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1100000011

第11章 物理大发明(11)

安德鲁斯是爱尔兰的化学家,见伐斯特大学化学教授。1861年,他用了比别人优良得多的设备从事气液转变的实验。他从托尔的工作中吸取了经验,托尔用酒精做的实验是相当成功的。后来安德鲁斯换用水来做这个实验,但由于水的沸点太高,压强要大到容器无法支持的地步,因此没有做成这个实验。于是,安德鲁斯就选了二氧化碳(CO2)作为工作物质。他把装有液态和气态的二氧化碳的玻璃容器加热到30.92℃时,液气的分界面变得模糊不清,失去了液面的曲率,而温度高于30.92℃时,则全部处于气态。当温度高于这个数值时,即使压力增大到300或400个大气压,也不能使CO2液化,他把这种气液融合状态叫临界态,这个温度值叫临界温度。在这些实验的启示下,人们进而设想每种气体都有自己的临界温度,所谓的“永久气体”可能是因为它们的临界温度比已获得的最低温度还要低得多,只要能够实现更低的温度,它们也是可以被液化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获得更低温度的方法。

在“永久气体”中,首先被液化的是氧。1877年,几乎同时有两位物理学家分别实现了氧的液化。一位是法国人盖勒德,一位是瑞士人毕克特。

盖勒德早先是矿业工程师,他最初也是试图通过施加高压强来使气体液化。他用的工作物质是乙炔,乙炔在常温下,大约加到60个标准大气压就足以液化。可是盖勒德的仪器不够坚固,不到60个标准大气压就突然破裂了,被压缩的气体迅速跑出去,就在容器破裂的瞬间,他注意到器壁上形成了一层薄雾,很快就又消失了。他立即醒悟到,这是因为在压强消失之际,乙炔突然冷却,所看到的雾是某种气体的短暂凝结,不过当时盖勒德却把它误认为是乙炔不纯,含有水汽所凝结成的水雾。于是,他从化学家贝索勒特的实验室里要了一些纯乙炔,再进行试验。实验的结果还是出现了雾,这样,他才断定这雾原来就是乙炔的液滴。盖勒德的乙炔实验虽然走了一点小弯路,但却找到了一种使气体液化的特殊方法。

接着,他尝试使空气液化,以氧作为他的第一个目标。他之所以首选氧,是因为纯氧比较容易制备。他将氧气压缩到300个标准大气压,再把盛有压缩氧气的玻璃管放到二氧化硫的蒸气中,这时温度大约为-29℃,然后再让压强突然降低,果然在管壁上又有薄雾出现,他重复做了这个实验很多次,结果都是一样,最后盖勒德肯定,这薄雾就是液态氧。

有趣的是,正当盖勒德在法国科学院报告这一成果时,会议秘书宣布了不久前接到的毕克特的电报,电报说他在320个标准大气压和-140℃下联合使用硫酸和碳酸,液化氧取得了成功。

虽然盖勒德的实验只是目睹了氧的雾滴,并没有把液态氧收集到一起保存下来,然而他的方法却在后来其他气体的液化中得到了应用。

1895年以后,低温物理学在工业上的应用与日俱增,主要用途是为炼钢工业提供纯氧。正在这个时候,英国皇家学院的杜瓦为研究绝对零度附近的物质的性质,也在致力于解决低温的技术问题。1885年,他改进了前人的实验方法,获得了大量的液态空气和液氧,并在1891年发现了液态氧和液态臭氧都有磁性。1898年,杜瓦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绝热器,当时叫做低温恒热器,后来也称为杜瓦瓶。他将两个玻璃容器套在一起,联成一体,容器之间抽成真空,这样的瓶就可以盛大量液氧了。1893年1月20日杜瓦宣布了他的这项发明。1898年,杜瓦用自己的新型量热器实现了氢的液化,达到了20.4K的低温,第二年实现了氢的固化,靠抽出固体氢表面的蒸气达到了12K的低温。

