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5400000012

第12章 姓名文化篇(一)(1)

毛泽东的知识面是很渊博的,他对中华姓名文化也颇有造诣。

通常认为,人的姓名不过是个人所特有的代号或符号。其实,姓名是个多彩世界。名字除有代号或符号标志的作用外,它还涵盖着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念和意向。这是一种文化。

富有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华各民族,从来就重视取名取字。我们所接触到的朋友、亲戚以及周边人众,几乎每个名字,大都含有时代精神、历史沉积;有民族特色,也有家庭标识。因此,姓名又是一种多元的符号。

毛泽东是很注重姓名文化的。

毛泽东自己的一生,就有很多名字(含字号、笔名、政治化名、绰号等)。这些由他自取的或别人称呼的名字,多少可以窥知他的为人、抱负、志向和情趣。

毛泽东颇善于做干部工作、群众工作。他初次接触若干人士时,往往以对方的姓名为题,运用、解释、发挥,使对方很快与自己融成一片。因此,我们常常可以从他为战友、部属、亲朋、基层民众的释姓析名、改名取字、寻称呼、找绰号,以至望名生义、浮想联翩地谈古说今,寻得他的姓名文化轨迹,从另一个侧面窥见这位世纪伟人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思维。

毛泽东喜欢说姓道名。虽然他于姓氏学上从未有过专门著述和演说。现今所见的,也都只是他的日常谈话和部分著述中的片言只语,雪泥鸿爪;但其运用自如、博大精深,使姓名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真可谓环视古今中外,几乎还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表现出如此浓厚的兴趣与惊人的见地。他把中华姓氏学用活用妙了,又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姓名文化篇”所采撷的条目,均摘录自国家公开出版的书籍或报刊。若干相同内容的条目,因见于相互转载,出处不一,文字也稍有出入,这里只能择一而从了。为便于阅读,本篇按年月顺序排列,且稍作注释,梳理成册。此间所引用的文句和部分文字,在编录时,为使全段通顺,并与全书体例同一。由此作了不影响原文结构和内容的调整。有些条目原出处未见有注明日期的,经考证后,只能归纳于相近条目的前后了。

1902年

大家就叫他“省先生”

毛泽东在韶山南岸读私塾,开始了他的少年求学生涯。毛泽东的启蒙老师是邹培春,邹教他读《三字经》、《孟子》、《论语》和《诗经》等。对于这些经书,毛泽东都能按照严格的规定信口背诵。由于他天资聪颖,不需先生劳神,大家就叫他“省先生”。[赵志超:《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904年

“有钱龟孙不讲理”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去外婆家——棠佳阁,行到石砚冲山边,突然有一个人两手叉腰拦住去路。这个人是地富子弟赵某,他经常在穷人面前卖弄文墨,毛泽东早有所闻。赵某说:“我知道你是文家外甥。今天我要考考你,若能答出题,我让你过去;若答不出,你得大方框关小方框。”

毛泽东不慌不忙,也来个双手叉腰:“你爱问就问吧!”

赵某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又是什么意思?”

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龟孙的孙,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

赵某听后满脸怒气,但无从发泄,只好让毛泽东过去。[文热心:《毛泽东与故乡》,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6页。]

1910年

开始用“毛润之”或“润之”

毛泽东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他在堂长李元甫交给的一份表上填:毛润之,韶山人,17岁。在早期的书信和听课的《讲堂录》中,他有时也使用“毛润之”或“润之”的名字。[蒋国平:《毛泽东与韶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43页。]

1915年

取名“子任”

毛泽东在湘乡和长沙读书时,曾用名“子任”。他当时看了一本叫《世界英雄豪杰传》的书,该书记述了一些为自己国家的独立和强大做出过贡献的杰出人物。毛泽东读这本书时。在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人的名字下画了杠,标了点。他对书生萧子璋说,中国也要有这样一些人物,我们每个民族都要努力。不久,他就取了“子任”之名,意思是以拯救中华民族为自己的崇高责任。后来,毛泽东用“子任”发表过多篇文章。在延安时,他给易礼容写信,还特地用了“杨子任”这个名字。[蒋国平:《毛泽东与韶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44页。]

