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1400000026

第26章 两极之旅(2)

南森之行的探险的结果固然辉煌,但他较之先辈们更胜一筹的是,还进行了深入的科学考察,获取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他首先证明了北极并不是一块巨大的陆地,而是充满冰雪的海洋。在这辽阔的海洋世界里,有一条横越而过的海流存在。其次,他对北冰洋的深度进行了测量,更正了在此之前人们的错误看法,即北极地区不是浅水域,而是一个深海盆。再次,他们发现北冰洋一个有趣的水温反常现象:表面(0~100米)为冷水层,水温冷达零下摄氏2度;但在以下300~400米处温度反而升高到零上2度。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冰块的浮流与风向有关,冰的浮流方向偏向风的右侧,这与地球自转偏向力有关。

皮亚里挺进极心的胜利

南森深入北极心脏地区,进一步激励了极地探险家的探险行动。1903年6月,挪威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的探险家爱德华·阿蒙森率队在浮冰中遨游,终于找到了最短航路,在极地探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时,北极地区的探险已转为争先到达极点的竞赛。

什么地方是向北极发起最后冲击的有利地点呢?“珍妮特”号的经历看来否认了西伯利亚近海群岛以北有陆地的可能性;而南森的漂流则否定了欧洲以北高纬度有陆地的可能性;剩下的问题是格陵兰北部是否有陆地直达北极了。

有一个人用其毕生精力来寻求这个答案,深信他本人是世界上惟一命中注定能征服北极的人。这就是一位新型的极地探险家,美国人罗伯特·E·皮亚里。

以往的极地探险家大都认为极地的冬季非常可怕,因此,常常夏季去探险,冬季就撤回来,大部分时间用在往返跋涉上,效率低。后来的一些极地探险家敢于在极地穴居过冬来赢得来年的时间。皮亚里不相信这些观念,他认为,极地的冬天并不可怕,正是探险的最好季李。

夏季浮冰表面融化,道路凸凹不平。而冬季的严寒,可使冰面坚硬而平滑,冰盖面扩大,提供了狗拉雪橇到达极顶的可能性。他对此很有信心,认为极地探险要轻装前进,但要带足粮食。他决心用这种新型方式。

为了到达北极,皮亚里用了20多年时间,成了格陵兰冰原旅行的专家。因为他认为:从格陵兰北端到极心的直线距离仅700多千米,无需船只,只乘狗拉雪橇,越过冰原,就可到达北极极心。但20多年的探险实践,也使他感到,从格陵兰向极心挺进无疑是极为困难的。于是,他不得不重新考虑,从加拿大的哥伦比亚角出发,向北极极心前进。他注意锻炼自己的意志,并深信定能拿到这项巨奖。

在皮亚里看来,阿蒙森于1906年找到过去很长时期在寻找的大西洋与太平洋沟通的航道完全是可有可无的,而南森等人的发现也未命中靶心。只有到达北极极心,才是最高的成就。

1906年,他排除千难万险,到达离极顶只有273千米的地方。这次虽没有成功到达极顶,但并未灰心。

两年后,1908年7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里,皮亚里乘坐“罗斯福”号从纽约出发,向北航行,来到加拿大的哥伦比亚角出发点,那里,离极顶只有650千米。

当时在格陵兰西北部史密斯海峡沿岸,散居着225个爱斯基摩人,他们对北极生活了如指掌。对他们来讲,皮亚里是他们所尊重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个要求太多的朋友。在过去的20年间,皮亚里依靠这些“忠实的异乡朋友”的技术和忍耐力,纵横格陵兰北部未勘察过的冰地,越来越迫近北极。他们给皮亚里供应雪橇、爱斯基摩狗、毛皮和粮食,在皮亚里每次重要的探险中担任探险队的驾雪橇员、猎手及开路先锋。皮亚里写道:“我爱上了这些天真浪漫的纯朴人民。他们部落里每个人我都认得,也叫得出他们的名字。我曾拯救过他们的整个村落,使其免于饿死。大人告诉孩子们说,如果他们长大能成为好的猎手或裁缝,‘皮亚里大爷’会很好地奖励他们的。”

这次决定性的冲刺仍旧得益于这些忠实的朋友的帮助。在哥伦比亚角,这些爱斯基摩人为皮亚里准备好了狗拉的雪橇,御寒用的毛皮外皮,船上装有150吨重的鲸鱼肉和海象肉,246只咆哮的狗。在55人的探险队伍中,有49名爱斯基摩人,他们主要是担任运输服务性工作。其次6名成员有:船长、外科医生、秘书、两名年轻探险家、一个助手。

