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2300000023

第23章 冬天的斯坦尼(3)

其实我与他的关系并没有胡锡涛先生所说的那样亲密,因为在学校里隔系如隔山,再加上师生之分、年龄之差,以前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作为一个真正的斯坦尼研究专家,他在文汇报社期间与胡锡涛先生闹得最僵,彼此很少讲话,但是胡锡涛先生关于我和我的家庭的了解,都来自于他,可见他们两个人除了学术争吵之外,余下来的谈话内容就是我了。

我在胡锡涛先生的回忆文章中看到,徐企平老师每次谈了我之后,都请求胡锡涛先生帮帮忙,能不能通过市里写作组的关系,救救我父亲,救救我全家。须知,这是一个在学术观点上寸步不让的耿直艺术家,居然为了一个并不熟悉的年轻学生,在向自己的辩论对手求情!

其实,善良的胡锡涛先生当时也毫无办法,因此在“文革”十年间,我的父亲和我的家庭始终未能获救。

让我感动的是,徐企平老师从来没有把这一切告诉我。二十年后我担任他所在学院的院长多年,徐老师的生活过得并不顺心,却也从未向学院提过什么要求。见到我只是亲切一笑,好像我们从来未曾在艰难岁月相遇。

感谢胡锡涛先生用回忆录让我得知,在我陷于灾难深渊底层的时候,曾有一双无力的手,一次次向我抛投过援救的缆绳。

天下有很多关键时刻的援救,是被援救者所不知道的。这正像,天下有很多关键时刻的伤害,是被伤害者所不知道的。世事繁杂,时间匆匆,重者隐之,轻者显之,真言如风,伪言如磐,真正知道的究竟能有多少?

读到胡锡涛先生的回忆录后我立即通过学院的现任领导葛朗先生,快速寻找早已退休的徐企平老师。

我为徐企平老师准备了一桌饭菜,人少菜多,他很感惊讶。我举起酒杯说:“徐老师,这是归还三十多年前的饭票,我实在欠得太多了。”

年逾古稀的徐企平老师哈哈大笑,说:“饭票?忘了!”

是的,那些饭票,他当时借给我不久,就可能已经忘记了。

对我来说,一直想忘而忘不掉的,竟然是饥饿,二十岁的饥饿。

前几年有一个我不认识的年轻人听了谣言撰写诽谤文章,把三十多年前我快饿死的那个阶段说成飞黄腾达。我本想找来所有借给我饭票的一大堆证人,与他面对面地召开一个有趣的记者招待会,但等见了他一面,我就取消了计划。回来后很多朋友责问我为什么如此宽容他,我说,见到他就心软了——不饥饿的二十岁,油亮亮的二十岁,有权利胡说八道的二十岁,让我心软。

更何况,他也姓余。

6

临近下乡,我就不去文汇报社了。自己家里本多伤心事,又与同班同学一起张罗了一个追悼会,追悼那位得尿毒症而死、让胡锡涛先生流泪的周启平同学。

周启平同学原先在宿舍里与我脚对脚睡。他是一个孤儿,由一位不识字的养母养大,生活艰难,却爱书如命。他节衣缩食地抠出每一分钱来买书,只要听到哪个书店有了一本期待中的新书,不管多远,他都会在课余时间赶去买来。平日逛街,也只为买书。每买来一本,至少成为全班男同学的盛事,争相翻阅,有时女同学也会到男生宿舍里来看看他的书架。那年月好书出得不多,他又受制于经费,一共也就买得半箱子的书罢了。“文革”开始,书店萧条,他也就无书可买,无街可逛,不久便生病了。病中一度神志昏迷,怒骂世间恶人,清醒时只想书籍和同学,还曾多次托人带信要我去看他。到他临终,他的养母已悲痛欲绝,全由我们同学操办后事。

