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2300000011

第11章 独身的叔叔和姨妈(3)

“怎么这样少?伙食费呢?”他问。

“伙食费有助学金。五元只是零用。”我说。

他说:“从下个月开始,你不要问家里要钱了,我给,但要对爸爸、妈妈说是助学金增加了。你每月初都到这里找我的同事领钱,我已关照过他们。另外,你还要留心家里在什么地方缺了钱,算一算数字,一起领,交给爸爸、妈妈时只说是你的稿费。全家已经那么拮据,他们还是不让我补贴,真没有办法。”

我知道家里的困难,同意找个借口,不拿家里的钱了,但觉得“稿费”的说法太离谱。爸爸知道,那篇得奖作文的稿费是二元钱。

叔叔说:“反正你得过奖,有理由说稿费,他们也不会去查。”

于是,我在隔壁房间认识了叔叔的两个同事。下个月,我从他们那里领了十元钱,五元留给自己,五元试着冒充稿费,交给爸爸、妈妈。

爸爸没有怀疑,只是说:“稿费买书,这要成为规矩。”立即把钱还给了我。

祖母则在一旁说:“还在读书就挣钱了,真可怜。这钱大人不能要。”

我只得把这五元钱送回吴宫旅馆。叔叔的那两位同事说:“留着吧,当下个月的零用钱。”

其实,我当时所谓零用,也就是买书,好在书店就在隔壁。叔叔的那两位同事还与我聊了一会儿天。他们很羡慕叔叔,说他技术出众,又一表人才,永远是女孩和媒人关注的焦点,但他总是推托说,在上海已有对象。有几个媒人还托他们,在上海查访一下他的女朋友,如果不怎么样,她们要想法换下来。

他们问我:“你叔叔在上海有没有对象?”

我想说没有,但又觉得叔叔这样推托可能有什么考虑,便改口说:“不知道。”

6

风风火火要给叔叔做媒的,是姨妈。

“再好不过的了。”她对祖母说,“当年要排法租界里最体面的人家,十个指头伸出来,这家一定在里面。全家会英文,基督徒,这最小的女儿比志士小六岁,正好,人也本分……”

祖母说:“这样的好人家,看得上我家志士吗?”

姨妈说:“看上了!那天志士带我们那么多人坐轮船夜游浦江,我放了消息过去,她妈、她姐和她本人也都买票上了船,一来一回看了三个钟头,结论是可以交往!”

祖母喜欢与姨妈讲话,只是总觉得她讲话喜欢加油加醋,要打折扣。但叔叔年纪确实也不小了,祖母要我写一封信到蚌埠,提几句姨妈所说的事,希望他什么时候有空来见个面。

给叔叔写这样的信我下笔有点为难,好在算是转述祖母的旨意。

叔叔没有很快回上海。姨妈来催问过好几次,每次都抱怨:皇帝不急,急煞太监。

三个月后,叔叔回上海了。祖母通知姨妈过来,当面谈谈。

叔叔感谢姨妈的一片好心,却说:“我不能让我妈去面对一个满口英语的老太太,而且,我们家信仰的是佛教。”

姨妈说:“这都不重要,关键是你们自己。现在我已经很少见到那么有气质的女人了。”

叔叔说,他相信那人很有气质,但与自己不配。顺便开了一句玩笑:“法租界,有点怕人。”

姨妈说:“其实法租界比英、美的公共租界讲秩序,走出来的人也登样。”她讲起了老话。她自己,也住在原来的法租界。

叔叔笑着问我:“这你听不懂了吧?”然后把脸转向姨妈,说:“法租界确实不错,不单讲秩序,还讲情调,这是英、美公共租界比不上的了。但是,我们中国人能够学到一点西方的秩序已经不错了,那情调哪能学得过来?硬学,就假了,有点装腔作势。所以法租界出来的中国人总有点奇怪,除了大姐你。”

这下姨妈笑了:“你是老上海,什么也瞒不过你。但那个女人,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叔叔说:“不管怎么说,要我每年来往于淮河灾区和上海法租界之间,反差实在太大。”

姨妈说:“不能调回上海吗?”

叔叔说:“还没有下这个决心。”

姨妈说:“等你下了决心,上海的好女人都嫁光了!”