被同学戏呼为“毛奇”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被同学戏呼为毛奇。

据毛泽东的同学彭道良向罗章龙介绍说:“毛奇,亦称老毛奇,原名赫尔穆斯·卡尔·毛奇,为德国著名军事家、元帅,曾任普鲁士参谋总长、德军参谋总长和德国国际委员会主席。这位‘二十八画生’,是我的同班同学,品学兼优,具有独特的性格,常对我们说:‘丈夫要为天下奇,要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创奇迹,做个奇男子。’他本人的日记,就写下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猛烈而已!不斩楼兰誓不还,不畏而已!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忍耐而已!’的奇言。他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非凡之才,所以同学都戏称他为毛奇。这是一个语意双关的称呼。”[冯彩章:《毛泽东与他的友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136页。]

“毛泽东三字的笔画加在一起

为28画。故用作笔名”

1915年5月,毛泽东在湖南一师以“二十八画生”贴出《征友启事》。

当罗章龙在长沙定王台和毛泽东见面后,问:“你何以称‘二十八画生’?”毛泽东回答:“毛泽东(毛泽柬)三字的笔画加在一起为28画,故用作笔名。”罗章龙听了恍然大悟,连称这一笔名起得妙极了。[冯彩章:《毛泽东与他的友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134~135页。]

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第3卷第2号发表文章《体育之研究》,署名“二十八画生”。[《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65页。]

据朱仲丽《毛泽东、王稼祥在我的生活中》称,她在童年时曾就“二十八画生”一事和毛泽东有过两次对话:我两眼瞪着,又问:“毛叔叔,你为什么要取一个怪名字,叫‘二十八画生’呢,真不好听。”毛泽东笑道:“我是喜欢来新花样,用数目字代替名字,节约呀,省事呀……”我插嘴:“是不是还有保密呢?”毛叔叔说:“你真聪明……”[朱仲丽:《毛泽东、王稼祥在我的生活中》,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第7页。]

1919年

被戏称为“水老倌”

毛泽东与李振翩相识。

1903年,李振翩从湖南娄底一个叫琉璃冲的小村步行到省城长沙读书。后来,他成了长沙学生运动领袖之一,还认识了在长沙主办《湘江评论》并领导学生运动的毛泽东,从此结下深厚友谊。毛泽东亲切地称呼李振翩为“水牛”,而李振翩则戏称毛泽东为“水老倌”。[周彬:《毛泽东与李振翩》,《深圳风采》1995年第4期。]

1920年

“何大胡子是一堆感情”

毛泽东和何叔衡等在湖南长沙创办文化书社。他称何叔衡是“何大胡子”。他说:“何大胡子是一堆感情。”[李湘文:《毛泽东家世》(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48页。]

1921年

为妹子取名“毛泽建”

1921年初,毛泽东回到韶山,立即把已到本乡萧家去做童养媳的堂妹菊妹子接回家中。他知道菊妹子还没有正式名字,便随手在一个纸盒上写了“毛泽建”3个字,从此菊妹子有了新的名字。[蒋国平:《毛泽东与韶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42页。]

1922年

化名“毛石山”

毛泽东在湖南从事革命活动时,化名“毛石山”。[李湘文:《毛泽东家世》(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80页。]“就叫他岸英吧”

1922年10月24日。杨开慧在长沙湘雅医院生下一个男孩。毛泽东闻讯赶到医院,抱着这个又白又胖的头生子,高兴极了。正巧,那天又是泥木工人大罢工取得实质性胜利的日子,真是双喜临门。“就叫他岸英吧!”毛泽东给孩子起了个卓尔不凡、英武响亮的名字。

毛岸英谱名毛远仁。

翌年11月23日,次子毛岸青生于湖南长沙板仓,谱名毛远义。[李湘文:《毛泽东家世》(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80页。]

1925年

在《政治周报》署名“石山”

毛泽东主编《政治周报》,他发表了很多文章,署了几个笔名。在这些笔名中,其中一个叫做“石山”。毛泽东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前两个哥哥不幸夭折,而他反倒成了大哥。母亲文七妹怕他也难养,便带他去拜了一位“干娘”——外婆家附近一尊又高又大的石头,以庇护他稳如磐石,长命百岁。后来,他的乳名便唤成了“石三”。[康裕震等:《谁主沉浮》,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93页。]

