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3900000007

第7章 吞旃 坐牢及其他

“凤兮,凤兮,故是一凤。”(《世说新语》)

真是一凤么?谈到叶灵凤时,我想到的却是两凤——叶灵凤和郭林凤。

人们知道,叶灵凤是三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的作家。郭林凤又是什么人?两凤之间又有什么渊源?

这就要先提一提另一位作家,真真正正的香港作家侣伦。这位严肃地从事写作生涯六十年,今年三月底才在香港去世的李林风(他的本名),在叶灵凤一九七五年离开人间以后,在他的《故人之思》的散文中,写出了当年两凤双飞到香港的一段往事。时间是一九二九年,两人已经是夫妇,他们从上海南下,打算经香港到广西郭林凤的家乡。那时候郭林凤连带叶灵凤都成了新闻人物。上海郭家的一对男女佣工,因恋爱受到雇主家一些人的干预,愤怒中起了杀机,来了个香港人口中的“六国大封相”,广东话的“岔家铲”——灭门,用菜刀把雇主全家都杀了,然后双双远走高飞。郭林凤的母亲是女主人,不免惨死,尽管棒打鸳鸯的不是她而是别的人。郭林凤已经结婚不在娘家,得免于祸。伤心之余,就由叶灵凤陪了她还乡消愁散心,她广西的家中还有老父。到了香港,居然“流连忘返”,住了几个月,心情好了,连广西也不去,就回上海了。那时正是叶灵凤在编《戈壁》和《现代小说》时期,大约也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再去云游桂海。

不是侣伦这样怀旧,一般朋友还以为叶灵凤是一九三八年才初到香港,而后长住下来的。

侣伦在《故人之思续笔》中,又写了郭林凤一九三一年孤凤南飞回广西,叶灵凤不再同行,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是夫妇。还说郭林凤有一篇散文《别柬》谈到这件事。这就告诉人们:郭林凤也是有写作的。

说了这些,主要是想说明一下,叶灵凤早年的小品集中,第一辑就是《双凤楼随笔》,这双凤就有着这么一个背景。有人说,原名叶韫璞的叶灵凤,其所以要改名,也是由于这个缘故。是不是这样,那就待考了。

不过,从此却有了除叶灵凤以外,灵凤、凤、林风、临风、风、叶林丰、林丰、丰和亚灵、L。F。这许多个不同的笔名,全都是脱胎于叶灵凤的。虽然有这样成十个笔名,但人们熟知的却还是叶灵凤。

到了晚年,他用了霜崖这个笔名,又把所写的文字命名为霜红室随笔。他在香港是有些名气的藏书家,但却没有听他谈起,他的书斋就叫霜红室;到他家中,也从没见过写着“霜红室”的横额。霜红室是只存在于笔底纸上的。

这里说他写的文字都叫随笔,是因为他抗日战争后到了香港长住下来,尽管每天都离不开笔墨,却从此不再写小说了。他早年在上海虽然也写小品随笔,却是以小说知名于文坛,和穆时英、刘呐鸥等同是“新感觉派”的小说家。有一点还没有弄清楚:日军占领香港时期,在《香岛月报》上,他有一个长篇连载《南荒泣天录》,看这名字,像是小说。这一杂志是一九四五年七月创刊的,只出了两期日本就投降,杂志也就停刊。他的《泣天录》虽然没有写完,也没再写下去。推想这很可能是以南宋在广东抗元的故事为背景的一个历史小说。由于只看到杂志的广告,没有看到杂志本身,因此就只能推想了。

如果是这样,这显然是在日军统治之下,寄故国之思,扬民族大义的作品。叶灵凤当年不是没有写过这样的文章的。

我看到过他一九四四年写南明的一篇:《煤山悲剧三百年纪念——民族盛衰历史教训之再接受》。它发表在香港《华侨日报》的副刊《侨乐村》上。这使人想起郭沫若那篇名文:《甲申三百年祭》。他当时当然不可能看到郭沫若那篇文章,却同样的选择了这个题材。他在文章中说:“声势浩大的李自成,若是能获得吴三桂等明末诸将领的合作,以民族的立场,抵抗外来的游牧民族,则明末以后的中国历史或者会是另一番面目,也许说不定。”紧接下去又说:“可是当时的武人没有这抱负,文臣更没有这头脑,甚至当清师大军南下之际,马阮弄权,左良玉传檄申讨,偏安江南的小朝廷,为了门户权利的成见,甚至主张宁可君臣死于清,不可死于左良玉,‘北兵犹可议款,左逆若负万岁,吾君臣犹死耳’(见《南明野史》),以这样的门户见解,想要抵御外来的侵略,完成中兴局面,即使多出几个史可法,也不过历史上多几个死难忠臣,于大局是无补的。”在日军的刺刀下,能这样提倡团结抗战的主张,尽管是含蓄地借古喻今,也是不容易的事,需要一点勇气的吧。

