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5400000023

第23章 姓名文化篇(三)(2)

“听说过。”水静说,“南昌西山万寿宫门前有口井,当地群众说。孽龙就锁在那里面。”

“是吧,还是江西人厉害呀!”毛泽东笑着说。

“我不是江西人,是安徽人。”水静解释说。

“你现在嫁给了江西人,就是老表嘛!”毛泽东说着又问道,“你姓什么?”

“我姓水,江水、河水的‘水’。”水静答道。

“噢?还有这个姓呀!”毛泽东感到很诧异。

水静感到和毛泽东一起说话,真是如沐冬日、如坐春风,开始时那点儿紧张、胆怯的心理,很快就消失了。毛泽东一边抽着烟,一边和水静谈着,时而和陈正人说几句话。水静就像在和一位慈祥、和蔼的长辈聊天一样,回答时又自然、又得体。

有一回看戏,毛泽东也去了。水静和杨尚奎恰好坐在毛泽东旁边。中途休息时,毛泽东和杨尚奎交谈几句后,便一边吸烟,一边和水静开起玩笑来。

“你怎么叫水静呢?这个名字不好。”毛泽东笑着说,“这是违反辩证法的。水是动的,不是静的嘛!你看大海大浪滔滔。江河波滔滚滚,哪里是静的呢?”

“可是水也有静的时候。”水静争辩说,“苏联有部小说就叫《静静的顿河》。”

“唔,不错。”毛泽东点点头说,“如果没有风浪,西湖的水也很平静。”

“有动就有静,动和静是一对矛盾。”水静接着说,“这是您的《矛盾论》告诉我的。所以,我的名字没有违反辩证法,对吧?”

毛泽东嘿嘿笑道:“你还有不少道理哩!”

杨尚奎和周围的人也都笑了起来。[许祖范等:《毛泽东幽默趣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269页。]

“她姓水。没想到吧”

据水静回忆:

有一次舞会,杨尚奎因有事耽搁了一会。我们去的时候,主席正和几个文工团员在闲谈。“你们知道她姓什么吗?”毛主席指着我,向那些青年演员问道。他们不认识我,都摇头说不知道。“她姓五行之一,金、木、水、火、土里的一个。”主席提示说。“姓金?”“不对。”“姓木?”“更不对,世上没有姓木的。”毛主席笑道:“她姓水,没想到吧?”“还有姓水的呀?”“是呀,我也是头一回听说。”主席说,“不过,《百家姓》里面有的,‘柏水窦章’嘛。”[水静:《特殊的交往——省委第一书记夫人的回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4月版,第11~12页。]

“如果叫南云,就有讲头儿了”

毛泽东在上海观看了上海京剧院张南云演出的《霸王别姬》。据董祥岑称:“张南云回来对丈夫说,当时许多人争着和毛主席跳舞,毛主席却说先要和霸王夫人跳。跳舞时,毛主席问张南云叫什么?当主席听到叫张兰云,就说这名字没有什么讲头儿了。如果叫南云,就有讲头儿了。并给兰云讲了个典故:古代在云南地方天旱多灾,后来从南方飘去一片云彩,下了雨,南云反过来就叫云南。事后剧院领导得知毛主席讲的典故后,便劝兰云改名,于是张兰云改名张南云了。”[董祥岑:《“杨子荣”与董祥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你是秤砣,怎么又叫小舟呢”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来到韶山滴水洞人口处的水库游泳。毛泽东看到罗瑞卿也下了水,高兴地说:“哦,你也会游泳了?”然后招呼站在岸上的周小舟。“你怎么不下水?”

周小舟说:“我下不了水,我是秤砣。”

毛泽东说:“你是秤砣,怎么又叫小舟呢?”然后指一指罗瑞卿,“他以前也是秤砣,现在不是浮起来了吗?你应当下水,不下水怎么能学会游泳?”

周小舟无奈,只得脱了衣裳,也下到水库边,扑腾了几下就又上了岸。[黄瑶、张明哲:《罗瑞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362页。]

又据,周小舟游了几米远,呛了几口水,便匆匆上岸了。毛泽东踩着水游了一个大圈,回过头来看到周小舟已站在岸上,问:“小舟,你怎么不游了?”

