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0200000007

第7章 《香市》赏析

◎吴甸起

作者介绍

吴甸起,196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吉林教育杂志社副总编辑,吉林省教育学院报刊社总编辑,《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编审。有理论专著《文学魅力的寻觅》、《读赏论评》、《新思维与新实践》、《文学审美欣赏方法指要》出版。

推荐词

“香市”像一扇赫然敞开的窗子,人们可以从这里看到广阔而久远的农村社会生活的全貌。作者从早年亲切的生活回忆和对农村现实的细致观察出发,紧紧把握住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艺术表现角度,生动传神而又蕴藉含蓄地描写了“香市”今昔的历史变异。

《香市》是茅盾写的一篇独具江浙农村生活气息的“乡土文学”。全篇通过“我”真切的见闻感受,描写了别有异趣的家乡“香市”。关于“香市”,作者在《陌生人》一文中说:“镇上有一座土地庙。如果父老的传说可信,则‘该’庙的‘大老爷’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忠臣,三四百年来,享受此方人民的香火……乡下人迷信这位土地老爷特别关心蚕桑,所以每年清明节后‘嬉春祈蚕’的所谓‘香市’一定举行在这土地庙。”作者在《故乡杂记》中又云:“‘香市’就是阴历三月初一起,十五日止的土地庙的‘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乡下人都来烧香,析神赐福,——蚕好,趁便逛一下。”从这些详尽而生动的说明中不难看出,“香市”是带有封建宗教色彩和地方风情的古老乡村习俗,是反映农村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农民质朴单纯精神生活的“乡场”活动。“香市”像一扇赫然敞开的窗子,人们可以从这里看到广阔而久远的农村社会生活的全貌。作者从早年亲切的生活回忆和对农村现实的细致观察出发,紧紧把握住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艺术表现角度,生动传神而又蕴藉含蓄地描写了“香市”今昔的历史变异。

开篇处,作者在风暖日丽、春和景明的诗情画意的氛围中,以浓墨重彩、繁弦密管烘染描摹了“幼时所见”的“香市”景象。只见社庙前“临时茶棚,戏法场,弄缸弄,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诸种杂艺,各占一方,相互兢技,会集成阵,“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可见戏之多,人之众,势之盛。作者对诸家杂艺并没有精雕细琢,只是采取并列法将其一一点出,但却像走马灯一样把诸般艺技倏忽间尽呈于人们眼前,不经意中抖开一幅喧腾热闹的“香市百艺”图,给人以方位感、格局感和立体感。接着,作者艺术描写的镜头,由外景转为内景,庙里所见是色彩斑斓的糖果花纸,“各式各样”玩具,“泥的纸的金属的”,应有尽有,而其“烛山”、“灿如繁星”,檀香烟“熏得眼睛流泪”,“木拜垫上”则是“成排的磕头者”。笔笔皆是传神的白描,既反映了庙会的景物特点,又写出了儿童独具的心理感受,并由纸、糖、烛、烟及拜佛者和谐有机地濡染了“香市”神秘热烈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看到农民“祈神赐福”的虔诚和孩子们“借佛游春”的欢乐。作者由外而内、由物而人,有步骤、有层次、有色彩地描绘了在“香市”的“所见”;“所见”是循着游赏者足迹的推移,采取分述法表现的。在详尽生动地铺排了“香市”盛况的“所见”文字后,作品又峰回路转、水到渠成地采取综述法,写下了一段虽则简省但却十分精彩的“香市所闻”:“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古人云“蛙鸣十里”,那不过是诗句的艺术夸张,而此处的三里路外也听得见“香市”的喧闹之声,却是极为真切的实情。而选取“所闻”之声以总括“香市”庙堂内外的热烈繁闹的场景,其构思运墨确实是精妙的。

作者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童年记忆中的“香市”之后,笔锋陡然一转,又记叙了“革命”以后所见到的“香市”:“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风化日’之下。”昔日喧腾的场景消失了,神奇的色彩暗淡了,美妙的骚音沉寂了,“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了。“香市”今之凄清与昔之热烈构成了强烈鲜明的艺术对比,深刻而凄婉地表现了“香市”——古老风习发生的急剧的历史变异。如果说关于童年时“香市”的动人描述,虽则也映照出了小生产者封建余教的意识,但更多地还是熔铸了纯朴农民“父与子”两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憧憬;那么,以反差性的对比和沉郁的笔墨所勾画的今日“香市”寂寞情景,则是通过“庙会”这个窗口展示了农村经济破落凋做的现实趋势,暗示了在农民中发生的悲剧性遭遇。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深谙艺术描写的辩证法,于通篇“今不如昔”的整体对比结构中,又巧妙地变演出“今胜于昔”的局部艺术对比:在“我”期冀“重温儿时的旧梦”而深感“山河犹在,世情皆非”之时,竟“出乎意料”地看到了技艺超绝的“现代马戏”。作品在此处一改前文的并列法、排比法的粗放点染,细腻而详尽地专写“马戏”一技。诸如武术班的名声、主角、节目,甚至戏团演员的神态语言,都一一写到了。这有着在“上海良友画报六十二期揭载的‘卧钉床’的大力士”名角的武术班,确非“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可比,而且他们表演的又何等认真、卖力,“把式不敢马虎”,然而,这反映现代文明技艺水平的表演,也只“售票价十六枚铜元”,“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个空隙儿么?”技艺高了,看客反倒少了,“今胜于昔”的“南洋武术班”遭际的冷场悲剧,就更加有力地衬托和深化了农民物质精神生活“今不如昔”的悲剧。

