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7100000006

第6章 钱生钱的道理

积累财富者除了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创造财富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学会节俭。实践节俭的方法很简单。挣多花少,这是第一条原则。一定比例的收入应该用于将来。挣少花多的人必定是傻瓜。民法对待挥金如土的人与对待疯子的做法很接近,经常取消他们管理自己事务的资格。

第二条原则是要支付现款,不要在任何地方欠债。债务缠身的人喜欢欺骗他人,容易变得不诚实。偿还债务的人会使他本身变得富有。

第三条原则是不要预计不确定的利润并在钱到手前就把它们花出去。利润未必能到手。这样你就会债务缠身而且有可能永远难以自拔。债务就会压垮你的双肩。

节俭的另一个方法是把你的所得和花销做成定期的帐目。一个规划得当的人事先就知道他要什么,并能为这些东西拿出必要的钱。家庭预算能够平衡,他的花销也必能收入为界。

节俭的精确限度是难以确定的。培根说过,人应该量入为出花销不应超过收入的二分之一,余下的应积蓄起来。但这样做可能太精确了,培根自己都没有做到,一个人的多少收入应花在房租上?这取决于环境。在乡下是十分之一,在伦敦是六分之一。无论如何,省得越多花得越少,那就越多。可以补救第一次所犯的错误,但以后的错误补救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对于那些很大的家庭来说,积蓄的钱越多,就越有利。

节俭很有必要,这对中等收入者和相当贫穷的人都一样。不节俭就不会慷慨,因为他不能参加社会上的任何慈善工作。如果他把收入都花完了,他就无力帮助任何人。他不能以适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使他们有一处适当的生活与事业的起点。培根的例子说明即使最高超的才智忽略了节俭同样是危险的。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证据证明,即使智力最一般的人也能成功地实践节俭这一美德。

虽然英国人是勤劳、努力工作、一般也是自我克制的民族,他们也肯定能够以他们本身和他们的努力在世界上得到相应的地位并获得发展,但他们有点忽视能改善状况并确保社会福利的某些最好的有用方法。他们在做到性情温和、节俭朴素和深谋远虑上接受的教育还赚不够。他们为现在活着,极少考虑将来。作为丈夫和父亲,如果他们供给了现在的家庭所需,而没有考虑出来,那么他们通常被认为已经尽到了责任。英国人虽然很勤劳却缺乏远见;虽然很能挣钱却挥金如土。他们并未做到足够的深谋远虑,缺乏节俭。

然而各行各业的人们受这样想法的影响太少了。他们习惯于入不敷出——至多是收支相抵。上流社会在炫耀生活,他们必须保持“社会地位”,他们必须拥有毫华的住宅、漂亮的马匹和马车,吃山珍海味、喝名酒,女人们必须要穿昂贵华丽的衣服。这样,奢侈浪费的做法不顾一切,却往往让人心碎,使希望破灭,使雄心受挫。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产阶级努力模仿贵族气派,他们要装修住宅,穿华丽的衣服,给马车加上豪华的布蓬。他们的女儿要学习“家政”,关注“上流社会”,骑马驾车,经常去歌剧院和戏院。炫耀一时风行,人们互相攀比,各种荒唐有害的做法一浪高过一浪。这样的恶习还在蔓延。

对于劳动阶级来说,他们收入更少,而且刚刚收支相抵。但只要他们有点钱,他们就对如何对付以后可能的艰难岁月考虑很少;一旦不幸真的降临,就只有家徒四壁的屋子能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但这并不能解决物品的匮乏。

因贪婪而吝啬与因节俭而省钱是完全不同。节省钱的做法都是一样的——不要浪费,节省每一样东西,但目的的差别很大。吝啬鬼的唯一快乐的来自吝啬。节俭精明的人在享受和舒适上花的钱以他的承担能力为限,而余下的则要为将来而积蓄。贪婪的人把金子视为神物,视为他的生命,他对之顶礼膜拜;而节俭的人把金子视为有用的工具,视为提高他个人以及家人福利的手段。吝啬鬼从不满足,贪得无厌,他积累的财富远远超过他能花销的程度,但往往死后那些财富为他人挥霍一空,尤其是挥金如土的浪荡子;而节俭的人没有想过积累多少财富,而是着眼于在财富和舒适方面都确保得到相对公平的一份。

