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7500000012

第12章 喝的误区

喝水就是为了解渴

身边误区:

一些人通常在感到口渴时才去喝水,不渴就不会主动喝水,感觉自己不需要补充水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专家分析:

是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保健品。水进入人体内,会将人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稀释,促进人体吸收利用。因为一切细胞的新陈代谢都不能缺少水,只有让细胞喝足了水,才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如果当感到口渴时才去喝水,此时表示身体内的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脱水已达到极限,中枢神经发出要求补充水分的信号。这就如同泥土龟裂了才灌溉一样,根本不能起到有效作用。

专家支招:

一般来说,人每天的喝水量至少要与体内水分的消耗量相持平。人体每天所排出的尿量约为1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汗液中排出的水,总消耗量大约为2500毫升左右。而人体每天从食物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要喝1500毫升水,大约8杯左右。

专家解难:

问:清晨喝盐水有利于健康吗?

答: 清晨起床后喝杯水,能促进排便,清洁肠胃。如果能适当喝点淡盐凉开水,对健康更有好处。因为淡盐凉开水不仅能洗刷肠胃,还能对口腔和肠胃起到消毒作用,预防口腔和胃肠疾病。但要注意的是,水中不能加盐量过多,只要略有淡淡的咸味即可。

长期多喝水有益健康

身边误区:

水既然是最好的保健品,那么就应该喝得越多越好。这就是一些人对喝水的观点。其实,喝水的确能维持健康,但也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专家分析:

长期饮水过多,肯定会使肾脏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进而影响心脏,使人感到疲乏无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血压升高等;重者还可能会出现水肿、血压升高的现象。有些人还会出现神志错乱、失语、嗜睡,甚至昏迷等严重表现。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长时间过量喂水的婴幼儿。

专家支招:

每个人每天的饮水量,应根据活动量、环境,甚至天气变化而有所改变。正常人喝水太多对健康并没有好处,还可能造成排尿量增多,导致生活上的不便。特殊人群,如浮肿患者、心脏功能衰竭者等,喝水过多还会加重病情。所以,每天的喝水量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把握,不可过多。

专家解难:

问:夏天是不是喝越凉的水越解渴?

答: 盛夏天气炎热,身体失水过多,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喜欢喝凉水或冷饮,认为那样最解渴。其实人在出汗很多、感到很渴的情况下,喝凉水或冷饮都只会越喝越渴,造成反射性出汗,使体内失水更多。且大量出汗还会导致体内缺盐,引起热痉挛,危及生命。所以正确的做法应养成喝温开水的习惯,尽量少喝或不喝冷水或冷饮。

饭前喝水促进消化

身边误区:

有些人喜欢在饭前喝水,觉得这样能帮助消化,而且还能少吃点饭,利于减肥。然而这是不科学的。

专家分析:

空腹时,人的胃内会分泌一定量的胃液,主要成份是胃酸、胃蛋白酵素和黏液等,这些都是消化食物和保护胃黏膜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饭前喝了许多水,水分就会冲淡分泌的胃液,从而影响食欲和胃的消化功能。这样吃饭时不仅感觉胃里饱饱的,吃下的食物也会因胃液过稀难以很好地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胃病,还可能造成身体营养不良。

专家支招:

一般在饭前1小时左右喝一杯水,不仅不会影响食欲,还会帮助增加胃液分泌,提高消化功能。因为水只在胃里停留10分钟左右,随即便进入小肠并补充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包括唾液和胃液中。若在饭前1小时喝水,吃饭时正赶上消化液分泌旺盛,就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专家解难:

问:喝白开水有哪些好处?

答:温度在20~25℃的新鲜白开水有许多高级饮料都无法比拟的功效。研究发现,温和的白开水能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习惯喝温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氢酶活性较高,消除肌肉中的乳酸积累较快,所以不易感到疲劳。

饭后喝水爽口爽心

身边误区:

一些人习惯在饭后马上喝水,认为这样即可爽口,还能促进胃内食物的消化。尤其是在喝酒后,总习惯马上喝几口水或茶。

专家分析:

