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1000000005

第5章 自由法则(2)

一大片蛮荒土地,到处是原始植被和野生动物。从茂密的丛林或热带雨林到北极冰川、高山雪地一类的“白色荒原”。

荒原旷野,从未用于或无法用于耕种或放牧的土地。

一片海域或天空,如莎士比亚作品中所言,“我独自站在礁石上,周围是茫茫大海”(《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海洋。

一个险象丛生、艰难困苦之地:要想抓住机会,全凭自己的技能,无法指望外援。

与天堂有别的世界:“我走过人世间这片茫茫的荒野。”(《天路历程》)一个物产富饶的地方,如弥尔顿作品中所言,“一片甜美的荒原”。

弥尔顿使用“wilderness”(荒原)一词,是因为他能领悟到活力与富饶是野生环境中十分常见的真实状况。故“一片甜美的荒原”有如海中数以亿计的鲱鱼或鲭鱼幼仔,成群成群的磷虾,大草原上野生植物种子(今天的食物面包就是用植物种子的胚芽做成的)——所有异常丰富的幼小动物和植物,给这一自然环境系统提供了养料。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荒野”又暗含以下意义:混乱、情欲、未知、禁忌以及快乐与罪恶之源。从这两种意义上看,荒野是一个充满着原始力量的地方,既给人以启迪,又让人面临挑战。

野生

我们可以说纽约和东京是“自然的”而非“野生的”,因为这两座城市并没有违背自然法则,它们只是在让谁栖居于此和提供何种庇护的问题上享有着独断权,它们不容许其他生物闯入,以至于到了不合常情的地步。“荒野”这种地方能让潜在的野性充分发挥,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在这里依其自性,繁衍生息。在生态学上,我们称之为“荒野系统”。当一个生态系统充分运作时,所有成员都会参与其中。因此,荒野就是万物一体。人类原本来自于这个整体,故而考虑重新回归其中成为一员绝不是一种退化现象。

到十六世纪,西方世界、亚洲诸国以及从印度半岛延伸至北非海岸一带的文明小国与城市,其生态环境都已日趋恶劣。人们对自然越来越无知。由于扩大放牧或耕种,原始植被大多毁坏殆尽,留下的土地经济价值甚微,多是一些“不毛之地”、山区或沙漠。一些濒危的大型物种,如大型猫科动物、沙漠羊和黑羚羊之类,只能退避到更为恶劣的环境里勉强生存。这些文明国家的统治者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动物习性的了解越来越少,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深入、广泛地学习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过去是相当普及的。通过物物交换,他们学会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经营以及能言善辩。只有那些偏远地区的农夫,即当地的乡民,仍保留着往昔一些有关动植物的实用知识和对古老生活方式的记忆,而城镇居民或豪门士绅则少有机会了解野生系统的运作。为此,在之后的都市神话(伴随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和后来兴起的科学而生)的主要文本里,先是否定灵魂,然后否定意识,最后竟连对自然界的感知也否定掉了。当时否定自然的机械论思想盛行,欧洲广大民众由此一步步丧失了直接体验大自然的机会。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自然探险者:这些人为了探寻资源,在豪门贵族或商贾大亨的资助下,深入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他们是征服者和传教士。欧洲人杀绝野狼和黑熊,大肆砍伐森林,任意放牧畜养。

为了蓄奴、捕鱼、制糖和开采稀有金属,他们走遍天涯海角,远至亚洲、非洲和北美大陆。这些高度文明且好战的国家屡次掠夺野生自然资源,攻击土著部落,因为这些部落是由一群没有教会,没有国家的人组成的。