杜瓦以为液化氢的成功开启了通过绝对零度的最后一道关卡,谁知道他的残余气体中竟还有氦存在。他和助手们想了很多办法,经过数年的努力,但终未能实现氦的液化。

正当世界上几个低温研究中心致力于低温物理研究时,从事低温领域研究的最出色的是荷兰物理学家卡默林·翁尼斯。他以大规模的工程来建筑他的低温实验室——莱登实验室。他的实验室的特点是:把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密切结合起来,把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和技师组织起来,围绕一个专题,分工负责,集中攻关。相比之下,他的低温设备规模之大,使同时代以及早于他的著名实验室的设备简直变成了“小玩具”。这样,翁尼斯领导的低温实验室——莱登实验室成了国际上研究低温的基地。

1908年的一天,历史性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这一天的实验室工作是从早晨五点半开始一直工作到夜间九点半。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正在进行氦的液化实验,他们是多么渴望看到人类从没有看到过的液化氦啊!可是,氦气能够液化吗?大家都在担心着。墙上的挂钟“滴嗒滴嗒”地响个不停,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消逝。人们屏住了呼吸,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液化器。他们先把氦预冷到液氢的温度,然后让它绝热膨胀降温,当温度低于氦的转变温度后,再让它节流膨胀,然后再降温,这一系列的过程在液化器中反复多次地进行着。终于在下午六点半,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它——氦气被液化了!初看时还有点令人不敢相信是真的,液氦开始流进容器时不太容易观察到,直到液氦已经装满了容器,事情就完全肯定了。当时测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氦的沸点是4.25K。莱登实验室的所有人都异常兴奋,奔走相告,互相祝贺,欢笑的声浪传向全世界。

莱登实验室的全体工作人员并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在翁尼斯的指挥下,他们快马加鞭,乘胜前进,继续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们了解,如果降低液氦上的蒸气压,那么随着蒸气压的下降,液氦的沸点也会相应降低。他们这样做了,并且在当时获得了4.25K~1.15K的低温。

当然,在无边无际的宇宙里,按我们的标准来看许多物质是处于极低温状态的,但是在地球上,人类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踏入了从未进入的奇异低温世界。自1908年以来,人类经过了93年的研究,在这个奇异世界里,人们发现了许多奇异的现象,其令人神往之处不亚于南北极的冰天雪地,胜过宇宙中的低温,因为在这里人们可以控制实验室条件,细心地观察新的事物。在现代,液氦制冷的低温技术仍是低温领域中的重要手段,大量的实验工作离不开氦液化器……人们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同时也期待着,在这个低温世界里会看到怎样更新天地啊!

揭开超导研究的序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导体的一方面有善于导电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这是因为自由电子在定向运动中,还不时地和处于晶格点阵上的正离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碰撞,从而阻碍自由电子的运动。这种对运动电荷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在一般情况下,所有导电的物体,即使导电性能最好的银,也有电阻,电流通过时,仍然会发热,选成损耗。这是在常温下物体的性质,那么在温度为4.2K,乃至更低的温度下,物体的性质有什么变化呢?

1911年,翁尼斯和他的助手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当金属导体的温度降到10K以下时,其电阻会明显下降,特别是当温度低于该金属的特性转变点以下时,电阻会突然下降到10-9欧姆以下。这种现象是以前没有发现的,大家对此都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们取水银作为研究对象。一天,当他们正在观察低温下水银电阻的变化的时候,在4.2K附近突然发现:水银的电阻消失了!这是真的吗?他们简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们在水银线上通上几毫安的电流,并测量它两端的电压,以验证水银线上的电阻是否真的为零。结果他们发现,当温度稍低于-269℃(4.2K)时,水银的电阻确实突然消失了。毫无疑问,水银在4.2K附近,进入了一个新的物态。在这一状态下,其电阻实际变为零。