饭后马上喝水,水分就会冲去消化器官中的酶,或者降低它们的作用。这样食物就会被稀释,用完餐后很快又有了饥饿感。

而且,饭后大量喝水还会引起烧心,所以有胃灼热毛病的人更不应饭后马上喝水。

而饭后马上喝茶就更不利于健康了。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和茶碱,茶中的鞣酸进入胃肠道后,会抑制胃液和肠液的分泌,而胃液和肠液都是消化食物不可缺少的。且鞣酸还会与肉类、蛋类、豆制品、乳制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使这些蛋白质凝固,不易吸收。此外,大量的鞣酸还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胃功能失常,导致消化不良。

专家支招:

在吃饭后1小时内最好不要喝水或喝茶,应待1小时后胃内食物消化得差不多时再喝,这样对消化功能和物质凝固就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了。

专家解难:

问:开盖时间过长的汽水还能喝吗?

答:这样的汽水最好不要喝,因为汽水中含有一定的糖分,开盖后久放的汽水,“气”已跑掉,实际已经变成凉糖水了。而这种糖水很容易被污染,成为许多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地”,喝后引起疾病。所以这类汽水还是不喝为好。

喝的水越纯越好

身边误区: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达,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有些人便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喝的水越纯越卫生健康。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专家分析:

现代研究证实,水越纯,其中的矿物质就越少,水的活性就越差。活性差的水时无法透过细胞壁被人体吸收的。

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导致身体营养失调,大量饮用纯净水,会使人体所需的镁、锌、铁、碘等矿物质和无机盐缺乏,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力,引发疾病。所以长期饮用纯水者必须调整食物结构,但有些微量元素也是很难从食物中获取的。

另外,人体的体液呈微碱性,而纯净水则呈弱酸性。如果长期饮用这种弱酸性的水,体内环境还会遭到破坏,引发各种疾病。

专家支招:

现代人不应只注重水的纯度而忽略水的生理作用,水仅仅纯净是不够的,纯净水也不等于健康水。

专家解难:

问:自来水能不能直接喝?

答:我们使用的自来水尽管经过消毒和过滤,但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消毒效果,如有的水中漂白粉用量不足或作用时间不够;水的混浊程度过高,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悬浮物内包藏过多的细菌等。所以,自来水虽经过消毒和过滤,但其中仍存有或多或少的细菌。若不经高温消毒就直接饮用,很可能会造成疾病。

冬季不需多喝水

身边误区:

不少人认为,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出汗很少,所以不需要多喝水。

专家分析: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70%。表面上看,冬天人体出汗少,但其实组织液会通过皮肤蒸发,每天要失去约600毫升的水分。因为这种蒸发是发生在不知不觉中,所以也称“无感蒸发”。而且,人在呼吸时也会失水,双肺在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时须保持表面的湿润,每天仅此就需消耗约500毫升水;再加上排泄失水,一天中人体排出的水分约在2500毫升左右。

人们平均每天从食物和身体的新陈代谢中能获取约1000毫升的水,其余就须通过喝水、饮料、汤类等来补充,才能保证体内的水分平衡。研究表明,冬季人体只要损耗5%的水分而未及时补充,皮肤就会皱缩,肌肉也会软弱无力,体内代谢产物滞留,人会感到疲劳、烦躁、头痛、头晕乏力等。

专家支招:

为了保证体内水分平衡,冬季也应多喝水。成年人冬季每天的饮水量至少要达到1200毫升。气候干燥、烤火及使用电热毯等,还应适当增加饮水量。

专家解难:

问:喝水有没有时间要求?

答:一般来说,早晨起床时要马上喝一杯温水,因为经过一整夜的睡眠,身体已经缺水了;上午9点上班后,工作紧张容易导致身体缺水,此时应适当补水;上午11点,要利用工作闲暇补充流失的水分,有助于放松紧张的工作情绪;中午12点半左右,适当喝水可增强身体的消化功能;下午4点喝一杯水,能帮助头脑清醒;晚饭前半小时喝一杯水,能增加饱足感,以免吃晚餐时暴饮暴食。

浓茶可解酒

身边误区:

许多人因为缺乏医学常识,酒后常喝浓茶,想借此解除酒燥,化积消食。其实这是错误的。

专家分析:

人醉酒后,心跳就会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而茶中所含有的茶碱、咖啡因等,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所以喝茶更会加速心脏跳动,加重心脏负担。且酒后喝茶,尤其是醉酒后饮浓茶,茶叶中的茶碱还会迅速通过肾脏产生强烈的利尿作用。这就使得体内的酒精在尚未被转化为乙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之时,以乙醛的形式过早地进入肾脏,从而损伤肾脏。

专家支招:

浓茶既不能促使体内酒精的分解,也不能使醉酒人尽快恢复常态,只会加剧对身体的损害,所以酒后最好不要喝茶解酒,最好吃些瓜、果或饮果汁,既能润燥化食,又能醒酒。

专家解难:

问:茶叶能不能多次冲泡?

