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0700000007

第7章 诗与禅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诗的作用在于帮助人认识世界、体验人生;禅的作用在于引导人否认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这种联系必然会反映到理论上来,到宋代,以禅喻诗遂成为风气。在这风气中出现了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这部诗话又引出各种赞同和反对的意见,是是非非,争论了将近一千年。这桩公案真可谓久远而又复杂了。

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澹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元好问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赠嵩山隽侍者学诗》)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

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尚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如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楞严经》曰:“譬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是此诗之本。这个比喻本来就有趣,经苏轼点化后更有机锋。在儿童般天真的发问中,包含着耐人寻思的理趣。

更值得研究的是另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例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远处的人语衬托着山的空寂,密林里漏下一线落日的返照。那微弱的光洒在碧绿的苔藓上,显得多么冷清!青苔对这阳光并不陌生,黎明时分,亭午时分,都曾受过它的照射。现在到了黄昏,它又照来了。然而这次复返,它的亮度、热度和色调都发生了变化。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里所体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

《冷斋夜话》里的一段记载也很有趣:

华亭船子和尚有偈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丛林盛传,想见其为人。山谷倚曲音,歌成长短句曰:“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明月归。”

船子和尚写的是垂钓的情景和过程,意象丰富,境界高远,而又寄寓着随缘任运的禅理。千尺丝垂,以见求之深。万波随动,以见动之广。鱼既不食,遂空载月归。诗的意境亦返于清静虚空。有禅理禅趣而无禅语,简直可以当一首渔父词来读,和柳宗元的《江雪》、张志和的《渔歌子》相去无几,难怪为人所盛赞。黄庭坚还把它改写成长短句以倚声歌唱,也说明他对此诗的喜爱。

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统。细分起来,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不同的三种以禅喻诗,前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所以讲不清楚。现在就分开来加以阐述。

以禅参诗,较早的资料是苏轼的《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其中有这样两句:“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李之仪字端叔,有《姑溪集》,其《赠祥瑛上人》诗曰:“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与李去言书》说:“说禅作诗本无差别,但打得过者绝少。”李之仪的诗富有禅意。苏轼以参禅的态度读他的诗,是欲寻找字句之外的理趣。徐瑞《论诗》曰:“大雅久寂寥,落落为谁语。我欲友古人,参到无言处。”这里明确地说到参诗参到无言处,就是寻找诗歌那可悟而不可言传的妙处。范温《潜溪诗眼》说:“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悟入,如古人文章直须先悟得一处,乃可通其他妙处。”这是说欣赏诗歌和参禅一样,也靠一个“悟”字。禅宗原来是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的。他们认为“真如”不能用语言文字明白地表达出来,所以常用比喻、隐语或令人警醒的动作去启发人。《五灯会元》里记载的禅师们的语录大都属于这一类。而参禅的人则要靠自己去领悟那言外的意蕴,一旦悟有所得,就成正果了。苏轼等人以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读诗,是因为不满足于诗歌语言之内有限的含义,而欲寻求诗歌语言之外无尽的韵味。也就是不执著于语言文字本身,不死于章句之下。这确实是符合诗歌欣赏规律的。

以禅衡诗的代表人物是严羽,他的《沧浪诗话》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诗辨》集中阐述了他的诗歌理论,他对此十分自负,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说:“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其间说江西诗病,真取心肝刽子手。以禅喻诗,莫此亲切。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李杜复生,不易吾言矣。”这段话标举了以禅喻诗的旗帜,指出了自己理论的针对性,是理解其《沧浪诗话》的一把钥匙。严羽把诗划分为汉魏晋盛唐、大历以还、晚唐三个等级,以比附禅家的大乘、小乘、声闻辟支果三个等级。他说:

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眩于旁门小法。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

这些话既衡量了历代诗歌的高下,也指出了学习诗歌创作取法的标准。他认为江西诗派、永嘉四灵以及江湖诗派的弊病,就在于取法不高,未得大乘正法眼。严羽以禅为喻,旨在强调盛唐以前和大历以后诗歌的差别。禅,只是一种比喻,没有更深的含义。至于他对诗歌高下的看法是否公允,那是需要专门讨论的,本文就不涉及了。

以禅论诗的资料最丰富。北宋末年的吴可有《学诗诗》三首,在当时就已引起了诗人们的注意。诗曰:

