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1500000030

第30章 与生物学家相约(5)

吴其浚虽然做了大官,周游了许多地方,见过许多珍贵的植物,可是小时候吃过的那种不知名的水果,他却始终记忆犹新。二十多年以后,皇太后赐给他一筐水果,筐外面写着“蜜罗”两个大字。“蜜罗是个什么样的水果呢?”吴其浚一边心里想着,一边打开水果筐。没想到一打开,发现这里面的水果正好是他小时候吃过的那种不知名的水果。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吴其浚用温水浸泡那些已经冻成冰疙瘩的水果,化冻后,切开放在盘中,满屋飘香。吴其浚很是高兴:他终于知道了二十多年前,在家乡吃的一种不知名的水果名称了。可是他并不满足,因为还不知道蜜罗到底是产自哪里?他的生长有何特性?后来仔细打听,得知是福建的地方官给皇帝进贡的。以后,他被派往湖北做官,当地有人请客。在宴会上,他发现席上有蜜罗,又听说附近就有蜜罗树,立即让人带他去看个仔细,还叫人准备纸笔,认真画起图来。至于赴宴之事,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

以后在江西、云南、贵州等地,吴其浚也见到了这种果树,并了解到蜜罗在云南被称为蜜筒,在贵州又被称为香橼,而实际上它们都是柑橘类水果的一种。这样,在吴其浚心里几十年的一个疑团终于被解开了。

吴其浚就这样一面为朝廷做事,一面进行自己的植物学研究。经过几十年辛勤的工作,他收集的资料装了满满几大箱。他开始准备着手系统地整理这些资料,并把它们编成一部大书。

他白天处理公事,晚上伏案写作。长期的辛苦工作,使他得了重病。当时他在山西太原作巡抚,为了能在有生之年完成这本书,他给皇帝上书,请求辞官,皇帝同意了他的要求。从此吴其浚更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写作了。吴其浚要做的事太多了,有些植物,自己从未见到过实物,没有亲自观察过、闻过、摸过,只能从别的书里转绘下来。可是他的病却越来越严重,临终前,看着凝聚着自己一辈子心血,却没有时间写完的书稿,他满含热泪地对家人说:“这是我毕生的心血,一定要设法把它整理出来,这样我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这位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的杰出的植物学家,就这样充满遗憾地永远闭上了双眼,离开了他如此热爱的大自然,如此向往的五光十色的植物世界!这时他才58岁。

吴其浚辞世后,云南蒙自人陆应谷继任山西巡抚。对于吴其浚的才学和志向很是敬佩,他决心完成吴其浚的遗愿,承担起整理遗稿的重任。两年后,他终于实现了吴其浚的愿望,一部中国19世纪重要的植物学专著出版了。此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名叫《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22卷,收集植物838种,分谷类、蔬菜、山草、石草、隰草、蔓草、芸草、水草、毒草、果类、木类等11类。主要编辑整理了经史子集四部中有关植物的文献,搜罗宏富,并引录了陆羽的《茶经》、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等文献资料八百多种,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有关植物论述的摘要和汇总。

另一部分是《植物名实图考》,共38卷,所载植物的分布涉及中国的19个省。其中所载每种植物,大半根据吴其浚亲自观察和访问所得,附绘精图,并择要记载了植物的形色、性味、产地、用途等;对于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及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考订特别详细,纠正了前人的不少错误。大部分植物图依据新鲜植物绘制,且图形精确逼真,能真实反映植物的特征,至今仍是研究我国植物种属及其固有名称的重要参考资料。现在许多植物定名也常常要参考它,比如八角枫、小二仙草、马甲子等植物名称,都源于这部书。《植物名实图考》是全书的核心和精华,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植物学巨著。许多国家研究植物学和药物学的专家都十分重视这部书。德国一位植物学家曾评价它“刻绘尤极精审”。1919年,当再次重印这部书时,许多外国人争相购买和从事研究。这部书不仅让我们中国人,也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植物学所做的重大贡献。

举止古怪的植物学家施莱登

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施莱登于1804年4月5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医生家庭。中学毕业后,于1824~1827年在海德堡大学攻读法律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回到家乡汉堡从事法庭律师工作。他傲慢、暴躁、反复无常,工作使他感到厌倦、不顺心,精神长期处于忧郁状态,因而在1831年企图自杀,但没能成功。他决定放弃这个令他苦恼的律师职业。1833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而后又对植物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又进入柏林大学学习植物学,开始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那时,施莱登的叔父,一位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赫克尔(J·Horkel)和“布朗运动”的发现者罗伯特·布朗(R·Brown)正好都在柏林逗留,他们两人都很关心施莱登,希望他在植物胚胎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这对施莱登一生的科学活动起了决定性影响。