答:茶叶经过多次冲泡后,不仅没有了茶水的味道,还会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喝了这样的茶会损害健康。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多喝咖啡能提神醒脑

身边误区:

很多人认为喝咖啡就像喝茶一样,能提神醒脑,甚至还能防病治病。然而现代医学证明,多喝咖啡会引起一系列的“咖啡综合征”。

专家分析:

美国医学专家曾做过一项长期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在每天喝5杯咖啡的人群中,心脏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喝咖啡的人高出一倍;如果让一些人连喝上3杯浓咖啡,他们的心跳频率就会加快,血压明显上升,有的还会出现呼吸急促、神经紧张等症状。而连续喝上10杯浓咖啡,人就会表现出视物不清、耳鸣、肌肉震颤、心律失常等明显中毒现象。可见,多喝咖啡并像人们认为的那么有益健康。

专家支招:

喝咖啡的最佳时间应是:夏秋季下午4~6点,冬春季下午3~5点。因为此时人体最易感到疲倦,喝杯咖啡可振奋精神,又能增加营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专家解难:

问:喝酒时能不能喝咖啡?

答:人在喝酒后,酒精会很快被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影响胃肠、心脏、肝肾、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等,并导致体内糖代谢、蛋白代谢、脂肪代谢紊乱,其中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大脑。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也具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如果喝酒时喝咖啡,两者共同作用,就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增加了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喝骨头汤能补钙

身边误区:

很多人都认为熬骨头汤喝可补钙,尤其是给骨折患者喝,认为能促进骨骼尽快愈合。

专家分析:

骨头汤中的含钙量并不高,而且还缺少具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如果用1千克的骨头熬煮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也仅有20毫克左右,而脂肪的含量却相对较高。如果仅靠喝汤来满足补钙的话,那每天至少要喝400碗骨头汤才能满足人体需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专家支招:

科学的补钙方法很简单,只要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原则,采取多样化、均衡的膳食,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奶类、豆制品等,就能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量。

专家解难:

问:菜汤能喝吗?

答:许多青菜中都含有硝酸盐类,煮熟后放置一段时间,硝酸盐就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若将剩菜汤喝下后,汤里的亚硝酸盐就会经由胃、肠进入血液,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产生缺氧。所以家庭做汤时,一次不要做得过多,够一餐即可。如果实在一餐喝不完,也要倒掉,不要留到下一餐继续。

牛奶口感越香浓越好

身边误区:

现在,许多乳品生产厂家为迎合消费者对香浓口味的要求,开始向牛奶中加入一些香精、奶粉、增稠剂、稳定剂等,人为地将牛奶的风味调制得非常香浓。于是,一些消费者就认为,牛奶的口感越香浓,就越有营养。

专家分析:

决定牛奶香浓程度的关键是牛奶中的乳脂。一般来说,乳脂含量越高,牛奶的奶香味就越浓,但这样的牛奶远不及天然的淡香牛奶对人体有利。

现在市场上所谓的特浓奶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各项指标与纯鲜牛奶的国家标准完全一致,基本等同于纯鲜牛奶;另一类是其他指标与国家纯鲜牛奶标准指标完全一致,只是脂肪含量增加了0.2%~0.3%,这种特浓奶就只能称为高脂肪奶。

消费者可能不知道,奶粉等添加过多时,牛奶虽然“浓”了,但其乳糖含量却超标了。按有关规定,牛奶中乳糖含量的正常标准为4.2%~5%,超过8%~9%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引起腹泻等。而有些“特浓奶”还可能会使用工业奶油或增稠剂,这种奶也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吸收。

专家支招:

不要轻信牛奶口感越香越好的宣传,选择牛奶,还是选择天然淡香型的较好。

专家解难:

问:喝牛奶时多加糖会影响牛奶的营养价值吗?

