月,任西北公安第13团政治处组织助理员。1955年12月至1957年8月,分别任西北公安内卫第71团政治处、甘肃省公安内卫第4团政治处四级助理员。1958年3月,在长春第二政治学校学习。1959年2月,任宁夏军区独立团政治处助理员。1960年2月,任宁夏军区独立团1连指导员。1962年2月,任宁夏军区政治部组织处干事。1964年7月,任宁夏军区步兵第6团政治处主任。1966年9月,任宁夏军区独立师第1团政治处主任。1969年5月,任青海省军区步兵第4团副政委。1970年11月,任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8团政委。1978年10月转业,先后任陕西省咸阳地区石油煤炭公司、咸阳地区五交化公司副经理、巡视员等职。

胡 弟(1933~ ) 志丹县金丁镇胡兴庄村人。1945年2月入伍,同年5月在延属分区特务连学习。1946年6月至1948年9月,先后任延属分区独立团2营、教导旅2连司号员。1948年9月至1952年1月,先后任第一野战军第6军16师48团2营和48团团部司号长。1952年2月,在空军第六航校飞行大队学习。1954年10月至1964年8月,任空军第3师8团1大队飞行员、飞行中队中队长。1964年9月,任空军第34师101团二大队参谋长。1970年8月,任空军第34师101团参谋长。1978年9月转业,任北京市西城区环卫局副局长。1979年12月,任北京市体委航空运动学校校长。1985年5月,任北京市体委陶然亭游泳场场长。1994年3月离休。

张贵有(1935~ ) 志丹县永宁乡郭胡洼村人。1948年在志丹县独立营当战士。1948年4月,在联防司令部当战士。1949年1~12月,任副班长、班长。1950年1月,任延安军分区助理员。1969年11月至1979年10月至,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部长。1979年10月,任甘泉县人民武装部部长。1981年1月,任延安军分区副司令员。1985年11月离休。曾获胜利功勋荣誉章、解放奖章、西北解放纪念章。

吕长堂(1938~ ) 志丹县金丁镇酸刺沟村人。吕廷秀之子,从小随父母在部队生活。1948年7月,入延安行知中学学习文化、训练和劳动,训练结束后参军,任部队译电员、卫生员、文工队员。同年12月随父母和部队进军大西北。1950年7月至1958年,在北京育才学校、北京101中学读书。1959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火箭发动机专业学习。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对空导弹研究所,从事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科研设计。1965年6月,到航空工业部(三机部)六队从事科研设计工作。“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造反派冲击。1971~1979年,对美国权威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计算理论——AD258519报告进行研究计算,撰写出论文《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孔星形药柱的解析设计》,在科学院学术季刊《力学学报》上发表后,被美国国防部全文翻译,列入世界性高级刊物美国AD报告(编号是AD—A124826),与美国权威AD258519报告并列流行和使用于世界各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与教学中。1980年,到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任讲师。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撰写教材和论文几十万字,曾带研究生参加《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和《导弹百科辞典》及GJB标准(国际标准)等工具书的编著和出版。1987~1996年,参加了中央军委下达的某种大型科研任务,独立负责一个子课题,组织实验、构建数学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上机计算、撰写论文等,在评审验收中被评为完成最好的子课题。2000年退休后,一项北京2008年奥运会民用品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

曹 雄(1939~ ) 志丹县义正乡曹河村人。1947年在延安保育小学学习。1950年在西北保育小学学习。1953年在西安市三十八中学就读。1959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数理系应用数学专业学习。1964年在北京九所工作。2002年退休后又返聘九所。从事国防科研研究40余年,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次,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次,国防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

曹东林(1940~ ) 女,志丹县旦八镇吊坪村人。1946~1960年,先后在延安保育院、华北小学、北京女八中上学。1961年入伍,在0038部队服役,后到0684部队任资料员、助理馆员、馆员(正团职)等职。1979年,调至总政治部749部队“国防科技情报工作通讯”编辑部工作。编译论著多篇,参与编辑出版了图书情报人员职称考核培训专集。协助陕西省党史办公室编辑出版《曹力如》一书。1982年调到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声像室工作。1992年在总政治部工作。1996年退休。

刘海燕(1941~ ) 女,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村人。1966年毕业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先后在广州军区野战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兰州军区西安323医院工作,任五官科副主任(副师职)。

