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400000005

第5章 国文研究法(4)

《康煕字典》,原非善本,然视近日上海书局出诸本,犹为彼善于此。何也?以余观之,其可取约有三端:一字体正。我国字形,自篆籀八分以来,变为楷法,各体杂出,今古代异。今《康熙字典》一以《说文》为主,参以《正韵》(明洪武中翰林侍讲学士乐韶凤等奉敕撰),不悖古法,亦复便于楷书,考证详明,体制醇雅,一音变详。凡一字兼数音者,先详考《唐韵》(唐天宝十载,陈州司徒孙愐刊定)、《广韵》(宋大中祥符四年,陈彭年等奉敕刊定)、《集韵》(宋景祐四年,丁度李公淑奉敕修。至治平四年,司马光乃修成奏上,中隔三十一年)、《韵会》(元熊忠撰)。正韵之正音,作某某读;次列转音,如正音是平声,则上去入以次挨列,正音是上声,则平去入以次挨列;再次列以叶音,绝无挂漏。一训义备,凡字有正音,先载正义,再于一音之下,详引经史数条以为证据。其或音同义异,则于每音之下,分列训义。其次第,先经,次史,又次子,子之后,次以杂书;而于经史之中,仍依年代先后,不致舛错倒置,亦无层见叠出之弊。其或音异义同,则于训义之后,又云某韵书作某切,义同,引据确切,展卷了然。凡此之类,皆视近出诸字典为胜者也,非直此也。声音者,文字之源也。人类未有文字,先有声音,以字符声,而意即寓于声之中,声兼乎义,亦自然之道也。故字典释音先乎训义,而释音无不用反切。近人丁文江尝有《商务印书馆新字典之商榷》一文,其言有曰:“间以反切质之当世精于国粹学者,皆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间有以双声叠韵告者,又不能言双声叠韵之界说(博按:同母之字,谓之双声,如坚固健刚之同在见母也,启开顷刻之同隶溪母也,仰昂吟哦之同隶疑母也,皆为双声。同韵之字,谓之叠韵,如葫芦之同在七虞也,支离之同在四支也,苍茫之同在七阳也,绸缪之同在十一尤也,皆为叠韵),反而求之《康煕字典》。则等韵一篇,有歌诀而无说明,且奇字纵横,白圈相接,求其命意,难若猜谜。及闻新字典出版有日,方幸十年之惑,将于是乎解。及出书阅之,则不特无所以推陈出新以解吾人之惑者,且并《康熙字典》所固有之歌诀图说奇字白圈,亦不可得见焉。”此亦《康熙字典》视新字典犹为彼善于此之一端也。丁氏之言又曰:“余不学,不知反切固宜。然以余个人阅历言之,则用字典而不知反切之作用者,百且五六十;知其作用而不知理由者,百亦且三四十,则且与同人论反切。”

反切者何反?翻也,犹言翻译也。(反切之反,平声读如平反之反,与翻同字。《通鉴》注音,即书作翻,宋人有《翻译名义集》。)切,急也。(唐人忌反字,改称切。)反者一字翻成两声,切者两字合成一声,其实一也。缓读则是反切之两字,急读便成所求之一音,如经传所载不可为叵,之乎为诸,奈何为那,丁宁为证,勃鞮为披,邾娄为邹,鞠穷为芎,不律为笔,须葑为菘,三代语如此者不可枚举,魏孙炎因创为反语之法,以两字定一音,为直音一字易差(字下注音,某者为直音,一形容有写讹,一声亦恐小变),反切两音难混也(有两字互相参验,不致两字形声一时俱误)。反切之所由起如此。故在初制反切之时,不过取其合声,就此两字推测之:则上一字必同母,下一字必同韵。此乃自然之理,不劳求索而自合,法甚简,理甚浅。乃宋以后人不信古经而好佛书,遂以为反切字纽,出于西域,牵合华严字母,等摄烦碎,令人迷罔。即今《康熙字典》册首所载等韵是也。其实与三代秦汉六朝以来之声韵,丝毫无关。夫释音用反切者,古人所以教不识字之童子也,如后世钮弄等韵之说,文士老儒,且多瞀惑,古人何苦造此难事以困童蒙哉!顾或有将反切两音,合读之而不能得声者,不晓古音故耳。盖时有古今,故声音不能无通转,舌音分舌头舌上,唇音分重唇轻唇,此即立字母者,因声音之随时有变迁而分析之者也。古之唇音皆重唇音,后人于其中始别出轻唇四母,如伏羲即庖羲,伯服即伯犕,士鲂即士彭,扶服即匍匐,密勿即蠠没,附娄即部娄,汶山即岷山,望诸即孟诸,负尾即陪尾,苾芬即馥芬,有匪即有邲,繁缨即鞶缨,方羊即旁羊,封域即邦域,亹亹即勉勉,膴膴即腜腜,芜菁即蔓菁;封读如窆,佛读如弼,纷读如豳,繁读如婆,妃读如配,负读如背,茀读如孛,赩读如勃,凤读如鹏,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吕忱《字林》,反切为方遥,反襮为方袄,反为方代,穮襮皆重唇,则方之为重唇,可知矣。非敷奉微,古读如帮滂并明。轻唇之名,大约出于齐梁以后;而陆法言《切韵》因之,相承至今。然非敷两母,分之卒无可分,可知其不出于自然矣。舌上音知、澈、澄三字,以今音读之,实近齿音。不知今之齿音,古多读舌音。即如至字今多读齿音,而或谓之到,或谓之抵;即至之古音,阴声为抵,阳声为到,此知端之通也。《孟子》“直不百步耳”,直,犹但也。直古读如德,德与但同端母双声。德,《说文》从直从心,直亦声也。

