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2300000018

第18章 托马斯·沃森父子:IBM公司的始创者

提起电脑,人们就会联想到IBM。IBM——即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从20世纪20年代一个不足千人的小公司,发展到70年代一跃而上升为美国最大的企业之一,是当今不仅在美国,也是在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公司之一。

龙父虎子演义IBM兴衰

IBM以其出色的管理、超前的技术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从阿波罗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到哥伦比亚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无不凝聚着IBM无与伦比的智慧。1986年,IBM公司年销售额高达880亿美元,雄居世界100家最大公司的榜首。

IBM公司的创办人老托马斯·沃森出身贫

寒,早年曾挨家串户推销缝纫机,屡遭磨难与挫折,但最终创下了大业。儿子小托马斯·沃森继承父业,抓住机遇,率先将企业投身于新兴的计算机行业,使IBM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跻身于世界最大企业之林,从而就有了严龙父虎子”之美誉。

龙父——从著名推销员起家

1874年,老托马斯·沃森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7岁时,沃森便赶着马车替老板到农产家推销缝纫机、风琴和钢琴。他不辞辛苦地奔波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一家一家地上门兜售。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每周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后来,他偶然得知,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周应得65美元。

次日,他就向老板提出了辞职,然后乘上火车,到大城市布法罗,希望能找到按佣金付酬的销售工作。当时正赶上经济萧条,城里工作也不好找。两个月过去了,他又进了一家公司,当上了推销缝纫机的推销员。后来,他又推销股票。

好不容易积攒一笔钱,开了一家肉铺。可人心难测,他的合伙人在一个早上把他的全部资金席卷一空,逃之夭夭了。肉铺倒闭,沃森也破产了,他只好重返老本行搞推销,在国民收银机公司当一名推销员。由此,沃森踏出了他时来运转、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国民收银机公司的总裁约翰·亨利·帕特森是一个卓越的企业家,也是现代销售术的鼻祖。沃森在他手下干了18年,他的经营之道和推销艺术对沃森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收银机公司,沃森如鱼得水,大显身手。仅用3年时间,沃森就成了公司的明星推销员,其佣金破纪录地达到一星期1225美元。

1899年,沃森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到1910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中的第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帕特森。但是,在这之后,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帕特森性格专横,总是解雇虽有功绩但可能会对他造成威胁的下属。1913年夏天,帕特森听信谗言,认为沃森拉帮结伙、扶植亲信,便决定辞退他。沃森努力为自己申辩,但毫无结果,无奈于次年4月愤而辞职。

他在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大声地对一位好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可是,该怎样重新创业呢?虽然帕特森给了他一笔5万美元的分手费,但沃森失去了工作,丢了饭碗,年龄也快40岁了。他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去纽约寻找机会。两个月后,沃森遇上了IBM前身的奠基者弗林特——号称“信托大王”的弗林特,是当时华尔街最红火的金融家,他早就听说了沃森的才干,马上聘任他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经理。这家弗林特属下的公司,主要生产磅秤、天平、制表机和计时钟等,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的边缘。

沃森上任伊始,就借贷5万美元,作为开发研究新产品的经费,使制表机得到极大改进,很快在市场上成了畅销货。沃森运用从帕特森那儿学到的一套方法,在1915年夏末发起了大规模的推销运动,使公司销售额从1914年的420万美元,增至1917年的830万美元,几乎翻了一番。

沃森在此扎下了根,一千就是几十年,到1940年,他担任了公司的总裁。

当时,雷明顿一兰德公司在计算机技术上处于领先的战略地位,堪称计算机产业中的最初领袖。IBM在技术上至少比它落后5年。

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IBM是发展前景莫测的电子计算机,还是继续生产利润可观的打卡机?是安于现状,还是奋起直追?IBM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沃森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独具慧眼,经过深入分析论证之后,深信到一定时候,计算机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不仅会广泛用于实验室、办公室、银行和天文台,也可以用于工厂。