高儒林(1942~ ) 志丹县旦八镇元峁村瓦窑巷人。1961年参军,在53232部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1965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班禅活佛的卫士长(正营职)。1968年,任新疆马兰发射基地后勤部助理员(副团职)。1971年,任陆军第一医院行政助理员。1979年,任兰州军区军医高等专科学校大队长(正团职)。在部队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师嘉奖一次、团嘉奖三次。1985年转业到甘肃省能源开发总公司,任副总经理、总经理。2002年退休。

曹东光(1943~ ) 志丹县旦八镇吊坪村人。1963年8月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1968年8月分配到航天部三院159厂(现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高级工程师。曾三次被评为部级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院级先进科技工艺工作者,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2003年10月退休。

贺志科(1947~ ) 志丹县纸坊乡白银子河村人。1964年12月入伍,在8136部队服役。1966年4月,任青海省黄南公安大队、黄南军分区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1970年5月,调任青海省军区通信站任分队长、台长、政治指导员。1979年10月,任青海省军区散射通信站副教导员。1981年7月,任青海省军区司令部参谋兼青海省人防办通信处副处长。1986年12月,任青海省人防办公室秘书处副处长、处长。2000年,任青海省人防办公室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副巡视员。

李光明(1947~ ) 志丹县金丁镇金汤村人。1966年10月参加工作。1969年2月应征入伍,在解放军总后勤部第312兵站服役。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4月被提为23级,正排职干部。1973年9月至1977年7月,在空军军医学校学习,同时被任命正连职助理军医。1980年6月,被评定为技术二级(副营职)。1984年6月,被评定为技术四级。1988年8月,调到空军北戴河疗养院工作,同年10月提升为技术九级,副团职主治医师。1992年6月,升为技术八级(正团职)。1997年10月,升为技术七级(副师职)主治医师。1999年4月退休,副师职待遇。

薛荣峰(1949~ ) 志丹县张渠乡人。1973年入伍。1975年,任第47军侦察连排长。1980年,在高炮团组织股工作,荣获三等功一次。1985年,任黄龙县人民武装部副政委。1986年4月至1991年10月,任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副政委、政委。1991年11月,任吴旗县人民武装部部长。2000年退休。

李宏刚(1955~ ) 志丹县旦八镇人。1976年2月入伍,在延安军分区服役。1978年2月起,在延安军分区独立连任班长、排长。1981年11月,任延安军分区吴旗国防工程会计。1983年5月,任黄陵县人民武装部参谋。1986年5月,任延安军分区南泥湾农场会计。1987年10月,任延安军分区武器库主任。其间,1986年5月至1994年6月任延安军分区后勤部副营职助理员。1994年6月,任延安军分区战勤参谋(副团职)。1995年11月转业。1997年8月,任延安市交通战备办公室副主任。2002年6月,任延安市交通局纪检委书记。

曹崇岭(1956~ ) 志丹县旦八镇吊坪村人。1973年11月入伍,在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服役,曾任空军地空导弹兵第17旅旅长。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一次,受嘉奖二十多次,三次被兰州空军、空9军评为优秀师团领导干部。撰写军事学术论文24篇,其中13篇论文分别被空军、兰州空军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2005年8月转业到陕西省广播局,任巡视员。

王生杰(1958~ ) 志丹县金丁镇金汤村人。1976年1月入伍,在延安军分区独立连服役,任过副班长、文书、班长。1979年3月,在延安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部科工作。1980年9月,在西安陆军学院参谋队学习。1982年6月,任延安军分区司令部作训科参谋。1984年7月,任陕西省军区独立团组织干事、轮训队队长。1985年9月,任陕西省军区教导大队教员、教务参谋、学员队队长。1992年6月,任陕西省人民武装学校组宣办主任(副团职)。1998年8月至2005年,先后任子长县县委常委、县人民武装部政委、党委书记,铜川市王益区区委常委、区人民武装部政委、党委书记。在部队曾被总政治部授予“优秀政治教员”,被兰州军区授予“支援西部大开发先进个人”、省军区授予“优秀政工干部”等称号,多次荣获“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曾主编了《新兵知识手册》《基层人武部工作指南》等军事书籍,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发表作品36篇。2006年转业,在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机关党委工作。

张增友(1958~ ) 志丹县保安镇豪沟村人。1978年3月入伍,在148师444团炮兵连当战士、班长。1979年9月,在乌鲁木齐陆军学院上学。1981年7月,任步兵第5师13团100炮兵连排长。1984年8月至1992年12月,历任兰州军区守备旅指导员、政治部保卫科干事、副科长、科长。1993年1月,任兰州军区驻新疆军事检察院检察员。1994年1月,任兰州军区新疆法院审判员、副庭长。2001年3月,任兰州军区军事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三级法官。

