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200000030

第30章 时时精进的终身学习(2)

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比如,每天笑容多一点点;每天行动多一点点;每天创新多一点点;每天的效率高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的明天与昨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

放低姿态,学习也需要“空杯”的心态

真正有学问的人,明明自己的修养与知识都在很多人之上,但是他每次总是谦虚地向别人请教,真正做到了“不耻下问。”这一点很难得,因为通常人们都比较自恋,认为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哪里能放下身份向他人请教呢?尤其对于一些有才华的人,更难以想象让他向一个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一个人越是学问高反而会表现得越谦恭,这是知识与修养给他带来的改变。当年大哲学家柏拉图就有这样的事情。有人问他:“像您这样的大哲学家为什么还要那么谦虚呢?”柏拉图说:“据我所知,人的知识就像是一个圆圈,圆圈里面的是你已经知道的知识,圆圈外面代表的是你的未知。你会发现圆圈越大的人就越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很不足。”这一点就像我们说的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是往下弯腰,一个人的学问越高也就越发显得谦虚。

隐峰禅师从马祖禅师三年,自以为得道高深,于是有些洋洋得意起来。他备好行装,挺起胸脯,辞别马祖,准备到石头希迁禅师处一试禅道。

马祖禅师看出隐峰有些心浮气傲,决定让他碰一回钉子,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临行前特意提醒他:“小心啊,石头路滑。”这话一语双关:表面是说山高路滑,小心石头绊了栽跟头;实际却是说那石头禅师机锋了得,弄不好就会碰壁。

隐峰却不以为然,扬手而去。他一路兴高采烈,并未栽什么跟头,不禁更加得意了。一到石头禅师处,隐峰就绕着法座走了一圈,并且得意地问道:“你的宗旨是什么?”石头连看都不看他一眼,而是两眼朝上回答道:“苍天!苍天!”(禅师们经常用苍天来表示自性的虚空。)隐峰无话可对,他知道“石头”的厉害了,这才想起来马祖说过的话,于是重新回到马祖处。

马祖听了事情的始末,告诉隐峰:“你再去问,等他再说‘苍天’,你就‘嘘嘘’两声。”你石头用“苍天”来代表虚空,到底还有文字,可这“嘘——嘘”两声,不沾文字!真是妙哉!隐峰仿佛得了个法宝,欣然上路。

他这次满怀信心,以为天衣无缝了。他还是同样的动作,问了同样的问题,岂料石头却先朝他“嘘嘘”两声,这让他措手不及。他待在那里,不得其解。怎么自己还没嘘出声,就被噎了回来!

这次他没有了当初的傲慢,丧气而归。他毕恭毕敬地站在马祖面前,听从教诲。马祖点着他的脑门:“我早就对你说过:‘石头路滑’嘛!”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事应当谦虚认真,不要满足于现状;学习要深入细致,不能心浮气躁。

学问高时意气平,人生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有“空杯”的心态。你只有将自己的姿态放低,才能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智慧。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就因为它总是在最低处,因而所有的溪流都汇集到大海的怀抱中。知识越是渊博的人的胸怀就会变得越宽广,这样他获取的东西会越多。

学问的最高境界是无所不知而又一无所知

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无所不知,还是一无所知?

人有所精,物有所专,本不是坏事,然而有时一个人的某一专长到达一个最高境界,反而会挡住其他知识。知识到达最高处即为“无知”,始终宁静,没有主观,没有先入为主,就是最高的学问境界。

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是一位“无知”的智者,他说:“你们把我看成有学问,真是笑话!我什么都不懂。”他曾经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画了两个圆圈,一大一小。他对他的学生们说,大圆好比是他,小圆好比是某个学生,圆的面积代表知识,圆的周长代表与未知领域的接触,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他们的无知面。圆的面积越大,相应的周长也越长,这就表明知识越丰富的人,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苏格拉底一再宣称自己“毫无智慧”,同时又津津乐道于这样一个神谕,即当他向神殿提出“有什么人比我更贤明”时,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一个人比你更贤明”。

如果将哲学看作一个人,他正是这样一位大师。从其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博大的智慧胸襟的角度看,哲学真的无所不知,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到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从千年前的奇思妙想到当今的智能科学,无一不为哲学所关注。然而,从事物的具体性和特殊性的角度看,哲学又是一无所知的,他无法告诉你几千年前的世界是怎样的,也不能告诉你机械是怎样运作的,甚至不能具体地告诉你心脏是如何活动的,相对于科学,哲学又是一无所知的。

读过蒲鹤年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颇有所感,“大实若虚”与“大伪似真”,谈论了丁肇中先生的“无知”与一位“万能科学大师”的“无所不知”。世界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40岁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接受采访或提问时,无论是本学科问题还是外学科问题,也无论提问者是业内人士还是业外人士,丁肇中最常给出的回答是三个字——“不知道”。他曾解释:“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要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

曾有则有趣的寓言,一位自命不凡的人为了难倒一位年长的智者,绞尽脑汁,收集了历史、地理、哲学、物理等各个领域的未解之谜,将所有难题摆在老人面前,让这位众人口中的智慧大师以一句话将所有问题回答出来,老人笑了笑,用一句话说出了他的答案——我全都不知道。这位自命不凡之人其实还是未能难住这位“无知”的智者。