1837年,施莱登完成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论显花植物胚株的发育史》。他认为,只有对植物发育史进行研究才能获得对植物正确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揭示植物内在的规律性。施莱登猛烈抨击了林耐的信徒们的那些陈腐的系统植物学,反对他们只是单纯地从事植物的采集、分类、鉴定、命名,而忽视对植物结构、功能、受精、发育和生活史的考察与研究。他把植物学重新定义为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其中应包括植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

1838年,在布朗的影响下,施莱登从事植物细胞的形成和作用的研究,这是他对细胞学说进行的初步探索。同年,他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植物发生论》,在这个基础上,施莱登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

在《植物发生论》一文中,他引用了布朗关于细胞核是细胞的组成部分的观点。施莱登通过对早期花粉细胞、胚株和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胚胎细胞中都有细胞核。他进一步研究了细胞核在细胞发育中的作用,认识到细胞核对细胞的形成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施莱登把注意力集中在细胞核的功能和作用上来,使他走上了正确的研究轨道。不久,他认为细胞核是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他进行了理论概括,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

施莱登的植物细胞学说认为:无论多么复杂的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植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多数复杂的植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变态构成的。

施莱登认为,在复杂的植物体内,细胞的生命现象有两重性:一是独立性,即细胞具有独立维持自身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特性;二是附属性,即细胞属于植物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次要的特性。细胞生命现象的这种两重属性是自然界“成形力量”的表现。

1838年10月,在一次聚会上,施莱登把未公开发表的《植物发生论》中有关植物细胞结构的情况和细胞核在细胞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的基本知识告诉了施旺,施旺很感兴趣并大受启发,为其最终创立细胞学说奠定了基础。这样,实际上施莱登已经把他的细胞学说的范围从植物界扩大到了动物界。

1840年,施莱登被任命为耶拿大学植物学副教授。1842年,他出版了植物学教科书《植物学概论》,从1845年第二版开始又加上了一个副标题《作为归纳科学的植物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些新的生物学方法论。他主张植物学研究必须利用显微镜进行仔细观察并进行生理学实验,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工作基础,多利用归纳的方法和因果分析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揭示科学内在的规律性。施莱登的这本教科书在整体结构上基本上是全新的,他从植物中物质元素的研究写起,接着用很大篇幅介绍植物细胞学说,然后论述形态学和组织学。不少评论者认为,施莱登的这本教科书充满生气和富于新思想,是植物学进展的一个转折点。这本教材激发了人们的热情并吸引着年轻人投身于植物学研究。这是施莱登在植物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贡献。

1848年,施莱登写出了《植物及其生活》。这是一本科普性读物,内容简单、有趣,使更多的人获得了植物学知识。这本小册子广泛流传,是人们最喜欢的科普性读物之一,他也因此成为那个时代最成功的科普工作者之一。但耶拿大学负责人认为,撰写科普著作不应该是施莱登这样的学者所为,他应专心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施莱登坚持自己的作法,因而与校方发生了分歧和争论,并于1862年愤然辞职。从此,他开始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施莱登是一位才思敏捷、能力过人、具有独创精神的科学家,他用新颖的学说和革新的技术推动着植物科学的复兴和改革。但他性格乖戾、孤僻、傲慢,在思想方法上主观武断,不愿意用批评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观点,这种性格使他有时陷入错误并顽固地坚持这些错误的境地。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导致施莱登一直处于与当时许多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的辩论和争吵之中。施莱登做事不计后果,行为古怪。1877年,也就是在他企图自杀和脱离法律工作后45年,他还访问了海德堡大学,庆祝他获得法学博士50周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人才历史上,像施莱登这样一个精神和感情上的“跛子”,居然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这实在是不可思议。从各个方面来看,施莱登都是最稀奇古怪的科学名人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

“教士头盖骨的隆起发达得足以敌得上十个牧师。”这是德国心理学会以达尔文的头部形状为题举行讨论会做出的结论。

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年轻时的达尔文长得很英俊,浓重的眉毛、乌黑亮泽的头发。最与众不同的还是他高而突出的前额和有点儿翘起的鼻子。不到22岁时,他的脑袋就非常惹人注目了。所以德国心理学会写信给达尔文向他要了一张照片,于是有了前面所提的讨论和结论。

这个人的头脑适于做一个牧师。英国的骨相家也对达尔文的头像做出过这样的评语。

就是这样一个被德国、英国骨相学家一致认为适合做牧师的人却没有去做牧师。他不仅脑袋的形状“特别”,而且他脑袋里的思维活动更“特别”。他乐于观察,喜欢探索,善于独立思考,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敢于向既定的惯例或传统观念挑战。