叔叔说:“那就再下决心调走。”

7

姨妈给叔叔做媒的事没有成功,但她为这事一趟趟来,倒让祖母、爸爸、妈妈想起了她自己的婚事。

妈妈对爸爸说:“你弟弟的事我出面谈;我姐姐的事,要你出面谈了。”

祖母觉得对。

爸爸约来大舅和二舅,了解了姨妈的一些情况。

“三年自然灾害”使姨妈不再端大户人家的架子了,甚至也不隐瞒自己在菜场做营业员的事实了。在那饥饿的年月,她经常会急急地通知各家亲戚:“后天有一批小带鱼到货,要一早就去排队!”或者是:“明天菜场关门前有一些豆制品要处理,不要错过!”但每次亲戚们赶去,总是人山人海,她也毫无办法。

心态松下来了,但她依然漂亮,因此下班后还是会对着镜子打扮一下,与益胜哥一起到复兴公园散步。她坚持叫那个公园的老名:法国公园。

益胜哥上学时,她一个人去。

往日法租界的全部豪华,都退缩到了复兴公园铺满青苔的小径间。小径边有精致的洗手座,安琪儿的雕塑敛着翅膀。姨妈这人坚强,并不多愁善感,她天天在那里散步,只是为了享受一种舒适的气息。

当时,这样的散步者实在不少,每人背后都藏着一部历史。他们都是礼仪中人,在小径间相逢,虽素昧平生也会点头示意,却不会有太多的询问。怕自己背后的历史吓着别人,还是怕别人背后的历史吓着自己?

所以,在当时的复兴公园,多的是眼光,少的是声音。这种安静气氛,引来了更多冀求安静的人。

二舅告诉爸爸,在复兴公园,姨妈遇到过好几个尾随者。都是体面男人,在姨妈离开公园后还一直跟着。像是不良之徒,其实并不。

那些男人被姨妈的身姿和容貌所吸引,予以过分的注意,这很自然,却为什么要尾随呢?原来,他们渐渐发现这个女人来散步时常常单身。有时身边跟着一个男孩子在叫她“妈”,但从来没有看见有丈夫陪伴。时间一长,其中有几个男人越来越想弄清她究竟有没有丈夫。这不是无聊者的好奇,而是一些在巨大社会变动中由于种种原因而沦为单身的男人,在探寻再次婚姻的可能。

尾随者有好几个,彼此心照不宣。

姨妈是见过世面的,对这种事情并不害怕,只是想知道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她试过很多办法,例如突然回身迎面走去,或者停在街角一家小店前静观对方举止,终于不得不承认,那都是一些懂礼貌、守分寸的正派男人,似乎就住在她家附近。

她出门更讲究衣着和发式了,不是看上了谁,而是为了任何女人都会在意的那一点自尊。

复兴公园还是常常去,尾随的事情有增无已。她渐渐有点生气,心想这都是一群什么样的陈腐君子啊,连打个招呼都不会,就只会躲躲闪闪地跟、跟、跟!

有一天,她与益胜哥去公园,益胜哥被一群孩子的游戏所吸引没跟上,她东张西望地找了一会儿没找着,后来发现益胜哥已经追上来,跟在她后面了,便趁机大声说了一句:“你怎么跟在后面也不叫我一声!”说完她又笑眯眯瞟了一眼后面的草树间,让更多的耳朵听出一点更多的声音。

第二天,她刚进公园大门,就看见一个男子迎面走来,大大方方地招呼一声:“你今天来晚了。”

姨妈觉得应该鼓励一下这种绅士风度,来嘲弄一下那些陈腐君子,就与他交谈了一会儿。

两天后,他们已经坐在长椅上聊天了。

这位先生姓杨,正好与姨妈住在同一条弄堂里。

不久姨妈发现,身后再也没有尾随者。难道是因为与杨先生坐在长椅上交谈了几次吗?在一次闲聊中,她随口说起这件事。

杨先生说:“都被我处理了。”

“怎么处理?”姨妈奇怪地问。

“我告诉他们,这个漂亮女人的丈夫是一个带枪的警察,高高大大,正好是我的朋友。”杨先生说。

——二舅详细地叙述了这件事,是姨妈自己讲给他听的,但现在不知道姨妈和这位杨先生的关系怎样了。

祖母听了,对爸爸说:“有苗头。你找她谈,就说这个杨先生。我在边上添柴。”

8

姨妈被叫来了。

爸爸和祖母在外面一间与她谈话,我和妈妈躲在里边一间偷听。

爸爸开门见山,坐下就问:“大姐,那位杨先生的事,有希望吗?”

姨妈说:“二弟告诉你们的吧?成不了。”

爸爸问:“为什么?”

姨妈说:“他人很不错,但只对我好,对益胜很冷淡。”

祖母在一旁轻轻应和了一句:“对。对孩子冷淡的,不能要。”

祖母的话虽轻实重,因为她自己就是带着一大群孩子守寡下来的。

妈妈知道今天的谈话不可能再有其他发展,便在里屋喊一声“吃饭了”,随手把门打开。

姨妈看见我非常高兴,拉着我的手说:“你上大学后还没有到我家去过。益胜没上大学,你可不能看不起这个表哥啊!”

