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7400000017

第17章 鬼子扫荡

对于冀中平原一带,鬼子是有野心的,在深入到中国腹地后,他们就开始考虑巩固自己的地盘。于是,鬼子的部队纷纷移出城外,修碉堡,建炮楼,仿佛只有躲在用石头、水泥修建的建筑里,才踏实、安全。

县大队为打乱敌人的计划,不停地四面出击,炸碉堡,端炮楼。这样一来,鬼子便把县大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定要锄掉县大队。

鬼子调集人马,又一次开始了大扫荡。

县大队在总结了前几次失利的教训后,这次没有撤到山里,而是化整为零地躲进各个村庄,和百姓一起,密切地监视着鬼子的队伍。

一场人民战争,就在这一年的秋季,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林振海的保安团随着鬼子一同出城了。

每一次扫荡,保安团都是打头阵,县大队管这些人叫“炮灰”。双方交火后,最先受到打击的便是保安团,武器装备说不上精良,战斗素养也没有多少,一交上火,就四散着逃了。

日本人在后面从容的组织队形,然后掩杀过来,真正的交火开始了。

林振海大病初愈,心情也似乎变了,以前随鬼子出城,他都是怀着一种无奈的心情,迫不得以而为之。这一次,他出城的心情反倒很急迫,他知道白冬菊在县大队,找到县大队,就有可能找到白冬菊。他甚至希望轻而易举地把县大队拿下,然后捉了白冬菊。在山上,他曾放了她,现在如果有机会抓到她,决不会轻易放掉她了。他已经被单相思折磨得要死要活了。

上一次被俘,使他得以近距离地见到了白冬菊。一年多没见,她出落得更是新鲜欲滴。逃回城里后,他对她的思念也是越发得浓烈,仿佛走火入魔一般。

除此之外,这次出城也使他的心情异样起来。此前的保安团每次扫荡时都要损失十几个弟兄,但他能感觉到,县大队和保安团交火时并不激烈,甚至有虚张声势的成分;而与日本人交上火时,那才是真刀真枪,异常的猛烈。保安团最多也就是做个样子给日本人看看,就鸟兽散了。

这次却不同了,因为县大队上次一口气活捉了包括林振海、朱打铁在内的七八个兄弟,而这些兄弟直到现在仍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时的林振海和他的保安团就在心里有了仇恨,一个个撸胳膊、挽袖子的,为要朱打铁和兄弟们报仇。

鬼子和保安团一个村庄接着一个村庄地搜下来,每到一处,却是人去屋空,连个草刺都捞不到。

县大队化整为零后,早就和村里的百姓联手做好了紧壁清野的工作。

敌人还没有摸进村口,县大队在得到哨兵的报告后,就迅速将老乡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鬼子面对空空荡荡的村庄恼羞成怒,先是砸了屋里的东西,觉得不解气,就放了火,整个村子顿时狼烟四起。

李彪带着锄奸队在一个晚上摸进了保安团的营地。

保安团的营地驻扎在日本兵营的外围,就是睡觉,他们也想着让保安团给他们挡枪子儿。敌人离开城里,驻扎的队伍便漏洞百出,保安团和鬼子在营地设了一层又一层的岗哨和流动哨,但仍无法挡住锄奸队的出没。

王一刀的飞刀准确地将哨兵放倒后,开始一步步接近保安团的团部。

团部驻扎在村落把头的一座院子里。

锄奸队并不能准确地找到保安团的团部。他们先是捉了一个哨兵,在哨兵的带领下,摸到了一座院子前。院外有两个保安团的人在站岗,屋门口也晃悠着两个哨兵。

林振海被捉后,人就小心了许多,他知道自己是县大队的死对头,县大队为了锄掉他,还专门成立了锄奸队。而锄奸队的队长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兄弟李彪。想起李彪,他的心情就复杂起来,李彪虽不是他亲兄弟,但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八年。不论是在山上当土匪还是在保安团,他经常会想起兄弟俩在一起时的日子。然而,那一切的美好都如白日梦般地彻底消失了。想起这些,他的心就一抖一抖的,不知是个什么滋味。如今在战场上,他和自己的兄弟李彪成了对手,这一切,竟如同梦一样。