这个追悼会开得震天撼地,几乎每个同学都把嗓子哭哑了。原因是,“文革”一来,很多同学像周启平同学一样突然成了孤儿,父亲找不到了,母亲也找不到了,现在又要离开书本、学校,投身荒野。哭周启平就是哭自己,哭大家。那天上海龙华殡仪馆里的情景,我们班的同学直到几十年后回想起来,还两眼发怔。

我为这个追悼会写了一副挽联,高挂在灵堂中间:

父亲何去?娘亲何去?孤身一人走寒冬;

教室空也,街市空也,半箱遗书付狂风。

记得我趴在地上用大毛笔写这副挽联的时候,身后已是同学们的一片呜咽。

7

我的父亲在何处,我倒是知道的。

下乡前又去看了他一次。他单位造反派说,这个人没救了,居然在关押期间盗窃上级的机密文件!

在隔离室见到爸爸后,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是看了一份造反派遗忘在厕所里的王少庸关于清理阶级队伍的报告。王少庸是当时上海市的一个领导,被造反派“结合”进来的一个老干部。

我轻声对他说:“爸爸,只要事情还捏在他们手里,你的问题天天会增加,上一趟厕所也会升一个台阶,由它去。现在的关键是要把全家养活,我听说我们在农场劳动每月会有四十元左右的津贴,这就够了,我第一个月就会寄钱来把祖母送回老家。”

说到这里我说不下去了,爸爸也一声不响,低头看着地面。有了一点津贴,可以支付祖母回乡的路费,但这是小事此间真正的大事在于:怎么能让七十六岁的祖母一个人回乡!我知道这是一个残酷的决定,是一个足以使我们全家在乡亲间永世抬不起头来的决定,但是这个决定恰恰是祖母自己作出的,而且那样坚定,全无说服的余地。

我在与祖母细细谈了几次之后,才知道她执意回乡的理由。

她并不了解时事政治,但已亲眼看到,在她最后两个儿子一个屈死、一个被关之后,孙辈的前途都是远离上海。我要去外地军垦农场了,表妹要去安徽的茶林场了,两个小弟弟也已不断地到农村去“学农”,根据当时趋势,以后必然也是上山下乡的命。既然全都发配到各地农村去了,为什么不一起回家乡呢?

她相信,只需经过几年努力,每个孩子都有可能七拐八弯地调回老家,重组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家庭,省得每个人分头在遥远的异地呼喊不应。

她还判断,我爸爸被批斗得那么厉害,即使以后放出来也不会给他一个像样的工作了,那还不如回到家乡与儿子们一起务农。

当这个蓝图在她脑海里慢慢形成,她就为家乡的老屋担忧起来。长年没有人住,老屋已岌岌可危。此刻家里一贫如洗,拿不出修理经费。惟一的办法全在她身上了:她回去,住下,查看,然后动用亲族之情和辈分之威,请村里的后代热心人一点点地补砖、添瓦、换梁、塞漏,最后成为一个可以居住,而且是可以容得下一个大家庭居住的处所。

祖母的这个计划,就我家内部而言,实在称得上雄才大略。她居然要把当初闯荡上海而终于散落远荒的余家子弟,全部召唤回来。然而当时要完成这个计划,没有人能做她的助手,原来有可能帮她一把的我妈妈,现在也为我的两个小弟弟的生计,到处打工,早已忙不堪言。祖母把这个宏大计划,放到了自己的肩上。

七十六岁老太太的这次回乡,气势非凡,似有旌旗马蹄相伴。

这也许是她一生遇到的最后一个灾难时刻吧?祖母要在半个多世纪前自己初嫁余家的房舍里,调动起她最后一点影响力,为余家寻找一条退路、筑造一个归巢。

她要用农耕伦理的大热闹,来弥补伤心都市的大荒唐。

当时的爸爸,思维能力一定远在祖母之下。这不能怪他,一则是,他被关晕了,已经无法作出整体思考;二则是,即使不关,他在这方面也历来赶不上祖母。

8

一九六八年的寒冬,上海漫天大雪。历来最怕冷的爸爸裹着那件我们送去的破棉袄,蜷缩在关押室里。破棉袄里边是那套肩上有漆渍的卡其布制服,他本来是准备穿着这套制服自杀的。现在这个念头已经打消,制服还是穿着,我与他告别时还特地伸手进去摸了一摸。