为了黄金或原糖,这些白人只好放弃他们值得珍惜的东西:他们应当探寻做人的意义,怀疑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寻问自己为了国王的荣耀,或者为了获取黄金而付出生命是否值得。(一个陷入困境、饥肠辘辘的人站在佛罗里达的沼泽中,打量着自己残缺的剑刃和破损的西班牙式斗篷。)有些人,像努诺·德·古兹曼①,变得疯狂无度、残忍成性。“最①努诺·德·古兹曼:全名Nu.oBeltrándeGuzmán,十六世纪西班牙征服者,墨西哥殖民时期的独裁者。——译者注初,古兹曼统治这个省时,这里还有两万五千名印第安人,面对命运的改变,这些印第安人屈服顺从,默然无言。后来古兹曼将其中一万人贩卖为奴,其他人担心同样遭此厄运,只好背井离乡。”(托多罗夫,1985,134)科尔蒂斯,这位墨西哥的征服者,最后沦落为一名丧失权利、受尽折磨的乞丐。阿尔瓦·努涅斯衣不蔽体地穿越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长途跋涉达八年之久,最后脱胎换骨变成了一名新大陆人。他重新选择了古老的生活方式,完完全全改变了自己。他有一颗悲悯之心,自给自足地过着简朴生活,还能替人看病。像古兹曼和努涅斯这两种类型的人,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还有一个人也登上了龟岛(北美大陆)历史的能剧舞台,与在历史进程最远端的努涅斯相遇,这个人就是雅希族人伊什;他走进文明社会,正如努涅斯因绝望而走出文明社会一样。努涅斯是最早进入北美大陆、深入了解土著人神秘心灵的一名欧洲人。伊什则是充分了解这神秘心灵的最后一名北美土著人——可悲的是,他最终不得不弃之而去。然而,那种存在于两者身上的神秘心灵不会消失,也不会被遗忘。它长期蛰伏在我们中间,就像一颗坚实的种子在沉睡,等待着烈火或洪水再次将它唤醒。

在介于其间的几个世纪里,南北美洲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不是过早夭折,就是在被征服的过程中死于非命(就像无数欧洲人一样),而且,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北美野牛灭绝了,一千五百万只叉角羚也消失了。草原及其表土大量流失,只有一些残留的草丛在古老的原生树林,如美洲东部的阔叶林、西部的针叶林中存活了下来。其实我们都清楚,真实的破坏远比这严重。

人们常说,边疆在美国历史上起了特殊的作用。它既是一个冲突爆发的边缘地带,一个破烂不堪的地方,又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之间的一个奇特的交易场所。这一地带的交易从动物皮毛、猪舌牛舌到各种鸟类应有尽有。有一条依稀可辨的界线,文化入侵者能从此跨过:

走出过去的历史,进入永恒的现在,这一生活方式适应于一种更为缓慢、更为稳定的自然进程。在欧洲,几乎无人知晓能够进入神秘时空的通道,因为它们大都被人遗忘。当欧裔美国人在北美很多偏远的地区垦荒修路时,他们重新发现了这样的通道——自然本身那种飘忽不定的景象,这常常让他们深感迷惑。

现在,对许多北美人来说,“荒野”指的是被官方认定的公有地,由森林服务处或土地管理局掌管,或归属于州立公园、国家公园。有些小型而重要的土地则由一些私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持有,像自然资源保护机构、公用土地信托基金会。这些是整个北美大陆所保留下来的圣地。北美大陆曾经是美洲原住民非常熟悉的栖居之地,现在只有小片小片的土地还保留原貌。在最后残留的小片土地上,原生态的自然在悲叹、在开花、在筑巢、在闪烁。这类土地只占美国领土的百分之二。

但是,野生状况(wildness)并非仅限于这百分之二的公认荒野区。如果变动一下界定的标准,野生状态则无所不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各种真菌、苔藓、霉菌、酵母菌等等,不仅生活在我们周围,而且也寄居在我们体内。鹿鼠在后门廊活动,野鹿穿越高速公路,鸽子在公园里嬉戏,蜘蛛在角落里织网。记得我在“沙巴溪”号油轮当机舱清洁工时,曾看到过这样一幕:当时轮船正驶离中太平洋,我在清洗刷子,突然发现了藏匿在油漆间里的蟋蟀。

可以说,能量之网中的奇异复杂的生物,依循荒野系统的生存法则,栖息在城市土壤肥沃的偏僻处。这些生物随处可见,如空地和铁路边的耐寒花茎与叶柄,一队队坚忍生存的浣熊,滋生在沃土与酸奶里的各种细菌。culture(文化、培养)一词从未脱离其在生物学上的基源义:一方面,它是指“一种悉心保存下来的唯美和智慧的生活”;另一方面,意指“传承下来的所有社会行为方式”。