真正的学问到了最高处便是“无知”。学问充实了以后,自己却感觉到空洞无知,这才是有学问的真正境界。

无所不知而又一无所知,正所谓“绝顶聪明绝顶痴”。

懂得珍惜学到的智慧和真理

在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还没有佛法的时代,曾经作过婆罗门,这位婆罗门不仅品格清高,而且与众不同。于是,释迦牟尼便产生了访求佛法的愿望。那时,正好忉利天王在天宫看到了这一幕,于是想要试试他是否是真心地想求得佛法,于是忉利天王化为长相极其凶恶的罗刹鬼,找婆罗门说法,但是仅说半偈(印度古代的习惯以四句为一偈)。婆罗门听了罗刹鬼所说的半偈很喜欢,要求罗刹再说后半偈,罗刹不肯。婆罗门极力恳求,罗刹便向婆罗门说道:“你要我说后半偈,也可以,你应把身上的血给我喝,身上的肉给我吃,我才答应你。

”婆罗门为了求得佛法,立刻就答应说:“我甚愿将我身上的血肉给你。”罗刹以婆罗门既然诚恳地允许,便把后半偈说给他听。婆罗门听到了后半偈,真心地觉得十分心满意足,不但自己欢喜,并且把这偈书写在各处,遍传到人间。婆罗门在各处树木山岩上书写此四句偈后,为维持信用,便想应如何把自己肉血给罗刹吃。于是他跑上一棵很高很高的树上,跳跃下来,自以为可以丧了身命,便将血肉给罗刹吃。罗刹看婆罗门不惜舍命求法,心中十分感动,当婆罗门在高处舍身跃下,未坠地时,罗刹便现了天王的原形把他接住,这婆罗门因此而没有死掉。罗刹原本就是忉利天王所变的,只是想试试婆罗门,现在看到婆罗门求法如此诚恳,自然是十分欢喜赞叹。

的确,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愿意为了求得佛法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是因为他深深地明白要想求得真正的智慧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一定要懂得去珍惜。也正是因为真理的可贵,才使得很多人在真理的面前都曾发出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生感叹。

然而,在寻求真理的通路上,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艰难险阻布满荆棘的,有的时候甚至是要为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正因为如此,真理更是难能可贵,也才会有无数的人不畏艰难而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真理,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伟大的意大利天文这家布鲁诺就是因为发现并坚持“日心说”而与当时宗教承认的“地心说”发生严重冲突而于1600年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布鲁诺因坚持真理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真理的魅力与吸引力是巨大的,否则,不会有那么多的人为此而前赴后继。可见,那些得到真理、明心见性的人从真理中找到了自己的未来面目,并且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超越了生命、进而把握了生死。

的确,一个洞悉了人生百态、达到了智慧圆融境界的人又怎么会因为追求真理之路的艰辛而退缩、只去关注自身的安危呢?对于他们而言,真理和智慧的价值远远高于生命本身。而一个掌握了真理的人必将是一个快乐而生命充实的人。

在佛门证果最低限度的是阿罗汉。也是一衣一钵就能自足常乐,每天充满快乐并看破了人世间的一切假象。不执著于一切的外在从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解脱,真正的自由是不是失去了一切如金钱名利地位,等等。在高山上在旷野中一个人独处时,仍然喜悦,不改其乐。人应该追求这种喜悦、这种快乐。这才是从孔子、老子和佛陀获得的某些东西,也是我们一生真正值得追求的。

佛祖为了求得佛法而甘愿献出自己的血肉,以此获得真理和智慧;古人为了寻求真理而折柱强项;弘一法师为了佛法真理而甘愿放弃尘世的荣华高贵和功名利禄而潜心修佛。而我们已经不需要去像佛祖那样以生命为代价、也不必像弘一法师出家修行便也能去寻求真理,得享快偿而充实的人生。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是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

不知则问,好学的人还要勤问

学问学问,要学,更要问。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多向人请教,多向人学习,接受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人生经验的所得,便是学问。清人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同类推荐
  • 观心:金刚经心释

    观心:金刚经心释

    榜样和化身!他望着蓝色海边的高贵身影,欣喜若狂地相信他已经拥抱着美本身,这一形象是上帝构思的产物,是寓于人类心灵的纯洁完美的形象,是值得尊崇的人类形象和画像……书里说,太阳使理智和记忆混乱迷失,使人的灵魂因为纯粹的快乐和执着眷恋它所照射的最美丽的物体而忘乎所以,迷失方向:是的,它只有借助于某个物体,才有可能达到更离的境界。爱神模仿数学家,为了把抽象的概念传授给迟钝的孩子,必须借助于具体的的模型:上帝也采用这种方式,为了向我们展示其伟大,利用年轻人的形体和肤色,使概念上的东西可视化,引起人们对美的反思,使我们在看到后既满怀忧伤,又燃起希望之火。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热门推荐
  • 吟而不寻