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

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气本冲天。

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

吴可少时以诗为苏轼所赏识,他所著《藏海诗话》往往阐述苏轼的诗论。苏轼以禅喻诗偏重在欣赏上,吴可则偏重在创作上。他这三首《学诗诗》就是论诗歌创作的。其一是说学习写诗有一个长期修养的过程,下了足够的功夫,就有可能一旦飞跃,达到超然的境地,此即所谓“了悟”。到那时已无须雕章琢句,信手拈来即成妙趣。所谓“超然”,是指超越了雕琢字句的阶段,而达到自如的地步。龚相在和他的《学诗诗》中说:“会意即超声律界,不须炼石补青天。”可以做它的注脚。吴可的这首诗是融合了北宗所讲的“渐修”和南宗所讲的“顿悟”,揭橥了学习诗歌创作的过程。宋人韩驹在《赠赵伯鱼》中有这样四句也可以参看:“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吴可的第二首诗是强调诗人自身的参悟,反对因袭前人。即使是诗圣杜甫,也不可因袭模仿,使他成为束缚自己创造力的模式。禅宗的主旨是指示人人自身本来具有的心性,能彻见心性即可成佛。它不需要繁琐的经典,更反对生吞活剥、句剽字窃,甚至敢于呵佛骂祖。吴可的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精神。赵蕃在和吴可的《学诗诗》中说:“学诗浑似学参禅,要保心传与耳传。”“学诗浑似学参禅,束缚宁论句与联。”曾几在《读吕居仁旧诗有怀》中说:“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葛天民在《寄杨诚斋》中说:“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泼泼。”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说:“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意思相近,可以互相参照。吴可的第三首诗标举“圆成”,《楞严经》曰:“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圆成”就是成就圆满的意思。吴可将“圆成”看做一种极高的诗歌境界,自古以来能达到的寥寥无几。所以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才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所谓圆,含有自然、完整、流转、贯通等多方面的意义。钱钟书先生《谈艺录》有“说圆”一节,旁征博引,所论甚详。吴可以禅论诗,而以圆成为极致,的确是独具慧眼的。

严羽以禅论诗的见解也富有启发性。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所谓“妙悟”指特别颖慧的悟觉、悟性。《涅槃无名论》曰:“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严羽那两句话就是从这里来的。妙悟可以表现为对禅的识见力,也可以表现为艺术感受力。严羽在《沧浪诗话》里以“学力”与“妙悟”对举,有这样一段话:“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他并不否认学的重要性,但认为更重要的是悟。妙悟是第一位的,学力是第二位的。“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严羽这样说,与他对诗歌特点的认识有关:“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诗歌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必须有审美判断。然而,即使是长于形象思维和审美判断的人,也要多读书、多穷理,借助前人的知识和自己的理性判断,才能达到诗的极致。妙悟可以使人悟得诗道,能悟而又肯学,学而又能取法乎上,才有希望登上诗之顶巅。妙悟之诗,其好处就在于“透澈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要求诗歌扩大其语言的容量,通过有限的字句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取得多义的效果。因为是多义的,所以不停止在一种解释上,这就叫“不可凑泊”。因为是多义的,所以单从任何一个角度都不能完全把握它,这就叫“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这几句话因为和禅宗搭上了界,所以总让人觉得有点神秘的色彩。其实并不神秘,严羽不过是指出了诗歌语言的弹性和诗歌意象的多义性而已。

以禅喻诗曾引起一些人的批评。刘克庄说:“诗家以少陵为祖,其说曰:‘语不惊人死不休’。禅家以达摩为祖,其说曰:‘不立文字’。诗之不可为禅,犹禅之不可为诗也……夫至言妙义固不在于言语文字,然舍真实而求虚幻,厌切近而慕阔远,久而忘返,愚恐君之禅进而诗退矣。”(《题何秀才诗禅方丈》)这是从诗、禅与语言文字的关系立论。潘德舆说:“以妙悟言诗犹之可也,以禅言诗则不可。诗乃人生日用中事,禅何为者?”(《养一斋诗话》)这是从诗、禅与人生的关系上立论。李重华说:“严沧浪以禅悟论诗,王阮亭因而选《唐贤三昧集》。试思诗教自尼父论定,何缘堕入佛事?”(《贞一斋诗说》)这是以儒家诗教排斥以禅喻诗。这些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以禅喻诗的确不是科学的说法,难免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然而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以禅喻诗当然也不能丝丝入扣。不管怎么说,强调自身妙悟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标举兴趣而排斥理路;以圆成和言有尽而意无穷为诗歌艺术的高标准,这几个方面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如果不纠缠于诗禅异同之辨,就能透过那些迷离惝恍的禅语,“妙悟”到其中关于诗歌艺术的真知卓见。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是一种奇妙的思维方式,我们生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尚且不能完全揭示其中的奥秘,不能运用心理实验和理论推导以建立创作论和欣赏论的科学体系,何况古人呢?借用禅学唯心主义来喻诗,并不是科学的方法,也远没有解决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心理分析问题,但在古代仍不失为聪明人想出来的聪明办法。如以宽容的态度视之,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都会有启发的。