答:牛奶中加糖过多会造成高渗奶液。喝了这样的牛奶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尤其是婴幼儿,长时间喝这种多糖的高渗奶液,会使其体重增长缓慢,抵抗力下降,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和出血性肠炎。因此,喝牛奶时不要过多加糖,一般加糖以不超过奶量的5%即可。

喝全脂牛奶会发胖

身边误区:

许多人都觉得全脂牛奶脂肪含量多,喝了会发胖。一些女性为保持身材,不喝全脂牛奶或只喝脱脂牛奶。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专家分析:

其实,全脂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并不高,只占总体的3.4%~3.8%左右。也就是说,一天喝500克的全脂牛奶,摄入的脂肪也仅仅17~19克左右。而正常人每天需摄入50~80克的脂肪,才能保证产生的热量满足人体需要。而且,全脂牛奶中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脂肪酸、磷脂、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营养比较全面均衡。

专家支招:

完全不必担心喝全脂牛奶会对体重构成威胁,况且,单纯摄入热量也不是造成发胖的根本原因,吃得多、运动少导致脂肪无法消耗,才是问题的关键。

专家解难:

问:能不能在牛奶中加入钙粉一起饮用?

答:牛奶中的蛋白质是酪蛋白、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酪蛋白含量最多,占牛奶蛋白中的83%。喝牛奶时加入钙粉,其中的钙离子就会与酪蛋白结合,使牛奶出现凝固。而且,钙还会与牛奶中的其它蛋白结合,生成沉淀物。尤其是加热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所以喝牛奶时,不要加入钙粉同时饮用。

牛奶带袋加热饮用安全方便

身边误区:

很多人在加热牛奶时,往往带袋一起放入锅里,或直接放入微波炉内,认为这样能更好地消毒,喝起来更安全。

专家分析:

袋装奶之所以能保存很长时间,主要因为其包装材料选用的是含阻透性的聚合物,或是含铝箔的包装材料。这两种材料都是安全的。但是,聚合物材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在温度达到115℃时,它就会发生分解,且不耐微波高温;而铝箔属于金属型材料,微波加热会着火。所以,袋装奶不能放在沸水中煮,也不能放入微波炉中直接加热。

专家支招:

袋装奶是能直接喝的,如果一定要喝热奶,可用开水烫热奶袋,或用微波炉专用容器加热。

专家解难:

问:牛奶能通过高温久煮吗?

答: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受热时极易变性。在60℃时,蛋白质微粒会由溶液变为凝胶状;而到100℃时,乳糖便会分解成乳酸,使牛奶味道变酸,营养价值下降。所以在煮牛奶时,一般煮开即可,不要高温久煮。

牛奶冷冻后喝更健康

身边误区:

有些人买回鲜奶后,一次喝不完,就将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贮存,认为下次喝会同样新鲜。

专家分析:

牛奶的冰点平均为-0.5℃左右,牛奶结冰后,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时鲜奶中的蛋白质在冷冻条件下就会发生凝固,与奶中的脂肪分离,干酪素呈微粒状态分散在牛奶中。所以冰冻后的牛奶再加热溶化,不仅味道淡薄了,奶液也呈水样,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专家支招:

牛奶的存放温度为0~3℃,如果鲜牛奶一次喝不完,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保存,并注意调节温度,切不可放入冷冻室冷冻。

专家解难:

问:能不能用牛奶服药?

答:这种做法非常不科学。牛奶中的钙、磷、铁等,极易与药物中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稳定的化合物,使牛奶的营养成分和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都受到破坏。

酸奶也能加热喝

身边误区:

有些人认为,既然鲜牛奶可以加热喝,那酸奶也应该可以。其实,酸奶是不适合加热饮用的。

专家分析:

酸奶中含有活性益生菌,如果加热或用开水稀释,就会使益生菌大量死亡,不仅原有的味道消失了,营养价值也大大降低。

专家支招:

酸奶不加热喝,饮用酸奶的适宜温度应是10~12℃左右。某些老人或病人因怕凉不能直接喝时,可适当用温水预加温一下,但温度也不宜过高,酸奶加热至温热45~50℃即可。

专家解难:

问:什么时候喝酸奶最健康?

