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5100000007

第7章 季羡林先生的治学精神

黄宝生(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属于自己时代的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学术大师之一。那么,我们怎样为季先生的学术成就定位?我于1999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大师治学录》撰写的《季羡林》一文中,称季先生为“东方学大师”,并在结语中说:“中国东方学有季羡林这样一位大师,实为中国东方学之福祉”。

东方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东方文化的学科。东方指亚洲和非洲。东方学的分支学科包括汉学(Sinology)、印度学(Indology)和埃及学(Egyptology)等等。季先生的学术生涯的起点是印度学,主要是运用历史比较语言方法研究佛典语言,涉及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和印度中古俗语等。此后,他的研究范围不断延伸扩展,包括中印文化交流史、印度古代文学、印度佛教史和中国佛教史等等。他对印度古代文化的研究,始终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紧密结合,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同时,季先生于1946年从德国回国,受聘北京大学,组建东方语文系,为中国现代东方学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季先生作为东方学大师,当之无愧。

季先生一生勤奋著述,可谓“著作等身”。但学术大师之所以是学术大师,主要还不在于“著作等身”,而在于学术上的创造性成就。季先生在学术上的创造性成就与他的治学精神密切相关。治学精神可以说是学术之魂。我们并非都要像季先生那样掌握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即使掌握这些语言,也并非都要从事与季先生相同的研究课题。然而,无论我们从事哪个学术门类的研究,季先生的治学精神肯定对我们具有普遍的意义。

季先生的治学精神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坚持学术贵在创造的信条。季先生在德国留学时,导师瓦尔德斯米特指导他写作博士论文,要求他删去一切陈言。从此,他在学术研究中要求自己凡写论文必有学术新意,或提出新见解,或提供新材料,以填补学术空白和攻克学术难点为己任,以重复前人劳动为学术研究大忌。

佛典语言是季先生的学术专长,而通过佛典语言比较研究探索佛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播,则在国内外佛教研究中具有开创意义。季先生通过研究,确认中世印度西北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而中世印度东部方言的一个重要语法特点是“多用不定过去时”,再结合其他一些语法特点,便成为判断一些佛典产生的时间和地区的重要依据。譬如,《论梵文妙法莲花经》一文依据不同梵文原本中残留的俗语语法特点,判断这部佛经最早用印度东部方言写成,后来传到印度西北部,期间经过梵文化过程,由印度西北部传入中亚,由中亚传到中国。《论梵文本〈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一文依据这部佛经使用的混合梵语具有印度西北方言的语法特点,即语尾am变成o或u,说明它虽然是一部早出的大乘般若经,但还不是原始般若经。由此,季先生提出一个重要的新见解,即大乘佛教分成原始大乘和古典大乘两个阶段,而原始大乘起源于印度东部,而非神话传说化的印度南方。又如,《浮屠与佛》和《再谈浮屠与佛》通过Buddha(佛陀)一词的汉语音译,追溯出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先从大夏(大月支)传入,后从中亚新疆小国传入。《论梵文n□ó的音译》则阐明依据汉译佛经中梵文n□、ó的音译情况,可以将汉译佛经分为汉至南北朝、南北朝至隋和隋以后三个时期。前期汉译佛经的原文大半不是梵文,而是俗语和混合梵文;中期的原文也有很多是俗语和混合梵文,但是梵文化程度有所进步;后期的原文是纯粹的梵文。

季先生在佛典语言研究方面,另一项重要的创造性成果是《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早在留学德国期间,季先生跟随西克教授学会吐火罗文后,就利用《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多种汉译异文与吐火罗文本进行比较研究,以解决一些吐火罗词汇的语义问题,令西克教授“大喜过望”,对季先生“奖誉有加”。而从1982年开始,季先生从事中国新疆博物馆所藏的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的译释,也是采取平行异本比较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利用回鹘文本,前后历时五、六年,完成了全部译释工作。这项研究成果也已译成英文出版,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吐火罗文作品的英译本,使国际吐火罗文研究这门学科提升了一个台阶。

二、重视考证。季先生认为提出新见解不是靠主观臆想,而要以材料为依据。观点出自材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因此,在搜集材料方面,要有“竭泽而渔”的气魄,而在辨析材料方面,又要有“如剥春笋”的精神。

