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2300000006

第6章 好汉赵匡胤的“卧榻”情结(5)

与以文制武政策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的,则是偃武修文、倡导文教的基本国策。出身纯粹为赳赳武夫的赵匡胤,却开创出了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代,与他制定的这些基本国策显然是分不开的。

当上皇帝后,武将出身的赵匡胤采用了许多手段笼络武将,但内心深处,他对武将们却十分警惕,甚至可能厌恶。有一次,在回顾了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之后,他十分感慨地对赵普说:“选择一百个文官派到全国各地去当地方大吏,哪怕他们全部变成贪官污吏,都赶不上一个武将可能带来的祸害。”27

在中国的皇帝里,赵匡胤应该算是比较喜欢读书并且大力提倡尊重读书人的一类。据说,他平时沉默寡言,酷嗜观书,哪怕行军打仗的间歇里都手不释卷。只要听说民间有奇书,常常不惜千金求购。有一次,跟随周世宗柴荣攻打淮南,有人私下里到柴荣那儿告状,说赵匡胤打下寿州时,私运极重的财货,达数车之多。柴荣半信半疑,派人去查看,结果发现所有箱子里全部是书籍。柴荣大不解,问他:你刚刚担任高级职务,不好好收拾甲兵舞枪弄棒,要这么多书干什么?赵匡胤顿首道:“皇上重用我,我常恨自己没有奇谋襄赞皇上。看书就是想找到这方面的智虑见闻。”28

当时,被挤在军阀割据夹缝里的文人学士,处境极为艰难。有一位很有名的学者名叫张式,被彰义节度使张彦泽不由分说地聘请为掌书记,负责他的奏章文件。张彦泽凶残苛暴,有一次上书朝廷,要求朝廷杀掉自己的儿子。张式不肯为他写这封奏章,并劝阻他不要这么干。谁知张彦泽拉弓就要射死张式。张式只好出逃。后来,张式逃到朝廷请求庇护。张彦泽知道后,向朝廷索要张式,并声称,如果得不到张式,将会有不可测之祸。朝廷居然就将张式交给了这个军阀。结果,张彦泽对张式采用了剖心、决口、断手足的刑罚,最后杀死。29据说,五代十国时期,类似的事例不少。于是,时人记载说:士子生于斯者,经常要为如何保全身家性命而烦恼。因此,才会有如此众多的北方文人士子,为了避祸,千山万水远逃四川和江南地区。

如今,赵匡胤偃武修文,倡导文教,尊重读书人,甚至以文制武,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拥戴,人们相信,国家真的是要进入太平盛世了。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相当有名,据说,也是赵匡胤逼这位宰相读书逼出来的。

赵匡胤有一柄“柱斧”从不离手。那是一个象牙柄水晶头的斧头,虽然名贵,打起人来也很疼。据说,他发怒时就是用这把柱斧打人,而且越是亲近的人打得越狠,也就越疼。据说是为了让人长记性。

公元967年,当时是宋太祖的乾德五年。这一年,费了不少气力,终于平息了蜀中之乱。朝野上下松了一口气。然而,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个惹人耻笑的大笑话,使宰相赵普差一点挨皇帝赵匡胤的柱斧揍:

当时,君臣几个人不知道为什么谈起了年号来,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相当得意,认为是一个古来无有的好年号。赵普跟着拍马屁,列举了几年来不少好事,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年号。

谁知,旁边站着一位名叫卢多逊的翰林学士,极有学问,而且死看不上赵普。他等赵普特别起劲地拍完马屁后,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

皇帝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结果真是前蜀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这一下赵匡胤的羞惭恼怒可想而知。想起赵普这厮身为宰相,却不读书不看报,让自己在天下臣民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真是可恶万分。

皇帝阴沉着脸在那儿运气,坐了半天,实在还是压不住心头的怒火,便招手叫道:“赵普过来。”

赵普以为要挨那柱斧的揍了,又不敢违抗命令,就战战兢兢地走向御案前,只见皇帝拿起御笔,蘸饱了黑墨,在赵普脸上就是一阵乱写乱画,弄得他满脸满身翰墨淋漓。一边涂,皇帝还一边骂:“你不学无术,怎么比得上卢多逊?”有一种说法认为,赵匡胤就是在这一次,说出了他的另外一句名言:宰相要用读书人。

赵普奇耻大辱,而且整整一个晚上都不敢洗掉,直到第二天上朝。

从此,大宋宰相赵普开始发愤读书。他有一个大书匣,不许别人动。人们只是看到他每天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来读,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书。等到这位宰相死后,人们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天下了。30

