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1500000011

第11章 与物理学家相约(2)

伽利略对天文学也有重要的贡献。他是第一个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且取得大量成果的科学家,被人们誉为“天空的哥仑布”。他观察到月亮表面上有许多凹凸不平的山岳、盆地,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上有黑子,银河是由无数个恒星组成的星系,金星、水星也有盈亏现象等。1610年,伽利略在名为《星空使者》的书中公布了这一系列前所未闻的新发现,还宣告他观察到了天上的星星“绕着太阳运行”。

伽利略一生道路坎坷,尤其是屡遭罗马教廷的残酷迫害。早在1592年,比萨大学当局惧怕伽利略反传统的科学思想,借口资格不够把他赶出比萨大学。1632年,《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出版以后,读者争相传阅,再一次点燃了尊重科学、冲击宗教的火焰。教皇得知消息,大发雷霆,下令没收这本书,立即逮捕伽利略。就这样,已经68岁而且病魔缠身的伽利略,被“锁上铁链,押到罗马”。1633年2月,审讯开始,审了三个多月,伽利略拒不认罪。教皇又下令把伽利略移交“严厉法庭”审判。在接连几天严刑拷打的逼供下,生命垂危的伽利略被迫在事先由法庭写好的“认罪书”上签了字。最后法庭判决伽利略终身监禁。据说,伽利略听了判决以后,喃喃地说:“无论如何,地球确实在运动啊!”

残酷的迫害使已经风烛残年的伽利略染上了多种疾病,甚至双目失明。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在满目凄凉和贫病交加中,在监禁地佛罗伦萨含冤去世,终年78岁。

历史一再证明,科学的真理不怕任何强权,科学总要战胜邪恶。科学的不断发展,迫使罗马教廷不得不在1757年宣布解除对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禁令;1882年罗马教皇又无可奈何地承认了日心学说。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廷再一次向真理低了头,作出了为伽利略平反的决定。

发现大气压力的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1608~1647)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设计了有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证明了真空的存在,发现了大气压力。他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1608年10月15日诞生于意大利的法恩扎的贵族家庭。

托里拆利的父亲是一位纺织业主,由于经营情况不佳,日益衰落。父亲为了摆脱困境,被迫把托里拆利送给伯父雅可布抚养。托里拆利小时候酷爱学习,表现出很出色的才能,尤其在法恩扎耶稣教会学校学习数学和哲学课程的时候,成绩特别出众。1627年,伯父在朋友们的劝说下,把托里拆利送到罗马,拜伽利略的得意门生、数学家和水力学工程师卡斯特里为师,继续深造。从1630~1641年,托里拆利在伽利略的朋友夏波利手下工作,主要从事力学研究,写了一批论文。

为了向卡斯特里等有名的学者请教,托里拆利于1641年再度来到罗马。在卡斯特里的推荐下,托里拆利于1641年10月10日来到伽利略身边工作,并和伽利略的学生维维安尼结成了很好的朋友。伽利略去世后,他的保护人托斯吉姆大公爵让托里拆利以学院数学教授的名义作为伽利略的继承人。

卡斯特里非常赏识托里拆利的才华。1628年,卡斯特里出版了一本有关流体力学的著作。托里拆利仔细研读了导师的名著,还做了一系列实验,逐个验证书中的重要结论。他发现,书中关于液体从容器底部小孔流出的速度和小孔离液面高度成正比的结论,和实验不符。经过反复测量和计算,他总结出水从容器底部小孔流出的速度和水从小孔上方的水面高度自由下落到小孔时候的速度相等,进一步得到了这个速度和小孔上方水面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的正确结论。

托里拆利热爱和尊敬自己的导师,但是他并不盲从。他决定把自己的发现整理成文,公开发表,来纠正导师的这个学术错误。胸怀宽广的卡斯特里看到这篇文章以后,十分高兴,认定托里拆利大有培养和发展前途,立即决定让他当自己的秘书。