答:一般来说,晚上喝酸奶的好处会更多一些。因为从补钙角度来看,夜间人体不再摄入含钙食物,而钙的代谢却仍在睡眠中继续。所以睡前食用适量含钙质的乳品大有必要,酸奶恰能满足这一要求。而且,酸奶中所含有的乳酸还能促进人体肠胃在夜间的蠕动,晚上喝不仅不会导致消化不良,还能防止便秘。

饮酒可御寒

身边误区:

很多人都觉得喝酒能御寒。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专家分析:

酒精能使人的体表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让人产生温暖感。但是,这种温暖感却不能持久。因为体表的血管越是舒张、松弛,散热的速度就越快,体温也会很快下降,人会比不喝酒时更感到寒冷。此外,酒精还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麻醉作用,会使人的感觉变得迟钝,以致有些细菌或病毒趁虚而入,引起疾病。

专家支招:

御寒是不适合通过饮酒的方式进行的,还是应该选择更科学的方式较好。

专家解难:

问:喝酒后洗桑拿是不是可以解酒?

答:喝酒后马上去洗桑拿,会使人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在洗燥时消耗掉,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而且,酒精也会抑制肝脏的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存量的恢复。所以酒后还是处于极度兴奋或抑制状态的情况下,不适合马上洗桑拿或洗澡。

啤酒冰镇后喝更爽口

身边误区:

每到炎热的夏季,有些人喜欢将啤酒放在冰箱内冰镇后再喝,以为这样又祛暑又爽口。

专家分析:

啤酒的保质温度不能低于0℃以下,如果长时间存放在低温下就容易结冰。受冻后的啤酒不仅泡沫少,酒中的蛋白质也会与鞣质结合,生成沉淀物,使啤酒出现混浊。即使溶化了,啤酒的口味也大大降低。

专家支招:

啤酒最适宜的贮存温度夏秋季为5~10℃,春冬季为9~12℃,即在10℃左右最好。而且,啤酒不能超期久贮,最好现喝现买。

专家解难:

问:吃海鲜时能喝啤酒吗?

答:海鲜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内含嘌呤和苷酸;而啤酒则含有维生素B1,是嘌呤和苷酸分解代谢的催化剂。如果在吃海鲜时喝啤酒,就会使嘌呤、苷酸与维生素B1混合发生化学作用,导致人体血液中尿酸含量增加。尿酸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以钠盐的形式沉淀下来,形成结石或引发痛风。

啤酒兑汽水能稀释酒精

身边误区:

有些人喜欢将汽水兑入啤酒内一起喝,觉得这样喝起来醇甜可口,而且又能稀释啤酒中的酒精。

专家分析:

汽水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口渴时喝汽水能促进胃肠黏膜对液体的吸收,起到生津解渴的作用。但是,在啤酒中兑入汽水,啤酒中也含有二氧化碳,两者混合后,过量的二氧化碳就会更加促进胃肠黏膜对酒精的吸收,反而更易醉酒。如果饮酒过后稍有醉意再喝汽水,会使醉意更浓。

专家支招:

啤酒和汽水一定要分开饮用,不要混入一起喝。不仅影响相互的口味,更重要的是影响健康。

专家解难:

问:能不能将啤酒与烈性酒一起喝?

答:啤酒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而烈性酒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酒精。如果两者混饮,很容易导致酒精中毒,危及肝、胃、肠和肾等器官的安全,不使消化酶产生,减少胃酸分泌、引发胃痉挛、急性胃肠炎等病症。

葡萄酒越陈越好

身边误区:

俗话说,酒越陈越香,于是许多人就认为,葡萄酒也是越陈越好。实际上,这是个误区。葡萄酒也是有生命的,既不是越陈越好,也不是越新鲜越好。

专家分析:

葡萄酒的质量寿命主要指葡萄酒的品质在其生命周期内不断变化,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会逐渐达到最佳点,然后逐渐降低直至衰败。有的葡萄酒的质量寿命为30~50年,有的只有3~5年,有的甚至只有2~3年。所有的葡萄酒都应在其质量寿命的最佳时期内饮用,这也是葡萄酒消费中最关键和最具个性化的部分。

专家支招:

葡萄酒并不是年份酒标注的时间越长,质量就越好。酒的年份只能说明它的原料来源于哪一年的葡萄,不能作为评定葡萄酒质量好坏的绝对标准,也不能作为定价高低的依据。

专家解难:

问:夏天喝葡萄酒有哪些好处?