皮亚里是位很有经验的北极探险指挥家。3月1日,当回归的太阳在地平线下朦胧发光时,皮亚里已开始弃舟登陆,指挥着他的探险队踏上了艰苦的越过冰野的征程。他把大部分人员编入支援队伍,他们惟一的任务便是把他的6人小组带到发起冲击的有利地点,保证小组有足够的狗、粮食和精力来发起决定性的冲刺。

在风的影响下,冰面呈锯齿状的山脊,雪橇就像在山路上奔驶,颠簸地行进着。强行军、体力下降、睡眠不足以及极度焦急不安给探险队带来极大困难,队伍要时刻提防冰间水路的出现,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有连人带雪橇一起掉入极地深渊的危险。那些冰间水路往往无任何征兆便会出现,耽误探捡队的行程。有的冰间水路可利用浮冰渡过去;有的可在刚刚形成的薄冰层上慢慢地越过去。有一冰间水路竟使皮亚里为等它合拢而花了6天时间。

但皮亚里仍在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他在回忆录《北极》中写道:“我的理论是尽可能用支援部队工作。那些我从一开始便期望成为主力的人,需要一路上为他们安排尽可能的舒适。”

这种合理的安排类似于今天攀登最高山峰的分组制。皮亚里还决定把最后阶段的队伍组织得尽可能小,他认为,队伍越大,行进越慢。因此,在往北行进期间,他分期分批逐步把支援队伍遣回基地。

4月1日,他把最后一支支援队伍遣送回去,这时,他们离北极只剩246千米。

皮亚里为最后冲击留下最好的狗、4个精选出来的爱斯基摩人以及一位43岁的黑人马特·享森——皮亚里20年北极探险所信赖的伙伴、北极地区最优秀的驾橇手之一。

这时天气晴朗,他们向北极冲刺,继续翻越从未被征服过的冰原。皮亚里在日记中写道:“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再持续三天!”但天有不测风云,为防万一,他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前进,每天行程40千米。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况且皮亚里本人因1899年在一次北极探险中双脚冻伤而失去脚趾,所以这次在大部分行军中只能乘坐一个雪橇。

4月6日上午10时,皮亚里命令停止前进,他已经看到了目的地。尽管极顶近在咫尺,但他们个个都累得动弹不得了。皮亚里写道:“北极极顶就在眼前,可我们太疲倦了,无法再迈出最后的几步……,那时我已到了精疲力尽的程度,不能意识到我已到达了一生奋斗的目标。

”这里,离极点只有8千米。在使用六分仪确定他们所在的位置后,他们迅速地筑起爱斯基摩式圆顶冰砖屋,吃完饭,睡了几小时绝对不可缺少的觉。

醒来后,大家体力得到恢复,便又忙着向北挺进。终于,他们的脚踏上了北极极顶。在这里,分不出东、西、北方,向任何地方都是南下。皮亚里兴高采烈地写道:“300年来人们追求的巨奖,我20年中的梦想和目标,今天终于拿下来了。”

皮亚里在世界之顶插了几面旗帜——其中一面美国国旗是他妻子缝制的,在20年的北极探险中一直携带着它——然后剪下一块埋在雪地里,上面写着:“1909年4月6日,抵达北纬90度,皮亚里。”他让队员们手持旗帜拍照,享森则带领4个爱斯基摩人齐声欢呼3次,相互握手祝贺。53岁的皮亚里写道:“我很满足。”

以后的30个小时内,他们在那里进行了测探、天气观测和休息。他们的回程,相对极地而言是顺利的。4月25日,皮亚里凯旋登上“罗斯福”号,北极极顶的征服,似乎是那么不合理地轻易。

北极揭秘

1926年,阿蒙森首次乘飞艇飞越北极盆地,使他成为到达过南、北两极的第一人。以后,人类多次到达北极,看清了它的许多秘密。

北极区域没有陆地,仅是为冰雪覆盖的海洋。冬天,洋面上坚实的冰雪,竟厚达2米多。岛屿边缘的冰块断裂滑到海里,形成高大的冰山,常常被误认为是陆地,因而有无数个“会融化的陆地”的传说。如极地探险家曾命名的“桑尼克夫陆地、彼捷尔曼地、安德烈地”等,以后又消失了。有人说,这是海市蜃楼,后来的研究证实,这是些“会融化的陆地”。它由埋藏冰构成,是一些大型冰块搁浅,加上风从南方带来的矿土渐渐堆积,并逐渐长出一些稀稀落落的植物,而伪装成小岛。有时,它的上面还可做奇妙的观测场所,起落飞机。但随温度变暖,它们从底部融化而消失。