正如该词在yogurtculture(酸奶菌种培养)中的含义所暗示的那样,它需要一个有利于其滋长的生存环境。文明是可以渗透的,正如荒野会有人入住一样。

荒野可能会暂时缩小,但野性绝不会消失无踪。一个荒野幽灵在全球游荡着:原生植物成千上万的小小种子正潜藏在北极燕鸥脚下的泥土中,在干旱大漠里的沙粒里,或是随风漂浮。这些种子都能以独特的方式适应特定的土壤或环境。每一颗种子形状微小,长着细细的绒毛,能浮在水面,冻于地下,亦或被吞噬,不论怎样,总会有胚芽保留下来。荒野一定会再获重生,但绝不会美好如初,不会像全新世①的清晨那般阳光明媚了。人类的所作所为将导致众多生命从地球上消失,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土壤的恶化和水源的枯竭早已使危机显露:

“水里黑色的东西是什么?

①全新世(Holocene):地球地质史的最后阶段,时间从一万年前到现在,特点是气候比较温暖。

在这一时期,人类技术有所精进,逐渐走向现代文明水平。——译者注那不是沾满油污的水獭吗?”

我们从何处着手去消解文明与荒野之间的对立呢?

你真的认为自己是一种动物吗?学校就是这样教的——人是动物。

这种说法很不错,我一直很是赞赏。而且,我一再回过头去对此重新进行探讨与检验。我在一个小农场里长大,那里有牛有鸡,后院篱笆外是一片次生林。因此,我有机会看到人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的情形。

然而,很多人虽在童年时就听说过“人是动物”,但并未理解其真正含义。也许他们认为自己与人类外的世界相距遥远,对自己是动物这一说不能确信。也许他们更愿意假想自己是某种比动物更高级的生物。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其他动物可能也会觉得自己并非“仅仅是动物”。但是,在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之前,我们必须思考一下我们作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我们的身体是具有野性的。听到呼叫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回头;看到悬崖时,我们会感到眩晕;危急时,心会怦怦直跳,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安静时,会放松心情,凝视前方,沉思冥想——这些都是所有哺乳动物共有的生理反应,在各种哺乳动物身上都能观察得到。动物的身体,无须意识的介入,即可自行呼吸,保持心跳。

在很大程度上,这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调节,是生命的本性使然。感觉和知觉不完全来自外在,而持续不断的思维和不断涌现的意象也不完全出自内在。世界是我们所感知的实在,与我们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意识和想象里有不少成分是我们无法明了的,如想法、记忆、意象、愤怒、喜悦等都是自发产生的。心灵深处和无意识是我们内在的荒野之地,而且也是(美洲神话中的)短尾猫时下的栖身之地。

我不是指个体心灵中的个体短尾猫,而是指在梦与梦之间穿行的短尾猫。那种有意识按部就班的自我只占据小小的区间,就像大门旁边的小隔间,用来留意某些物类的进出(有时会扩大范围),而思维中其他意识的自我则只关注自身。可以说,体在心中,两者都是天性使然。

有人会说,这一切都理应如此。“我们虽是灵长类哺乳动物,但我们有语言,而动物却没有。”从某些定义看,动物或许是没有语言的,但它们确实能进行广泛的交流。而且,通过呼叫系统,我们也开始能够明白它们的意思。

有人认为,人类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动物)更“聪明”,先是创造了语言,然后建立了社会。这种看法其实并不正确。语言和文化是源自我们生物—社会的自然存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是动物。语言是一种心身兼备的系统,随着我们生存的需求和神经功能的完善而不断发展。如同想象和身体一样,语言也是自然演化的。且语言错综复杂,是我们理性思维无法理解的。

正如描写语言学派所坦承的那样,但凡试图科学地描述自然语言的做法,都是有缺陷的,毕竟小孩很早学习母语,实际上到六岁时就已掌握了。

语言是在家里和实际使用场合中习得的,而不是在学校。未学过规范的语法,我们照样能说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一句接一句,我们一生中所有醒着的时刻都是这样。我们没有特意去记单词,却总能在无意识中不知不觉地积累大量的词汇。无论是作为单一个体还是单一物种,我们都不能认为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能力的形成曾受益于其他方面:天上行云聚合消散(以及臂状的云气缓缓地翻卷,先是向后,接着向前);枝上菊花分解再生;育空河水从育空高原流出,其河床下闪现古河床的水痕;山风在松针之间穿行;松鸡在鼠李丛中啼鸣。