答:葡萄酒是夏日养神健体的最佳饮料,因为它含糖量低,又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能补充夏日人体的高消耗。而且,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的酒石酸,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振奋精神,消除疲劳,还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能迅速补充体力。在炎炎夏日,人常会觉得疲乏无力,这是因为人体内的钾、钠等离子随汗大量排出所致,若在此时喝一杯葡萄酒,便能有效补充身体所需的钾、钠等离子。

§§第四章 疾病防治误区全攻略——远离病痛,重拾健康尽管生活水平高了,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也提高了。但是病痛并未因此远离我们,依然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在我们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尽管我们努力降低病痛,求医问药,却依然有很多疾病防治的误区困扰着我们。怎样才能把我自己的建行?越过这些疾病防治的误区?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

同类推荐
  • 中老年自我治病奇效方大全集

    中老年自我治病奇效方大全集

    人到中年疾病多,老来更是病缠身。中老年时期,人体功能逐渐衰弱,精力、体力大不如前,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致使大病小病接踵而来,有的人甚至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常年往医院跑。而医院的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小病上医院动辄花费上千元,大病上医院花钱多有时还治不好,对慢性病医院更是无能为力,只能常年靠药物维持,不少中老年人都成了“药罐子”,用药后的副作用又增添了新的痛苦。凡此种种,令中老年人不堪重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转向祖国传统的中医药,希望能从民间偏方、秘方中寻求一线曙光,重获健康。
  • 寿比南山:为什么如皋有那么多百岁以上老人

    寿比南山:为什么如皋有那么多百岁以上老人

    历来闻名世界的长寿之乡都地处高寒地带或远离尘嚣、无污染的偏僻地区。然而,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发达地区的江苏如皋却是一个例外。作为世界唯一地处平原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如皋的长寿文化源远流长,长寿现象独具魅力,当地百岁老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名列世界前茅。环境稀松平常,却养育了众多百岁人瑞,这一长寿现象背后到底蕴藏什么奥秘?世界长寿之乡的人们在饮食、生活起居、运动以及日常养生、养性方面有着怎样的智慧?长寿神话真的是可以复制的吗?
  • 青少年科学保健滋补食谱

    青少年科学保健滋补食谱

    青少年要想使脑功能处于最佳的状态,就必须补给大脑充足的营养,使其得到适当的食物刺激,增加其活力,使身体和大脑健康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创造力、反应能力、应考能力、接受能力、学习效率;防治疲劳症、健忘症、抑郁症、失眠症,使大脑处于良好的状态。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和长智慧的特殊阶段,在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营养结构和合理的膳食习惯,对其脑部发育和健脑益智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讲究营养均衡、探讨科学饮食的同时吃出一颗聪明的大脑和健康的体魄是所有人期盼的,这也是本书编写的宗旨。
  • 教师饮食保健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饮食保健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

    高血压健康生活指南

    高血压与心肌梗死关系密切。有资料表明高血压病人中约14%可出现心肌梗死,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在男性患者中,高血压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比血压正常者高2~4倍。其次为临界高血压,而血压正常或偏低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低,这说明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总裁来袭,偷生一个萌宝

    总裁来袭,偷生一个萌宝

    “爸拔,麻麻说要带我离家出走。”什么?!这该死的女人算计他、生了他的娃,竟然还敢跟他离婚!“好,很好!公司归你,房子归你,车子归你,儿子归你……我也归你!”舒茵茵:“……”不要脸!
  • 怎样才能不生病

    怎样才能不生病

    本书向您介绍了几千年来一直被推崇的健康养生理念:养生就是治未病,治未病才能真健康。通过书中介绍的养生十招,一定能够让您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健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本书可作为大众保健与健康生活的指导读物。
  • 逆天修神系统

    逆天修神系统

    一场精心策划的“意外”,使苏越一觉睡到了笔下的世界,一夜之间应有尽有。专属系统,神级心法,高阶武学,灵丹妙药,所有光环都落到他的头上,成了史上最强修行者。拥有这么多优势,该做些什么好呢?当然是尽情的为非作歹,挖坑整人,推倒各路天之骄女,夜夜笙歌了。
  • 国民女神太全能