“我是秤砣,我不会游。”周小舟回答。

“你是秤砣,怎么叫小舟呢?秤砣见水就沉,小舟浮在水面,还能载人。”毛泽东语带调侃,大伙跟着毛泽东笑了。[蒋国平:《毛泽东与韶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146页。]

“这一对情人,以字行,留姓不留名。可见这是一对劳动者”

1959年7月10日,毛泽东从庐山到九江,下水畅游长江,游过了黄梅县的小池。快到费家湾时,他上了登陆艇,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黄梅戏,饶有风趣地说:“于老四、张二女现在该行时了吧?”接着指出,“这一对情人,以字行,留姓不留名,可见这是一对劳动者。要不张二女怎么‘推车’呢?”[吴晓梅、刘蓬:《毛泽东走出红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13页。1

“你们三个人这么好。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水静(杨尚奎夫人)和林佳楣(李先念夫人)、余淑(曾希圣夫人)特别要好。可能是年龄相近、性格相似、兴趣相投,还是有什么特殊的缘分,她们三人经常聚在一起。庐山会议期间,她们三个人就几乎形影不离了。休息时,一块儿游泳,一块儿散步,一块儿聊天。这一点被毛泽东看出来了。所以毛泽东每次去游泳时,总会邀请她们一道去。

庐山游泳池离毛泽东住所“一八O”号房不远,但毛泽东却爱到山上芦林水库击水。这是一座位于海拔1000余米之上、面积达9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湖水明澈清凉,微波粼粼;周围青山环绕,郁郁葱葱;空气中饱含着草木的馨香,尤为清新,是个十分宁静幽雅的地方。湖中有一个小小木排。上面摆了几张椅子浮在水上。这是准备等毛泽东休息时用的。另外还有几只小木船。

水静与林佳楣、余淑她们游累了便划划小船。就在这只船上。水静给毛泽东拍过好几张照片。水静后来才知道,除了特准的人员之外,一般人是不准给毛泽东照相的。这不仅出于安全的考虑,还怕冈技术欠佳、材料不好而有损毛泽东的形象。只是因为水静是杨尚奎的夫人,警卫不便阻拦,也没有没收水静的胶卷。后来,当水静了解到这些情况,就很少再带相机去了。

其实,毛泽东是不在乎的,也可能他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条规定,在毛泽东身边的人,谁和他照相都可以。特别是游泳之后,坐在那里休息时,更加随便。他抽着烟,说说笑话,完全是一位态度和蔼的长辈。

有一次休息时,毛泽东看到水静和林佳楣、余淑依偎在一块,边说边笑,便和她们三个愉快地聊了起来。

“我看你们几个关系特别密切。这很好。”毛泽东说。

“是呀,我们像亲姐妹一样!”水静回答说。

“你们三个人这么好。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毛泽东笑着问道。

她们三人一时还答不上来。

“因为你是水(指水静),你是鱼(指余淑),鱼当然要和水在一起。”毛泽东不等她们提问,便继续说,“你这个林(林佳楣)呢,是两棵树,树离了水就会枯黄。所以嘛,你们就分不开喽。”

说得她们三人都开心地大笑起来。[许祖范等:《毛泽东幽默趣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0—271页。]

“国家最名贵的花卉哟”

1959年8月7日,毛泽东参观庐山植物园。毛泽东问带路的植物园技术员:“你姓什么呀?叫什么名字呀?”回答:“姓朱,叫朱国芳。”毛泽东又问:“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朱国芳紧张的心情稍稍定了下来,略停了一会,便回答说:“是父母取的。”毛泽东笑起来说:“这个名字很好!跟你搞植物很吻合。国芳嘛!国家最名贵的花卉哟!”[李国强、罗龙炎、邹秀火:《毛泽东与庐山》,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24页。]

“先有王后有毛嘛”

1959年8月,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工作会议。

一天,江西省公安厅厅长王卓超陪同毛泽东在芦林水库游泳。上岸后在大坝上午餐,王卓超坐在毛泽东身边。

毛泽东问:“你姓什么?”