经济节俭地支配收入是所有人的职责,年轻人和老人都一样。如果一个人结婚了呢?履行节俭的义务就更有约束力了,他的妻儿是他这样做强有力的理由。万一他过早去世,难道要让妻儿在这个无助的世界上挣扎吗?

慈善之手是冰冷的,施舍得来的东西与勤勉、艰苦劳动、诚实的积蓄所获得的东西相比一文不值,后者本身就意味着福祉和舒适,而且不会对无助者和一无所有的人造成伤害。因此要让每一个能这样做的人努力地去节约和积蓄,不要挥霍浪费,要使他的小小积蓄丰厚起来,这就有助于增加他本人的以及他过世后其家人的幸福。

在为了有价值的目标而节俭金钱这样一个努力过程中体现了尊严,即使这种努力最后并没取得成功。它产生了井井有条的想法,使节俭战胜了奢侈浪费,使美德战胜了邪恶;它能控制激情,消除忧虑,确保舒适的生活。

节省金钱,即使不多,也可以少流很多眼泪,避免痛苦与心神不安,否则的话这些痛苦与不安就会降临到我们头上。拥有一小笔钱,人的步伐就更为轻松,心儿也跳得更加欢快。当发生失业或不幸降临时,他能够泰然地面对这一切,他可能依靠自己的资本,可以避免或中止情况的恶化。通过节俭朴素,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人的尊严,生活将成为一种福祉,而晚年也将享有荣誉。

当我们走到生命的终点之时,我们会意识到我们并未给社会增加负担,或许恰恰相反,我们成为社会的财富与荣耀;而且还会意识到,由于我们的自立,孩子们就会以我们为榜样,并得到我们留给他们的财富,这样他们就会以快乐和自立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上。

人生的第一职责是发展、教育和提升自我,同时也要以合理的方式来帮助自立的兄弟。每个人所共有的自由意志和自由行动的能力都很大;这一事实已经为很多例子所证明,他们最初的环境非常不幸,但他们成功地在逆境中抗争并克服了困难;他们从社会最底层和贫困的深渊中脱颖而出,仿佛是为了证明充沛的精力、目标的坚定就可以使社会上获得上升、发展与进步。难道人性的伟大、社会的荣耀、国家的力量不正是敢于直面并克服艰难困苦的结果吗?

一个人决心要成功时,他已经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是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他才最有可能推动他人的利益。他给了别人最有说服力的说法,而榜样的力量与言词上的教诲相比更具有感染力。他做的事其他人争相仿效。以他自己为榜样,他以最令人难忘的方式教会了别人要履行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职责,如果大多数人象他那样做,从总体上说社会将会变得多么开明、多么幸福、多么繁荣啊!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因此社会的幸福与繁荣(或者与之相反)程度是与组成社会的个人状况相一致的。

对社会待遇不公的抱怨自古以来就有。在色诺芬的节俭中,苏格拉底问:“为何有的人生活富裕而且有所积蓄,而其他人生活必需品都很匮乏而且同时债务缠身?”伊斯马萨斯答道:“原因在于前者专注于他们的事业而后者却对事业不加考虑。”

多数情况下,人的差别基于才智、行动与精力。最优秀的品格从来不会碰巧出现,而是在美德、节俭与深谋远虑的影响下造就的。

当然,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犯错误。那些指望别人垂青而不是自力更生的人难以成功。吝啬鬼、无足轻重的人、挥金如土和铺张浪费的人必定会失败。事实上大多数人的失败是他们本身应得的。他们以错误的方式来安排工作,而经验好象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