1927年

“能不能改个男的名字”

1927年1月,郭泉秀任韶山特区农协会员,第一乡妇女主任。毛泽东当年回韶山时,曾对她说:“女的名字总是英、莲、秀,这不好,能不能改个男的名字?”便替她改名郭伯田。[萧心力:《巡视大江南北的毛泽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273页。]

“在长辛店做过工。就叫何长工吧”

马日事变后,毛泽东在武昌接见何坤、蔡协民等人。据何长工回忆说,毛泽东当时指出:陈独秀是机会主义者,马日事变时我们主张用武力解决,但陈独秀反对。接着毛泽东又说:“现在革命处于低潮。但是,总会有高潮的到来。实践证明,高潮时,需要武装力量;低潮时,更需要武装力量,而且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他指示:何坤、蔡协民、程学敬、欧阳健你们四个已经暴露了,不宜回华南了,要转出去学习。徐履仁因病没露过面,仍回华南任书记,组织保存革命火种,积蓄力量,迎接新的斗争。接着毛泽东具体告诉他们的去处。他说:将来革命需要力量,你们需要锻炼、深造。现在我们很多骨干都在武汉警卫团训练培养,你们几个人也要到那里去。但有一条,你们要改名字。尤其何坤,反动派对你已经了解,列为“大暴徒”之一。当时,蔡协民说他不改了,协民就是农民协会的意思,他舍不得改;何坤要改就往“工”上改,我们来个工农联盟嘛!毛泽东听了后,笑了笑说,那好嘛!何坤同志1918年在长辛店做过工,就叫何长工吧!从此,他就一直叫这个名字。[何长工:《何长工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70—71页。]

“祝贺的‘贺’,善自珍重的‘自珍’”

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大仓村和袁文才会面。

毛泽东跟袁文才握手之后,袁文才开始介绍他手下的部将。袁文才介绍了贺敏学,最后介绍站在贺敏学旁边的贺自珍(贺子珍)。毛泽东见到17岁的贺子珍,以为这姑娘大约是袁文才手下部将的女儿。

袁文才道:“她是中共永新县委委员。”

毛泽东连声说:“看不出!看不出!”

毛泽东询问了她的姓名,一下子记住了:“哦,祝贺的‘贺’,善自珍重的‘自珍’!”[王行娟:《贺子珍的路》,作家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页。]

1928年

“你先去做‘长工’”

1928年1月初,毛泽东在江西遂川城对何长工说:“派你上山去做王佐的工作,怎么样?”何长工问:“去多少人?”毛泽东笑道:“又不是去打仗,要许多人干什么?你先去做‘长工’,你的工作就是要他请我们的人上山,请得越多越好。”当下,毛泽东面授机宜,跟何长工进行了畅谈,并语重心长地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刘恩营:《从井冈山走进中南海——陈士榘老将军回忆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62~63页。]

怎么又有人喊你“石灰佬”呢

毛泽东在井冈山茨坪。

他对贺子珍的爽朗、活泼、直快很有感慨。从接到她写的那第一封信,到大仓会见袁文才,他就开始注意到她。后来她又帮着工农革命军安置、护理伤病号,这次又天天翻山来照看他。他晓得她是促成工农革命军同袁文才谈判成功的一个关键人物。虽然时间不长,但几次见面,他对她无不产生一种特殊的好感。他含笑看了她一会儿,突然问:“你的小名不是叫桂圆吗?怎么又有人喊你‘石灰佬’呢?”贺子珍扑哧一笑,说:“么子石灰佬,是石灰脑呀。”“哦,石灰脑袋?你怎么……”毛泽东不解地指指她的头。“哪是我呀?”贺子珍忽闪着长长的眼睫毛说:“石灰脑是讲我们永新历史上的一位宰相,叫刘沅。他当了一年半宰相便想反朝廷,被宋仁宗晓得,就把他斩首了。永新人将他的尸体运回安葬,因为没有脑袋,就用石灰做了个头。”[吴振录、邱恒聪:《山帅——毛泽东与井冈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211页。]

