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1000000016

第16章 棕色语法(7)

维斯·杰克逊的研究表明,以多样化和多年生植物为基础的农业,为维持当地未来合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真正的希望。这等于承认肥沃多产的源泉最终来自“荒野”。据说,“优质土地之所以肥沃是因为它本身蕴含着野性特征”。那么,如何让一个打了胜仗的国王在瓜分战利品时,授封这充满野性活力的土地呢?“西班牙分封地”

和“不动产分封”实在是愚昧至极。赐予我们肥沃土壤的神圣力量,其实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来自掌管整个大地网络系统的女神盖娅自身。

几乎在所有的文明中,农业生产从一开始就误入歧途,因为它们太过于依赖年复一年的单一耕种。在《农业新根源》一书中,维斯·杰克逊阐释了这一观点。对此,我表示赞同,并深知这将引发对“文明”

本身更大问题层面上争辩的提出。关于这一点,我在别的地方早就做出过批判。无须赘言,只说一句就够了,当我们谈及“文明”这一话题时,我们求助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组织不再被自动认可为有用的模式。

然而,审视文明并非意味着全盘否定“培养”的所有含义。

“培养”(cultivation)这个词,究其词源,是“耕种”(till)和“轮转”

(wheelabout)之意,大致指远离自然过程的一种活动。在农业生产中,它指“停止连续耕作,建立单种栽培”体系。该词在精神层面指涉颇丰,诸如苦行节俭,对宗教权威的顺从,书呆子似的迂腐学究,或者一些传统倡导的二元献身主义精神(注重“创造物”与“造物主”的严格区别),一个权力至上且“集权化”的神性形象,一种遥不可及的绝对完美主义观点等等,均可以说是“培养”之目的。这种精神洗礼中所蕴涵的种种努力,有时就像是一种反抗自然的斗争,将人类凌驾于动物之上,精神凌驾于人类之上。最复杂的现代等级灵性体系是法国古生物学家泰亚尔大师的杰作。他声称,人类,在更高意识的名义下,经历了一种特殊的精神进化命运的演变。这些灵性进化论者中的部分顽固极端分子总是一厢情愿地将人类之外的动植物生命抛诸脑后,转而进入一个远离地球的超生物区域。新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其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遭到了深层生态运动倡导者们的尖锐批判。

就社交层面而言,“培养”一词意味着对语言、知识和礼仪的吸收,以此来确保精英阶层的成员关系。该词与“通俗方式”相对。当然,事实上,山野村夫或游牧人(作家查尔斯·道蒂曾在阿拉伯西北漠地与阿拉伯游牧部落贝都因主人共饮过黑咖啡)的礼仪,犹如城市居民所讲究的礼仪一样,显得精细、复杂和任意。

此外,还有诸如“修身”(training)之类的事情。世界的发展是由一些互补因素推动的,比如年轻与衰老、愚蠢与聪明、成熟与青涩、夹生与熟透。面对获取猎物的欲望以及是否能够获得猎物,动物学会了自律和谨慎。学习和教化既有与事物特性完全一致的部分,也有与事物特性格格不入的部分。在中国早期的道教思想里,“修身”并不意味着要从自身中培养出野性,而是要摆脱恣意妄为和虚无缥缈的状态。庄子似乎说过,所有的社会价值都是虚假的,只会滋生出自私利己的自我。佛教采取中庸之道,认为贪、嗔、痴是自我与生俱来的天性,但那个自我本身就是因没有看清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产生的痴与幻的映像。有组织的社会既能激发、怂恿或利用这些弱点,也能倡导慷慨、善良、信任这样的美德。因此,我们有理由从事培养美德的政治工作。然而,这也涉及个人的品格问题:一个人是否会偶尔私下发誓致力于怜悯与直觉的工作,或者是忽视这种可能性。日复一日地实现誓约需要我们的实践,因为修身有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洞悉外在的自然。

贪将愚人置于无常幻灭之前,犹如将愚笨小鸡过早暴露于食物链中机警的老鹰眼皮之下。文字出现以前,狩猎和采摘文化需要进行高度训练,人们凭借敏锐的观察和良好的礼仪才能得以生存无忧。如前所述,吝啬是万恶之首。我们也清楚,通常早期经济对环境的操控作用远远超出了常识的理解范围。中古石器时代的英国人选择在泰晤士河流域采用清淤或焚烧杂草的方法,以此刺激榛子树的生长。在危地马拉丛林,曾经运行过一种坚果与水果的隐形生长系统。因而,在某种程度上,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传承是能够植根于荒野的。