季先生于1944年发表的《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变为o和u的现象》,依据大量的语言材料,诸如阿育王铭文、新疆尼雅俗语文书、和阗俗语残卷、混合梵语佛典乃至阿波布朗舍语、于阗塞语、窣利语和吐火罗文B(龟兹文)资料,揭示了中世印度西北方言的一个重要语法特点。

重视考证的另一个典范例子是糖史研究。早在1978年,季先生撰写的《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前言中,就已经提出中印两国在制糖上互相交流的过程。1981年,季先生考释一张有关制糖法传入中国的敦煌残卷。这张残卷记载了中国工匠制造砂糖和煞割令(即sarkara,梵语中的“糖”字)的方法,需要考释的问题涉及甘蔗的种类、糖的种类、砂糖和煞割令的区别等等。这激起季先生全面深入研究糖史的兴趣。此后,他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最终于1996年完成了一部近80万字的皇皇巨著《糖史》,前后历时十多年。从《糖史》中,我们看到书中的大量引证取自中国古代正史、农书、医书、科技书、地理书、游记、方志、类书、笔记、杂著、诗文集以及外国人的游记和著作,举凡与糖史有关的材料,几乎网罗殆尽。

三、追求“彻底性”。许多学术问题不是靠一两篇论文就能彻底解决的,而是需要不断发掘新材料,加以验证、修订、充实和完善。季先生以“彻底解决”为理想目标,对有些学术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势必会终生抓住不放。

早在1947年,季先生的《浮屠与佛》纠正长期以来认为“佛”是梵语Buddha(“佛陀”)一词的音译略称的错误看法,指出佛的译音源自吐火罗语。然而,汉语和吐火罗语的“佛”字固然都是单音节,但“佛”字在汉语古音是浊音,吐火罗语却是清音。这个问题一直留在季先生的心中。直至1989年,也就是事过四十多年后,季先生又利用新发现的材料,写了《再谈浮屠和佛》,修正了佛的译音源自吐火罗语的看法,而确认源自中亚新疆小国的语言,如回鹘文“佛”字的发音就是浊音。这样,中国古代将Buddha(佛陀)译为“佛”的缘由也就得到了满意的解释。

关于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和东部方言的语法特点也是季先生一生抓住不放的学术问题。除了四十年代在德国发表的几篇论文外,回国后继续发表的论文有1958年的《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4年的《三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和《中世印度雅利安语言二题》、1988年的《论梵文本〈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1990年的《新疆古代民族语言中语尾am>u的现象》等。

中印文化交流史也是贯穿季先生学术生涯的研究课题。糖史研究是如此,对中国纸和造纸法以及蚕丝传入印度问题的研究也是如此。季先生于1954年写了《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1955年写了《中国蚕丝输入印度的初步研究》,1957年又写了《中国纸和造纸法最初是否由海路传到印度去的?》。而在“文革”之后,季先生继续关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又写了《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问题的补遗》(1979)和《对〈丝〉、〈纸〉两篇文章的补正》(1981)等。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是一部蜚声海内外的史地名著,在国外早已有多种语言译本。由于校注难度极大,此书在国内一直未有校注本。1977年,季先生受中华书局委托,组织了一个各有专长的学者班子,通力协作,费时五年,贡献给学术界一部厚实的《大唐西域记校注》(1985)。这部校注既充分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纠正前人成果中的错漏,并努力解决前人忽略的问题或遗留的难点。季先生还结合校注,写了一篇长达十万字的论文,阐述《大唐西域记》的学术意义。完成《大唐西域记校注》后,他又“趁热打铁”,主持完成了《大唐西域记今译》,为下一步完成《大唐西域记英译》创造条件。尽管《大唐西域记校注》填补了中国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空白,但季先生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随着国内对印度古代和西域古代文化研究的进展,他觉得有必要对《大唐西域记校注》再作一次修订。他在晚年念念不忘这件事,想要组建班子,再次校注。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未能促成,最终成为季先生一个未了的心愿。

坚持学术创新、重视考证和追求“彻底性”是季先生治学方法的精髓,是留给学术界的宝贵精神遗产。毫无疑问,认真总结和继承季先生的治学精神,对于21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类推荐
  • 马瑞芳评说聊斋之情场