学校的语言教学就是选定一小块规范语言行为的领地,培养一些最受人喜欢的特性——凭借这种文化上界定的精英标准,将有助于你寻求工作,或在聚会上帮你赢得社会信誉。有人甚至可能学习如何制作被称为专业论文的拜占庭艺术品。为何要精通此技,自然有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那种驱动力,即“艺术造诣”(virtu),仍是天性使然。

同类推荐
  • 月韵西昌

    月韵西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不论圆缺;每一轮明月都是一个梦想,不论贫富。因为人生短暂,遨游宇宙的明月便有了传世的价值;因为沧海桑田,独立行走的明月便有了歌咏的榜样。何时醉酒邀明月,为孤独的心灵注入温暖的力量?应为落寞寻独处,为移离的诗意增添前行的勇气。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杂文作品,包括《太阳底下的心灵剖白》、《“证伪”之难》、《龙与龙的传人的矛盾处》、《“批评”“批判”的顺序颠倒》等。
  •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文集)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文集)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〇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国屏风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产物,五十八篇或长或短、原本可以写成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毛姆为英国同胞展现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东方情调的“中国屏风”。他以一颗久经世故又不失赤子纯真的悲悯之心感受着、传达着他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满怀同情地试图贴近中国风土人情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以批判的态度反映了在中国的英国人的生活真相。因为他始终认为:“写作中,更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而是丰富的个性。”
  • 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

    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

    作者是伟人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一位较有影响的实力派作家。他的散文气势雄奇,语言精炼,笔力遒劲,条理明畅,颇具特色。收入这部《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的55篇散文,总计近14万字,反映了作家厚积薄发的创作状态。这是他直面现实又特别深刻的力作,证明他始终恪守着关注现实的文学主张……
  • 大家小书:舒芜说诗

    大家小书:舒芜说诗

    本书选取了舒芜先生论述唐宋诗的经典文章20多篇,内容涉及行旅诗人孟浩然、王维散论、李白诗中的白日光辉、高适与岑参、猛禽鸷鸟──杜诗中常见形象、论韩愈诗、细读元稹《行宫》、读郑嵎《津阳门诗》、谈《唐诗三百首》、帝里皇都和山川郊野、由动物装饰到植物装饰、隔篱娇语、名句的后来居上、扁舟·轮舶·宇宙飞船、李清照的“扮演”、何用嫁英雄、花下一低头、彻底悲观的《人间词》等。
热门推荐
  • 逐日之界

    逐日之界

    在这个陌生世界,光明早已暗淡,阴影丛生,万物陷于囫囵!异能横生的怖畏、人性贪婪面的主宰,是愿意与黑暗为伍?或是奋起反抗,以逐日之名,向着那未知的黑暗泥潭发起冲击?我选择后者,向着光明之途勇往而前....
  • 谋妃当道

    谋妃当道

    她本是攰族公主,天下动荡,南国与西凤两国相争,攰族为求一方庇护,她被送去京州和亲,好保住攰族最后的族人。入宫前夕偶入元宵庙会,撞见了出宫游玩的当今皇上,从此因缘际会就此开场……
  • 掩妆皇后

    掩妆皇后

    【权谋+大女主+双强】朝堂上明争暗斗,她设计他丢了相位,又为了他引敌入境,颠覆朝廷。一剑穿心,他刺了她,她“死”,一夜之间他失心疯。战场上,他“死”,临终对她交帅印,托江山,她悔不当初。他为帝,她为相,却立她妹妹为后。相爱又相杀,何时并肩看天下?坐拥江山,独缺那位掩妆皇后;没有她,空拥有江山又如何?
  • 深海知道我暗恋你

    深海知道我暗恋你

    他是我的先生,她是我的夫人。夏暖一直以为,暗恋多年的祁谦的白月光是自己的死对头。直到那天晚上,醉酒的祁先生一遍又一遍地叫着自己的名字。她才知道,原来你喜欢我。[双向暗恋,每一句恶语相对背后是对这一段婚姻的执着]结局HE,无暧昧小三。
  • 追恐龙的男孩