他只能在这里默默地盘算日子,不能为任何一个家人送行。先是表妹去安徽,然后是我出发。等我寄回第一笔津贴,妈妈立即去买火车票,送祖母回乡。前后三次骨肉分离,都下大雪。

妈妈只能把祖母送到火车站,原因是,再也找不到买另一张火车票的钱。但是,七十六岁的老祖母为了余家前程在大雪天独自出行的壮举,肯定把上苍也感动了,妈妈在火车站见到了我中学的同学曹文清,他也上同一趟车。曹文清是去杭州,却在杭州车站为我的祖母办完了转车手续,并一直搀扶到她的座位上。到了余姚车站要下车时,祖母又遇到了刚从上海下放到乡下劳动的远房亲戚朱云楚。为这事,祖母后来一直夸耀:“出门一路,好人一路!”

终于到了。吴石岭的半山以上都是积雪,上林湖的边沿结了薄冰,高地地村子里那间老屋,也正被大雪覆盖。打开冰冷的锁,屋内也是一片雪白,雪花正从梁间漏裂处纷纷飘入。

全村还不知道老太太回来,但邻居几个后生眼尖,先跟了进来。他们也是余姓同族,祖母都叫得出名字,便立即下令:

“志凡,拿笤帚来!”

“桂新,灶间生火!”

三天以后,她一拐一拐,由两个本家的孩子扶着,到吴石岭去上坟。脚下都是残雪,滑滑的;胸口棉袄里揣着一束香,暖暖的。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精神十六讲

    中国文化精神十六讲

    本书共分16讲,内容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殷周之际的文化变迁、先秦儒家思想文化、先秦道家思想、先秦时期的墨家与法家思想、汉代新儒学、佛教的东传及其对中国人的影响等。
  • 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

    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

    本书从分析中国叙事文学作品中司空见习惯的“大团圆”结尾模式入手,由浅入深地梳理了中国审美情趣、社会心理以及哲学观念中一脉相承的圆满崇拜意识,视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主要偏失与病态。作者引导中国人反思种种历史教训,从而决心无情抛弃那种热衷目的与理想却轻视手段和过程的思维习惯,真正落实“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使命。
  • 以孝律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律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今天,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全面、科学探讨孝文化,正确认识孝文化在历代法律中的地位,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摒弃其糟粕,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

    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世界民俗,就是关于世界各地的民俗。全书给大家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民俗风情、风俗独特的世界民俗、世界少数民族部落的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本书论述了推动宁夏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措施、科学方法以及如何促进宁夏文化建设跨越性的发展,体现了宁夏文化建设方面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对宁夏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热门推荐
  • 若为凰后

    若为凰后

    啊?什么?你谁啊?我干嘛要跟你交换!可是,容不得她说不,故事就开始了~穿越过来就要被杀?睁开眼就在屋顶?双重身份?什么鬼!我不想做坏人啊!“救命啊!让我回去吧!”“别跑了。你,跑不掉的。”
  • 明月如霜

    明月如霜

    隔岸观火、借刀杀人;笑里藏刀、浑水摸鱼。反间计,连环计;将计就计。一个是心思缜密的女细作,一个是深藏不漏的少年藩王,当阴谋遇上算计,究竟谁更技高一筹?
  • 穿越大清之冰凝雪韵【完结】