    马瑞芳评说聊斋之情场

    马瑞芳编著的《马瑞芳评说聊斋之情场》特别精选了《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爱情故事百余篇,加以述评,讲述了故事主人公姹紫嫣红的爱情故事,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人生哲理,感人肺腑,精彩好看,并配有光绪年间的聊斋图说黑白线描和彩色工笔画,同时配有蒲松龄纪念馆提供的蒲松龄画像、图片、名人字画等,文图并茂,阅读性、欣赏性俱佳。
  • 观点(译文随笔)

    观点(译文随笔)

    《观点》是英国著名作家、“故事圣手”毛姆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文集,这既是一部精彩迭出的随笔集,同时也是一部知人论世、体贴入微的文学评论集,涉及的人物和主题从大诗人歌德的小说到一位印度教圣哲的精神修为和人生故事,从法国三位以日记闻名于世的作家的自我中心和尖酸刻薄到英国神学家兼大主教蒂乐生的宽厚仁慈及其平实自然的文体,特别是通过对他赞赏的爱伦坡、吉卜林,尤其是莫泊桑、契诃夫和曼斯菲尔德等几位短篇小说大师人生经历与艺术特色的解读,对于短篇小说这一他本人也是当行大师的文学样式进行了一番精彩而又深入的探讨和剖析。毛姆以其塑造小说人物的洞察力和讲故事圣手的高超技巧,活画出一组组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文人形象,进而深入到他们的文学世界和内心灵魂,最终打通的是普遍的人性和人心——从“文心”到“人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也可以看作毛姆一生不变的终极“观点”。
  • 宋朝的江山风月

    宋朝的江山风月

    读宋词的过程,就是亲近一棵大树的过程,有树在,或者能在刹那中遇见古人,或者能在微尘中显现大千。作家选取15位成就最高的词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细腻优美而又富有穿透力的文字,为读者还原词人们生活的时代、生平、故事、心理,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文化氛围、生活情致和审美韵味,既新颖而又富有感染力。
  •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青春的日子,谁心里没点乱七八糟的爱呢?也许你爱上过这样一个人,默默关注,偷偷喜欢,到最后才发现爱上的只是心目中的幻想;也许她爱过那样一个人,彼此欢愉,只是时空不对,千回百转,无法泅渡;当然,也会有幸运的,不偏不倚,眼眸对接,烟花烂漫。不管怎样,那些曾经的青春和爱恋,都随着时光愈走愈远,只是记忆是个奇怪的机器,走过就会被铭刻,被祭奠。
  • 啼血试验

    啼血试验

    靠猎头公司在全球范围遴选一所大学校长,这种事一开始就刺激了媒体的神经。世界上还没有哪一所大学像南方科技大学这样,在没有开办之时,就高调引发世人关注。“猎头”一词源于英文“Headhunting”,是指专门为需求方搜寻、捕获具有专业技能或高层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这家叫作罗盛的国际人才咨询公司,是美国的猎头公司。他们先是将目标定在200人,又减至100人。再锁定10人。这个时候,水面已经无法平静。然而,对悠然于紫禁城宫墙内的朱清时来说,丝毫没有波动,即便他已成了猎头公司最为看重的人选。
热门推荐
  • 兽王·军中兽王

    兽王·军中兽王

    兰虎一出桃花源就遇到了一个叫做蛇六的神秘人,两人不打不相识,结伴前往彩虹城。得知彩虹城外有一只上古凶兽出没,兰虎与蛇六一同前往凶兽出没的水域,希望为民除害。就在与凶兽斗智斗勇的时候,兰虎忽然警觉地发现自己落入了新联盟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哈里兽的几个修为极为高强的弟子从天而降……兰虎脱险之后,跟着亚超人方冰来到了军中,见到了东联邦政府特别行动部门总指挥罗兰。然而军中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仇视新人类的将军对兰虎虎视眈眈。面对军中古人类高手的挑衅,兰虎是奋起反抗还是退避三舍?……
  • 逍遥潋尽

    逍遥潋尽

    那人青色的衣袂上似是流淌着温润的月光,墨色的发在夹杂着荷露幽香的风里飘摇着,剑眉入鬓,悠悠舒展,眼眸明亮,灿若星河,我瞧着他眉目如画的模样,一瞬间便动了心,不晓得该说些什么,只勉强挤出一句话:初尘,我越是喜欢你,就越是讨厌你,越是讨厌你,就越是放不下你。
  • 想成为你的意外和最爱