同类推荐
  • 商市街 回忆鲁迅先生

    商市街 回忆鲁迅先生

    《商市街》是萧红的散文集,创作完成于1935年5月15日,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第十二册,1936年8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署名悄吟。收入散文《欧罗巴旅馆》、《雪天》、《他去追求职业》、《家庭教师》、《来客》、《当铺》、《广告员的梦想》、《家庭教师是强盗》、《十三天》、《拍卖家具》、《最后的一个星期》等41篇,后附郎华(萧军)《读后记》1篇。
  •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书中不仅包括他们过去的散文佳作,也酌选了每人最新的散文名篇。
  • 残雪文学回忆录

    残雪文学回忆录

    《残雪文学回忆录》收录了中国著名作家残雪的文学回忆代表作。《残雪文学回忆录》叙事风格,有点点滴滴的回忆,有灵动的随笔,有随心所欲的创作谈,有坦诚的对话访谈。残雪说,写作就是一种表演和突围。《残雪文学回忆录》放言无忌,指点文学江山。
  • 在最美的流年遇见你(醉美文摘)

    在最美的流年遇见你(醉美文摘)

    本书中人物的故事,穿越时光,感染了无数颗同样敏感的心灵。一对对恋人的爱情回忆,又温暖又萌爱,那些从生活点滴中汲取爱与元气,充满趣味的片段会让读者会心一笑。原来爱情可以如此甜蜜,生活也可以如此温暖。把这些青春小故事送给所有饱经磨砺却依然相信未来的年轻人,本书中有对真情的体悟,有与孤独的对话,有对人生的感叹,有与命运的抗争。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家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家论

    作家何不为?何为?“作家”的意义是什么?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之梦想大陆

    我的世界之梦想大陆

    我的世界,是一款由瑞典人创作的沙盒游戏,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方块组成的,这里,晓皇将带你去了解这个奇怪的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医家四姐妹系列:痞医乱

    医家四姐妹系列:痞医乱

    【本文纯属虚构】第一次,刚拜了天地,新郎被抢走;第二次,刚拜了高堂,亲郎再次……新娘发飚了:“老娘不等你了,老娘自己找人嫁。”于是,第三次,“送入洞房”……这又回,又要抢了。可是,到底是谁抢?又抢得谁?
  • 兔子小姐你跑不掉

    兔子小姐你跑不掉

    在糯糯的生活里,最重要的只有两件事,吃蛋糕,做蛋糕,帝凌羽不同意了:小丫头,我呢?怎么没有我?本文是1v1宠文哦,写的不好请多多关照【吐舌头】
  • 一顾倾颜误终生

    一顾倾颜误终生

    她一朝公主沦为亡国奴,他攻下她的城池,一路追杀她,欲赶尽杀绝,却不料,见她之时,竟阴差阳错的救下她,将她带回,让她服下忘川之水,丢弃之前的记忆。再次醒来,她唤他哥哥,他也不知为何,只想宠她入骨,许她欢颜。她性子跋扈,觉得他只能是她的,直到有一天,他的身边出现了一个人,而那个人竟是她的师父。后,她随太子进了皇宫,他整日郁郁寡欢,才明白,他的心意……
  • 俏汉农妻的逆袭之路

    俏汉农妻的逆袭之路

    (书名改了,原书名《俏汉宠农妻:这个娘子好辣》)杨初夏穿越了,穿到一个被后奶奶打死的小农女身上,这还不算,后奶奶竟连她尸体都要卖了,这怎么能忍?哼,我管你是后奶奶还是大伯二叔的,只要是极品,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只是打完极品,看看面黄肌瘦穿着破烂的爹娘弟妹,再看看贫穷落后的村落。杨初夏怒了,指天狂吼:我定要将这里发扬光大,到时让你冬天开花你不敢夏天,让你给我找男人你不敢给我找女人。某男默默的道,“娘子,我本来就是男人啊……”
  • 情商到了,事就成了:让你受益一生的EQ培养

    情商到了,事就成了:让你受益一生的EQ培养

    本书带领大家走进情商这所“大学”,它系统而全面为大家讲解了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影响情商的因素很多,要想提高情商也需要多方位的努力。只有把情商培养好,才能够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本书引用大量国内外经典理论,从多方面给读者讲解适合中国人的情商培养方法。
  • 女帝登基

    女帝登基

    她重来的这一生,除了这浩瀚的天下,不要别的。
  • 我不是大巨星

    我不是大巨星

    重生平行世界这里没有周杰伦,金庸,古龙这里没有上一世耳熟能详的小说,音乐,电视带着前世的资源,李云横行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