齐陈恒即田恒,陈田为知端之通。汉蒯彻避武帝讳改名通。彻通即澈透之通,知澈澄娘,古读与端透定泥无殊。今谓我之父你之兄为文,我的父我的兄为语,其实“的”即“之”古音。吴语谓钱为田,即齿舌之转矣。古无腭音,与喉读混。《孟子》:“降水者洪水也。”则见匣通转。夏楚,今读如贾楚,亦牙喉相混之证。学者不知,遇古切音,必盲于措口。夫检字典必明反切,固矣!然读书之检字典,乃是临渴掘井,终非正本清源之道。近儒江易园先生与人论读书作文,必先治形声训诂,以为本立而道生,欲速则不达。此一切学术事功不可逃之原则,非但文字而已。自宋以后,大率入手便读书作文,而不讲求识字,研究形声。不识字而读书作文,只是盲读,只是妄作,其病在忘本,而其致病之因在欲速,其结果则终其身不能达,无可逃也。比教人学文,先令识字,先令知见溪群疑三十六母之读法用法,旋习切音;知切音,然后令看王氏《说文句读》。看法,先看部首五百四十二字,次择每部应用之字看之,每看一字,先按某某切定某音;次辨三十六母中之某母,然后看说解中有无与本字同母双声之字,有则标出卷端某某同某母双声,次辨形从某,次辨某声,务令精熟,毋苟且忽略过。如此不过二年,二三千字之形声训诂,均能通贯,终其身读书作文,用之不能尽矣。何惮而不为?所以必令人熟知声韵者。因古初未有文字,已藉声韵发表意志,品定名物,故形为后起,而声为先天。一形止,限一名,一声可贯数义,故形易扞格而声多贯通。以是古人训诂之法,先择同音之字,如仁者人也,不获,乃求之一音之转;义者宜也,不获,乃求诸双声,范围较广矣。又不得,乃求诸叠韵;声韵均不可得,乃求诸习惯易知之字。《尔雅》、《说文》、汉儒笺注大率如此,可考而知也。今教国文,舍形声训诂不讲,舍经书不读,乃授唐宋以后之古文,此真大惑。唐宋以后之古文,文馀于质,乃不得不尚气,比之吹泡,气王则泡张,皮相者相与吓之,不知其中之无实也。科举时代,最利此种文字。科举废,安事此乎?社会之通札,学术之说明,政府之文牍,皆取质实。《大学》、《中庸》、《孟子》之文,皆坦荡爽朗如平原大陆,《论语》简核无浮文朗语,指示学者最为平易。诚窃以为学者但识二三千字之形声训诂,又读《四书》通熟,此后中国之道德、伦理、政治、文学,皆能自求得之,无事教师之句句而讲之,事事而授之,又不但文字一端而已。此之谓本立而道生,其论甚精。(博)少小欠此一段工夫,终是无本之学,今以此说绍介于同人,跂望同人笃信而力行之。