还可以举出另一个勇气的例证。一九四二年香港的《新东亚》月刊上,刊有叶灵凤的《吞旃随笔》,一题而又有三题,是《伽利略的精神》、《火线下的〈火线下〉》和《完整的藏书票》三篇文章。首先注意到这一文章的是对香港文学有切实研究的小思(这方面的新著作是《香港文纵》)。她指出:“在总题之后,作者先引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四句话:‘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这种安排,明眼人一看,就很明白叶灵凤的用心。”

小思进一步分析:“首先说总题:‘吞旃’,典出自《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匈奴单于为了迫降苏武,把他幽禁起来,‘绝不饮食,天雨雪,武汲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据颜师古注:‘咽,吞也。”吞旃随笔,分明就表示了取题人的处境及以苏武不屈的自况。”

这使人想起当年流行的一首歌唱苏武的歌曲,“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旃和毡是相通的,苏武当时被匈奴扣留下来,住的是用毡搭成的穹庐,要吞毡毛,是不会缺乏这“食料”的。

这又使人想起周作人来。日军占领北平后,朋友们劝他南下,他表示有家累行不得也,要留在沦陷区做个持节的苏武,不做屈降的李棱,后来他不仅没有能做苏武,而且比李陵更甚地做起“华北教育总署”的“督办”来了。叶灵凤是熟悉这件事的。当他陷身日军占领下的香港的第二年,就默默地以这“吞旃”明志,不作宣传地做起苏武来了。当时当然不可能宣传,就是抗战胜利后,他也从未以这样的文章作事后的宣传。不是小思以慧心慧眼看出,很可能就没有人知道叶灵凤当年的这一用心。

叶灵凤的苦心还不止此。小思继续分析说:“再说引用《九歌》中四句,首两句是鸟当集木颠,却在苹中;罾当在水中,却在木上,是‘所愿不得失其所也’。(见王逸《楚辞章句》)后两句是心有所思而不敢言,含意就更明显了。在日治时代,公然白纸黑字印出这些句子来,毕竟是很冒险的,万一日本人懂得这些典故,或一两个中国人不怀好意漏了风声,那就后果堪虞。”

好在日本人到底被瞒过了。正像他“利用他在日本文化部所属大冈公司工作的方便,暗中挑选来自东京的各种书报杂志,交给我负责转运到抗战的大后方,也被瞒过了一样”。这里的“我”,是曾有香港“金王”之称的香港金融界巨子胡汉辉。他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日军占领香港后,国民党负责搜集日军情报的某某人,“要求我配合文艺作家叶灵凤先生做点敌后工作”,“如是者营运了差不多将有一年之久”。这里说“配合”叶灵凤,可见叶灵凤是比他更早就接受了这样的“敌后工作”的。

不能把叶灵凤称为国民党的地下工作者。他其实也是“配合”,而不是什么专业人员。他不过是苟全性命于乱世,陷身“曹营”,不忘“汉室”,尽可能做点对得起国家民族的事,以求心安而已。和纸上“吞旃”一样,这一年之久的“情报”工作,他也是在抗战胜利后都没有向人作自我标榜以“表功”的,如果不是胡汉辉夫子自道,这件事也就湮没无闻了。

一样没有什么人知道的还有另一件事。人们都听说诗人戴望舒在日军占领香港时坐过牢,却不知道一直对戴望舒有所照料的叶灵凤也坐过牢。同样是时间不长,几个月后就出狱了。他夫人赵克臻对子女说,算命的真灵,说没有什么,不到中秋就会放出来的,果然,中秋的前一天就回了家。我是最近才听说这事,还来不及向她了解事情发生在哪一年,具体情况又怎么样。但从她们一家人从来没有把它当成一件重要的事向人们宣扬,相信这不会是子虚乌有。至于叶灵凤自己,无论口头笔底,都没有提到过这件事。

从“吞旃”,到“情报”,到坐牢,很可以看出叶灵凤性格上的一种特色;为正不在多言。还可以看出,他不是志士,只是有良心的人。

但在日军占领香港的三年零八个月期间,他也不是没有可以引人议论之处的。

日军占领香港后,他工作所在的大冈公司是日军文化部的,他文章发表之处的《新东亚》月刊也是日军文化部的大同印务局的。就在《吞旃随笔》刊出的同一年,他又是日军报道部选派到东京出席“大东亚文学家会议”的两名香港代表之—。