“王,三横一竖。”

“王啊,”毛泽东笑了起来,咬了一口馒头,“你比我大啊!”王卓超不知其所以然。

“先有王后有毛嘛。”说着,毛泽东用手指在地上比划着。他先划了一个“王”,然后顺着“王”那一竖往下出头,再一弯钩,便成了一个“毛”字。

王卓超茅塞顿开,两人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47~148页。]

“你先人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嘛”

1959年8月29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校长孔从洲将军。

在谈话中,孔从洲说自己的“数学很差”。毛泽东说:“你先人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嘛!我幼年读的就是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一套。要不是孔夫子,我字可能都不认识哩!他老人家提出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门学科就有数学,你是应当学好数学的。”[胡小鸥:《中将交往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页。]

“北京有个万里。日行万里”

1959年9月9日,毛泽东视察人民大会堂。当听到万里说只用10个月就完成了比故宫总面积还大的工程,而故宫花了10多年时间才初步建成时,他风趣地说:“你是万里嘛!别人日行千里。而你是日行万里。施工进度好快啊!很好!”[《名人传记》2004年第7期。]

毛泽东当年评价说:“北京有个万里,日行万里。”万里当第一任城建部长便搞了个首都“十大建筑”,至今像丰碑一般矗立于北京市各处,被誉为“日行万里”。[权延赤、董丽娜:《天道——周惠与庐山会议》,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84页。]

“因为先有毛。后有王嘛”

1959年10月。为了向国庆10周年献礼,沈阳前进歌舞团带着大型舞剧《蝶恋花》来到了北京。王玉梅在舞蹈中扮演桂花仙子,因此有幸见到了毛泽东。那是在中南海紫光阁,厅内没有舞台,周围布满了长短不一的沙发和茶桌。毛泽东坐在宽松的单人沙发上,同其他领导人一起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很激动,并为大家鼓掌,连连点头说:“好!好!”

在随后举行的舞会上,毛泽东站了起来,拉住王玉梅的手,慢步跳起舞来。为了消除王玉梅的紧张心理,他老人家一边跳一边与王玉梅唠起嗑来。

“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毛泽东问王玉梅。

王玉梅急忙回答:“我姓王,叫王玉梅。”

“啊,你姓王,我姓毛,我们是一家子哩。”

“王和毛怎么是一家子呢?”王玉梅不解地问道。

“王家是毛家的后代咧!”毛泽东坚持说。

王玉梅奇怪地问:“为什么?”

“因为先有毛,后有王嘛!”毛泽东说。

此时王玉梅已完全排除了心里的紧张,像女儿对父亲那样,同他争辩起来。王玉梅说:“不对!不对!是先有王,加上尾巴才是毛嘛!”

毛泽东饶有兴味地说:“小鬼,你错了,是先有毛。把尾巴去掉了才是王。才有了人类嘛!”

王玉梅顿时醒悟说:“啊!我明白了,主席您是说从猿到人吧!”

毛泽东和王玉梅都会意地开怀大笑起来。[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48—149页。]

“你就叫‘程万里’吧”

沈阳部队文艺代表队进中南海为毛泽东演出舞剧《蝶恋花》片断。表演“桂花舞”的程桂珍,刚演完就跑到了毛泽东身边。毛泽东夸奖她演得很好,并询问她的姓名。她作了回答。

毛泽东说,哦,前程万里的程。小程说她的名字有些旧。毛泽东亲切地说:“小同志,你就叫‘程万里’吧!”[李树谦:《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42页。]

“你就改名叫‘秋江’吧”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海政文工团参加中南海的周末舞会。

初去参加舞会的演员,都会因为有毛泽东在场而格外紧张。却也正是毛泽东,帮助他们解除了拘谨。毛泽东历来喜欢由一个人的名字而生联想,或诙谐、调侃,或赞扬、激励,活跃谈话气氛,缩短与交谈者的距离。

有一个小演员用家乡话问候毛泽东。

毛泽东听到了纯正的乡音,高兴地笑着说道:“啊,湖南细妹子!”

毛泽东这一声“细妹子”,使小演员感到格外亲切。在湖南,只有长辈才这么称呼女娃子。

毛泽东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王淑达。”小演员小声而紧张地回答。

毛泽东敏捷地接着说:“王淑达,王苏达,苏打,苏打饼!”说罢,开心地笑了。

小演员不再紧张了,纠正道:“不是苏打饼干,是王淑达。”

毛泽东越发高兴地连声说:“苏打饼干,苏打饼干。”接着又说,“呵,苏打可是好东西,苏打就是纯碱,重要的化工原料。”

后来。这个演员索性把有仕女气的原名字改成“王苏达”。

毛泽东又问身旁的一个年轻女演员:“你叫什么名字?”