本文不足一千二百字。开篇便点题,旋即简洁明晰地交代了“香市”的地点、时间、人物、内容,接着便以对照性的二部结构,生动有情地记叙了“香市”的今昔变化,篇终又点题与开篇遥相呼应,全文结构语言给人一种单纯明净的美感。但单纯明净并不意味浅白直露,恰恰相反,它与含蓄蕴藉取得了辩证的统一。确切些说,文章对“香市”景物风习的描写是单纯明净的,而对最物风习变异所包孕的社会意义的揭示是含蓄蕴藉的。“我”的三位堂妹子为何“出世以来没有见过像样的热闹的香市”?先前那些在“木拜垫上”成排的祈神赐福的农民为什么不见踪影了?作品对造成“香市”悲剧性历史变异的原因,没有做正面的、直接的、翔实的交代,只是在勾勒今日“香市”面貌时,作为景物描写的构成部分,采用深有寓意的象征手法,叙说了“‘革命’以后”,“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此处用字虽少,但却语涉政治:“公安分局”者象征着反动的军阀势力,“蚕种改良所”者象征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小小的一座封建宗法式的庙宇,被涂上了一层强权化、殖民化的斑驳怪异的色彩,象征着、预示着素有“桃源”之称的江南“蚕丝之乡”必然走向衰败贫困的社会命运。我觉得,孤立地阅读“香市”一篇,因为它微言大义,尽在景物风习描写之中,对其创作宗旨是很难有更加深切感受的。茅盾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写了一批反映中国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和散文,这些作品情节人物尽管有所不同,但所选取的生活素材和表现角度都是农村经济的破产。因此,这些作品在时代因素和思想内容上存在着某种一致性、联系性、互补性。比如,短篇名作《春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可以看做《香市》景物风俗描写所蕴含的思想社会意义的一个绝妙的“详注”。《春蚕》写于1932年,《香市》发表于1933年。《春蚕》中有关于茧子“洋种”与“土种”之争,《香市》中有“蚕种改良所”云云,两篇的社会背景基本相同,而故事又都是发生在浙江农村的“清明过后”。倘把两篇作品作为“互文”来读,就不难理解在今日“香市”庙会上,为什么看不见农民的真正社会原因。像老通宝一家那样忍饥挨饿,东借西赊,拼死拼活,获得了蚕花丰收却遭致了破产欠债的悲惨结局。他们日日夜夜挣扎在死亡线上,哪里还有闲情逸致来“借佛游春”?即使“祈神赐福”滚得“蚕花二十四分”,岂不酿成更大的悲剧?因此,先看看《春蚕》中关于老通宝一家及“二三十人家的小村落”,为“收蚕”所经历的“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和大破产,然后再看《香市》,就可以更加具体、更加明晰、更加深刻地理解“香市”发生的历史变异及深邃的寓意。

此篇当属写景类散文。独具特点的民俗风习,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地方色调。作者信笔写去,娓娓而述,不加雕饰。无论庙宇、烛山、香烟、杂技,乃至百草梨膏糖的小食及木拜垫上的磕头者,都给人以风物独异的新鲜感受。而笔笔景语又尽是情语,或喜或忧尽在图画之中。此篇文字固然有为村俗乡习——“香市”做记的美意,但作者更深远的旨趣乃在于表现“香市”的今昔剧变,用以勾画农村衰败贫困的趋向。所以,前半部的胜景喜情的描写虽有佳妙之处,而后半部的凄境忧意的记叙则尤为发人深思。“弦弦掩抑声声思”,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诗,把它拿来可以概括《香市》后半部艺术描写的特点。关于今日《香市》氛围场景的笔笔描述,无不深含着凄恻之情,尤以结尾处“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一句最为沉痛哀切,在这看似寻常平直的话语背后隐藏着农民多少辛酸和不幸?并且溶进了作者对农民命运多少深厚的关注和同情啊!没有直接的抒情,没有生发的议论,全篇集中笔墨描写景物风俗,并且紧紧扣在“香市”、“这一个”的历史变异上,而其意、其情、其境在“香市”历史变异的图景中尽出矣!这与那种即景生情或者情景交融的散文相比,岂不是自成一体,别具一格?