林振海此刻正在团部的屋里歇息,可他的心并不踏实。睡觉也是和衣而卧,还特意关照门口的哨兵:都给俺打起精神来,有情况就开火。

他在炕上躺着,一个卫兵睡在了灶间的柴禾堆里,这也是他的精心安排。

卫兵叫铜锁,人,讲义气,也很机灵,已经跟他好几年了,对他忠心耿耿。有铜锁在,他的心里就安稳了多了。

睡前,他把一支枪压在了枕头下,另外一支枪就在手里握着。

枕着枪睡觉是他当土匪时的习惯,他们不怕别的,就怕火并。他们在山上能够站稳脚跟,靠的就是火并。最初,他和朱打铁只带着十几个弟兄、七八条枪,为了扩大地盘,站稳脚跟,就在夜半时分,摸到了另一伙土匪的老窝,活捉了老大。队伍就是这样一天天有了生色。当然,这其间也有别的绺子的土匪来摸他的窝,这就让他养成了习惯,睡觉都是睁着一只眼睛。

林振海还不知道,此时的李彪带着锄奸队员,已经潜伏在他的院外了。

为了对付院里院外的四个哨兵,锄奸队员做了分工,由王一刀对付院里的两个。

一双飞刀飞出去,就能要了两个人的命,而院外的哨兵就交给李彪和李双枪、杨过解决了。

李彪冲队员们挥一下手,四条人影个,“嗖”地一声,向前扑去。

前面的李彪,最先扑倒了一个哨兵。

院外的两个哨兵在这之前,正在说着话。

一个说:老张,多久没回家了?

另一个说:咱这种身份回去个屁,还没等到家呢,县大队的人还不把咱给杀了。

一个就又说:真不如当土匪那会儿,隔三岔五的还能偷着回家看看。

就在这时,锄奸队的人在黑暗里窜了出来,先扑倒了一个,另一个还没来得及叫,就被杨过一脚踢在了下巴上。

几乎同时,王一刀抬手一扬,刀就飞了出去。

院里的两个兵正在打盹,听见外面的动静,迷糊着睁开眼睛,还没看清楚什么,飞刀冷冷地飞过来,直中两个人的面门。

解决了门外的哨兵,他们一脚就踹开了门。

李彪第一个冲了进去,直扑里间,身后的王一刀紧随其后。

这时,睡在灶间的铜锁突然从柴堆里跳出来,大叫一声,抱住了李彪身后的王一刀。两个人滚在了一起。

李彪这个时候已经箭步冲进了里间。

门被踹开的瞬间,林振海一骨碌从炕上跃起,两把枪齐齐地对准了冲进来的人。

暗影中,他还是看清了李彪,李彪手里的枪也对准了他。

林振海只来得及说一声“你——”

枪就响了。

两粒子弹擦着李彪的耳根子飞了出去。

随着枪响,林振海已经跃出了窗外。

其实,李彪的枪在他进门的时候,已经对准了林振海。他原本是想活捉林振海的,不到万不得已,锄奸队的人是不会先开枪的。毕竟,枪一响,麻烦就大了。想不到林振海竟抢先一步,开枪了,且近在咫尺,却并没有击中他。他冲着林振海跳窗的方向,下意识地射出一粒子弹。

随着林振海落地,就听见林振海下意识地,“呀”地叫了一声。

当他们扑到窗外时,早已没了林振海的身影。

枪声惊动了敌人,哨声、喊声乱成一片。

接下来,就是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从四面八方杂踏而来。

锄奸队无法在此停留了,分成两拨,潜进了夜色中。

保安团的人最先拥进来,后面跟着一队队的日本兵。

李彪和王一刀一组绕过街口,却和日本人碰上了。

此时的日本人也发现了他们。

两个人边打边撤,交替掩护着。

日本人仗着人多势众,炸炸呼呼地穷追不舍。

就在俩人跑出村口,脱离敌人的包围时,一颗子弹击中了李彪的腿。他一下跪到了地上。

跑在前面的王一刀又折了回来,不由分说,架起李彪往前跑去。

负责接应锄奸队的另一个小分队,和追上来的敌人交上了火。

天亮的时候,王一刀背着李彪回到了县大队的卫生所。

白冬菊一眼就看见了王一刀背上的李彪,她怔了一下,便扑了过去,从王一刀的背上接过李彪。

她把李彪抱在怀里,不停地惊问:李彪,伤哪儿了,要紧不?