    吟而不寻

    你说的美好的一切,其实不过就是一眼万年,把最好的时光,给了那个远行的少年。
  • 北使纪略

    北使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男人要懂礼仪学

    男人要懂礼仪学

    礼仪是潜移默化的东西,掌握以后多多应用,自然可以影响你的一生。《男人要懂礼仪学》收录了大部分社交礼仪,包括穿衣礼仪、沟通礼仪、交际礼仪、电话礼仪、职业形象礼仪、商务礼仪等。编者墨墨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在阅读《男人要懂礼仪学》以后,懂得礼仪,在交际场合可以应用自如。
  • 血剑酆都

    血剑酆都

    九重天之上,神魔俯瞰世间事。三千里飘血,几使人间变酆都。虽一介穷儒,戴罪之身。然宝剑在手,道理藏心,天下虽大无我不能安身之所,江湖虽远何处非我立命之地?我白小七,此生但行当行之事,杀该死之人!
  • 最强韩馥之三国崛起

    最强韩馥之三国崛起

    穿越三国做韩馥,我是大汉冀州牧!袁本初曰:“这厮不按套路出牌!”曹孟德曰:“天下英雄谁敌手?韩馥!”看现代宅男在三国时代强势崛起!美人,名将,顶级谋士!我的还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 万妖剑祖

    万妖剑祖

    (剧情流,不套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少年云逍,偶得上古神器炼妖壶,可将妖物炼化成灵丹妙药,可熔炼兵器,提升等级。从此,登天路,踏歌行。成万妖之祖,杀回凌霄城,血战诸天!
  • 娇宠公主之我的将军啊

    娇宠公主之我的将军啊

    她是盛世王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顶着“定国安邦”的预言而降生。可刚刚满月,她的母妃就被恶毒妃嫔气死,而她的孪生妹妹也被秘密送出皇宫……九岁那年,她因一时贪玩而落入土匪之手,后宫的势力打算借此让她永远消失时,是那个她一直崇拜的骁勇大将冒着生命危险,护她躲过刺杀。可还未等她报答之时,她的恩人竟命丧黄泉、身败名裂。十年之后,她有了双重身份,一个是最得宠爱却甘愿吃斋念佛的三公主;另一个却是无情狠辣的凌风阁暗卫。她的人生,本只为复仇而活,可那个曾照亮她人生的温润少将回京,将她沉寂多年的内心再次唤醒,面对他的深情,她竟如迷失的小鹿般不知所措……
  • 重生之金融女王

    重生之金融女王

    懦弱自卑的温蓉,因了丈夫的‘宠溺’,父亲在经济上走出低谷,而渐渐恢复自信。然,当一切伪善的面具撕开。当丈夫理智气壮的吼出:“你爸爸在外面有野女人,全世界都知道了,就你这个白痴不知道呢!老子跟他厂子整点钱怎么啦!总比他给野女人强吧!老子这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你和孩子?”时,当她忍受不了他渐露的狰狞面容提出离婚时,他狠狠掐在尚在襁褓中儿子细嫩脖颈间时,心灰意冷之下,她选择了暂时的逃离。一本财商教育书籍的出现,改变了她的惯有思维。为带出那个可怜的孩子,为给母亲一个幸福的未来。几年间,她努力拼搏奋斗,却依旧是穷困潦倒,正当一切都在向着预期前进时,却被突然查出的癌症,轻易毁去。上天待她终是不薄的,再睁眼,她却回到了充满希望的十岁。既然,让我重生,那么……【片段一】“什么都靠不住,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把握命运。现在弱,不代表永远弱。不怕你没有一身强者的本领,担怕你失了一颗强者的心。”女子身上,仿若注入世间最为强大的力量,披靡天下,让人有种世界兼匍匐于其脚下的错觉。那坚毅的眼神,弱小的身体,无不扣人心弦。“咱家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要人脉没人脉,有强者的心有个P的用”稚龄的妹妹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况,对姐姐莫名的自信不以为然。“钱不是万能,只有学会赚钱的本事,运转金钱的能力,才是立世之本。而当你一个人,就可以轻易制造或者挽救一场金融灾难时,当你有足够颠覆世间的能力时,一切便都不再是问题。你就是金融界的王,也将是这世间的王。”——金融女王。温蓉语当她站在巅峰时,幼时的话语,却成为了青年一代的座右铭。【片段二】:“我管你去哪?睡野地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只是你的姑姑,你父亲的妹妹,不是你亲妈,你想离婚还是想干嘛,都先滚出我家再说”(前世,姑姑在她绝境中,深夜投标时,绝情的话语,依然历历在目。今生,情况却截然相反呢!“我亲爱的姑姑,不好意思,您只是我父亲的妹妹,不是我亲妈,您是病也好,死也罢,请离我家远点,不要把我家那漂亮的地板弄脏,您……赔不起的。”“你这个吸血鬼,狼心狗肺的东西,亏你小时候吃不起白面馒头,我半袋半袋的偷偷给你送呢!”“来人……给我姑姑送一车白面,以谢她……昔日赠面之恩。”恩者,滴水以涌泉报。仇者,鞭尸,千百倍以报之。——金融女王。温蓉语【片段三】:“姐姐,有人欺负我。”“走,揍他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