早有古希腊时代,大学问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厌恶真空”,他特别用飞矢作例子来说明,认为飞矢的箭头把空气向两边分开,当箭尾向前去的时候,空气不断补充,不存在真空。后来,人们在抽水的时候发现,吸气桶式抽水机无论如何也无法把水抽到10米高,真空不存在的观念发生了动摇。伽利略研究了这一现象以后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密度是水的1/400;别的液体抽吸所能送到的高度也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由这种液体的密度大小来确定。不过,他没有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看法。

1643年,托里拆利用实验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设计了一个用水银柱测真空阻力的方案,预言水银柱的高度大约是水柱高度的1/14。接着,他和维维安尼一起在佛罗伦萨作了这个著名的实验。他们在一支一端开口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然后把开口的一端倒插入水银槽中。

他们发现,水银柱立即下降,直到比槽中水银面高出76厘米为止,而且不论玻璃管斜放还是竖放,水银柱的垂直高度都不变。

托里拆利认为,水银柱的垂直高度是由大气对槽中水银面的压力引起的。当时由于托里拆利忙于摆线的研究,所以没有公开发表这个著名实验。他仅于1644年在给罗马的朋友里奇的两封信里描述了这个实验,还说他实验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产生真空,而是要制造一种仪器,用它来证明空气的变异,时而较重而稠密,时而较轻而稀薄”。

同年,里奇在给巴黎学者默森(1588~1648)的信中介绍了托里拆利的实验,在法国科学界广为传播,引起很大的轰动。1646年夏天皮尔·珀蒂在鲁昂重复了这个实验。1648年帕斯卡也先后在巴黎教堂的尖顶上和法国南部的多姆山重做了这个实验,成功地证实了托里拆利的重大发现。这样,古代权威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厌恶真空”的谬说被彻底推翻了。

除此之外,托里拆利曾磨制成直径80毫米的望远镜透镜,还用小玻璃球作透镜制成简易显微镜。他还写了不少有价值的数学论文,对摆线、圆锥曲线、对数曲线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富兰克林用风筝捕捉雷电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1706年1月17日诞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工人家庭。

富兰克林八岁上小学,聪明好学,成绩突出。因为家境贫困,十岁就退学,跟着父亲学做肥皂和蜡烛。12岁的时候,到哥哥詹姆士的厂里当印刷工。在这期间,他博览了许多有名的著作,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15岁已能写得一手好文章。1723年离开波士顿,到费城一家印刷厂当工人。后来去英国学艺,回国后制造成北美第一台铜版印刷机。1727年富兰克林组织了青年自学团体“共读社”,在这个基础上,于1731年创办了北美第一座图书馆。1743年富兰克林在费城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科学团体“北美增进有用知识哲学会”。1746年富兰克林开始走上了研究电学的道路。

1748年他出卖了他的印刷所,把全部时间致力于电的实验。1753年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同年,因为他在电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荣获英国伦敦皇家学会授予的柯普利金质奖章。1754年富兰克林取得美国麻省坎布里奇大学(现在的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他为自己“这样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分享了大学里的荣誉”感到万分荣幸。1756年富兰克林被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富兰克林积极参加反英斗争。参与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1785年出使法国,促成1778年法美同盟的缔结。1787年被选为制宪会议代表,极力主张废除农奴制度,为解决黑奴作出了很大贡献。

富兰克林对物理学的贡献主要在电学方面,是探索电学的先驱者之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40岁的富兰克林闯进了电学这块“待开垦的处女地”。1746年,英国学者斯宾士在波士顿做了一系列电学实验,激起富兰克林对电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斯宾士表演结束后,看到富兰克林流连忘返,就拍着他的肩膀说:“这是一块等待开垦的处女地,先生确有兴趣,就来参战吧!”他说完就把一部分仪器送给富兰克林。没过多久。富兰克林又收到一位朋友从伦敦寄来的一只莱顿瓶。富兰克林把这些仪器当做珍宝,成天摆弄,对放电等现象开展了全面的研究。