“清明”过后,我们镇上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个月。

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二十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所谓“借佛游春”是也。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餐,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然而从去年起,这“迷信”的香市忽又准许举行了。于是我又得机会重温儿时的旧梦,我很高兴地同三位堂妹子(她们运气不好,出世以来没有见过像样的热闹的香市)赶那香市去。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风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那么姑且到唯一的锣鼓响的地方去看一看罢。我以为这锣鼓响的是什么变把戏的,一定也是瘪三式的玩意了。然而出乎意料,这是“南洋武术班”,上海的《良友画报》六十二期揭载的“卧钉床”的大力士就是其中的一员。那不是无名的“江湖班”。然而他们只售票价十六枚铜元。

看客却也很少,不满二百(我进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六十)。武术班的人们好像有点失望,但仍认真地表演了预告中的五六套:马戏,穿剑门,穿火们,走铅丝,大力士……他们说:“今天第一回,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他们三条船上男女老小总共有到三十个!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个空隙儿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

(选自《名作欣赏》1983年第6期:生动传神蕴藉含蓄——《香市》赏析)

§§第五章 “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

同类推荐
  • 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本书选编有“纸币的跳跃”、“杨梅烧酒”、“北国的微音”、“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散文。
  • 一切为了爱情

    一切为了爱情

    本书为哈佛经典丛书第十八卷——“现代英国戏剧”中的一部。这里所指“现代”为本书编著者所处年代的时代划分方式。现称“古典主义”。在戏剧创作中,约翰·德莱顿把法国人在戏剧情节上的规范和刻画的华丽描写结合起来,其中也展示出他自己是莎士比亚的追随者,这种混合类型戏剧的最佳实例就是《一切为了爱情》。这是约翰·德莱顿用来勇敢地向他的偶像莎士比亚发出挑战的作品。正如诺伊斯教授所说,他这一成就最伟大的见证就是“刚看完莎士比亚的‘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我们仍能从德莱顿版本的故事中获得极大乐趣。”
  • 南柯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南柯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淳于棼失官归里,一日醉卧庭前古槐树下,酣然入梦,他在梦中幻入蝼蚁之国“槐安国”,被槐安国王召为驸马……
  • 青春雕像

    青春雕像

    本书主要内容为:红玫瑰,少女,读你, 知音,星,网,你的眼睛,你的眼睛,颤栗,季节。
  • 黑箱:日本之耻

    黑箱:日本之耻

    2019年12月18日,“日本之耻”性侵案历时四年胜诉。性侵的案发现场,隔绝的私密空间,被称为“黑箱”,而揭开这个“黑箱”时,暴露出来的则是调查机构与司法体系中的更为巨大的“黑箱”。2015年4月3日,日本女记者伊藤诗织就工作签证问题与当时TBS电视台华盛顿分局长、首相晋三传记作者山口敬之相约进餐会谈,却遭对方性侵。之后的一年,面对媒体、社会、司法的重重壁垒,她以无比坚韧的勇气与毅力,不断诉诸法律……这是日本历史上女性首次公开具名指控职场性侵害,这是一次对社会、司法、媒体的激烈审问,是给所有女性的勇气与鼓舞:为何司法系统无法制裁伤害女性的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社会不公、大众冷漠、舆论暴力兴盛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生存、如何自救?2017年10月,伊藤诗织根据亲身经历写就的纪实作品《黑箱》面世。2018年,BBC将她的遭遇拍成纪录片《日本之耻》,在全世界引发强烈反响。前后历时四年,2019年12月18日,伊藤诗织诉山口敬之性侵案终于在民事诉讼法庭上得到了日本司法系统的支持,伊藤胜诉。
热门推荐
  • 诗传通释

    诗传通释

    本书收录现存元代诗经类文献。在文献整理中,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旁搜现寻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标点,同时撰写成各个著述的内容提要,对该著述作者、著作内容、特点及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绍。本套丛书是收录现存元代经部文献的大型丛书,有助于推进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等不同专门史的研究。
  • 新版肠胃病疗法与有效食疗(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版肠胃病疗法与有效食疗(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该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有关肠胃病的常识及其对健康的威胁等知识,重点介绍了适合肠胃病患者自我调养和自我治疗的简便方法,这其中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瑜伽疗法、太极拳疗法、按摩疗法、推拿疗法、针灸疗法、穴位埋线疗法、刮痧疗法等。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是一本治疗、预防肠胃病的理想科普通俗读物,对肠胃病患者将大有裨益。
  • 独步剑尊

    独步剑尊

    【精品玄幻】神玄大陆,宗门林立,武道为尊,遵从弱肉强食法则。少年叶枫,自鸿云国踏出,一路上,遍地杀机,腥风血雨,为红颜、为母亲,历尽艰辛,夺天地造化,闻名古风域,傲视东洲万域,威震大陆五洲四海。推荐新书《重生之漫步青春》
  • 汉末召虎