李彪冲白冬菊勉强笑一下,摇了摇头。

白冬菊风风火火地把李彪抱进屋里。

那里放了一溜门板,几个负伤的战士已经躺在了那里。她把李彪放到门板上,就大呼小叫地喊起来:胡小月,快来呀,李彪受伤了。

胡小月跑出来,蹲下身子去看李彪的伤情——一粒子弹洞穿了李彪的大腿,还好子弹没有留在里面。

白冬菊拿着毛巾,一边擦着李彪因疼痛滚出的汗,一边小心地问:疼不疼?

李彪却并没有看白冬菊,眼睛一直盯着给他处理伤口的胡小月。

白冬菊看到了,故意用身子把李彪的目光挡住了。

李彪只能别无选择地看着眼前的白冬菊。

白冬菊皱紧了眉头:一定是林振海那个王八蛋把你伤了?

李彪轻轻摇着头:他跑了,冲俺开了两枪,没打着我。俺也冲他开了一枪,他可能受伤了。

李彪一直都在回想着冲进屋里的情景——当时林振海已经站到了窗口。在他进屋的一刹那,林振海怔了一下,才开的枪。他距离林振海也就是三五步的样子,林振海的枪响了,子弹却没有击中他,而是擦着他的耳边,打在了墙上。如此近的距离,林振海居然两枪都没有击中他,这对于林振海来说,决不是失误。因为林振海最初看到他的瞬间,表情是惊怔的,他似乎没有料到第一个冲进屋的竟是李彪。现在想想,如果换了别的锄奸队员,那第一个冲进来的人,结果又如何呢?

李彪不敢再想下去。也正因为近在咫尺的林振海两枪没有击中他,他有些愣神,那一枪也就射晚了。尽管林振海可能受了伤,但还是让他跑掉了。

这么想过,他就闭上了眼睛。

白冬菊对李彪闭着眼睛不看自己,表现得很失望。

她帮助胡小月处理完李彪的伤口,就端了碗水,用勺去喂李彪:多喝点儿,这是红糖水,你流了那么多血,得补补。

李彪接过白冬菊手里的碗,撑着身子坐起来:就是伤个腿,俺自己能喝。

说完,“咕嘟嘟”地把一碗糖水喝光了。

尽管李彪不让白冬菊对自己的事插手,白冬菊还是感到很高兴。她一直盼着李彪负伤的那一天,这样自己就能跑前忙后地陪着他,但真看到李彪痛苦的样子,她的心就疼了,仿佛不是伤在李彪的腿上,而是伤在她的心上。

白冬菊就在这种痛与快乐中煎熬着自己。

李彪在卫生所还没住上一整天呢,县大队就接到了哨兵的报告:日本人和保安团正在向这里进发。

卫生所只能火速转移,县大队派了十几个战士来帮助伤员做转移。

白冬菊没有让别人去抬李彪,一来县大队来帮忙的人手不够,再一个,她更想亲自照顾李彪。

白冬菊要背李彪走,李彪没有同意,她就去搀他。

李彪毕竟伤在腿上,尽管有白冬菊分担一些身体的重量,走起来仍然很慢。每走一步,疼痛都让他一次次地“咝咝”倒吸着气。

白冬菊忍不住了:李彪,俺背你吧。

李彪忙说:一个大男人,怎么能让一个女人去背呢?

白冬菊拍着胸脯,白了他一眼:别忘了,你小时可让俺追得裤子都掉了。

李彪干咳一声,不好意思地说:那是哪一辈子的事了,你还记得?

