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9000000031

第31章 邓石如:清代第一书法家

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由于康、乾二帝都喜欢赵孟、董其昌的书法,一时之间帖学盛行,充斥了整个书坛,于是形成了一字万同、工整呆板的“馆阁体”书风。这时,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只有冲破这种桎梏,才能走出一条书法艺术的新路来。邓石如就是倡导变法求新的一位“主帅”。他化古破俗,对碑学兴起推波助澜,对我国清代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起过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邓石如(1739-1805年),初名琰,后以字行,更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

邓石如出身在山清水秀的乡村,家境十分贫寒,祖父、父亲都是穷苦的文人。这样的家庭状况决定了他既不能像有钱人家的孩子那样专心读书,又不同于普通穷人家的孩子,一点读书的机会都没有。为了生计,他10岁时就不得不辍学去砍柴,13岁时还只能靠卖饼混口饭吃,但是在业余时间里,他总是向祖父和父亲学习篆刻和隶书,并很快就能以此谋生了。

贫穷低微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洁身自好的性格和刻苦自强的意志。

邓石如学习书法专心致志,刻苦异常。他曾经在江宁梅家住过八年。八年时间里,他每天一大早即起身,趁天还没亮,磨墨一大盘,以备一整天之用,不管多晚,他也要将墨写完才去睡觉。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数九寒天的冬季,他从未间断过。他把先秦的《石鼓文》、《泰山刻石》和李阳冰的《三坟记》,日夜临摹,每本都达数百本。还搜集了钟鼎铭文、秦汉瓦当、碑额,并写《说文解字》二十本。从这里可以看出邓石如学书所耗费的精力是多么惊人了。

邓石如曾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饱览了大自然的风光秀色,开阔了视野,同时他的书法也更加纯熟了。一路上他以刻印卖字为生。一次,当他行至安徽歙县时,他的字被当时正在金榜家中当家庭教师的张惠言看到了(张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以为这字是李斯的真迹,兴奋异常,立即告诉了金榜。当时天上正下着雨,二人冒雨找到了正在破庙中躲雨的邓石如,盛情邀请邓石如去金榜家中居住。

金榜非常赏识邓石如,一年以后,当他有机会遇到当时的户部尚书曹植时,便向曹植介绍了邓石如,曹植出了一个题目去考邓石如,要邓石如用四种书体各写一千字,邓石如挥笔写下,即时惊动了在场的官员,曹植看了也非常欣赏,称赞邓石如的“四体书”是国朝第一。曹植邀请邓石如留在京城。没过多久,当朝的相国、大书法家刘墉也看见了邓石如的书法,他很惊讶,不顾自己的身份,特地登门与邓石如相识。这样,邓石如的名字传遍了京城。

邓石如书法的最大特点,是以北魏碑书为根基,然后融合篆、隶。他以隶法写篆书,改变了过去篆书婉转圆媚的姿态,写得笔划舒畅凝炼,结体稳称爽朗。他又以篆法写隶书,体方笔圆,峭拔遒劲,一改过去隶书的沉雄古朴。邓石如的楷书则体现了北碑书法体势开张、笔法劲健的特点。他不仅更新了篆、隶古体,也为囿于贴学中的楷书、行书、草书,开辟了一条新路。

邓石如在书法上求新,但又不像“扬州八怪”那样,在书艺上以“怪”求新,而是学习前人的书法,写出自己的风格,不怕非议,不追随时俗,坚决果断地走自己的路子。

邓石如的书法在京城扬名之后,虽然受到一部分权力阶层中有识之士的赏识,但也有一部分人不服气,他们认为邓石如的书法太粗野,没有美感。当时京城里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叫翁方纲,他是内阁学土,在京城势力很大,他擅长金石考证、小楷,他的书法工整厚实,气势褊隘浅弱,邓石如雄强浑朴的书风与翁方纲格格不入,翁方纲既看不上邓石如的书法,又怕邓石如的声誉对他的名誉和权威构成威胁,因此伙同门人和一些食客围攻邓石如,邓石如身单势孤,无法与他们的势力相抗衡,所以陷入了“逆境”。但他并不因此趋炎附势,而是坚持自己的风格,终于赢得了后世的称颂。著名的书法家包世臣赞扬邓石如为清代第一书家。