(乙)读宜明句读而符识之。(博)尝谓句与读之别,略似篇与章之别,参差不得些须。每见近人读书,非不琅琅可听,然细按之,或上句之读与下句之读连读,或读读顿断作句读,岂非韩愈所谓“句读之不知,大惑不解”者乎?夫句者所以达心中之意,而意有两端焉:一则所意之事物也。夫事物决非无为而意也,故其事物之性行,亦其一也。凡以言所意之事物者,曰起词,而言起词所有之性行者,则谓之语词。语词有二:凡言起词之动作者,谓之为词。《论语》“子说”句,子,名字(凡以名一切事物者为名字),起词,以言所意之人也;说,动字(凡以言事物之行者曰动字),为词,所以语起词之所为也。《孟子》“彼夺其民时”句,“彼”,代名字(凡字用以代事物之名者曰代名字),起词,夺民时,其为词也。凡欲知句中若者为起词,若者为为词,设问便明,如“子说”句,说者谁?子也。子何事?曰说,说其为词也。然则句之成,必有起语两词明矣。盖意非两端不明,而句非两词不成。然《论语》“来!予与尔言”,来一字句,“绝书往,钦哉”,往一字句,绝,则句似亦有无庸起词者,不知曰来曰往,皆对语口气,其起词即为与语者,当前即是,故无庸赘言也。由上观之,则字之为为词者,动字居多;而一句之中,往往有二三动字连用者。其首先者乃记起词之行,名之曰主动,其后动字所以承主动之行者,谓之辅动。辅动云者,以其行非直承自起词也。《论语》“何以伐为”句,以,用也,作动字解,此主动也。其起词指与语者,而伐则上承以字而为之辅动者也,此则为词之大凡也。夫所谓为词云者,即行之意也。既曰行矣,有所自发者,亦必有所止。使所止者即为所自发者,则其行存乎?发者之内,而非止乎外也。不然,则其行出自发者,将有所止于外也。《论语》“子说”句,纔子自说耳,于他人无与也。至“吾从众”句,从,动字,从之行,发自夫子而止于众也。设仅曰吾从,则不知所从之谓何?必伸之曰“从众”,而词意乃毕达矣。故动字之别有二:有自动而无与于他事物者,谓之内动;有动而影响及他事物者,谓之外动。凡名代之字后乎外动而为其行所及者,曰止词。

夫语词之为为词者,凡以言起词之行也。若语词言起词之,何似何若,状其已然之情者,当以形容字(凡字用以肖事物之性形者曰形容字)为主。形容字后乎起词而用作语词,所以断言其情状何如也,则谓之表词。《论语》“柴也愚”句,愚,形容字,后乎其名而用为语词,所以表柴之性为何如,故曰表词。

起词表词之中,间有以是非为即诸字参之者,或于句读收处尾以乎、欤、也、矣诸助字(凡字用以煞句读者曰助字),或两者兼用者,皆以表决断口气也。《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和,名字;斯,代名字,皆起词,贵与美,两形容字,其表词也。间以一为字,所以决其两是也。《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博、厚、高、明、悠、久六形容字,以为天地之道之表词,助以也字,以决言其如是也。贾谊《过秦论》:“且天下非小弱也。”小弱两形容字,天下之表词,非以决其不然,更以也字助之。

表词不用形容字而用名字、代名字者,是亦用如形容字以表起词之为何耳。《论语》:“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某。曰:是鲁孔某欤?曰:是也。”“为”、“是”皆决定辞,参于起表两字之间。“谁”与“孔某”,一代名字,一名字,皆表词也。问曰为谁,答曰为孔某,两句问答,有决定辞而无助字。曰是鲁孔某欤,曰是也,两句一问一答,则有决定辞而兼助字矣。故曰文无定法,惟其是尔。虽然,无法之中,未始无法。

此则表词之大凡也。惟起止两词往往有数名字连用而意有主从者,则先从于主。《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句,“天”、“时”两名字连用,虽似天字作主,而明其为天之时,正意恰在时,则天字意转从,故先之,地利人和亦此解也。