只要是你的事,俺一辈子都忘不了。

两个人说着走着,天就暗了下来。

刚开始,他们还能看见前面一溜抬担架的队伍,现在一拨人早就远去了。

白冬菊有些焦急了:李彪,俺背你走吧。一会儿鬼子就追上来了。

李彪回头望了一眼:负责阻击的小分队还没和敌人打起来呐。

嘴上这么说着,他还是加快了前行的速度,尽管每迈一步,他都会吸溜一口冷气。

突然间,他们的身后就响起了枪声,断后的小分队和追上来的敌人交上了火,隐约还可以听到鬼子哇哇的喊声。

白冬菊急了,她蹲下身,不容置疑地说:李彪,快上来。

李彪也意识到,凭自己这么走,恐怕来不及了。他别无选择地伏在了白冬菊的背上。

白冬菊真实地感受到了李彪身体的分量,她的心里热了一下,喉头一紧,就叫了声:李彪——

然后,她迈开步,向前追去。

身后的枪声越来越紧了,子弹“哗哗”地在身边飞过,又落到了前面的土里。

李彪拔出枪,不停地朝后面射击。

敌人越来越近了。

掩护伤员撤退的小分队和敌人胶着在一起,跑在最前面的几个保安团的兵和鬼子已经追了上来。

李彪在白冬菊的背上大喊:把俺放下,你先走,俺来掩护。

白冬菊喘着粗气道:别动,俺咋能扔下你不管。

李彪真的急了,一边向后射击,一边喊:你不放下俺,咱们都得死。

白冬菊也急了,她把背上李彪的身子正了正:要死,就死在一起。你别动,趴在俺背上。

白冬菊管不了许多了,一副生死不顾的样子。她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背着李彪冲出去。

子弹在飞,敌人在叫喊。

李彪一甩手,把两个跑在最前面的敌人撂倒了。

白冬菊,俺求你把俺放下吧。

白冬菊不说话,嘴里呼呼地喘息着。

你这样做会后悔的。李彪声音嘶哑地喊。

俺不悔,只要子弹没把俺打死,俺就背着你跑。

爱情让白冬菊像一头发了疯的狮子,生死不顾地向前一路狂奔。

终于,她冲上了一个土丘。

这时候,县大队的另一支小分队也迎了上来。

王一刀和李双枪奔过去,接过了白冬菊背上的李彪。

白冬菊这才缓过一口气,身子摇晃着扶住一棵树,她感到胸口一热,一股又腥又热的东西,从嘴里喷了出来。

人们赶紧扶着白冬菊踉跄着向前跑去。她抹一把嘴角的血,气虚地问:李彪呢?

扶着她的人就说:放心吧,都撤出来了。

她听了,头一歪,就晕了过去。

一个战士背起她,快步向前跑去。

敌人的枪声在他们的身后又密集了起来。

同类推荐
  • 辅政

    辅政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建不世之功,且全身而退。姚广孝法名道衍,明朝政治家、佛学家。年轻时在苏州出家,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后被明太祖挑选,随侍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时,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并担任《永乐大典》总编纂官,世称“黑衣宰相”。永乐十六年病逝庆寿寺,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细节,全景展示姚广孝人生发展轨迹,通过姚广孝胸怀中所寓之对人世的深挚情感、对宇宙的知性观照昭显一代谋臣的宏志雄心。
  • 爱情呼叫转移(闪小说幽默篇)

    爱情呼叫转移(闪小说幽默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北京有多少个部队大院?很少有人能说的清楚,仅在城区一条著名街道的几公里地段内,就有六七个紧挨着的、分别生活着几千上万人的部队大院,一个大院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部队大院戒备森严,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民道、官道,都是学问;家事、国事,皆有文章。作者从军35年,主要任职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年生活在北京某部队大院。本书就是他品读人生、总结军旅生涯的心灵体悟,第一次原生态地展现北京某部队大院生活的小说集。不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号召,本书着眼于个体生命的细致把握,展现新时期下部队大院人们的生活状态。
  • 玉观音

    玉观音

    这是一部以表现中国女性善良宽容之美的抒情之作,奇巧与朴拙并存,阴柔与阳刚兼蓄,品质细致而又不伤大气。海岩在书中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女警察安心由于一次偶然的“外遇”,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在亲与仇,情与法之间痛苦地纠缠,她经历了死亡的残酷,也重新体味了爱情的甜蜜,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完满的女性,投入到极其艰苦、危险的缉毒工作中。
  • 末日大烟枪