就在一个简单的放电实验中,富兰克林取得了第一个重要发现。他让A、B两人分别站在木箱上,用莱顿瓶分别使他们带上玻璃电和松香电;又让A、B向站在地上的第三个人C放电,结果都有火花闪现。但是如果A、B带电后先互相握手,再向C放电,结果都没有火花闪现。富兰克林由此发现玻璃电和松香电可以互相抵消,于是总结出电荷有两类,他把玻璃电叫做正电,把松香电叫做负电,分别用“+”、“-”符号来表示。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它为定量研究电荷的性质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富兰克林进一步提出,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他说:“电不因摩擦玻璃管而创生,而只是从摩擦者转移到了玻璃管,摩擦者失去的电和玻璃管获得的电严格相同。”富兰克林是物理学史上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原理的人。

18世纪中叶,科学还没有揭开雷电现象的秘密,人们常把雷电同上帝发怒联系在一起。富兰克林是不信上帝的。他想揭开这个奥秘。1752年有一天,富兰克林正在用一连串莱顿瓶作实验,在一旁观看的妻子里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顿时电光闪起,她尖叫了一声倒在地上。富兰克林扶起妻子之后,为刚才发生的轰响和电光吸引住了,他联想到雷闪现象中的雷声和电光。于是设想天上的电很可能和地上的电是一样的。为了证明天电和地电是同一种物理现象,他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捉天电的风筝实验。

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和儿子威廉一起来到野外,在一个棚子附近放起风筝来。这是一只特殊的风筝:用两根很轻的杉木条作成一个十字架,把一块丝绸手帕的四角扎在十字架的末端。一根尖细的铁丝固定在十字架上同水平方向垂直的木条的一端,使铁丝向上伸出一英尺或更多些;在牵引风筝的线的末端,系有丝绸带,再在丝绸带同风筝线相连结的地方,拴上一把钥匙。富兰克林用一只莱顿瓶来收集天电。在一次雷闪中,风筝线上的绒毛头竖了起来,同时钥匙和富兰克林的手指间闪出一串电火花。这时候受到猛烈电击的富兰克林忘却了雷击的痛苦,欣喜地向身旁的儿子喊道:“我受到电击了!现在可以证明:雷闪就是电。”接着,富兰克林通过钥匙,使莱顿瓶充了电,用来做电气实验。就这样,他终于揭开了雷电现象的神秘面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完全一样的。

富兰克林是一位富有科学远见的科学家。1783年当他看到巴黎的第一个气球实验成功的时候,有个人不屑一顾地问:“这有什么用呢?”富兰克林当即幽默地反问:“刚生下来的婴儿有什么用处?”

富兰克林的业绩遍及19个科技领域。例如,他从实验中发现,深色对阳光吸热大,浅色对阳光反射强,就提出冬天要穿深色衣服,夏天宜穿浅色衣服。1742年富兰克林发明了一种新式取暖炉,由于它省燃料,热效高,很快得到推广,人们叫它“富兰克林炉”。他发明的双焦距眼镜既可以看近处,又能够看远处,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他还用玻璃杯研制成一种“玻璃琴”,据说像贝多芬(1770~1827)、格林卡(1804~1857)、莫扎特(1756~1791)等大作曲家都为这种乐器谱过曲。

富兰克林只上过两年小学,怎么会有这样渊博的知识?原来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勤奋自学。

富兰克林常说:“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富兰克林当印刷工的时候,天天和书打交道,读书上了瘾。他结识了几个其他书店的学徒,他们经常带一些新书给他看。为了不露破绽,书一点也不能弄脏;同时,晚上借的书,必须在第二天早上送还。因此,他经常在自己的房间里读到鸡鸣天晓。一到星期天,为了抢时间,富兰克林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去教堂做礼拜。有时候为了抓紧读书,连吃饭也成了累赘,于是,面包片或者饼干,再加杯白开水,就是他的正餐。富兰克林积极组织“共读社”,创办图书馆,有人觉得不可理解。富兰克林却深情地说,正是图书馆“补足了我失掉的高等教育”。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终年84岁。人们遵照他的遗嘱,在墓碑上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向牛顿挑战的神童托马斯