据《邓石如研究资料》一书统计,邓石如留存下来的各种作品(包括墨迹、碑刻、双钩本)共137件之多,另有篆刻173印,但实际留存下来的还要多一些。

邓石如在书法理论方面的造诣也很深,他提出的书法结体布局的原则,是非常有见地的。

邓石如在篆刻方面的成就也很大。他的篆刻得益于书法,以《三公山碑》、《禅国山碑》的体势笔意入印,苍劲庄严,流利清新。他的篆刻艺术以“邓派”、“皖派”称名于世。

同类推荐
  •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全书主要介绍中外著名思想家,例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中国思想家的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还有外国思想家,例如苏格拉底,百拉图,亚里斯多德,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黑格尔等外国思想家的思想智慧,情操和人格等等。
  •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一位女性。通过众多的影视作品,我们已经对武则天的故事有了基本的印象。围绕着武则天的故事,一直都有正史、野史之争,那么在外国人眼中,武则天的历史又是什么面貌呢?在劳雷尔·洛克菲勒的这本书中,武则天本名武照,公元705年在她去世前几周改尊号为“则天”;她是唐朝官员武士彠次女,天资聪颖,精于算计,从小就不符合儒家贤妻良母的标准;她沉浮于宫廷,最终成为一位帝王。她是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毁誉参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的?让我们跟随外国人的全新视角去探索则天皇帝曲折传奇的一生。
  •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徐舜寿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在他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飞机设计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荟萃大量由他本人提供的珍贵文字及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感人,其中所记述徐舜寿的历史功绩和他的科研设计思想、对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人格魅力,对于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人们,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 名人传记丛书:莱特兄弟

    名人传记丛书:莱特兄弟

    名人传记丛书——莱特兄弟——人类的飞行梦想在这里从神话变为现实:“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热门推荐
  • 锐读 (第1期·悬疑新主张)

    锐读 (第1期·悬疑新主张)

    中信出版社出品,《锐读》是新青年期刊出版总社创作的悬疑推理类系列书籍。《惊奇档案》专栏编辑,觅骨寻踪,亲历惊奇与惊险,探寻神秘的不可思议,用科学的态度解读一个个怪谈与诡闻。
  • 朔云边月满西山

    朔云边月满西山

    众人皆知,这片天下乃五王共治。看似祥和平静却又危机四伏。西北的草原王庭枕戈待旦,漠南的六大部落也蠢蠢欲动。还有看似超然物外却又无处不在的坛庭、大义凌然实则暗藏祸心的太上河,以及缥缈无踪的东海云台。且看刘睿影——中都查缉司小吏如何成长为能够左右天下风云的大人物。这一路,又会是怎样的惊心动魄,情仇爱恨呢?
  • 面具少女的成神之路

    面具少女的成神之路

    神殿之上,她头戴王冠,加冕成神。踩踏着无数白骨,终于登上了本就属于她的神位。-一双璀璨的星眸久久的注视着她高贵的脸庞,灰蓝色的眼眸却忽然黯淡了下来,乌黑的发丝在身后飘动,长长的披风托在地上,金色的光纹闪烁着光芒。凛冽的目光混杂着温柔,一簇金蓝色的火焰再次燃起。本文剧情流,女主莫得感情。注意事项:(1)本文在许多地方涉及到了西方奇幻架空世界的设定,设定都会在文中或者在备注上进行补充说明,无须担心,各位放心食用。(2)让我们一起来看凯特的炫技!(3)本文元素复杂,为了使剧情看起来合情合理,作者是不惜一切手段的!(4)我个人可能比较喜欢爽文吧,所以开头女主很强悍,但是后面,女主更强悍!(5)最后一条,本文有爽有虐。
  • 江湖街

    江湖街

    段姑娘小我一岁,但我从来没叫过她段姑娘,因为她是我的亲小姨。十二岁那年,外婆去世后母亲便把段姑娘从乡下接到我们家,从此我和段姑娘便一起在江湖街小学上学,风里雨里来去像是一对兄妹,虽然我年纪稍长,但母亲从来不准我叫段姑娘的名字,只准我喊她小姨,梳子去掉齿,背(辈)儿在。反正我也顺口了,只把“小姨”两个字当作她的名字叫。段姑娘白白净净的瘦细身子,性格却像个男孩子,比我顽皮的多,没少让母亲烦心。记得小学五年级那年暑假,有一天段姑娘跑到江湖街尽头的老庙里抓壁虎,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儿,她竟爬到了庙顶上。
  • 達海叢書總目提要

    達海叢書總目提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水边安家

    穿越之水边安家

    穿越到了末世,拥有控水能力,当然要在水边安家。缺什么都可以到水里找,只要水的掌控力足够。
  • 邪妃有毒:至尊三小姐

    邪妃有毒:至尊三小姐

    她,天之骄女,却在一夜之间被人毁去修为,沦为废物。她,暗夜杀神,却在被人围杀的那一刻,莫名穿越。身份替换,她从杀手变成了废物。废物?怎么可能?!云墨表示抗议。就算她答应,她大陆第一剑修的便宜徒儿不答应!她威震大陆的四大魔宠不答应!她英俊潇洒神勇威武的老公……“额……亲爱的,冷静点!没人说我是废物,用不着灭口啊!”……【女强一对一,精彩爽文,你值得拥有!】
  • 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

    我曾经想过,如果我们都不曾遇见,是不是就会活得幸福一点。我在黑暗里摸索到的光亮,是从你们每一个人身上掉落下的萤火,它带着我,穿过黑暗的荒芜,最终能够到达天堂。他们上演着彼此的爱恨情仇,我们终归都是凝望荧幕的观众,是旁观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愿青涩多美好

    愿青涩多美好

    如果青涩那年,还记得逝去的风,那可还记得追风的少年!
  • 风歌起

    风歌起

    灵气复苏背景下,新时代的混子如何逆风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