其实,运气并不象有些人想的那样能起那么大的作用。幸运只不过是实际事务有效管理的代名词罢了。黎塞留过去常说他不会继续雇佣一个不幸的人——换句话说,即一个缺乏实际能力、不能从经验中得到教益的人。过去的失败常常是未来失败的征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希望一切条件都已就绪,而不是为它作准备。我们自然就喜欢目标清晰并能以迅捷直接的方式达到目标的人;喜欢那些能以生动语言描绘做事步骤的人。

成功的愿望,即使是积累财富的愿望,并不是没有用处的。毫无疑问,人的内心深处总希望变好而不是变坏。事实上,积累财富的愿望构成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它为个人的精力与活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海运和工商企业的开端,它是勤劳同时也是自立的基石,它鞭策人们努力工作、从事发明并去超越别人。

没有一个懒惰的人或奢侈浪费的人最后成了伟人。而正是在那些珍惜一分一秒的人中我们发现了推动这个世界发展的人——通过他们的知识、他们的科学或创造发明。劳动是生存的一种条件。“劳动是神强加于子民身上的负担”,这一思想自蒙昧时代以来就为人所知。

同类推荐
  • 从容做事,淡定做人

    从容做事,淡定做人

    生活中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都是各不相同的,能做到从容做事、淡定做人的人是少数,如果能做到如此,那就会成为非凡的人。从容、淡定不是平庸,而是一种理性感悟,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从容、淡定的人在做人做事时处处表现着豁达的处世智慧,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
  • 等一朵花盛开

    等一朵花盛开

    幸福是什么呢?幸福就像等待一朵花盛开,无比地珍惜和爱护着它,等待它的花期,等待它的开放。其实生活也是一样,要懂得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懂得感恩,懂得知足。珍惜你所拥有的,你便是最幸福的人。
  • 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

    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

    我只害怕一件事情,我怕我不值得自己所受的苦。这是一堂把人生变得更美好的重建课。台湾百万销量作家卢苏伟诚意之作。这是一本送给生命的礼物之书。关于成长、挫败、蜕变、情绪,卢苏伟从身边故事聊起,写给每一位负重前行的人:但愿所有的负担都将变成礼物,所受的苦都能照亮未来的路。这是一部特别的交心手记。它并不特意去激励你的斗志,要求你做一个有目标和梦想的人,而是希望和你坐在你喜欢的角落,谈一些私密的人生话题,在静寂的思考里,让生命有不一样的质量。书中有许多关于生命的故事,请不要用逻辑的头脑去思辨,而是用深度的觉知来读。最重要的是,希望你越来越懂得自己,越来越能够和自己真正对话。
  • 你当优雅,也有力量

    你当优雅,也有力量

    本书告诉我们广大女性读者,虽时光荏苒,载走了那个时代曾经灿烂的芳华。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了争取这些基本的女权而砥砺争斗的民国才女们。正是她们,才使得今天的中国女性,顶起了半边天,被家庭和社会所认可。她们身上对爱情勇敢的追求,对事业的孜孜不倦和对幸福的渴望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当代女性学习的宝贵财富。
  • 气场

    气场

    气场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灵励志大师皮克·菲尔博士提出。自从他提出这个概念以后,气场学说就风靡全球,到今天,气场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和人的相处一定会涉及到气场。气场不仅是成功法则,更是可以呈现一个人修养、经历、气度、格局的综合魅力指数的人生必修课。本书从生活实际出发,揭示气场的意义,点明提升气场的技巧,并帮助读者认识气场的本质其实是交际影响力,而想让自己的气场变得强大,就要有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意志,最重要的是不断磨炼自己。
热门推荐
  • 剪窗烛