    末日大烟枪

    日本鬼子乡下种大烟,城里开烟馆,流毒天下;刺刀和烟枪一起对着中华民族,百万吸食者的血汗被榨干,生命遭剥夺。本书首次披露了日本鬼子用大烟毒害中国人民的惊世内幕,并对日本帝国主义用大烟掠夺民财、筹措“战时资金”的丑行进行了历史性叙述。此是杀人真利器,不名烟袋故名枪。——《咏烟枪》。
热门推荐
  • 玻璃魔法

    玻璃魔法

    西奥妮和她的导师艾默里在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战斗之后,回到了农舍平静地生活着。他们两人之间也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和温馨。然而平静被格拉斯一位一心想学得血魔法的玻璃魔法师打破了。西奥妮为了维护自己和艾默里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宁,踏上了与格拉斯对抗的征途。在此期间,她窥见了打破魔法契约的秘密……
  • 民间小侦探

    民间小侦探

    刘芒的本意是做个小侦探,平日里替富婆们找丢失的哈士奇小猫咪大乌龟之类的,可直到一个老奶奶找上了他,从此陷入了无数离奇古怪的案子当中……侦探的人生,无须解释!群聊:577313841
  • 御武大陆

    御武大陆

    携武学系统,入御武大陆,习神功绝学,观异界风云,寻归乡之旅!
  • 几乎爱人

    几乎爱人

    成年人的爱情,是Tom Ford口红的致命吸引,是双人舞的信赖和专注,是Harry Winston的庄重承诺,然而更多的,是略丧的“人生如梦,际遇无常”。在这本书里,他和她于陌生的异国相遇,是知己,是神交,是一生所爱,但他们没有在一起;他和她于宿命的窄巷相遇,纠缠半生,浩荡起伏,但他们没有在一起;他和她于污浊的职场相遇,一见钟情,灵肉合一,但他们没有在一起……这些他们,几乎成了爱人。几乎,就是没有。没有也没关系,因为——有些人不属于自己,但遇见了也很好。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余烛未烬

    余烛未烬

    白家世代经商,富可敌国,在荆国更是皇族下第一大家族,可谁知族长独子在十六岁成年礼后便弃商从武,着实让不少人惊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末世中的庄园

    末世中的庄园

    荒野中雾气腾腾,太叔恭带着明日之后里的生存辅助仪就那么被扔在了树下,旁边还有只二哈。。。。Ps:(本书金手指主体是明日之后,还有创造与魔法,迷雾,rust一些乱入。因为明日之后里的一些物品比较bug,比如篝火,下雨居然不会灭,所以为了合理,会稍作改动。)
  • 拂挲大地

    拂挲大地

    关于黄土高原上的两个村庄让义村、马咀村的乡村调查,它们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基因,但是在中国城镇化的洪流中都受到冲击,后者努力适应,主动迎接,前者保守闭塞,竭力抵挡。?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正、反、合,每部分20章节。正篇展示村落里保存的传统基因,反篇展示两个村庄被城镇化洪流破坏的现状,合篇是目前村庄发现的可喜的回归,它们正在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变革。?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调查《拂挲大地》,就是一本关于农村命运和农民状况的纪实作品。展示一个让人振奋的现代新农村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主要写两个村庄农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自十八大以来在基层的探索实践,它不同于小岗村,也有别于华西村,它吸收了新中国诞生以来,包括改革开放至今的经验和成就,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盛世为凰:王爷的一等妻

    盛世为凰:王爷的一等妻

    “樾儿,你要记住,你这命中与宫楼玉阁相冲,切不可贪图不可贪念之物……”那年万盏花灯下,芝兰玉树的白衣少年极囊花灯放进她手里,指尖的温度带着不可挽回的力道,在她心里刻下了痕迹。“萧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就像是这世间最厉害的毒咒,让她步步深陷,此生不能逃离:“不见子充,乃见狡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