石存银(1959~ ) 志丹县旦八镇双墩村人。1978年3月入伍,在148师炮兵团1营1连任副班长。1979年2月参加中越边境作战,同年8月在南京炮兵指挥学院学习。1982年1月,任步兵第7师炮兵团1营3连连长。1986年5月,任步兵第7师炮兵团2营副营长。1994年5月,任步兵第7师炮兵团副参谋长。1995年5~12月在宣化炮兵学校学习。1996年12月,任武警第7师706团副参谋长。1997年12月,任武警7师19团参谋长。1998年3~12月在天津武警指挥学院学习,个人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受到嘉奖20次。

王成章(1961~ ) 志丹县顺宁镇任坪村人。1978年3月在第50军148师历任战士、班长、区队长、正连职参谋。1986年3月,任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军事科副科长、部长助理。1996年12月,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1998年5月,任黄龙县人民武装部政委。2000年3月,任洛川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县委常委。2003年10月,任延安市城市管理局纪委书记,党委成员。

高生明(1962~ ) 志丹县旦八镇界湾村人。1980年12月入伍,在解放军汽车第19团服役。1982年8月,考入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汽车管理与指挥专业。1984年7月,任汽车第49团副排长、排长、汽车连连长、修理连连长兼技术员、副营长。两次赴青海高原执行援藏运输任务。1990年和1991年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12月,在济南军区后勤部第33分部负责综合修理所组建工作,同年任该所所长兼助理工程师。1996年6月晋升为工程师。2001年12月晋升为技术八级(正团职)。2003年12月转业。

曹林安(1965~ ) 志丹县旦八镇吊坪村人。1983年12月入伍,历任班长、排长、司务长、副中队长、中队长、警务参谋、作训参谋、作训股股长、教导队队长、副参谋长等职。2005年4月,任榆林市武警支队参谋长,中校警衔。入伍20余年来,先后参加“处突”战斗31次,击毙罪犯4名,抓捕犯罪嫌疑人86人,解救被扣押的地方领导和群众137人;参加抢险救灾11次。1996年8月,在榆林市靖边新桥水库抗洪抢救战斗中,担任突击队队长,在水库大坝连续奋战15天不下火线,直到抢险结束,抢救遇难群众46人,给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亿元。2001年7月,带领官兵参加横山马坊爆炸抢险救灾,挖掘遇难群众40多人。2004年9月,组训并带队参加武警陕西省总队机动分队比武,夺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2005年4月,带领参谋人员潜心钻研军事科研,所研制的执勤指纹考勤系统被全总队推广应用,研制的“哨位语音提示钟”有效地解决了监控人员打盹、瞌睡现象。并受到各级嘉奖16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警官与先进12次,破格晋级四次,荣立二等次一次,三等功三次。

曹崇凯 志丹县旦八镇吊坪村人。1963年入伍,青海部队团级干部。

韩俞红 志丹县旦八镇旦八村人。1982年10月入伍。2001年任宝塔区人民武装部副部长。2003年12月转业,在延安市招商局工作,任助理调研员,副县级。

姜青斌 志丹县旦八镇槐湾村人。1983年10月入伍。2003年1月任武警安康支队副支队长。

刘景权 志丹县金丁镇小蒜川村人。1947年参军,后任兰州军区骑兵2师某团团长。转业后在甘肃省庆阳市粮食局工作,任副局长。

李光明 志丹县金丁镇金汤村人。1964年12月入伍,在87405空军部队服役,后任团参谋长。

马振斌 志丹县义正乡塔青村人。1973年入伍,在新疆部队服役。1976年任团长助理。1994年转业,在陕西省建设银行工作,任副行长。

王旭光 志丹县金丁镇金汤村人,具体情况无考。

胡宗华 志丹县金丁镇胡兴庄人,具体情况无考。

李兴荣 志丹县杏河人,具体情况无考。

吕光前 志丹县杏河人,具体情况无考。

刘德勤 志丹县永宁镇象嘴人,具体情况无考。

谢德孝 志丹县永宁镇象嘴人,具体情况无考。

徐伯丰 志丹县纸坊乡前水沟人,具体情况无考。

同类推荐
  • 军用勤务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勤务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 新的帝国