不过,没有看到他在这个会议中发表过什么荒唐的谬论,如果有,应该少不了报道的。而在可能是他自办的《大众周报》中,每期都有署名“丰”的《小评论》,就看到的几篇来说,也多是不痛不痒的文字。这一切看来属于负面的东西,似乎并不能掩盖“吞旃”、“情报”和坐牢的正色。

旧版《鲁迅全集》(一九五七)的注文,说叶灵凤“抗日时期成为汉奸文人”,不能说它毫无“似是”的根据(连戴望舒在抗战胜利后也被检举过曾经“附敌”呢);而“文革”后新版的《鲁迅全集》(一九八一),注文中替他摘下了“汉奸文人”的帽子,就更不能说不是实事求是的平反了。

抗战胜利后,新中国建立前,当他的老朋友潘汉年在领导中共在香港的地下工作时,他是认真地做过一些“配合”工作的。他照样没有标榜过,这也很符合他的性格,何况潘汉年后来也成了多年的“问题人物”,这就更是要标榜也无从标榜了。

新中国成立后,一边是被戴上了“汉奸文人”的帽子,一边又被邀请访问北京。有趣的这都是一九五七年发生的事。五九年他又应邀到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的庆典,六五年还被邀请参加李宗仁从美国回北京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他不是以记者代表他工作所在的《星岛日报》,而是以作家的个人身份参加的。当时《星岛日报》还不会派记者到北京采访,他接受邀请也得有一点不怕别人给他戴“红帽子”的勇气。记得同他一起到北京的还有一位作家王季友,平日不问政治,左右两边都来往,都写稿,写的打油诗很有名,正经的诗词也有研究、有水平。他一到北京,感情激动,就写了一首七律,有“孤儿今日认门庭”之句,传诵一时,也因此挨了他的右派朋友的骂。

叶灵凤真可以说是一介书生。他的一生可以借用俄国出版家绥青的回忆录的名字《为书籍的一生》来作概括。他不是出版家(虽然一开始就在创造社干过出版工作),只是作家——著书家和藏书家。他从二十年代中期进入文坛,到七十年代中期离开人世,半个世纪的生涯,就是不断写书,不断买书,不断读书。如果在他的生命中把书删除,那剩下的东西就没有多少了。

他的家庭就是一个最好的物证。走进了大门,大厅中是书,他夫妇的睡房是书,他儿女的睡房也是书,一屋子都是书。他没有书房,而每一个房间都是书房。也可以说那最大的一间——大厅就是书房,厅虽大,却又小,不仅四壁图书,当中也还堆了书,剩下的地方就不多了,一张大书桌被书包围着,桌上又满是书,他坐在桌前,就真是人在书中。

那也是书在人中。他的一本本随笔、译文,就是从他这个被书籍包围着的人的脑中笔下流出来的,一字一字地流出,一篇一篇地流出,一本一本地流出。这是一个人书交融的境界。

他所著的书,前半生在上海偏于小说(译的也多是小说),后半生在香港偏于随笔(译的也多是小品、随笔)。总的来看,他的随笔的成就应该在小说之上。随笔又以读书随笔和文艺随笔为多。这些随笔既富知识性,又富趣味性,作者的渊博使读者也有了博闻之乐,文字的韵味又能使人得到美好的享受。他的一些怀乡忆旧和生活小品,也是淡而有味,隽永可喜的。

不必为我们的作家讳。像香港许多为稻粱谋而“爬格子”的作者,叶灵凤也写过一些和外国“性文学”有关的文字,介绍它们的内容,或译述其中的片段,以白门秋生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白门,表示作者是南京人。《书淫艳异录》、《欢喜佛庵随笔》之类就是。有点“黄”,其实也不能算什么色情的东西,不过一般人容易另眼相看。他自己生前写了、发表了也就算了,现在听说有人搜集了准备出书。能写,也就没有什么不能出书的吧。

值得注意的当然是最新出版、上中下三册的《读书随笔》。北京三联书店不惜工本,不怕亏本,出了这近七十万字的叶灵凤的遗著,实在是一件可喜的事。两年多前,三联出了他的《香港方物志》,那是香港版的重印(香港也出过两次不同的版本)。这回的《读书随笔》却不是这么简单,不是三十年代上海版的那本《读书随笔》的重印出版,也不是六十年代香港版的那本《文艺随笔》的重印出版,它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丰富的集子,把作者半个世纪中所写的这两种随笔的文章都收进去了,当然也包括了这两本已出的书,和从未出过书的《霜红室随笔》。还有在香港出版的《北窗读书录》、《晚晴杂记》中有关的文章也都选进这本书中。对于内地的读者,这些旧作都是新作,因为从未看过。这是一本集大成的书,说它是叶灵凤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也不算夸张。