翁尼斯和他的助手们反复研究了这一现象,他们把这种在某一温度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叫超导电现象,把具有超导电现象性质的物质叫做超导体,把物质所处的这种以零电阻为特征的状态,叫做超导态。尽管翁尼斯等人已经明确给出了超导体的一些明确定义,但是要识别零电阻现象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用仪表直接测量来证明水银的电阻为零,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于是翁尼斯又设计了一个更精密的实验:他将以前的装置进行了简化和改进,把一个铅制的圆圈放入杜瓦瓶中,瓶外放一磁铁,然后把液氦倒入杜瓦瓶中使铅冷却变成超导体,这时如果将瓶外的磁铁突然撤除,铅圈内便产生感应电流。如果这个圆铅环的电阻确实为零,这个电流就应当没有任何损失地长期流下去,这就是著名的持续电流实验。实际上,在1954年,人们在一次实验中开始观察,这个电流从1954年3月2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956年9月5日,在长达二年半的时间里,持续电流未见减弱的迹象。最后,由于液氦供应中断才使实验中止。这就是说,圆环里面的电子,好像坐上了没有任何摩擦的转椅,一旦转动起来,就一直转下去,几年停不下来,永远也停不下来了。

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超导体在超导态时具有直流电阻。最近,根据超导重力仪的观测表明,超导体即使有电阻,电阻率也小于10-25欧姆·米,和良导体铜相比,它们的电阻至少相差1016倍,这个差别就好像用一粒直径比针尖还要小的细砂去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相比,这真是天壤之别了。可以认为,超导体的直流电阻就是零,或者说,它就是一个具有完全导电性的理想导体。

低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了比液氦温度更低得多的温度。对大量金属材料在低温下检验的结果表明,超导电性的存在是相当普遍的。目前已发现二十多种金属元素和上千种的合金化合物具有超导电性。从元素周期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金、银、铜、钾、钠等金属良导体是不超导的;铁、钴、镍等强铁磁性或强反铁磁性物质也是不超导的,而那些导电性能差的金属,如钛、锆、铌、铅等都是超导体。

为什么金属良导体反而不是超导体?为什么超导体对直流电是完全导电的理想导体,对交流电却有电阻呢?人们在更进一步探索新事物本质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逐一得到了解答。

1911年翁尼斯在发现超导电性的同时,还发现,超导电性能够被足够强的磁场所破坏,但是人们的注意力当时集中在零电阻现象上,一直认为零电阻是超导体的惟一特性。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荷兰人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按照翁尼斯的发现,对围绕球形导体(单晶锡)的磁场分布进行了细心的实验测量。他们惊奇地发现:对于超导体来说,不论是先对其降温后再加磁场,还是先加磁场后再降温,只要是对它施加磁场,而且锡球渡过了超导态,在锡球周围的磁场都突然发生了变化,当锡球从非超导态转入超导态时,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外,这就是说,超导体内部的磁感应强度总是零。这个现象叫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效应,由于是迈斯纳等人具体操作发现的,所以也叫迈斯纳效应。为了观察和了解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迈斯纳等人又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观察的实验,让我们来了解这个效应。

同类推荐
  • 科技难题我来解

    科技难题我来解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泰山和蚁人(人猿泰山系列)

    泰山和蚁人(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冒险小王子04:失音之谜

    冒险小王子04:失音之谜

    《冒险小王子》系列书是一套优秀的儿童小说读物。故事中的主人公包小龙,天生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和小伙伴汤诺、于萌萌等人,来到了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纳尤古精灵国度,和小精灵们一起对抗力量强大的邪恶精灵师,挫败了邪恶精灵师一个又一个险恶的阴谋。此系列书刻画了一群智慧、勇敢,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优秀儿童人物形象。
  • 聪明鬼就是牛(淘气小子好事坏事一火车)

    聪明鬼就是牛(淘气小子好事坏事一火车)