“高睿。”

毛泽东故作惊讶地稍稍离开一些,说道:“女孩子又高又睿,人们可要离你远点啊。”

说得在场的人都轻松地笑了。

舞曲奏响了,毛泽东一边跳舞,一边向伴舞的演员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刘芙蓉。”年轻的演员随即抱怨说,“我这个名字不好,花花草草的。”

毛泽东摇摇头,说道:“哪个讲它不好?芙蓉这名字蛮好嘛。我念一首诗你听。”说着便随口吟诵道,“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毛泽东见刘芙蓉一副茫然不解的样子,又耐心解释说:“你读过《千家诗》吗?这是唐朝渤海人高蟾写来称赞一个朋友的。诗里所指的芙蓉是木芙蓉,秋天才开花。春天不开秋天开,既不争春,又耐得寒霜。你还说荚蓉不好么?”

刘芙蓉笑了。毛泽东又说:“要学芙蓉花的长处,春去了,万花凋零,独有芙蓉拒霜而开。做人也该这样。”

刘芙蓉点点头。毛泽东沉吟了片刻,又同她商量说:“如果你实在不满意现在的名字,你就改名叫‘秋江’吧。”

下次舞会时,毛泽东一见刘芙蓉便问道:“那首诗背下来没有?”

刘芙蓉立即背诵给毛泽东听。

毛泽东连连点头说,“很好,很好!”接着,语重心长地说,“背得好,更要做得好啊![杨肇林:《建立强大的海军》,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06~307页。]

“你的名字很辛苦啊”

据崔月犁回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记得有一次,我站在毛泽东同志身后。他转身见到我,就问我:“你叫什么名字呀?”“崔月犁。”毛泽东同志风趣地问:“是崔莺莺的崔吗?”“是。”“那月犁是哪两个字呀?”我回答说:“明月的月,犁地的犁。”毛泽东听后笑了,紧接着幽默地说:“你的名字好辛苦呀!”[徐书麟主编:《月犁》,中国中医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136页。]

1960年

“你,姓孙!孙行者。孙悟空”

1960年春天,毛泽东在北京三座门会议厅接见出席军委扩大会议的同志。100多位将军军容严整地站在照相架上。等候主席的接见。孙毅站在倒数第二排。毛泽东进场后,掌声骤起。他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随后迈着矫健的步子走到将军们面前。同前排同志一一握手。然后站定,用目光扫视着后几排他所熟悉的每一张面孔。然后,他像发现了什么,用手指着孙毅,凝视片刻,用风趣、幽默的口吻说道:“你,姓孙!孙行者,孙悟空!”[胡小鸥:《中将交往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36页。]

“李炳淑,饼酥,一个饼酥了”

毛泽东听了李炳淑演唱后说:“李炳淑,饼酥,一个饼酥了。我觉得你的名字好记,饼酥了。”[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毛泽东在上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222页。]

“噢。是孔夫子的后代”

1960年3月19日,毛泽东在上海见到上海联华带钢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孔令熙。当柯庆施介绍“他叫孔令熙”时,毛泽东笑着说:“噢,是孔夫子的后代。”[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毛泽东在上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210页。]

“一听就是一个女的名字”

同类推荐
  •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作者以调侃、风趣、幽默的文笔,书写百家讲坛那些人和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和悬念:学者怎样上电视?如何从"学术人"变成"电视人"?学者是否应该明星化?上了"魔鬼的床",主讲人被"截短拉长",是否还张扬个性?易中天、于丹等人是怎样被发现,并被拉上"魔鬼"之床的?阎崇年、王立群、纪连海等人一讲成名,生活和心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了阎崇年青灯独对,坐拥书城五十载,厚积薄发,面对台下一名观众,一举成名;性情中人易中天妙语如珠,机智洒脱,哪怕是与央视名嘴对话,照样挥洒自如,机锋迭出;于丹为人谦和冲淡,洞察人世,掩不住顽皮活泼,骨子里侠气激荡;老夫子王立群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他用苦难来磨砺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自己;纪连海懵懵懂懂,总是被好运眷顾,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嘎小子,成为名动一时的中学老师……《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不仅对十大主讲人做了精彩的描述,对栏目的一些运作内幕,如何在大学里"选秀",如何"修理"大腕主讲人,都有细致生动的解读。
  • 舌尖上的西北