    剪窗烛

    别人穿越混的风生水起,她白笙池穿越却是……唉!这可如何是好?
  • 转角遇见倾城时光

    转角遇见倾城时光

    我想要的不是在寒冬中送我热水的人,而是下雨天陪我一起淋雨的人,我想要的不是守护我的人,而是和我一起冒险的人,我要的不是別人,是你。
  • 谪仙之我为妖王

    谪仙之我为妖王

    他不是妖,却被称为妖王,他是最好的朋友,最坏的敌人,但更多的人,却心甘情愿的称呼他为,义王殿下!且看翼王的灵魂,借体重生在一个普通少年身上。如何再次激荡风云。正告各位读者:本文是借体重生,非系统文。请各位根据个人爱好慎重选择。PS:164195947小蛇读书群,欢迎各位共同加入
  • 复仇,总裁小妹腹黑女

    复仇,总裁小妹腹黑女

    自己一心报复的哥哥是自己儿时唯一的温暖,想要抓住的幸福是一心想要把自己置于死地的阴谋家,想要好好守护的养父母现在彻底的被自己寒了心,可是那又怎样,即使失去一切,只要父亲能够好起来就好,可是上天为什么连这点要求都不肯满足……
  • 赘婿之无敌高手

    赘婿之无敌高手

    一代剑道宗师,重生在赘婿身上。江南第一美的妻子,成亲一年不让碰。混吃等死一辈子,一不小心就出了名,总有强敌要杀我,也总有美人送上门。做人难,做名震天下的名人更难!既然实力不许我低调,那就称霸江湖当大侠
  • 快穿逆袭之宿主有毛病

    快穿逆袭之宿主有毛病

    【无男主,无cp】 【不喜勿喷,感谢配合】 三千大世界,亿万小世界,统称为三千世界。而在这三千世界之外,是无尽虚空。 某年某月某日,某死宅被系统选中,前往三千世界世界为那些倒霉的可怜孩子们逆袭人生。 某死宅表示大千世界果真是无“奇”不有。女主又作死咋办?没关系,都是被人惯的,缺少社会毒打,揍一顿就好了。 男主又作妖咋办?没关系,脑子是个好东西,他没有,咱也不需要跟他讲道理。 系统:“宿主,快去做任务!” 风浅陌:“任务?我是来做任务的吗?” 系统:“那你是来干什么的?” 风浅陌:“我是来看这大千世界美丽景色的。”简称——旅游。 系统:“……”可以的,跨位面旅游,不愧是你。 #论有一个实力强大且一言不合就拔剑的宿主的感受# 系统(坚强微笑):习惯就好。 这是一段……额,莫名其妙的故事。 ?新书:《赴行录》
  • 落梦夜澜

    落梦夜澜

    一朝穿越,都市白领穿越将府嫡女,被一个姨娘和庶妹欺压,打!未婚夫婿被庶妹抢走,打!爹不疼娘不爱?自己才可施展拳脚潇洒自在......“小东西,你以为你还能从我身边逃走么?”一个俊美无双的男人勾起嘴角眼神中溢出一丝戏虐、“放开!”余知艺脸颊羞红,没想到重生一世居然碰上这么个男人,看着一本正经其实一肚子坏水...
  • 明德学校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明德学校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本书依据宏富的史料,记述了明德学校艰苦卓绝的办学历程及其辉煌的办学业绩,展示了胡元倓等一批明德人“磨血育人”的办学精神和“坚苦真诚”的个性品格,彰显了明德学校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民国时期教育家办学的原貌和特点。
  • 超维天神

    超维天神

    在这狂肆的时代之潮中,他穿越维度,投影异世,却发觉自己被误认为恐怖化身,恶神君王?看着毁天灭地的恐怖怪物跪倒在地,匍匐臣服,身为凡人的他表面波澜不惊,内心诚惶诚恐。接下来他该怎么办,在线等,急!
  • 我的米白时代

    我的米白时代

    米白之思(1997——2009)本书选取了季老在米寿(88岁)和白寿(99岁)之间的一些散文作品,记录了他在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内容涉及故乡行、在病中、读书写作、人生意义、公德教育等多个维度,百年回眸,老年谈老,千禧感言,迎新怀旧,笑着走……一位阅尽世间风云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看法都在此书中,拿起放下见,尽显大师智慧;淡然平实中,实乃煞戏前的真正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