两名字之中,意有主从者,每参之字以明属从于主之意。《论语》“道千乘之国”句,千乘与国两名字,正意在国,千乘者,明其为何如之国,参以之字,以表千乘之属于国耳。

止词连用两名字,而意无主从者,则两名字之间,往往连以介字(凡字用以连缀他字者曰介字)。表词之为名字、代名字者亦然。《孟子》“杀人以挺与刃”句,“挺”、“刃”两名字,皆止词与介字,用以连之,又为“汤武躯民者桀与纣也”句,“桀”、“纣”两名字,皆表词,与字连之。

止词之前,往往缀以介字,所以表其前之外动字与之有若何之关系也。《孟子》“王坐于堂上”句,于,介字,堂上,坐之止词。

由上观之,凡所以达意,莫要于起词与语词两者,而止词次之。至其中所有介字,厪以加于句读以足起语诸词之意焉耳,则谓之加词。要之起词、语词两者备而辞意已足者曰句,至起、语两词虽备而辞意未全者曰读。读之式不一,有用如句中起词或止词者,则与名、代名诸字无异;有兼附于起止两词以表其已然者,则视同形容字;或有状句中之动字者,则与状字(凡字以状动字、形容字之如何者曰状字)无异。《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齐晋秦楚四国本名,而其则代名字也。顶指之,合在成周三字以成读而为起词,故其起词寔为齐晋秦楚,而“微甚”一读,则表词也。又《货殖列传》:“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都,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者,代名字。“倾乡里者”之“者”,统括以上诸色人等而言,犹云至如尽力于农工商为权利以成富厚,其大者倾都,中者倾县,下者倾一乡等人,多至不可量数,故诸读皆为不可胜数之起词。韩愈《代齐郎议》云:“学生或以通经举,或以能文称,其微者至于习法律,知字书,皆有以赞于教化以使令于上者也。”犹云以通经举或以能文称以及习法律知字书之学生,皆赞教化以使令于上,故上四读乃句中之起词,凡此皆读之为起词者也。《左传·僖公七年》:“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其,代字,顶指诸侯之会也。犹云“无国不记”会中所有之德刑礼义也,故“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两读,为记之止词。又《宣公十二年》:“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诚惧之不可以怠。”于民生不易三读,皆训之止词。韩愈《毛颖传》:“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屠、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所,代名字,统指以上诸学,犹云详悉“自结绳之代”云云诸学也。故自“结绳之代”以至“外国之说”四读,皆为详悉之止词,凡此皆读之为止词者也。《左传·宣公三年》:“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即云不可畜狼子野心之人,故狼子野心为畜之止词,而是乃狼也一读,乃附于止词而为之表词者也。《孟子》:“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是与人为善一读,乃句之表词。韩愈《送王埙序》云:“吾尝以为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犹言门弟子不能遍观尽识孔子之道,故门弟子为起词,孔子之道为止词,而其中大而能博一读,则附于止词而为之表词者也,凡此皆读之为表词者也。

《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后三读,所以状楚子投袂而起时之容也。《论语》:“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惟谨尔。”其在宗庙朝廷,状便便言之在何处。韩愈《上李尚书书》云:“愈来京师,于今十五年,所见公卿大臣不可胜数,皆能守官职,无过失而已,未见有赤心事上忧国如阁下者。”愈所见者何?公卿大臣守官职无过失而已。所未见者何?阁下赤心事上忧国也。故公卿大臣四读,赤心事上两读,各为见字止词,而于今十五年一读,乃状所见公卿大臣云云之为几何时,凡此皆读之用为状字者也。

同类推荐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后改革时代中国城市收入的不平等

    后改革时代中国城市收入的不平等

    作者谢宇在本文中阐述了其在多年的研究调查中发现的造成收入差距以及中国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他认为目前中国仍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政府的家长化角色仍很显著。地区差异、教育回报率、性别差异、单位制度等都造成了收入的不平等。同时,他认为中国社会的不平等源于集体制度、传统的中国政治化以及政治宣传的隐患。本文结合了作者多年的调查经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同时兼具文学性。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每一个词的背后郜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每一个俗语的形成都记录着一段历史生活。在故事中r解词汇的历史、典故、深意,使你成为一个更懂表达和倾听的人。《中华词源(超值金版)》精选汉语中妙趣横生的近千个历史典故,可以让广大读者朋友充分体会词语的奥妙,了解历史的真相。为完成《中华词源(超值金版)》,我们参考研究了大量专业书籍,从人类灿烂的文明中撷取最光辉、最耀眼的词语典故一一辑录在此,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来源。
  • 播音主持艺术论