    本套书是一套校园幽默小说,包括《疯狂鬼变淑女》、《胆小鬼也疯狂》、《滑头鬼栽了》、《聪明鬼就是牛》四本书。作家在这四部作品里,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成功地刻画出周大齐、侯洋、李晓果、巴奇这四个小主人公的形象: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有爱心,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想助人为乐做好事,却常常把事办砸;他们好心却办了错事,闹出一个个笑话……孩子们读着这样的小说,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常常能够从文字中读出自己或同伴成长的影子,产生共鸣。
  • 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本书将人道理融入故事之中,它能教会你如何识别好人与坏人,它能告诉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能让你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认识社会,把社会中的真、善、美、丑、一一辨认出来。总而言之,它能让你更聪明、更优秀。这些选编的故事中运用大量的夸张手法来描摹事物,抒发感情,把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更深刻地把人物的喜怒哀乐、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了。这些故事会伴你走过美好的童年,让你感到生活的每一天都很新鲜,希望你们通过阅读这本书,能获取得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路,以便在日新月异的新世纪中,实现你的梦想。
热门推荐
  • 快穿炮灰拯救之旅

    快穿炮灰拯救之旅

    池晓晴无意间绑定了拯救炮灰的系统,穿梭于各个时空,收集“炮灰拯救之星”,想速战速决赶紧完成任务的她,拯救之途会如她所愿一帆风顺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以子之名

    以子之名

    《以子之名》是一部流畅、深刻,紧贴社会热点的长篇文学作品。作者有着多年一线教育经验,擅长生活流写作,同时,对社会话题有着精准的捕捉能力,能够抓住热点,规避教育话题中敏感的部分。在作品中,作者将目光延展至教师、阔太等不同身份,以“差生家长”为轴心,链接出不同的人物关系,展现出了不同社会地位、身份背景的女人共同面对的境遇。在真切细微的情节片段中,对生活表象进行了极富纵深感的解剖。
  • 重生洪荒之乾坤大道

    重生洪荒之乾坤大道

    天地无极,乾坤有道。作为洪荒第一批自称“老祖”的大佬,因为一场热心肠的帮助,被罗睺自爆同归,身死道消,一身灵宝尽落入他人之手……对于这种下场,只问一句,难道热心肠就只能这么悲惨吗?(并非只有洪荒世界)
  • 何阿官

    何阿官

    1V1发誓甜到掉牙,玩世不恭老流氓X欺软怕硬小怂包,陈晚八岁时跟着自家爹进了趟福利院,给自己收了一个小跟班,只是别人家的小跟班都是捶肩按腿、指哪打哪一条龙服务,她这个小跟班却是抢她零食扔她作业扯她辫子一条蛇服务,日常想跟小跟班干架的第一百八十三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琥珀里的时光

    琥珀里的时光

    一缕又一缕光芒在琥珀中流溢,一段又一段时光在琥珀中流逝。有人选择遗忘,有人选择执念。当琥珀中的光再现时,他对她说:“这是最后一次了,我所能对你做的。如果时光倒流,如果可以重新开始,你愿意回到哪一刻......”
  • 戏说红楼

    戏说红楼

    在潇湘看了许多红楼的书,不忍她为一个没担当的男人泪尽而死。妨不住也动笔写起了妹妹,当然也是要她幸福,当然这要靠她自己去争取,要她坚强一点,自主一点。初次写书,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提建议!
  • 故事会(2018年5月上)

    故事会(2018年5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侠探如风

    侠探如风

    公门岁月多寂寞,儿女之情不可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公门,又何尝不是身不由己?以匡扶天下为己任,凡事以大局为重,就是最大的身不由己!五个案件,五个故事,一个侠探传说!
  • 近战勇士:冲锋枪

    近战勇士:冲锋枪

    一般来说,冲锋枪是指双手握持发射手枪弹的单兵连发机械。它是一种介于手枪和机枪之间的武器,比步枪短小轻便,便于突然开火,射速高,火力猛,适用于近战和冲锋,在200米内具有良好的杀伤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