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1829)在物理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他是英国医生和物理学家,1773年6月13日诞生于英格兰米弗通的索末席特的一个虔诚的宗教徒家庭。

据说杨是个神童,智力过人,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在语言学习方面有特殊的才能,大约14岁就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七八种外语。杨在中学时代就非常喜欢力学,成绩突出。17岁精读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光学》两部经典著作。

杨的伯父是伦敦著名的医生,在伯父的影响下,杨中学毕业后在伦敦学医。1793年杨进入圣巴索洛缪医学院攻读医学。1795年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第二年获得哥廷根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797年杨进入剑桥大学依玛诺学院工作。1799年在伦敦正式开业行医。1801年杨对色散现象作了研究,得到有关色散的理论公式。同年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研究所的自然哲学教授。1802年杨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秘书。1811年任圣乔治医院的主治医师。1817年任皇家度量衡委员会秘书。

从牛顿时代起,就存在着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之争,由于当时牛顿在学术界威望很高,大多数学者都支持牛顿的微粒说。18世纪末年,杨认真地把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作了比较,发现波动说在解释反射、折射的时候比微粒说更有说服力。

1796年杨在博士论文中提出声和光都是波的振动的看法,还认为颜色就像不同频率的声波那样,是不同频率的光波。他在1800年发表的《论声光的实验和研究概要》一文中,勇敢地对牛顿的微粒说提出公开挑战:“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是我并不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

同类推荐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8(东周列国卷8):见龙在野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8(东周列国卷8):见龙在野

    汤小团他们不但帮助蔺相如完成了完璧归赵的使命,还各自拥有了一把神奇的宝剑。最后,历经千难万险,他们找到了秦始皇,可小时候的秦始皇却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能工巧匠的故事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能工巧匠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 小麦苗桥梁书·稀奇古怪的人

    小麦苗桥梁书·稀奇古怪的人

    全文是由小女孩小妖的妈妈讲故事开始和收束的,这个智慧的妈妈在孩子遇到各种事情或者需要告诉孩子某些道理的时候总是编许多故事,在小妖的世界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人的形象。不但符合儿童的“泛灵论”,而且拉近了妈妈与孩子的距离,从小故事中感受善良、勇敢和温暖……作者用《一千零一夜》式的传统结构,用心中的爱和笔尖的温情,不但讲述出世间万物的烦恼和幸福,也呈现出生命的美和好。文中稀奇古怪的人虽然都是虚构出来的,但其实也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比如鞋子人的故事,是女儿小妖喜欢穿“鸳鸯鞋”引起的,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提醒孩子要穿一只球鞋一只拖鞋出门时不要摔倒,但从另一个层面也在告诉读者并不是墨守成规的东西就是对的,尊重个性、尊从每个人的内心更重要。因为邻居家的大姐姐拒绝和小妖玩,小妖很伤心,妈妈编了一个能擦去人忧伤的橡皮人的故事来安慰她,通过这个故事也在告诉孩子不管是忧伤还是快乐,都是记忆的一部分,都值得珍藏……每个故事都有表面意和深层意,希望孩子在读到这些稀奇古怪的人的故事时,快乐开心,还能有所思考,有所成长!
  • 浊浪滔天:洪水的防范自救

    浊浪滔天:洪水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小船,小船

    小船,小船

    本书共收录了作者7篇文章,《小船,小船》《当我还在童年》《小河流过门前》《深山的孩子们》《五(一)班的“备忘录”》《心声》《雪·太阳·村庄》。语言生动隽秀,故事引人心动,让小读者和大读者如临其景,爱不释手。你将领略到作者心中最柔软的感情、如花的风景、美妙的疼痛的成长和源自童年天籁般纯粹的声音。
热门推荐
  • “鬼”墓金脑壳