过去人们曾称它为“北极海”是不对的。它是个大洋,不但大而深,且有独立的洋流规律地运动着。它过剩的海水分别流入太平洋和大西洋,但它比其他三大洋浅得多,平均只有1200米深。但它的中部却是个广大的深海盆,最大深度5449米,因而,有地球上“最大的陷阱”之称。它的底部有高有低,并有一条海底山脉,高达2500~3000米,脉长达1500千米,它对海水的流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里的气候非常寒冷,全年很少开冻,见不到雨,只有亮晶晶的粉状冰粒,堆成雪田和冰原。只有暖流吹来时气候稍暖些。在这寒气袭人的地方,绿藻、褐藻、红藻依然十分茂盛。还有很多艰苦奋斗的动物,除出没于冰水之间的海豹、海象外,还有善于使用阴谋诡计的北极熊,游泳健将鲸鱼等,他们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近年来还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和前所未见的龙虾。

极地有漫漫的长夜和无夜的白昼。它不像我们这里,用24个小时来安排,而是几乎用一整年的时间来安排。即在北极附近,有连续半年的白天,这时,暗淡的阳光怎么也不离开北冰洋面,是少有变化的白天;而从9月以后,又一连半年见不到太阳,是漫漫的黑夜。只有绚丽的极光恍惚地照耀着探险家的身影。它似火、似帷幕、似画卷、似探照灯、……五彩纷缤,变化多端,引起人们的各种遐想。此外,还有幻日、蜃楼现象。经研究,这都是空气中带电粒子在太阳风的作用下相互碰撞引起的“高空闪电”或折射现象造成的。

探索神秘的南极大陆

南极,这个地球上最南的地方,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谁也不知道。3000多年前,古希腊一位哲人曾大胆地假想:北半球的陆地那么多,南半球大部分是海洋,地球为了保持平静,在南极就必须有一块很大很大的陆地。尽管这种地球的平衡概念是相当滑稽可笑的,还是有人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寻找。找了很久,居然在南半球的海洋里找到了一块大陆,以为它一直通向南极,便取名叫“澳大利亚”,意思是“南方的大陆”。后来,才知道,澳大利亚和南极还隔着遥远的海洋,把南极洲错给了澳大利亚。

当时,在人们的传说中,南极是一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地下蕴藏着许多金银宝藏的大陆,澳大利亚的南边也许会找到它。怀着对迷人的“幸福之岛”的向往之情,许多海洋探险家前去考察,可事实上并非那样简单。在那南方的洋面上,厚厚的浓雾、恐怖的风景、骇人的冰山,严密地封锁着南方大陆的真面目。曾几何时,多少勇敢的航海家、探险家,为了寻找这传说中的“乐土”,而一去不复返。

经历了漫长和艰难的历史过程,探险家们终于取得了寻找南方大陆的最后胜利,而挪威的探险家路德·阿蒙森又是率先到达南极极点的第一人。

南极在哪里

如果现在有人提出“南极在哪里”这个问题,你会不加思索地回答:在地球的最南端。可就在200多年前,人类还是无法回答如此简单的问题。随着新航线、新海峡、新大陆的新发现,人类不断地填补着地图上的空白。直到1775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最后一次探险结束时,地图上的大陆轮廓几乎全部绘制出来了。但“未知的南方大陆”在哪里呢?仍悬而未解。

1771年7月,历尽千辛万苦、耗时近3年的库克探险队,回英国报告说,除澳大利亚外,南半球再没有什么大陆了。出于占有欲,不死心的英国政府再次派库克去探险。1772年7月,库克率队进入南极圈。这时,他们遇到从未有过的危险。滔天的海浪像拦路虎一样,把他们挡住。因为这一带终年吹着猛烈的西风,风力可达9级,海洋无休止的咆哮,掀起高达15~20米的巨浪,现代轮船也难免覆灭,古代帆船又岂能抗衡?在精神高度紧张、稍不留神就可能陷入灭顶之灾的船行中,大约一年半的搜寻,仍未找到“南方大陆”的影子。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若不迅速离开,便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他们只好于1775年返回英国。库克报告说:

“除非在南极附近,否则,是没有任何大陆的。”他还说,厚厚的冰一直延伸到南极,南极是不可能达到的。

库克的权威性报告,使许多人对南极大陆的存在,失去了信心,致使长达半个世纪无人再去探险。

然而,权威的论断可迷惑一时,终究挡不住人类继续向南极进军的步伐。半个世纪后,人们纷纷向南挺进,尽管吸引他们到这里来的主要目的是捕捉那些鲸、海豹、海象等南极海洋里的生物,但捕鲸事业也促使人们进一步去南极探险。

1819年7月,奉沙皇的旨意,俄国极地探险家别林斯高晋率队探险南极。航路上经常出现恶劣的浓雾,增加了航行的困难,为了避免相互撞碰,两船不得不每半小时鸣炮一次联系。同时,为了不碰撞上冰山,又要冒着严寒,在甲板上聚精会神地观察与倾听。探险家们都知道,冰山附近有呼啸的暴风,风声传来是冰的临近的报警。不幸的是,危险终于发生了,在冰块中航行的“东方”号被撞漏了,“和平”号也受了伤,不得不停下来检修。