在叶灵凤的笔下,爱书家是一个很突出的词,地位显然在藏书家之上。他自己当然更愿意被人称为爱书家。这或者也可以换一个似乎不雅却未尝不雅的名字:“书淫”。《书淫艳异录》,他无异于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字。

他是一个十足的“书淫”,却不像他写的“书淫艳异”那样,有什么“艳异”不断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他虽然结过两次婚,第二次婚姻是一直维持到他生命的结束的。没有听说他有什么“艳遇”。他在上海时虽然有“惨绿少年”之称,这方面也缺乏可以成为人们谈助的纪录。当五十年代我见到他时,他已是以蔼然长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稀疏的灰白的头发,一副金丝架眼镜,亲切的笑容,斯文的举止,有学问有修养的谈吐,实在和鲁迅笔下的“唇红齿白”以及“流氓气”联系不起来。

使人惊异的是他居然不吸烟,从来就不吸,而不是半路戒烟。一位著名的作家,天天都在写作,深夜也在写作,怎么可能是不吸烟的呢?而他就是。他也不喝酒,还不大喝咖啡,只爱喝茶,也爱他幼年吃过的充满乡土风味的土特产,这和“洋场才子”的洋很不相称。他虽然不写旧体诗(新体也不写),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并不缺乏研究,主要是美术方面,如古代版画和石刻之类。他有志而未能完成的心愿,为长江、黄河、珠江立传,不也正是他的一颗中国心在跃动么?

据说,中国的龙不同于西方的龙。如果凤凰也有中西之分,那就可以断言,叶灵凤是一只中国凤。

一九八八年四月

同类推荐
  • 将星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领

    将星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这就是我们编撰《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横录》的初衷。该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该书主要包括战史、战场、战役、战将和战事等内容,时空纵横,气势磅礴,史事详尽,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最最有阅读和收藏价值。
  • 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通过轻松调侃的语言,我们既看到了毛泽东幽默风趣的一面,又看到了毛泽东感情丰富而细腻的一面。在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之下,一对一对的有情人都修成正果,享受到了爱情的美妙,获得了圆满婚姻。这些故事,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伟人的非同寻常之处……
  • 名人传记丛书:谢里曼

    名人传记丛书:谢里曼

    名人传记丛书——谢里曼——特洛伊真的存在吗?他会告诉你:“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莎士比亚(走近世界文豪)

    莎士比亚(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 朱可夫传

    朱可夫传

    朱可夫出生于沙皇统治末期的一个没有任何显赫背景的普普通通的农家。如果没有战争的发生,朱可夫可能会成为一名毛皮匠,平凡地度过一生,除了家人外,不会被其他人记得。然而,由于沙皇扩军参战,朱可夫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朱可夫是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仅用了25年的时间就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成长为名垂军史的伟大元帅,走过了光辉的战斗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由于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立下显赫战功,朱可夫曾经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两次获得胜利勋章,此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以及多枚外国勋章。
热门推荐
  • 海贼之远程法师

    海贼之远程法师

    何为法师?何为修仙?何为海贼?呼风唤雨,招雷引电,掌控规则,这算是基本操作。书中没有你们想象的所有,只有一些简单的叙述。把主角当做法师没错,当做修仙者也没错,只不过是最强与最弱之分,若是非要挑剔,那随意,请自便。此书只是为当初一段海贼追忆,以及其他...适众:静心者
  • 从此与你相隔

    从此与你相隔

    曾经我以为我们最远的距离却原来是我们最近的时刻从此这一生我们都走在相反的路上
  • 长官,夫人有喜了

    长官,夫人有喜了

    一夕之间,未婚夫成了姐夫,家族至宝被盗,她声名凌乱。为重振家族,她步步为营,与虎为谋。却不料献出去的还有自己的心。他是富有野心的安城司令,在外冷漠孤傲,入夜缱倦红绡暖帐,他宠她入骨,却唯独不肯交出他的心。直到,她消失在他的世界,他才知道,原来冥冥中他早已动心……
  • 腹黑爹哋假纯良