我们所有的人都会赞同这样的观点:人类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出了点问题。难道荒野和自然也是如此?我认为不是,因为文明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被四处播种,并以国家的形式被制度化。自然并非是作为混沌的形式在威胁着我们,威胁我们的是国家对这个“自我”已经创造了秩序的假定。而且,人类也存在着一个对自然界无知,却又近乎自鸣得意的自我。这种观念在欧美的商业、政治和宗教圈里普遍存在。自然是有序的。那在自然中显示出的混乱,只不过是秩序的一种更为复杂的形式罢了。

现在,我们可重新思考何谓圣地了。对于隶属于古老文化的一个民族而言,他们所共享的这片领地一直孕育着神圣的生命和精灵。某些地方之所以被视为精灵的高密集聚地,是因为那里的动植物栖息地相当集中,或那里与古老的传说,与人类的图腾原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因为那里地貌怪异,或综合了上述种种特点。这些地方就像一扇扇大门,应该可以这么说,人们透过这些门,更易感受到一种超人类、超个人的观点。

全世界都在关注环境和地球的命运。在亚洲,环境运动最早关注的是健康问题。空气与水的条件能得以改善,也是众望所归。其实,在西半球,我们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庆幸在这里还有一点遗留下来的荒野,这也是为全世界人民保留的一份遗产。在西半球,类似寺庙和神社的建筑数目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少的。我们西半球的这些寺庙将成为地球上仅剩的荒野区域的一部分。每当赤脚迈进这些寺庙时,我们都能感到日本神道教的“神”(kami)或(加州印第安迈杜人)“赤脚疾飞神”(kukini)的威力仍在这里显灵。这些寺庙早已成为山狮、山区野羊和大灰熊们的庇护地。在前白人时期,在较低的丘陵和平原,都可寻觅到这三种北美动物的踪迹。山区,是一片岩石嶙峋、冰天雪地的壮观景象。在这还可看到,天空中成群结队的密密麻麻的飞鸟;南部的沼泽地里,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这一幕幕旨在提醒我们,这个包罗万象的野生系统滋养了我们整个人类,且承担了产业经济带来的风险。虽寸草不生却美丽惊艳的高山雪地和冰川,积雪开始融化,汇集成一条条小溪,流进加州中部大谷地,浇灌了那里农业综合企业的垄垄田地。荒野朝圣者,背着行囊,气喘吁吁,一步一步地在通往雪地的山路上艰难跋涉。这些朝圣者的手势,其表达方式是那么的古老,让人深深体验到了荒野朝圣所带来的身心愉悦之感。

当然,不仅仅是背包一族热爱荒野,还有一群人同样热爱大自然。

他们或者在海上航行,在海湾里及河流中驾着爱斯基摩皮艇,或者悉心打理花园,剥着洋葱,甚至只是喜欢坐在打坐的蒲团上。关键在于他们与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我有着亲密的接触。“神圣”旨在帮助我们(不仅仅指人类)剔除小我,融进山河并存的曼荼罗宇宙之中。

当我们步出教堂,灵感、兴奋和洞察力不会因此泯灭。荒野作为寺庙仅仅只是拉开了序幕。一个人不应以非凡的经历而自居,也不要奢望能远离失意落魄的政客(绝种的政治白氏斑马)①,进入一个能保持高度洞察力的永恒状态。如此探究和远足的最佳目标就是能够返回到①原文用的词语是politicalquagg,直译为“绝种的政治白氏斑马”,意译为“失意落魄的政客”。

quagg是一种似斑马的哺乳动物,原产南非,十九世纪后期就绝种了。——译者注 THEPRACTICEOFTHEWILD低地,环顾一下我们周围所有的土地,诸如农业用地、郊区地方、都市地盘等。我们应将它们归属于同一领地,那就是完全未遭破坏、处于绝对野生状态的土地。这些所用之地可被修复,而且在它们的大部分地区能栖居相当数量的人类。到那时,当我们漫步街头,大棕熊将相随于我们,而鲑鱼将逆流而上与我们嬉戏。