    汉末召虎

    中平六年,灵帝驾崩,新帝继位,十常侍作乱,大将军何进身死,凉州董卓入京,废立天子,袁曹诸将外逃,起兵关东。貌似大大咧咧的张召虎却化身张辽,一头扎进了狼群虎穴,在董卓麾下打混。出身太差,名声太恶,谋士猛将怎么来?五个字:坑蒙拐骗抓。宁教我打天下人,休教天下人打我。他打得袁术咬牙切齿,打得袁绍暴跳如雷,打得曹大惶惶而逃,打得一盘散沙的关东诸侯同仇敌忾……他平定羌族,重开河西走廊,横扫匈奴,远击鲜卑,大败乌桓,拓土筑城。张辽不禁长叹:仇敌满天下,娇妻无一人。贾诩面无表情:这是董公赐给你的娇妻!王允疾言厉色:并州诸将可赦,独不赦张辽!(群号:40568008)
  • 绝境狼王系列:孤独的小狼

    绝境狼王系列:孤独的小狼

    本书是美国“动物奇幻小说女王”凯瑟琳·拉丝基的力作,它以被弃小狼——福狼的传奇故事为线索,将狼族生活与文学想象巧妙融合,编织成一套磨难成就传奇的神奇小说。从狼的生存,到狼的等级,从狼的情感,到狼的战争——狼族生活在本系列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深沉的母爱,到坚定的信念,从温暖的友情,到超常的智慧——福狼与伙伴们不屈不挠的冒险经历被描写得细腻真切。
  • 三世情缘之绝代医妃

    三世情缘之绝代医妃

    前世的姬泷雪,是神族的后裔,为了爱死于爱人剑下。今生的千泷雪,只为浴火重生,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废材,你见过七系全脉的废材?你见过手中有着小世界空间神器的废材?她,有一颗坚定的心,为了报仇,她九死一生,解开封印,只为重回九重天。她记仇!敢骂她,好,一针下去,瞬间闭嘴!敢打她,好,一针下去,瘸一天!千泷雪的座右铭就是敢欺负她侮辱她,呵呵,等着银针伺候吧!敢动她钱袋子,不管是谁,扎!扎!扎!他帝无痕,万千瞩目的全系天才,帝国二殿下,不管样貌身材还是天赋都是第一,就这样一个迷倒了万千少女的他却盯上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初次见面顺走了她心爱的钱袋子,只为让她记住他为了她,他甘愿倒贴全家身当有人问为什么看上这个哪都不出众的臭丫头,他邪魅一笑,他就是爱这口,就喜欢这财迷样!想要钱,他给!想要人,他洗干净奉上!…………她满脸通红,不愿看他那副骚包样:“把钱袋子给我!”他躺在榻上,对着她邪魅一笑,晃了晃手中的钱袋子:“过来呀!”她看着这美男骚包图,忍不住的咽口水“行吧,你害羞本王知道,这就亲自过去,别急,钱是你的,本王也是你的。”【本文1V1,男女主双洁,男主腹黑傲娇,女主冷漠爱财,女强男更强,小虐大宠】
  • 2009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2009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百姓喜剧、爆笑校园、职场幽默、名人幽默、笑事调侃。这些文章反映了2009年度我国幽默作品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 吾似最强得

    吾似最强得

    这是什么鬼世界?东玄?西幻?灵气复苏?末日求生?魔兽世界?诸神复生?天堂地府一日游?外面有龙,有丧尸?全民系统流?什么时候科技变成第二生产力了?这又是什么鬼灵力体系?斗气?魔法?忍术?都2091年了,竟然还有人修仙?老子都毕业十二年了,竟然还有人问我毕业以后选什么职业?老子当然是职业法师啊.......啊呸!一群崇洋媚外的东西?不管了,贫道全都要!嗯,真香!PS,克苏鲁是我儿子!
  • 凤滟传

    凤滟传

    一道圣旨颁下,历经两朝的镇国将军府沦为人间炼狱,震惊世间。镇国将军嫡女云凤滟手执利剑,杀得双眼猩红,无人敢战。最终,有一个人款款而来,那人眉眼妖艳,冰冷如星辰,道,“凤滟,你若死,你余下的族人,可活。”话音落下,云凤滟望着面前绝世的男子,惨烈自刎。于是,世间传闻,大宣凤家嫡女云凤滟,不知廉耻,为人善妒,恶贯满盈。下嫁大宣紫王不成,故,投敌叛国。被囚后,于将军府门前自刎,终年,十九。
  • 我叫石三岁

    我叫石三岁

    石三岁说别看我小照样可以干掉你们且看石三岁的传奇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