就这样,船只在无穷无尽的冰海与雾海中缓慢地航行着。1月,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正当人们漫无目标地在冰海中浮荡的时候,突然从渐渐消退的浓雾中,见到远处有隐约朦胧的黑点似陆地的景象。人们兴奋地拼命急驶向前,果然,宽约6千米的岛屿,展现在眼前。那是1820年1月16日,俄国人把首次发现南极大陆的功劳记在自己的账本上。而美国却说,早在50天前,他们的捕鲸船法巴梅尔已发现南极大陆。我们不必去做结论,只相信,库克的耸人听闻的结论,已没人去理会了。

然而,这块大陆似乎对惊扰了它沉睡的人类很不友好,它在周围布下了层层冰山迭障,把来访者拒之门外。人们只能远远地窥视它,并没有踏上它的土地。

那高大的冰山群之中,最壮观的莫过于罗斯冰障了。1840年,英国极地探险家罗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要去南极探个究竟。他率队比谁都走得更南。可是前面一座冰墙挡住了去路。

同类推荐
  • 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 写给孩子的世界历史

    写给孩子的世界历史

    这本书以幽默、睿智的语言讲述了从人类起源到一战结束近六千年的历史,分为若干个短小精炼的故事,每个故事以时间的顺序发展下去,就像作者开篇画的时间楼梯,一级一级地向上,十年、一百年……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缓慢而坚定地前行。看着后面的故事,对照时间楼梯,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这件事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发生于哪个阶段或是占据着怎样重要的位置。
  • 告诉世界我最棒1:36个好习惯塑造完美自我

    告诉世界我最棒1:36个好习惯塑造完美自我

    李少聪编著的《告诉世界我最棒1:36个好习惯塑造完美自我》适合7—12岁的小学生及家长阅读。它通过具体事例、童话故事等深入浅出地和大家探讨各种好习惯的益处,简单实用地为同学们提供培养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指导。从今天起,多多捡些“卵石”放进口袋里吧。
  • “鬼火”的真相(趣味化学卷)

    “鬼火”的真相(趣味化学卷)

    化学是一门富有活力的科学,犹如生活中的魔术师,总是变着法儿的给我们呈现出奇妙的微观世界,同时它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 戴墨镜的猫

    戴墨镜的猫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之一,收录了高洪波童话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作者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在轻松、活泼、幽默的氛围中传达对孩子们深沉的爱。
热门推荐
  • 本章说

    本章说

    进本章说感觉像回家一样,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
  • 爱你,是我的地老天荒

    爱你,是我的地老天荒

    【全文完】“老公,是你说的只要我喜欢的都尽管带回家,包包,衣服,化妆品...喏,还有一个帅哥!”盛世掀桌,是谁说的,娶了她,她就是他的独家玩具,无人敢碰。事实证明,不把他放在眼里的人不只是顾阑珊:“先生,这是快递给顾小姐的玫瑰花,请签收。”“少爷,一个男人站在楼下给太太唱了一夜情歌。”本书已出版,出版名为《爱你,是我的地老天荒》,当当网,淘宝都有卖
  • 深空的暗夜小队

    深空的暗夜小队

    这是一本严肃的科幻小说(这是一本披着科幻外皮的爆笑轻小说)这是一本讲述主角如何在军校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小说(这是一本讲述主角在一个绝不可能是军校的地方被一只银发双马尾逼着组队给人还债的小说)这是一本讲述人,讲述人类社会,世界观庞大的小说(这是一本讲述逗B,讲述逗B社会,世界观繁琐的小说)我总感觉有人在跟我对着干……(我就是要跟你对着干,我就是这么皮来咬我啊)总之,这本书你一定要看(所以,这本书你爱看不看)(PS:书友群群号812734294,欢迎小伙伴们来逛)
  •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走神王道

    重走神王道

    原来的神王被陷害于人间,重走一遭,那些亏欠,都要还的。
  • 历史的坏脾气

    历史的坏脾气

    本书讲述了晚清、民国时期的一些名人轶事,评述了一些社会现象,对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很有帮助。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对的人总要离开

    对的人总要离开

    生活在不经意间流走,我们想要抓住点什么却总是抓不住,而对的人总会以另一种方式离开,欢迎来到我的世界,我是三哥哥跟我走吧
  • 灵魂速递

    灵魂速递

    我们不生产灵魂,我们只是灵魂的搬运工!茶余饭后,一部难得的消遣佳作!
  • 遇见星晴遇见你

    遇见星晴遇见你

    一见钟情的喜欢,是我的幸运,还是你的眷恋?那些感情,似花娇,比阳烈。那么善良的我们,一定是最幸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