    腹黑爹哋假纯良

    她是暗组织里享负盛名的第一神偷,外号夜猫,一如猫一样慵懒贪睡任性。他是游戏人间风摩万千少女的长的帅气、又有出众的幽默感,最优秀的绅士。比虫子更让韩泰熙厌恶的是什么?就是和别人谈恋爱!打从娘胎起就是单身的韩泰熙自小就没仰望过男人,一心只想策马江湖,快意人生。却不曾料,遇上这孩子一样的男人后。。。比不和女人上床更让知名人士段三少恐惧的是什么?就是和女人结婚!自打见识两个发小结婚后的惨淡人生,他就更加发愤图强,誓将单身进行到底。Sex游戏,那点在床上的破事,谁放感情了谁就是loser。可那个和他意外ONS的女人竟敢。。。士可辱,不可欺,敢欺他,他要她好看!本没有交集的两个极端在情路上误打误撞,是否猿粪天注定?抑或,只是月老一个不小心的游戏?精彩狗血喷饭片段:朗朗装X耍宝记:朗双手叉腰仰天狂笑,“哈哈哈,老子终于比你们牛逼一回了。”宇:“他有病吗?”齐:“你有药吗?”郎:“乃们这是赤果果的羡慕嫉妒恨,看在俺们小帅份上,我不和你们一般见识。”***“切!”机场耍赖记:“你当真要去?”“比珍珠还真。”“你不后悔?”“绝不。”“好!”朗朗摊倒在地,扯着她的裤管撕心裂肺的嚎:“老婆啊,你卷走了我的末期肺癌救命钱跟汉子跑,你让我和还要吃奶的儿子该怎么活啊!”看官指指点点,某人黑线。。。***“你好狠的心呐,拿我解毒了,拍拍屁股就走了,还卷走我的矜贵优质的。。。”“。。。。。。”“你,你若是不负责,我,我就找根面条上吊去。”“你确定你真是个带把的男人吗?不是伪的吧。”朗怒,愤起把裤一拉:“俺是纯爷们。”***@-@本文轻松诙谐幽默,不喜者绕路兜圈,云就挥手恭送了,咳~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腹黑爹地假纯良》
  • 洪荒混元路

    洪荒混元路

    盘古开天混沌间,异人有幸入血海。悠悠洪荒亿万载,冥河悟道终有成。——题记这是一本关于血海冥河成道的故事
  • 我在东北当警察(套装共3册)

    我在东北当警察(套装共3册)

    《香水》来袭!一向让黑道闻风丧胆的刑警苏岩靠着一桩亡命徒抢劫案再立奇功,只是,此案牵出的一个人引起了他的怀疑,那就是当地的夜总会老板郝飞。《真相》一阵刺耳的警笛声,打破了花园小区的祥和和安静。19岁的女孩横尸家中,一名男子在现场不省人事……《伪证》流氓头子王大虎从13楼的宾馆坠楼身亡,现场的重点嫌疑人是死者的小跟班——小流氓刘长江。刑警苏岩到达命案现场,目击证人段平咬定刘长江害死王大虎,刘长江被当场羁留。
  • 云面吹拂过

    云面吹拂过

    据史料记载,卿德皇后乃霖国穆渊之女,将门之后。不仅琼姿花貌、倾国倾城,功夫也十分了得。更重要的是,长明帝遣散后宫佳丽三千,独宠她一人,放在心尖上的那种。当长明帝寿寝正终时,卿德皇后也消失不见了。有人说她殉情了,也有人说她浪迹天涯了,还有人说……本文架空,纯属玩闹。
  • 天道魂者

    天道魂者

    这世间有我无敌。(无敌文,爽文。超级爽文。)
  • 强势回归之总裁你等着

    强势回归之总裁你等着

    一场大火,烧毁啦他们之间的所有,三年后,她改变卑微,软弱,虐渣男,打小三,人生春风得意之时,迎来高冷霸道总裁强势宠,她是他放在心尖尖上的人,看她如何反转人生,笑看繁华。
  • 西南“三大黑势力团伙”的覆灭

    西南“三大黑势力团伙”的覆灭

    世纪之交,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催人奋进。作为西部地区前沿重镇的成都、重庆等地,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这里,天要净、水要蓝、人要平和、社会要安定。然而现实并不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由于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重庆成为事故多发地区,近年黑社会势力仍很猖獗……世纪末的金秋季节,公安部和西南警方调重兵,在粉碎劫匪张君团伙的同时,横扫境内黑社会势力,迫使众多黑社会人物逃窜。警方跟踪追击,竟在毗邻的四川内江左近觅得罪犯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