    追恐龙的男孩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可思议的角落,把我们小心翼翼收藏多年的爱,全部变成生命里的奇迹。我的弟弟叫乔万尼。他喜欢恐龙和红色,爱吃蛋筒冰激凌,热爱这个世界。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那里万物永恒,一切都是最好的样子。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他能感受到的就只有身边的人对他无穷无尽的爱。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比我们多了一条染色体。他是唐氏综合征患者。这是关于他和我的故事。年幼无知时,我也曾看轻他,不敢在欺负他的人和心爱的女孩面前承认他是我的弟弟。我曾辜负他,他却始终如一地爱我。
  • 全球制造

    全球制造

    计算机系的陈序,在帮人修电脑的时候,无意间创造出一个智能生命,世界因此而改变。写网文,一秒钟百万字。机器翻译,全球从此无障碍交流。自动驾驶,世界上再也没有女司机这个物种。人造眼角膜,让你从“四眼仔”变成“靓仔”。生命工程科学,解开基因封锁,长生不死不再是神话传说……——新书《别惹这个傀儡师》已开,求收藏求评论。
  • 误惹尊皇:相公手下留情

    误惹尊皇:相公手下留情

    他是上古神祗,九重天叛乱后打下天境的妖界至尊。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神佛面子都不给,唯独被这个掉进结界的人类女子耍的团团转。——莫羽曦洗了个澡,穿越到插画里,到了层层云朵之下的混沌六合之地,仙魔妖横行,一朝从食物链最顶跌入最底层。“尊上,此物大补。”“启禀陛下,此女血乃红色,凝而食之,陛下痼疾方能痊愈。”“吾王,与其交合,即刻飞升!”那么,作为一朵肉灵芝的自我修养——觊我之人必十倍还之,残我之士当以万分戮之。——这是个旱了万万年老铁树一朝开花,老老牛吃嫩草的故事。这是一篇身在食物链最底端,人类小白花的奋斗史。
  • 燕子声声里

    燕子声声里

    沈归燕五岁能背千字文,六岁弹琴而自作曲,七岁焚香成诗,八岁与当朝丞相之子定下姻亲。众人都道此女含凤玉而生,有天成的好命数。然而有女自现代而来,使她嫡妹从蛮横变得伶俐,夺她夫婿,害她生母,将她从天上狠狠掀下,张狂而笑:“区区封建女子,也能与21世纪现代女性相争?”阴谋诡计改她八字,挺着肚子坏她姻缘,嫁她于纨绔之子,毁她于新婚之夜,却恰好成全了她一段奇缘。有疯和尚算她之命:及笄大劫,双十大喜,白发大悲。沈归燕不信命,她只信人定胜天。欠她的,终究要还回来。害了她的,终究要下地狱。穿越了不起?重生了不起?就算你开十个八个金手指,我也要给你。我也要给你一一剁了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见恨晚

    相见恨晚

    苏小魂一脸深沉的坐在办公室里,抽着烟,茶杯里还有半盏没喝完的茶水,从敞开的杯口里向外冒着一点点热气。窗外正是春天,桃树刚刚开了粉红的花朵,三三两两点缀在乌如墨画的枝头,显得清新自然。状如老翁的垂柳早已经发芽,纤细的枝条交错着,碰撞着,在微风中被吹动,远远看去如烟雾般朦胧,别有一番风韵。
  • 许你一生:独宠逃家王妃

    许你一生:独宠逃家王妃

    (正文已经结局,番外进行中,希望大家喜欢~~旁边的新文,亲们帮忙支持一下吧,谢谢~~)蓝恋夏,被足球砸到南月王朝的女子!爱他,所以,她放了他!欧阳奕,南月王朝的三皇子!当她无意间闯入自己生命的时候,他不知所措,当青梅竹马的她回来后,他该如何抉择?欧阳瑞,遇见她、爱上她,才知道她竟然是自己的嫂子?命运对他来说是不是太讽刺了!云潇潇,奕哥哥,即使你不爱我,我也想要嫁给你,潇潇是不是很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