我说:“怎么会!真是很久没见益胜哥了。”

第二卷

同类推荐
  • 花鼓戏

    花鼓戏

    《花鼓戏》主要内容分为走进花鼓戏、瑰丽的艺术、花鼓戏的种类等。 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打锣腔、川调、口子调、筒子腔等。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岁时节俗

    岁时节俗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且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等基本特征。民俗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每一个人从生前到身后的全过程,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文学艺术等等。这种最日常生活化的图景,体现出绵延不绝的世代传承,唱响起生命热力的动人弦歌。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草原王国吐谷浑(七)

    草原王国吐谷浑(七)

    吐谷浑在科技方面,如冶金、(河历,如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的大母桥)、筑城(吐谷浑四大戌城、青海都兰香日德白兰古城、海南共和优俟城等)、育马(青海骢、舞马)等方面很有成就,风姿绰约,一睹真容,仪态万千,灵气十足,遗世独立,昔今仍然。据朱世奎先生《册府元龟》《五代会要》《隋书》《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水经注》等汉文典籍,和国内外学者有关的研究资料,以及笔者在白兰等地及黄河谷地田野调查所得,仅就吐谷浑人在立国350多年中,对科技方面的贡献,粗线条的评介,引起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
热门推荐
  • 阴阳雕刻师

    阴阳雕刻师

    阴阳雕刻师这一职业在民间流传已久,而“我”出生在一个阴阳雕刻师世家之中,看似玩世不恭的性格之下掩藏着一份睿智和执着,因为受到家族压力,大学学无所成的我刚毕业就被迫回家继承祖传家业,当上了一家小文玩店的年轻掌柜,各类形形色色的雇主来到,自此一系列阴阳诡事源源不断的袭来,与此同时,凭借着我的看家本领和看穿阴阳事物,驾驭鬼神的能力,引得各路美人纷至沓来……
  • 班主任生活情趣100篇千字妙文

    班主任生活情趣100篇千字妙文

    教师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情趣?可以说这个问题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兴致勃勃地生活和工作工作并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这是本书的写作缘起。作者集100名优秀教师的案例,为读者展现了别样的教师生活。老师,你不是圣人,你生来不只是吃苦、受累,你还要会享受生活!享受生活,就要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就要感受生活的斑斓、时代的风云……
  • 辅政

    辅政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建不世之功,且全身而退。姚广孝法名道衍,明朝政治家、佛学家。年轻时在苏州出家,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后被明太祖挑选,随侍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时,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并担任《永乐大典》总编纂官,世称“黑衣宰相”。永乐十六年病逝庆寿寺,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细节,全景展示姚广孝人生发展轨迹,通过姚广孝胸怀中所寓之对人世的深挚情感、对宇宙的知性观照昭显一代谋臣的宏志雄心。
  • 戬心终身误

    戬心终身误

    分为上卷和下卷,上卷虐杨戬所以有个男二,戬心cp在下卷he,人物ooc预警,不喜勿喷
  • 唐国史补

    唐国史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级扑街系统

    神级扑街系统

    我是荒域太古大陆抖腿侠赵铁柱,请问用飞船和异能换一个半成品系统真的好吗?
  • 重生名门太子妃

    重生名门太子妃

    前世,霍思锦女扮男装周旋于官场,只为了那一句“我若为帝,必娶你为后”。然而,到头来不过是虚妄,狡兔死走狗烹,而她霍思锦就是那只惨死的狗。霍思锦发誓,这一世,她一定要做个女人,而且还要做倾国倾城的女人。某狡兔:补充一点,是做我的女人。霍思锦:你不怪我前世害死你?某狡兔:狡兔三窟听过没?
  • 仙途闲修

    仙途闲修

    这大小三千世界,九州四海一境,凡人修士几十亿,谁人不想成仙?时闲淡定:我!时家老祖宗并上一干子孙持剑怒视!时闲咬牙:……我修!……就是脸真太特么疼。修仙这条路,一旦踏上就是不归途。本文无男主,走天才升级流,无金手指,成长型女主。
  • 带着银河系穿越

    带着银河系穿越

    洛风,地球华夏人士:十岁招来瘟疫,村子差点没了。二十岁招来黑洞,太阳系没了。三十岁,招来仙女座星系,银河系差点没了。穿越异世界,再来一遍:十岁,太阳没了;二十岁,银河撞向异世界,三十岁……被一直坑的银河系却让洛风在异世界混的风生水起。
  • 不韪山庄

    不韪山庄

    千百年前天下九分,九城倾轧,现在竟然出了一个女少主。手段高明、心智可怕,权谋玩得团团转。不是都说江北城少主与江南城少主势均力敌?不不不,他经常犯错,所以会被罚睡书房。有存稿有大纲的好孩子,大部分时间剧情感情一起走的正剧流。1v1,HE——————————————————————南言:小狐狸,你想去哪?苏适意:我还有事回见了您嘞。南言:再跑就把你做成毛皮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