酷爱大自然的童年在英国士鲁巴利镇的最高处,坐落着一幢红砖房。它的四周有果园、温室和花房,金合欢、山毛榉等许多绿树环抱在它的周围。这是一个富有的世代名医家庭的居住地。

1809年2月12日,整个庭院沉浸在欢乐之中,喜庆着又一个孩子——查理斯·达尔文的诞生。

达尔文的祖父是当地的名医,又是一个博物学家。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对生物学也很有研究,曾发表过一部名为《动物生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的观念,是一个早期的生物进化论者。

达尔文的父亲罗伯特·瓦尔宁·达尔文继承了父业,从21岁起行医,也是当地著名的医生。

他喜爱花木,在花园里种植了许多观赏树和灌木,工作之余便以照顾小花园为乐事。

达尔文的母亲苏珊娜也喜欢栽培花卉和果树,她常教孩子们通过花瓣识别不同的花卉。

幼小的达尔文和兄弟姐妹们整天在万绿丛中玩耍,采花扑蝶。尤其是一株生得离奇古怪的西班牙栗树,更博得了幼年达尔文的喜爱。在这种有趣的小“花匠”活动中,他对各种各样的树木花卉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树木葱绿,花朵绚丽,彩蝶飞舞的环境中,在家庭成员的影响下,幼年的达尔文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

少年的达尔文是一个天真活泼,对大自然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充满了幻想的孩子。

他曾经把带色的液体浇在西洋樱草和报春花上,期望它们开出更加色彩斑斓的花朵。

他试着为植物定名,采集贝壳、矿物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还经常被大人们嫁接果树、变异花卉的工作所吸引。

10岁那年,在威尔士海滨,他第一次尝试了三个星期的独立生活。五颜六色的蛾类和昆虫在那里飞翔,人们都被广袤的海洋吸引住了,没有人注意这些虫子。但达尔文却翻来覆去想个没完:“怎么和我在城里看到的昆虫、飞蛾都不一样呢?”

有一次,达尔文借到了一本名为《世界奇观》的书,他读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幻想着有一天能到书里描绘的实地去进行考察。14岁的时候,他又骑马到威尔士边境旅行了一次。

少年时期对大自然的好奇、幻想,正是达尔文日后观察、思考、创新的源泉。

叛逆与执著的学生时代8岁的达尔文进了镇上的小学——凯斯牧师主持的一所小学校。第二年,他转入布特勒博士学校。入学的第一天,达尔文兴奋极了,盼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可是不久他就失望了。布特勒博士学校是一所严格的旧式学校。教的是难懂的经文,枯燥无味地讲授古代的地理和历史,没有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达尔文给这个学校的评语说:“最有害于我的思想发展的,无过于布特勒博士学校了”,“这个学校对于我的教育,简直是一个空洞的场所。”

于是,他把精力和感情都倾注在课外活动中,而考试成绩却越来越差。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遭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反对,校长布特勒博士把达尔文召去,公开地斥责他是一个“二流子”;父亲气愤地责骂他:“你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外,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丢你自己的脸,也会丢全家的脸。”

1825年,父亲将13岁的达尔文和他的哥哥一起,都送到了爱丁堡大学学医,希望他们成为和祖父一样的名医。然而,灌授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很快使达尔文感到讨厌,他不想当医生,而对自然科学兴趣十足。

父亲对于儿子的“游手好闲”很担心,对于这个童年丧母的儿子既恼火,又心疼,见他无意学医,就想培养他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

1828年秋,达尔文被送进了剑桥大学学神学。开始,达尔文也有喜欢做一个乡村牧师的想法,并认真阅读了英国教会的教义和有关神学的书籍,一点也不怀疑圣经上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理,“确信我们的教义一定是可以全部接受的”。在神学的考试中,他成绩优良,名列前茅。

但是,古典的课程,枯燥的神学,很快使达尔文感到厌烦。所以,课余时间达尔文又常常去找自然科学家,和他们一起谈心、散步、做实验,讨论他真正关心的科学问题。

达尔文对刻板的教学制度、陈腐的教学思想极为厌倦,也对它的束缚进行了坚决的反抗。他是旧传统的叛逆者。而他对自然科学的追求却是那样的执著,即使面对学校、家庭、同学的谴责和讥笑,都未曾动摇和放弃过。

同类推荐
  • 福尔摩斯探案集(少儿版)

    福尔摩斯探案集(少儿版)