    想成为你的意外和最爱

    林茶雾的心情有点复杂,大概是因为太久没有回家的缘故,在车上一直沉默着没怎么说话,倒是出租车司机很喜欢热闹的气氛,一直和她搭话,问她拿着行李箱是不是准备要搬家......
  • 倾城歌星在古代

    倾城歌星在古代

    事实证明,穿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醒来之后居然发现自己身在乱葬冈。更可怕的是自己还变成了活死人!?老天爷,能不能告诉她这是肿么回事?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她坐在树上吃着桂花糕观望剑侠大会。那是她第一次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看着他,也是唯一一次。他永远站在她仰望不得的位置,她以为今生都无法触碰,哪怕是他永远纤尘不染的衣角。可当她由树上被打下且压死某位仁兄的时候……“你,叫什么名字?”他伸出宛若白玉般的手。他从不收徒弟,却说她是唯一的例外……她就这样稀里糊涂踏入江湖。殊不知,一步错踏,一生沦陷。
  • 静好遇流年

    静好遇流年

    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颜值青春里没有一场甜到骨子里的恋爱都是不值得的如果能嫁给青春里爱的人,那是最好的
  • 白鹿青崖

    白鹿青崖

    一夕改命,却引发了一连串的意外。本以为只要听师傅的吩咐救下他就好,可是突然冒出来的狐妖是怎么回事?而他怎么莫名其妙多了一个自己也不知道的未婚妻。究竟还会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事?到底是人定胜天还是命由天定?
  • 如果你曾为我落泪

    如果你曾为我落泪

    那年夏天,沾满鲜血的玻璃碎片、被丢弃的校服衬衫、冰冷的雕花栏杆,将女孩陆砂与苏南的世界彻底隔绝开来。彼时,另一个女孩张蔓,也于一场孤勇而无望的爱情旅程之后,在属于青春的迷惘中刻下了绝望而疼痛的一刀。两个女孩原本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在无形中被命运联系在一起。隐忍的眼泪终于落下,再回首,我已不是原来的我——留一枚纯白的记忆碎片,我们曾在那里死去,也必将在那里重获新生。
  • 北地巫师

    北地巫师

    一个重生在异界,过着随波逐流,慢慢融入到周围环境中的故事。
  • 猫扑脸

    猫扑脸

    他是晚上九点钟的飞机要飞离上海,他们最后把晚饭的地点定在静安寺背后的一家比萨店——开在一座巨大商城的北侧。他们坐在中间环状的沙发座那儿。小姐来点单,她说随你点吧。他晚上飞机要走,跟她十五年来的第一次见面就要匆匆结束。他很想点些好吃的,但拿着菜单不知道点什么好。比萨饼,是意大利一家名牌店在上海开设的,装修很有格调,气氛非常西化,菜单也精致至极。他点单时有些后悔,没有带她到隔壁的店里给她挑件衣服或者买一盒化妆品。总之,他是有愧疚的,似乎只有买一点东西拴在她身上,才能缓和这样的分手。除了比萨,他还点了法国蜗牛,这是一种用油浸出来的做法,有特殊的酱沫和油。
  • 许小姐的失意日志

    许小姐的失意日志

    她·话不多·冷艳与温柔共存·心理医生他·碎碎念·阳光与霸道共存·俱乐部老板·四季,三餐,两人,一狗子·关于救赎·年少时,他手里的篮球砸到一旁戴着耳机听歌的她。他向她伸出手,问她的名字。一见钟情,相爱相知,谁知那年她生日他为她准备好了惊喜,谁知她竟然”逃跑“了。三年后,他套路,追逐。她冷艳,回避。不间断的情绪压抑引出了三年前的”巧合“,两人能否找回当年真相?·许心念没想到陌生人在自家寄养的狗子竟然是郝锦时家的,难怪他揉自己的头顶时那么顺手,直到看见他撸狗的动作···和揉自己头发时完全没有区别好吗!`时隔多年,他突然想起第一次见面时她耳机里播放的那首歌《lovethewayyoulie》原来他们的爱从一开始就注定存在”谎言“·因为到过黑暗,所以她想以自己所学专业拯救更多的人。她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我身处黑暗,向往光明。而你就是那束光。谢谢你,在我蜷缩在黑暗的深井仰望上方光亮的井口时向我伸出手。很幸运,我抓住了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