    国民女神太全能

    【双强互宠,霸道高岭狼VS腹黑高智商,架空,微玄幻】“嫁我!”这是秦时琛突然被求婚的时候。在京都权贵只手遮天、只可远观的秦少,路上被求婚了。偏偏秦时琛对这个女人还束手无策,宠得很。“要是不嫁呢?”他神色莫测的挑了挑眉梢。随后将她扛在肩上离开。没然后了。-当马甲一个个被扒出是什么感受?刚开始被扒,她还很平淡。后来,她就淡定不起来了......-秦时琛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在别人都没发现楼韶白的时候就已经把她暗算在手里。楼韶白重生睁开眼的一个瞬间就看中了这个权贵滔天的秦时琛。原以为是个清纯小白兔,后来才发现是头蓄势待发的深水黑心狼。-——余生可期,韶年煦时。
  • 水浒传注略

    水浒传注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妻而遇

    不妻而遇

    推荐绾绾新文:《婚宠》http://m.pgsk.com/a/967609/***她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护士,他是光芒万丈的巨星。四年前的一起事故将他们的命运牵扯在了一起。隐婚四年,他视她为无物。而他却是她心口的朱砂,不能轻触的芳华。在桑葚的心里,傅亦桓是一个触摸不到的存在。在人前,他是光芒万丈的巨星;在人后,他是她名义上的丈夫。傅亦桓的出现打破了桑葚自诩坚固的原则:他会在她流落街头的时候带她回家,却也会在她最狼狈的时候将她推到记者面前。他会温柔地在她耳边诉说情话,也会在她面前揽住别的女人笑靥如花。傅亦桓不知道,桑葚为了留在他的身边,曾经牺牲了多少幸福。桑葚也不知道,傅亦桓为了甩开她,宁愿退出娱乐圈。浮光错良人,当她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的时候,他却轻而易举地将她的幻想捏碎。“如果不想离婚,现在就滚出我家。”他的眼眸凉薄,不似人前的温暖。她执拗不已:“要离婚,下辈子!”***良人不可待,若与浮光错年华。她也有倦怠之时,如果能够选择她愿意从不与他相识。然而千帆过尽,他终有愧意。这一次,他不能再放手。他在她的城池里驻足久立,能否能到她回头的风景?如果年华就此终止,他愿交付浮光,赠她一片深情。
  • 绝对新闻

    绝对新闻

    《发展日报》记者站长高扬,河东市委书记韩顺,伟业集团总裁康伟业,这三个工作性质不同,性格各异,追求有别的记者、官员、企业家,因河东市发展改造而相互纠结在一起。通过环境踏查,矿难暗访,瓦斯爆炸,拒金拒色,婚外恋情等一个个扣人心弦,惊险刺激,香辣色艳的故事片段,展现了官场上的貌合神离,勾心斗角;商场上的尔虞我诈,见利忘义;情场上的侠骨柔肠,剑胆琴心……揭示鲜为人知的新闻内幕,为我们呈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和市井百态。
  • 一抹阳光

    一抹阳光

    岚山煤矿矿长朱金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有学问的,评价他说话办事是何等的举重若轻。学问不高的则说他四六不靠,不怎么着调。在那年春天的梦阳市两会上,有电视记者现场直播采访,朱矿长,你平时常说你们矿的煤炭资源没有数,而专家们却论证还有2000万吨,请问,你作何解释?他呱唧呱唧地说的全是把资金说成纸巾一类的梦阳翘舌普通话:就是没有数嘛!
  • 奸臣媚国,邪王别耍花样

    奸臣媚国,邪王别耍花样

    阮淑媛一朝穿越成了一朵公主花,撞上了国师而开始波澜的人生,防算计防女人防坑货,千防万防却防不住一个国师。国师说她命中有死劫,她信了,国师说她会犯女小人,她信了,国师说跟他结婚才能破劫,嗯?还能这样解的???“天下,我,什么是最重要的?”他深情满满:“平定天下,断尽其乱,赋你平安,一生一世人,可好?”牵定了的手不再分开。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