    柯南道尔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侦探小说家,被誉为“侦探小说之父”。他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是100多年来世界上最畅销的侦探小说之一,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 一千零一夜(上)

    一千零一夜(上)

    《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不是某个作家独创的,也不是在一时一地形成的,而是中近东地区的广大市井艺人、文人学士经过几百年搜集、提炼、加工形成的,是阿拉伯和波斯湾地区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 森林报:冬

    森林报:冬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 节俭(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节俭(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十种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节俭》由四辑组成,包括:财富生活,新吝啬主义,节约的智慧,拾起一枚硬币。
  • 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这是一部古代希腊人和古代罗马人在原始社会阶段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它收集了这一历史时期各种神话故事100余篇。作品内容丰富、思想健康,充满瑰丽的想象和隽永的哲思,是西方文化形态、人格精神的一种体现,对西方人的行为道德、价值观、文化心理以及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欢迎来到能力至上的灵幻事务所

    欢迎来到能力至上的灵幻事务所

    在城市郊区一条无人的街道上。坐落着一家破旧的事务所。假若你碰到了异常的生物,本事务所,欢迎您的光临。(新书《带着灵能重生日本东京》发布)
  • 嚣张魔女的腹黑邪君

    嚣张魔女的腹黑邪君

    她——慕容莫离,21世纪的嚣张魔女,唯我独尊。他——邪傲天,风月王朝的嗜血邪君,冷血无情。一把倾世之弓扭转了整个时空,将毫无交集的两条平行线连接。他的心里因为她而温暖,但,为了复仇,就必须有生命被践踏。即便爱,又能怎样?她依旧成为了牺牲品,失去所有,痛不欲生。一年以后,她回来了,带着她的骄傲向他宣战,愁与恨燃烧,悲与怒爆发。嚣张与腹黑之间的斗争,是她胜,还是他?片段一:在飘香苑里,慕容莫离阴冷着脸,看向邪傲天,“办事办到这里来了,看来这事确实急的很啊。”“你误会了。”邪傲天着急解释到,“人背叛我,我杀人,仙背叛我,我诛仙,神背叛我,我弑神,你背叛我,我就吃了你!”说完慕容莫离就朝邪傲天一个饿狼扑食,床上奋战三百回合。片段二:“小离儿,我的仇必须报,把御龙令给我!”邪傲天满眼通红看着浑身是血的慕容莫离。“我在这里对天发誓,我失去的一切,一年以后必定全数讨回。”本文一对一,看小强女主如何在架空王朝混得风生水起,在阴谋诡计中绝处逢生。
  • An Open-Eyed Conspiracy

    An Open-Eyed Conspirac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强横崛起

    重生之强横崛起

    重生,就要尽占先机!重生,就要横扫一切!重生,就要步步生奇!重生,就要强横崛起!极品丹药,绝世神兵,倾城美女,天材地宝,在这个神奇而又充满机遇的异世界里面,只要有足够的资本,这一切都将是你的……
  • 外科痈疽疔毒门

    外科痈疽疔毒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爱,可不可以

    不爱,可不可以

    如果没有你,夜的漆漆里,孤寂的丫头谁来陪?如果没有你,雨天的纷扰里,丫头的心语诉与谁?如果没有你,悠悠岁月里,满载丫头情怀的书信寄予谁?屈指算来,应该有22天了,没有发信息给你,没有打电话给你,没有去温馨的家园去看你,但这如果没有你,夜的漆漆里,孤寂的丫头谁来陪?如果没有你,雨天的纷扰里,丫头的心语诉与谁?如果没有你,悠悠岁月里,满载丫头情怀的书信寄予谁?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系统让我去算命

    系统让我去算命

    新书《华娱最强资本》已经发布,稳定更新中,求收藏!系统给他一双看透过去未来的天机眼,他却用来看世情;给他一根点石成金的天机棍,他却用来捅娄子。倒霉孩子巫俊,年方二九有一,系统要将他培养成窥破宇宙至理、指引天道循环的至尊天师,他却在另一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happy。
  • The Age of Invention

    The Age of Inven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安曲之倾国帝姬

    长安曲之倾国帝姬

    穿越投胎成皇室公主,没有遭遇想象中的麻烦宫斗,襁褓里就已经开始准备的宫斗技巧全没了用,不曾想,却遭遇了乱世浩劫,浩劫之中,爱上的却又是敌国的皇子——这真是什么样的运气。有人要杀她,有人要得到她,真当她是乖乖小白兔?如果要得到心上人先要得到天下,那……就来玩玩阴谋,斗斗手段,拼拼武力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