回过头来看看我自己的情况:我和家人生活在加州内华达山脉的一片土地上。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块土地“几乎谈不上优质”。不过,随着土壤改良,劳动力投入加大以及整个干旱季节蓄水池的修建,这块地开始能种出蔬菜和优质苹果了。此地的森林有较大的改观,经过千年的沉积,已形成了种植橡树和松树的独特优势。我想我该承认,此地最好还是保存其“荒野”的特性。现在,大部分地带的管理也以保持其“野性”特征为目的。松树正在逐渐长大,而一些橡树,早在欧裔美国人踏上加州这块土地之前,就在此落地生根了。除了灰棕熊和狼不见其踪影,鹿和其他动物随处可见。其实,灰棕熊和狼只是暂时没有落户加州罢了。迟早有一天,我们会把它们带回来的。

这些山麓小丘的山脊上实在没什么特别吸引眼球的地方,没有明信片中那般优美的风景。不过,鹿在怡然自得地活动着,以此为家。

我想,这里可能就是个“鹿场”吧。事实上,正因为住在内华达山脚下,我的邻居、我的孩子们和我都受益匪浅。我们亲眼目睹了曾遭树木滥伐的土地现已绿荫葱葱,曾被大火烧光的土地现已焕然一新。几十年来,被认为一文不值的土地现在却成了我们的老师。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工作着、挣扎着,坚持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严冬酷暑。为此,它给我们绽放出自己的娇小美丽。

那么圣地呢?沉溺于一点点玄妙的人会神秘兮兮地说,在我们重新栖居的这片土地上,有新近发现的圣地。我知道,我的孩子们(像其他任何地方的小孩一样)在树林里都有一些秘密地点。许多人喜欢徒步登上当地的小山,纵览全景。在浩瀚的夜空下,观赏皎洁的月光;在菩提节①拂晓时分,吹响海螺。在采矿留下的数英里砾石路上,我们举行过各种仪式:为砍伐树木、破坏土壤而忏悔;为加速植物演替恢复而祈祷。在一些树林深处,人们还举行过婚礼。

与本地有关的事情,即便像上述这样,也足以激起当地人抓住重新开采金矿与加速砍伐树木这样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不放。为此,人们自愿组成委员会,集体研究采矿提案,评估环境影响报告,挑战公司的草率设想,以及抵制某些县府官员出卖居住者利益,拱手把整片土地送给盈利诱人的项目工程的打算。对于需养家糊口,有着全日制工作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份棘手、无酬、令人沮丧的苦差事。对于森林问题,大家做出了同样的努力。就拿附近的国家森林来说,我们揭露了管理者对于木材行业一些臭名昭著的偏袒行径,尽管他们试图花言巧语,用无关痛痒的统计数据来平息公众的怒气。任何一个人烟稀少却“资源丰富”的地区,即便是在美国境内,都会像第三世界国家一样,难免遭受掠夺的命运。我们正努力捍卫自己的空间,同时我们正竭尽全力保护公用地。这样做的目的远远超出了从逻辑上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可以说,对土地的真诚无私的热爱才是激发我那些邻居们大无畏精神的源泉。

①菩提节(BodhiDay):四月十五日成佛节,现证菩提节。——译者注 THEPRACTICEOFTHEWILD不要一时兴起,急匆匆地宣称一些东西是“神圣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耐心点,给土地足够多的时间,让它告知我们或后代,何谓“神圣”。在北美栖居的动植物中,一只扑动的欢叫声,一只灰松鼠有趣而急促的吱吱声,还有橡树果砸落在谷仓屋顶所发出的敲打声,都足以为我们寻找“圣物”提供一些蛛丝马迹。

同类推荐
  • 留住乡愁

    留住乡愁

    全书收录作品83篇,分为情系故乡、难忘亲情、旬阳风情、往事如烟四辑。整部作品文风朴实、语言凝练,情真意切、思想性强,往往以小视角揭示出大主题,展现了“文人一定要深入生活,为时代、为社会立言”的责任与担当。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重量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具有超时代的力量,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人们为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努力奋斗,而且也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指明了方向,让迷惘转化为自信力,引导青年人走向光明。其多篇作品曾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海外,鲁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已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拥有众多的读者。
  • 当我在一个仲夏清晨出走

    当我在一个仲夏清晨出走

    1934年,一个明媚的仲夏清晨,洛瑞·李只身离开了英格兰的故乡。他19岁,仍然十分稚嫩,但坚信未来的好运。带着一把小提琴、一个行囊,他徒步去看海,前往伦敦打拼,因一句短语远航至西班牙。海一程,山一程,浪漫惊奇之旅亦是生命的蜕变之行。然而,西班牙内战的硝烟却打断了这一切……
  •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沃尔特·惠特曼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人文主义者。由于早年受到民主主义者托马斯·潘恩和爱默生的深远影响。1839年起,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50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
  • 成为妮可