    舌尖上的西北

    本书“陕西小吃小识录”这一章节,其中包括了数十种著名陕西小吃的风味特色、历史由来、制作技艺和逸闻趣事种种,风格犹如古人笔记体美文,文字凝练,内容丰富。读来妙趣横生,悦目赏心。第3至19章节是贾平凹先生散文中涉及到陕西各地食文化的精彩篇章。其中有贾平凹对故乡美食的回味,对其行迹所至的陕西各地美食的精彩描述,虽然笔墨不多,但已是色香味具出,令人神往。第20至27章节的题材上则是一种放大的对食文化的解读,但凡入口品食者如烟、茶等等都算入其中,这些文章更有一种对食文化形而上的阐释,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空灵博大,韵味悠长。
  •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重点论述了历代的丁忧制度。例如,秦朝为了强化对人民的精神禁锢,曾号令天下臣民一律戴重孝为天子守丧三年等。而丁忧制度真正普及开来,是在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可,成为国家正统思想之后。如在唐代法律中,丁忧制度被加以确认,形成了对官员丁忧行为的礼制和法制层面的双重约束。而到了清朝又施行了满汉不同的丁忧制度。
  • 金叶:来自金枝的故事

    金叶:来自金枝的故事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的《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是一部严肃的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人类学著作。原书共十二卷本,搜集了丰富的资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他的夫人丽莉·弗雷泽从十二卷本《金枝》摘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优美的文字编写成这部老少咸宜的通俗读本《金叶:来自金枝的故事》。其中不少精彩的故事未被通行的一卷本《金枝》收录。本书插图由英国著名插画家H.M.布洛克(Henry Matthew Brock,1875—1960)绘制。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热门推荐
  • 送陈嘏登第作尉归觐

    送陈嘏登第作尉归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色

    嫡色

    前世眼睁睁看着儿子的心脏被丈夫挖出,顾明萱终于明白了,什么忍让什么谦和,全是假的,只有变强、变强、再变强,才能保住自己。这一世,她不介意化身罗刹手染鲜血,善如何恶如何,看仇人在脚下痛苦求饶,才是最美.妙的声音。绝色嫡女,水为骨、冰做心,搅动这江天万里,风起云涌;至于这龙床上是谁上谁下?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正经的联盟召唤师

    不正经的联盟召唤师

    刘毅莫名其妙的就得到了一个无比强大的系统。强大到能让他:能够在喝了几桶假酒后脸色正常问能不能续杯;能够在熊熊烈焰中跳着奇怪的舞蹈而安然无恙;能够如风般穿梭在兽潮之中却大声喊着哈撒给;......联盟系统的确很强,只是你能不能给点正常的任务啊!
  • 海棠伤

    海棠伤

    一个被迫流落红尘的年轻女子何海棠,却阴错阳差地遇上了小时候经常一起玩耍的杜一明,从此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爱情在种种磨难中显得如此强大,他们冲破种种包围,是否能终成眷属?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回眸成百年伤。
  • 异界之九阳门

    异界之九阳门

    穿越异世去修仙,却遇上了外表柔弱的圣师大人,请问是推倒还是扑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治愈童年的阴谋

    治愈童年的阴谋

    假如生命只剩下七天,你想做什么?常西演是个受尽冷漠和白眼长大,却仍旧阳光的孤儿。因为一次吵架女友突然嫁人,绝望的他服下药从医院醒来,意外得知自己只剩下七天生命,一心求死的他一时间竟无所适从。突然出现的神秘人,百般引导他回到长大的村子,他发现黑暗的童年记忆开始被一一洗白,有一场阴谋般的记忆,正在将他原本的记忆篡改…
  • 史上最差学区二手房攻略

    史上最差学区二手房攻略

    半年内五次交易,历经波折,终于搞定学区房
  • 一品仵作妃

    一品仵作妃

    从现代法医穿成古代仵作,她是判冤屈、辩真相的东苑朝第一位女仵作,从继任皇子到阶下之囚,他是论逍遥,戏人间的风流倜傥的清闲王爷她历经人生百态,剖死尸、受凌辱,让死人开口说话保其性命,他游历人间各处,避手足、戏仵作,与皇兄反目只为取她信任,她这辈子剖过无数死尸,却想……剖一剖这嘴皮利索处处戏她的风流王爷,剖一剖那万人之上的冷脸帝君真假之心,剖一剖那猜不透的环环相扣狼子野心,可她怎么都剖不透的是自己的此生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