“你姓郭,叫郭铁匠”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对一个因打骂士兵出了名的大队长说。工农革命军里有铁匠,把红军战士当铁打,坚决支持士兵会反对军阀作风的正当要求,但同时也诚恳地希望这位“铁匠”加以改正。“铁匠”的名字,是毛泽东与那个大队长谈话时讲出来的。这位大队长,本名郭天民,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当时他还不了解不准打骂和体罚士兵的制度。针对他的毛病,毛泽东不无诙谐地批评说:“天民呐,你应该叫‘铁匠’。你姓郭,叫‘郭铁匠’”。从此,郭铁匠的名字就在红四军中叫开了。直到解放后,一些老战友跟他开玩笑时,还常叫他“郭铁匠”。事实上,毛泽东的批评使郭天民从此引以为戒,他打骂士兵的毛病很快就改掉了。后来,他始终心情舒畅地沐浴在人民军队和煦的民主政治的春风之中。[刘恩营:《从井冈山走进中南海——陈士榘老将军回忆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26~27页。]

1929年

化名“杨引之”

1929年7月,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到福建西部农村养病,化名“杨引之”。[蒋国平:《毛泽东与韶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42页。]

“《采桑子·重阳》是写给你的”

1929年10月,毛泽东跟萧劲光将军谈话。他说:“我那首《采桑子·重阳》是写给你的。你看,‘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劲’字,‘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光’字,不就是你的大名吗?”一番话说得萧劲光感动极了。[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53页。]

“罗长子”外号的来因

1929年11月26日,红四军攻克福建汀州后,朱德、陈毅等将毛泽东请回部队。毛泽东在1-次干部会上注意到了罗瑞卿(时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便问道:“你是北方人吧?”

罗瑞卿回答:“我是四川南充人。”

毛泽东略感惊讶:“哦,川湘子弟身材大都不高,可你我却都是长子。”

接着毛泽东又问了他的姓名和干什么工作。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交谈。从那以后,罗瑞卿便得了“罗长子”的外号。[黄瑶、张明哲:《罗瑞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37页。]

1930年

“雪里行军无翠柏”

1930年2月,毛泽东率部转战赣南,因没有傅柏翠随行,不无遗憾地在马背上吟咏:“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无翠柏。”(《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后来此句改为“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福建党史月刊》1995年第12期,第21页。]

“谭政,这次可真是谈政喽”

同类推荐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增加传统文化素养的学问。已故有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广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很好传统文化学术思想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再次兴起,如今方兴未艾。
  • 中华茶道(第四册)

    中华茶道(第四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中国文旅产业观察·《延禧攻略》爆红样本:影视公司后流量时代“机与危”(《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中国文旅产业观察·《延禧攻略》爆红样本:影视公司后流量时代“机与危”(《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是南方报业集团下属中国最大的商业报纸媒体,是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致力于服务最优秀的人群,是在世界经济界最受关注的中国经济类日报。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创刊,始终坚持新闻创造价值的理念,以优质内容服务用户,以专业和高度推动商业中国发展,秉承移动优先的方针,大力拓展新媒体业务,旗舰产品21财经APP下载量已经突破6000万,传播力、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居同类客户端前列,并不断积极开拓知识付费、研究智库、内容电商等创新业务。本期为《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文旅产业专题。
  • 前辈们的秘密

    前辈们的秘密

    本书所写的是中国文坛和学界的一流文化人。其中包括王元化、李泽厚、黎澍、施蜇存、金性尧、黄裳、范用、唐振常、曾卓、辛丰年、谷林、吴小如、周作人、张爱玲等,多为第一手材料,对这些人物作学术分析,写出他们真正的价值。这些人都是“专家之上的文人”,中国文化都是由这种“专家之上的文人”传承和推进的。此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是一本具有深刻文化含量的大书。
热门推荐
  • 快穿之能重来

    快穿之能重来

    (已弃文)曾经有几个人问黑暗夜倾晴:“当时机已到你会选择复仇还是爱情?”她也许只会一笑了之,她一定会准确的说出正确的答案:“复仇啊!还有我说爱情有什么用,能给我当饭吃吗?很明显不能,至于我要它有什么用,真是无聊。”那几人就会沉默,再然后会再说:“凡事不要那么笃定,因为世事无常,也许以后你就不会这么觉得了。”可当黑暗夜倾晴终于报完了仇,她决定隐世归山,再也不理会红尘俗世时,那些人才知道原来黑暗夜倾晴是不为任何感情,抱有希望。而光明夜倾晴在一次次的位面中爱上了仇人的情人,选择了爱情,当时黑暗夜倾晴嘲笑她愚昧无知,说她会后悔的。曾经完整的夜倾晴说过:“你可知,当我被人抛弃背叛时,多么无助,可你们又在哪里呢?独自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那时候我就想明白了,能相信的人只有自己。”……(无男主)
  • 难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余波