作为副总裁,好胜心强的小沃森不甘心在计算机领域屈居第二,他积极主张开发新产品,赶超时代潮流。父子俩为此争论得面红耳赤。

虎子——历史记录性的投资50亿美元

小托马斯·沃森是1914年出生的。从小,老沃森就常带他去参加IBM的各项活动。12岁时,小沃森就在IBM的一次销售会议上,发表了颇具见解的讲话,显示出过人的才识。1937年在布朗大学毕业后,他就来到IBM,担任曼哈顿地区的推销员,取得了出色的业绩。1946年6月,小沃森当上了公司副总裁,时年32岁。

1952年1月,78岁的老沃森因为年事已高,决定退居二线,38岁的小沃森正式接任IBM公司的总裁职务。

小沃森上任后,颁布的第—道命令,就是尽快研制出计算机,力争赶上并超越雷明顿—兰德公司。当年年底,IBM生产的第一台国防计算机终于问世了。

这台体积巨大的IBM701被运到纽约,安装在总部大厦的底楼。150名知名的科学家和商界领袖参加了盛大的开机典礼。之后,小沃森又推出应用于会计系统的IBM702电子计算机,用于雷达防空网络的Q—7计算机。两年之后,IBM已经与雷明顿一兰德公司并驾齐驱。虽然在实际安装方面,雷明顿—兰德仍略占上风,但IBM的订单却比雷明顿·兰德多出1倍,仅702型的订单就达50台。

在这场竞争中,IBM第一次获得了胜利。小沃森接着利用技术领先的优势,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研制出体积小、用途广且价格适中的新产品来。1954年,IBM开发出650型小型电子计算机,每月的租金只有4000美元,使一般的学校、银行、保险公司都能用得起。就这样,全美很快就掀起了一股650型小型计算机热。

同时,他们还推出IBM703、IBM704、IBM705等系列产品。到1956年,IBM已经遥遥领先,远远地把雷明顿一兰德公司甩在后面。

电子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集成电路的发明。1964年1月,IBM对外宣布,它的360型系统电子计算机制造成功。它是第三代计算机的佼佼者。

小沃尔森对此投人的研制开发经费,远远超过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20亿美元,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私人企业投资。360型的订单堆积如山,创造了IBM前所未有的创业新纪录。到1966年底,IBM装配360型计算机8000台,公司年收入超过40亿美元,纯利高达10亿美元,这是小沃森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

1970年下半年,小沃森心脏病发作,出院后工作常感力不从心。年仅57岁的他,为了事业决定让位。董事长由非沃森家族的利尔森接任。这一年,IBM公司的年营业额已达75亿美元,比起他刚接任公司总裁的1952年,公司利润又翻了10多倍。

IBM的董事长又换了几茬,而公司在计算机业的霸主地位却始终屹立如山。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880多亿美元。

同类推荐
  • 宋美龄传

    宋美龄传

    宋美龄(1897—2003),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宋美龄人物传记,作者参阅了各种历史资料,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宋美龄。本书在台湾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岛内石之瑜的《宋美龄与中国》一书曾请作者杨树标作序,岛内公共电视台曾专程赴大陆采访两位作者评说宋美龄。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智慧卓著的思想家(1)》本书分为泰勒斯、老子、孔子等部分。
  •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一路看天不低头、扳道工波尔卡、她从山路上走来、绿色旋风、“大碗茶”泡出的艺术人生、放飞的百灵、“魔”女周薇、艺苑“红灯笼”、并蒂花开别样红、“冤家对头”双胞胎等。
  • 将星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领

    将星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这就是我们编撰《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横录》的初衷。该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该书主要包括战史、战场、战役、战将和战事等内容,时空纵横,气势磅礴,史事详尽,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最最有阅读和收藏价值。
  • 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2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莎士比亚戏剧选》收入由朱生豪先生译的莎翁最著名的悲剧《哈尔雷特》《李尔王》、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五部。这本戏剧选精选莎翁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两个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以及最富盛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从不同侧面了解莎翁戏剧的特点。
热门推荐
  • 大神引入怀之惹火鲜妻别想逃