    穿越大清之冰凝雪韵【完结】

    穿越300年的时空来到大清,来到大清遇上很多人遇上后谁为谁倾心?倾心却因得不到而殇情冰的唇,火的心每一次的凝眸都将火一样的热情掩藏在冰的深处恨得太深,只因爱得太沉空守一句承诺,让谁等尽一生坚强、执着、只因为爱你不想放弃守候——那一世的情不是在梦里盛开她说:不要争天下好吗?他说:只有得到天下才可以拥有你他说:我可以放弃天下,但不可以放弃你*她,从秀女到宫女,周.旋在众阿哥之间。温润如玉的八阿哥、面冷心热的四阿哥、率真直爽的十三、痴心不改的十四……还有风流倜傥的年羹尧,男人的成王败寇之间,能否容得下一个女人的烙印?他愿意为她放弃争夺天下吗?还是一意孤行的认为只有夺得天下才可以拥有她?*再相遇——“哪个王八蛋撞了我?到底是做梦还是真的?!”“我们似曾相识?”“也许——可能——”“我们是冤家?”“也许——可能——”“我欠你很多?”“也许——可能——”“你欺负我?”“……”又一场阴谋?逃还是不逃?上辈子逃,这辈子还逃?是不是要奋起追到下辈子?*竹子的新坑:http://m.pgsk.com/a/425572/《暖君心:多情小母后》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将门嫡女不好惹

    将门嫡女不好惹

    一朝穿越,她成了将军府中的嫡长女。却是祖母厌弃,姨娘算计,庶妹伪善,还有一群极品亲戚。不给点颜色看看,还真以为她好欺负?祖母厌弃?谁在乎你了!姨娘算计?免费送你一打野男人!庶妹伪善?那就抢了你喜欢的男人!还有极品亲戚?那本小姐就让你们倾家荡产!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人若欺我,我定奉还!*某女:自大男人我不要!某男:娘子,那不是自大,是自信!某女:我讨厌大男子主义的男人!某男:没关系,娘子看着看着就会顺眼了!某女:本小姐最讨厌麻烦,你就是个大麻烦!某男:娘子,为夫太优秀,有麻烦在所难免!*【片段一】一男一女对峙。“我贪财!”“本王以名下所有资产为聘!若你嫌少,本王立刻抢了国库!”“我好色!”“本王的美名,天下皆知!”“我讨厌处男!”某王脸一红,万分羞涩的说道:“你记得吗,很早以前,你就毁了我的清白!”某女:“……”一失足成千古恨呐!某女捶胸顿足!*【片段二】“王爷,王妃要拆了镇国公府!”某王皱眉不悦。侍卫暗喜,王爷终于要发怒了!“拆就拆了,随王妃高兴,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侍卫绝倒:王爷,那可是您外祖的府上啊!“好生照看王妃,少了一根汗毛,为你是问!算了,还是本王亲自前去!”侍卫吐血三升,倒地不起!*PS:文风轻松,各种阴谋,各种算计,各种JQ,轮番上演,敬请期待!
  •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本书是一本指导家长和老师如何让孩子摆脱面临的各种压力的指导书,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今的孩子面临着学习、身体、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最严重的压力还是来自心理方面。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要培养孩子健全身心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有了强大的内心才能轻松的面对一切压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维洛那二绅士

    维洛那二绅士

    《维洛那二绅士》是莎士比亚第一部以爱情和友谊为主题的浪漫喜剧,以两个朋友在爱情上的波折为故事主线,剧中凡伦丁的正直朴实和普洛丢斯的狡猾放荡,对比十分鲜明。凡伦丁为人正派,行为高尚,爱情专一,被放逐做了绿林强盗首领,仍不失绅士风度。普洛丢斯则是反面角色,喜新嫌旧,出卖朋友,但最后悔过,回归旧我。书中两对男女最后各成眷属,喜剧以团圆告终。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西湖老人繁胜录

    西湖老人繁胜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正经的救世主之旅

    不正经的救世主之旅

    有一个不正经的系统精灵,却又要正经的拯救世界……所以,布政靖只好在正经的世界中做一个不正经的救世主了。第一个世界,漫威;第二世界,哈利波特待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