    难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余波

    战争通常会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地图。二战造成的大范围破坏彻底撕裂了家庭观念。本书的着眼点在于被卷入这场世界大战并身处战争余波的六名不同人物的经历。
  • 重生之驭夫记

    重生之驭夫记

    快要成亲的苏萱,一觉醒来回到了小时候,这次我要撕开庶妹的假面,然后开开心心去嫁人。是发现原来重生并不简单,而且失去了前世的部分记忆,更要命的是,当做弟弟的人也是重生而来,庶妹穿越而来,两个重生者一个穿越者到底谁能达成所愿?
  • 同月同日差三岁

    同月同日差三岁

    卷一:差三岁的青梅竹马。姐弟养成。卷二:多年后大学再会,才知游戏里是cp。卷三:都市言情……霸道总裁爱上我?
  • 痞妇

    痞妇

    “你他娘敢坏我好事,我废了你。”她一脚踹在他的挡上,让他与她结下了孽缘。前世的深情换来无情的背叛,重生后她恢复自我,女儿家又如何,她要所有伤她害她的人统统遭到报应!
  • 田园夫妻乐

    田园夫妻乐

    21世纪的女研究生叶落出车祸穿越到了一个穷乡僻壤的大山里,醒来发现身上穿的是已经看不清颜色的大粗布身上盖的是发黑的棉絮,住的是破烂不能在破烂的茅草屋,生边还有一个一直叫自己娘的小包子…
  • 浮华若梦随风还

    浮华若梦随风还

    一念无双,一念无间;无双天地,无间地狱。她是这天地间的第一缕精火,亦被创世神珍之宠之,她给三界带来了温暖,她是无双的火凤凰;他是这天地间的第一缕冰泉,却被创世神弃若敝屣,他带给三界的是万年冰封,他是无间煞神。冰与火的相逢,注定不是你融化我便是我浇灭你。若是可以选择,想必她也不愿遇上他,他也不愿遇上她,如果不相遇,便不会在彼此的心口留下深深的伤痕,如果不相遇,她便还是那个永远栖在梧桐树上骄傲的凤凰,他便还是那个永远潜在冰潭下的清冷的冰龙,他们便永远是三界之中备受敬仰的上古真神,不会一个落的自焚而亡的叹息,一个落得薄情灭世的悲鸣。
  • 都市之我为宗师

    都市之我为宗师

    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天下不过六尺地,文治山来武定河!翻过山,趟过河;降过蛟龙,伏过恶虎。掷过象,镇过军;碎过灵山,掀过四海。一人压得天下俯首。这是一个打服全世界的故事。.........孙长宁:“天下若我称第二,那便没有第一!”(架空世界,切勿对号入座。)
  • 柠檬不小心穿越啦

    柠檬不小心穿越啦

    秄檬是二十一世纪二零一九年的一名普通的校花,因长相出众被人熟知,从此生活发生了改变,再一次面试的路上,突然倾盆大雨,天空黑暗,像是这个世界关上灯了一样,什么也看不清楚,一个巨大的空洞在秄檬头上展开,三十秒后,这个世界回复原样,媒体大肆报道刚才所发生的一切,以及著名大学校花失踪……
  • 重生洪荒棋圣

    重生洪荒棋圣

    【雇我吧崇祯】新书已十万字,书页直通车可直接试毒,有兴趣的朋友请前往围观。———————————我以万物为子,天地为棋。得大道传承,寻天道那一线生机。执黑为夜,执白为昼。寻机缘不争先,遇造化且封盘。坐隐,手谈,一局棋。无量量劫度苍生,星罗棋布日月清。一尺棋枰内,凡我之下皆蝼蚁!……………………………………【以围棋之道呈现洪荒全貌,尝试新类型洪荒文本】【本书誓言完本,此贴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