    大神引入怀之惹火鲜妻别想逃

    她是凤阳赫赫有名的纨绔千金,他是商圈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一场看似各取所需的联姻,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人纠缠在了一起。他沉静如山,她热情似火,他冷眼旁观,她步步紧逼。“苏昀,我再警告你最后一次,适可而止。”他危险的眯起眸子,看着近在咫尺的容颜,浑身都散发出慑人的气息。女人闻之,非但没有露怯,反而又凑近了些,笃定般轻笑“哦?我偏不...你做什么?”惊慌的声音变成了低低的呜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浮华之名

    浮华之名

    肖潇是一个最底层的普通人,他爱浮华,他爱堕落,他爱幻想。他爱一个人,一辈子。身边的人,走了又走,心里的人,来了又去。肖潇始终在浮华尘世的边缘活着。像一个傀儡,像一个……屋漏偏逢连夜雨,心灰意冷又失业。几近绝望的肖潇却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大公司竟然投来了橄榄枝。然而肖潇却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一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党务工作的心得体会、理论研究。
  • 鲁豫有约之码字儿

    鲁豫有约之码字儿

    此书收录了对文学领域十二个领军人物的专访,其中包括缔造武侠经典的“真大侠”查良镛;一颗童心看世界的朱德庸;80后代表韩寒;喧嚣散去、回归故土的阿来;不会用电脑写作的“业余”作家海岩。他们性格迥异,各有特色,却都在这白纸黑字之间倾诉衷肠,尽显真情。
  • 若能再度拥抱【大结局】

    若能再度拥抱【大结局】

    她的人生,从十四岁那一年开始改变。他自是高高在上、万人瞩目。而她,只是母亲从孤儿院收养的孤儿。他本已有了未婚妻,却因她的出现乱了方寸。不可否认,他爱她。她早已泥足深陷,却因一块玉佩,割断了她所有的幸福,斩断了她所有的憧憬。那个寒冷的雨夜,他低沉轻佻的嗓音在她耳边响起,他说:我跟你,一开始就是假的。可是,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究竟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上天另一次不怀好意的玩笑?等到风景都看透,他们才知道——如果没有你,我的世界会简单些;但是失去了你,我的世界将不复存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夕衡传

    夕衡传

    她是良国尊贵无双的夕衡长公主,历经叛乱,为情所伤,终化茧成蝶,耀眼夺目,放下心防,只为再求一份真心相待。他是大秦皇帝,他经历苦难,所过的日子暗无天日,变得心狠手辣。她就像是一束光,照进心间,他害怕失去,苦苦相逼,想要将她绑在身边,然而她性格刚强,不愿妥协。他心怀大志妄图一统天下,她却是邻国的权倾朝野的公主......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当太阳不再以光头的姿态奔走

    当太阳不再以光头的姿态奔走

    当太阳不再以光头的姿态汗漉漉地奔走在天空,田野的风变得英姿飒爽时,故乡的秋天就豪迈而至了。仿佛一个拨浪鼓声声的货郎,脚步悠扬地行走在乡间大道上。那豪迈的身影,洋溢着谷物成熟的蓬勃色彩,给故乡带来了金色的收获,也带来了人欢马叫的繁忙。耕耘的锄头被悬挂起来,闲置的镰刀开始闪闪发亮。尽管20多年过去了,我站在城市的高楼上,回望故乡的秋天时,仍能感受到那忙碌的生动气息。就像站在一个阳光照耀的码头上,而故乡的秋天是一条嘹亮的大河。在我茂盛的记忆里,故乡之秋到来的繁忙,每次都表现得十分固执,它像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感觉始终是从老屋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