    成为妮可

    《华盛顿邮报》的科学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真实故事,一个性别困惑的男孩与他同胞弟弟以及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理解、培养、捍卫“与众不同”的非凡历程。本书为纪实文学报道,材料来源于个人日记、家庭摄像、新闻报道、当地的法律文件。艾米在四年内追踪了这个触及到文化争论核心的美国家庭,记录了一个男孩对于自身性别的困惑,并最终成为自己的全部过程。
热门推荐
  • 他如繁星归

    他如繁星归

    【虐渣甜宠1V1】男人冷眸盯着女孩,一脸严肃:“还敢打架?”顾辞夏只能一脸讨好的笑,小手扯着男人的衣襟:“我错了嘛……”一朝重生,顾辞夏决定一边虐渣男一边手撕白莲花!自己搞不定?没关系,她有靠山贺云琛!考试不及格?贺男神给我补习!(傲娇脸)
  • 心魅

    心魅

    在那个年代,怪异之事时时发生,人们对此习以为常,以至于有些麻木了。有关三奶奶给狐狸大仙接生的这个故事在民间一直闹得沸沸扬扬,各种各样的说法和猜测都有,像鸟儿和蜻蜓一样在我们的家乡上空满天飞。我清晰地记得三奶奶拉着我的手,蹒跚着尖椒样的小脚,边走着,边用另一只手指着出现在眼前的那片田野,喘吁吁地说,瞧,就是这儿,就是这儿。一点儿没错。那晚上灯光黄亮亮的,狐女淌的血真多呀。我说,我怕,我想回家。三奶奶便拉着我的手离开了这个不祥之地。在地方上,三奶奶是少数几个极有名的人物之一。
  • 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励志系列(套装共8册)

    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励志系列(套装共8册)

    成长有时候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你要努力强大起来,才能得到生活的厚待。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在残酷的世界里骄傲地活着+和这个世界温柔地对抗+从容淡定做自己+如果你无所畏惧,世界会加倍赏你+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哪怕身处沟壑,也要仰望星空
  • 相思弈

    相思弈

    叶瑶莫名穿越到异世,变成一只狐狸?化作人形被误认为女娲后人,竟要她自我牺牲以身补天,拯救苍生!打扰了这不可能!她还要回家呢!如出淤泥不染般清逸俊朗的腹黑上仙云弈、冷若冰霜的魔尊冥楼、潇洒多情的逍遥王季晟轩,怎么都对她那么好?原来是因为她像那个人,她不过是个替代品?没关系,爱谁谁,看一只狐狸玩转异世。
  • 神渊行

    神渊行

    你见过处在黑暗深渊中的人是怎么一步步爬上来的吗?
  • 冥界历险记

    冥界历险记

    某天,主人公俏俏和她的好朋友小姝参加了一个名叫冥界一日游的旅行团,期间结识了带她的导游皮皮。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旅游,没想到却开启她在冥界的历险之旅。
  • 郑敬中摘语

    郑敬中摘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因为迷茫,所以叫青春

    因为迷茫,所以叫青春

    《因为迷茫,所以叫青春》讲述了一路青春,一路迷茫;一路高歌,一路追梦。当偶尔迷失方向时,有人将纵横的道路当作迷宫,与上天玩起了智力游戏;当偶尔经受苦难时,有人将万般的困阻当作礼物,以解道路上的沉闷无聊;当偶尔体力不支时,有人将梦想与纯真当作食物,尽享汗水与荷尔蒙的盛宴……也许,我们都应该成为这样的人:即使受伤,也要面带微笑;即使迷茫,也要勇敢上路!
  • 似故人何归

    似故人何归

    他也记不清等了她多少轮回了,却始终等不到她的归来。他想着也许是路途太过遥远,把她迷了路……却不曾想是前路阻拦让她忘了还要回家了。这一世,他不会再等了!犹记得,第一次找到了她,小小的一只恨不得让人揣兜里带走。不曾想,天道苍茫,世事无常,始终他还是得离开,让她自己成长。这一放手……险些把好不容易找回的她弄丢了。这一路太长,碍事的人太多,一次放过是仁慈,第二次就是傻了。而她洛梨从不是个善人!所以……一次也不会放过!!
  • 我愿在你心间

    我愿在你心间

    从他的声音到他的样貌,他更像伊洛微心中未知的海域,她喜欢地卑微,喜欢地小心翼翼,那缕阳光就这样撒满她的心间,她向往未知,而他满足了她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