    播音主持艺术论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现实,播音主持艺术、是现实,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也是现实,如何面对广大的受众,更是现实。我们既然有志于研究中国播音学、那就要专心致志、矢志不移地为此而一往无前、永往直前。播音界公认的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学术泰斗,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他是国家级数学名师,他以“为人师表”而自稁,以“塑造灵魂”为自律,他为电波里,荧屏上的“名人”们培根养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头号甜妻:安少上司宠上瘾

    头号甜妻:安少上司宠上瘾

    大屏幕里播放着新总裁的资料,宇文皓!美国著名珠宝商的儿子!拥有模特般的身材和迷人的俊颜,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是那晚颜熙遇到的男人!
  • 篮坛第一欧皇

    篮坛第一欧皇

    【新书《篮坛之我真不是刷子》开始连载,欢迎朋友们前往捧场,感谢】 手握55开欧皇挂,大力飘了吗?并没有!咱靠实力成为篮坛GOAT!巨星哨?NO!裁判爹?NO!大球市?comeon,我在哪哪就是大球市!1995年,这是篮坛力时代的开端!
  •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欺夫无罪:拐个少爷当驸马

    欺夫无罪:拐个少爷当驸马

    爱情,本来就是这样身不由己,明明爱着对方,却又不能大声地告诉他(她)。行走在人世间,多少繁华没落,多少风云又起,可是谁又能阻止谁爱上了谁?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但是到了最后,又有谁能够舍得放下,放下曾经的执著?她是落架的公主,却一心系于民情,哪怕毁了清白,也心甘情愿。他是富家少爷,富贾一方,却只为她心动。当少爷遇上公主,当欺骗遇上真情,谁又错付了谁?
  • 人类大历史

    人类大历史

    一部大格局、大背景、大手笔的大历史著作从古希腊文明到中世纪的历史,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首次世界大战,作者以有力而睿智的笔墨描写人类历史横跨数千年来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呈现,披沙拣金,梳理脉络,展现人类历史的恢弘画卷全书选取了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展现历史事件的起源、发生与发展,从军事到宗教、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习俗……一一讲述,无不囊括。场景恢弘,浓墨重彩,让人身临其境,强烈共鸣一件件惊心动魄的事件、一个个震撼不已的瞬间……带你重返人类历史上的永恒时刻。
  • 我在万界开直播

    我在万界开直播

    正方是一名小主播,突然一天脑中出来弹出一个系统“孙悟空打赏七十二变”“三太子打赏三头六臂”“如来佛祖打赏……”“…………”
  • 老婆请负责

    老婆请负责

    重生前,她是楚公子同居了四年的临时情人,唯一的妹妹横刀夺爱,红玫瑰转眼成蚊子血,她愤然坐上飞往洛杉矶的班机,不料却发生了空难。重生后,她拿了李家小姐的身份,成了杜家大少规规矩矩的少年妻子,偏偏明月光却是那男人眼里食之无味的白米饭,忍气吞声只有被欺负的份。可惜,她不是懦弱无能的李家小姐,施施然签下杜家副总杜北扬送来了离婚协议书,新的生活在招手,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莫名其妙的饥渴症开始纠缠她,五脏庙一个劲儿地叫嚣着,吃吃吃!白白的米饭她不爱,香香的肉肉不够味,为什么她想要扑倒吃掉的会是——臭烘烘的男人?她想要吃男人也就罢了,为什么男人们一个个洗干净了就等着被吃?红杏出墙还敢跑来深情忏悔的前同居人?风流薄幸还敢跑来继续纠缠的总裁前夫?通通的倒胃口有没有?还不如做了杜北扬的临时夫妻,吃干抹净不留渣外加不用负责!什么,临时夫妻要转永久关系?这个么。。。再考虑考虑吧。。。本文是综合狗血,甜蜜,外加小虐的现代言情,女主纪微然将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战胜所有小三情妇,放弃众多的美味佳肴,最终抱得美食归~
  • 凋零的矮牵牛

    凋零的矮牵牛

    想活却仅存七天的朱迪和一个无恙却对未来充满绝望的女子在楼顶邂逅,两人互劝互勉下重燃对生命的渴求,在两人命运发生改变的同时,周围的人也因而对生命的观念发生改改。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