    新的帝国

    统一的大陆,帝国的腐败,人民的起义战争,谁又将是代表正义?胜者将书写历史。
  • 浴血指战员

    浴血指战员

    横店龙套李景林意外穿越民国溃兵收容站,从挣扎求存到浴血抗战,在身边战友用生命的教育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部队指战员。群:156094847
  • 我战魂无敌了怎么办

    我战魂无敌了怎么办

    在战魂大陆,不是一名战士你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没错,集三个人的记忆于一身的周弈成为了一名战士并觉醒了最最最无敌的战魂,从此,一个令整个大陆为之颤抖的怪物,诞生了~~
  • 神箭传说

    神箭传说

    一场延续了十年的战争随着匈奴王庭的覆灭终告结束,天下却并没有恢复人们意想中的太平盛世,一场更大的战乱悄然降临到了立国百余年的大陈帝国。揭杆而起的贫苦百姓、据险而守的亡命大盗、不甘覆灭的匈奴残余、力图复国的前朝遗族、大权在握的权臣大将、觊觎中原的四方夷族、忠于帝国的贤臣良将……一时间群豪并起,纷纷为自己的理想而舍命相搏。乱世英雄出,卧虎藏龙的神州大地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人再可以置身事外.----------------
热门推荐
  • 混在大明当老师

    混在大明当老师

    这是弘治十三年的秋天,连绵的暴雨刚停。杜慎悲愤看着见底的米缸,为了不饿死,他只好重操旧业当个老师。可谁能解释下,老师不正经也就算了,为什么学生们也净是些祸害牲口?苍天啊,他是教书的,不是杀猪的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以运动为名

    以运动为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轰轰烈烈参与奥运营销的企业们的营销效果也自有了分晓,本书也对各企业在奥运期间的各类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很多企业都进入了后奥运营销时代,甚至有很多企业压根儿就偃旗息鼓了。然而,体育营销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奥运会这样的全球顶级赛事之外,各类体育比赛层出不穷,企业怎样根据自己的实力和需求来确定合适自己的营销策略?怎样将有限的营销资源作用最大化?怎样避开硝烟弥漫的营销战场另辟蹊径?……一切的问题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 我看着风停了

    我看着风停了

    我乃是一株曼珠沙华,修炼百年才得人形。他乃是蜀山弟子,我爱慕他可他为何就是察觉不到呢?原来啊他只是不爱我罢了。
  • 冰雪圣殿

    冰雪圣殿

    遇见你时,是幸福的开始?还是灾难的来临?我不求你名扬大陆,只希望你平安!神幻大陆,冰之女神与圣殿之主的恋爱故事!
  • 镜子中的他

    镜子中的他

    又名《双面镜》,新书出版了!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一面为正,一面为邪。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在这虚无缥缈的静中世界,该何去何从……
  • 引爆正能量(经典珍藏版)

    引爆正能量(经典珍藏版)

    你能变得幸运吗?你能远离抱怨和焦虑吗?你是否苦于拖延,缺乏自控?你是否总感觉乐观不起来?你是否总觉得不自信,惯于悔恨和自责?正能量指数可以改变吗?如何用正能量驱散负面情绪?如何通过制造正能量改变自己的身心状况?如何改变恶习,拥抱新生活?立刻行动,开启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引爆正能量,你可以用正能量改变自己不如意的生活,开启人生新纪元。
  • 人生一受

    人生一受

    一出生就瞧见父母,陌生的世界不再孤单。青年时爱情依偎、友情伴身。老年有所追忆,怡然自乐。可如果出生就是孤儿,养成孤僻性格,终是爱情无门、友情无望。老年凝神眺望、无思无挂。孤独的人爱吃苦,苦中有乐,苦中有理。于是受苦的道理何人能懂
  • 详解易经系辞传

    详解易经系辞传

    《系辞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使之不仅止予占卜,还进而成为一套哲学理论。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易经》产生的情况及来源,二是《易经》与天地宇宙的关系,三是谈及《易经》不同的卦象如何构成,四是谈及《易经》的功能。《系辞传》的思想十分复杂,内涵极深。故此,历来有不少人去注释和研究它。作者穷其三十年修易之功力,溯本追源,把这套很多现代人用于占卜术数和商业管理的伟大的中国哲学理论,化为现代人人人能读、能用的思想宝典,还原《易经》的本来意义,使大众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不致使这部代表原始儒家思想的典籍没落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