    “鬼”墓金脑壳

    民国二十五年,中华大地正遭受着兵荒马乱的蹂躏之苦:多年的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小日本的铁蹄又践踏着北方的大片土地,弄得民不聊生,多数地区的治安乱之又乱。这一年夏秋之交的一个傍晚,武冈县城城北乡下某小客栈内住进了一老一少两个神秘的客人。
  • 我家猫咪开挂了

    我家猫咪开挂了

    苏玖儿为了躲避天雷缠上秦慕霆,只要在他身边,天雷就只能对她干瞪眼,为了小命着想,苏玖儿决定咬定秦慕霆不放松。陆明宇:“老秦你这猫好可爱,给我撸一把呀!”秦慕霆:“滚!”我媳妇也是你能撸的?
  • 我在东瀛当学霸

    我在东瀛当学霸

    一次车祸后,竹中拓穿越成了一名普通高中生,虽然长得不太像好人,不过他打算洗心革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未来成为一名光荣的社会人。但一切总是事与愿违,因为一句无意的口嗨,他发现了美少女同学不可告人的惊人秘密……女人都给我滚开,别打扰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书友群:798210963,入群答案是书名
  • 脱掉高跟鞋,活出女人的精彩

    脱掉高跟鞋,活出女人的精彩

    完美的定义,是禁锢在每个女人头上的一顶紧箍咒,它让我们都失去了肯定自我的信心和追求自我的自由,从这一刻开始,你应该站起身来,找回勇气与力量去挣脱关于完美的束缚。每个女人心中有个完美的自己,但那真是你想要的吗?你已经在别人的目光中度过了多少岁月?你觉得累了吗?脱下高跟鞋,轻松自在享用生活。爱上自己,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才是女人一生最美好的恋爱。
  • 新世界:求生之路

    新世界:求生之路

    在未来的新世界,一款真实的游戏悄然问世……财富、权利、力量……等等你想要的,在这游戏异世都能将之追求。活在游戏中的网瘾少年,为寻求自己的生存之道,在这异世展开了一场不一样的冒险。
  • 那年秋天很暖

    那年秋天很暖

    鬼马少女溪南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跟他有关系,可没想到他们真的一直一直被栓在一起了
  • 快穿虐渣我是专业的

    快穿虐渣我是专业的

    被渣男渣女害死的凌蓁很不甘心,死后她的魂魄一直跟着那对渣渣,心里想着要是能重来,她一定要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地反虐他们。心里积攒了一百零八个花样,正当凌蓁沮丧于想了也是白想时,机会来了……======【本文背景全架空,千万嫑对号入座。】===PS.:续篇《快穿搞事我是专业的》火热连载中,欢迎去撩哟~(^◇^)/
  • 神圣之渊

    神圣之渊

    在一个魔幻的世界中,鲜血抛洒战场,骑士凯旋而归,淑女小姐们抛着鲜花,魔法师匍匐着探求真理,神学家卑微着撰写经义。神权王权对立,不同教派争锋,异端邪恶躁动。就在这样一个大世之中,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一段属于奥托的英雄史诗开始谱写。
  • 好好的再初见

    好好的再初见

    十八岁了,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无力上学,并且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家里的生意也实在是不想管,毕竟还有自己哥哥,并且这个时候就是一个迷茫期。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家里特别的想要他开展自己的事业,但是他本人就是有一种无力感。但是,在一次的巧合之下,身边就突然多了一个女友,这个让他本来就是迷茫的生活更加的扑朔迷离,也不知道能干什么。但是因为这个因素,也听从了家里的一家,踏出了开展自己事业的第一步,但是未来好像还有更多的迷茫在等待着他。
  • 佛祖统纪

    佛祖统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