皇帝重用读书人,经常喜欢用一段至理名言来告诫周围的武将:天下可以在马上得之,却不能骑在马上治之,更不能躺在马上守之。这句话对军人和武将们震动不小。此时,武将和文臣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转换:现在,双方相见时,文臣已经不需要低眉拱手,一般是由武将们恭恭敬敬地唱个肥诺,先致问候。一个经常可以看到的情形是:军人“见大臣必执梃趋庭,肃揖而退”31。

新科状元登科后,披金挂彩地骑在高头大马上满京城游街夸耀。届时,整个帝国首都举城若狂,就像盛大节日一般地瞻仰新科状元文曲星下凡似的风采,所有美丽的少女都在心中梦想着与他结为连理。当时就曾经有人说:这些书生们的风光,甚至超过统兵十万,踏破敌国的大将军。这一切,是在大宋帝国初年开始成为习俗的。皇帝赐闻喜宴请新科进士们喝酒,也是同样在此期间形成的惯例。科举考试在这个时代代表着绝对的进步、平等与文明,为千千万万没有家世背景的莘莘学子打开了改变命运的大门。

读书和读书人如此受人敬重,以至于目不识丁的大将军也要奋起直追。

党进是赵匡胤的一位亲信武将。他不识字,甚至经常搞不清楚自己所统率部队的各种数字。太祖有时问到他,他每每会把幕僚们写在手板上的数字,举起来给赵匡胤看。他被派到高阳戍边时,按规矩,赴任前要到朝堂向皇帝致辞告别。太祖体谅他不识字,豁免了他的告别致辞。

谁知,他坚决不同意。幕僚们只好将致辞写在手板——一种类似文臣们上朝时捧着的笏上,并教他背熟。

届时,党进跪拜如仪,然后,抱着手板跪在那儿,准备致辞。谁知,紧张之下,他把明明已经背熟的致辞全数忘光,跪在赵匡胤面前很长时间一言不发。最后,他突然抬起头来,看着赵匡胤,大声说:“臣闻上古民风淳朴,请陛下多多保重。”这两句完全不相干的致辞一出,殿堂上的在场者无不掩口,“几至失容”。事后,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说出这么两句来?”他回答说:“我早就看那帮措大(当时骂人穷酸的俚语)们喜欢在皇帝面前掉书袋,我也掉几句给他们看看,让皇帝知道知道,我也读书来着。”32

“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约有三——”

在中国所有世代里,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以至高无上的开国皇帝之尊,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了这样的誓约:

保全柴氏子孙,不得因有罪加刑;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

不加农田之赋。33

誓约中,严重地警告说: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是为不祥,将遭天谴。

在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中,这是唯一一份出自皇帝之手的、带有人性光辉的誓约。其意图,在于约束自己的子孙不要作恶。据说,这块刻着誓约的石碑,置于太庙寝殿的夹室内,封闭甚严。新天子继位时,朝拜完太庙,必须礼启后,跪着默诵誓词。届时,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内侍跟随,其他人只能远远恭候。因此,除了历任皇帝,没有人知道誓约的内容。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金国人为了搜罗战败赔款,将帝国皇宫宫门全部打开,人们才一睹其神秘容颜。据说,该石碑高约七八尺,阔约四尺余,乃大宋帝国的祖宗家法,世世传承。

想想汉高祖刘邦“不要封异姓王”之类的誓约,想想我们听到的许多皇家“祖宗家法”,想想帝国权势场上一阔脸就变、但凡得势就翻脸无情、对政敌必欲斩草除根而后快的狠毒,实在令人感慨系之。

坦率说,笔者沉溺于故纸堆的时日不算短了,每日和历史上的仁人志士、昏君奸臣、金戈铁马、血雨腥风之类相伴。很难有什么激荡起伏。奇怪的是,当读到赵匡胤的这份誓约时,竟然情不能自禁地潸然泪下。想想实在惆怅,即便是有这样一份誓约的约束,这个朝代还是酿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冤案。此时后话,打住吧。以后再说。

赵匡胤的文治武功,其概要大抵如斯。

在他攻城掠地之后,制定了这些政策制度、祖宗家法,大宋帝国的“郁郁乎文哉”就是在此基地上,成长起来的。

在那个时代,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开始应用指南针于航海,大规模应用火药;

在那个时代,世界最繁华最发达的十大城市里,大约至少有五个以上在中国;

在那个时代,帝国汝、定、钧、哥瓷器,从当时到现在,都是全世界的珍宝;

在那个时代,只有通过中国的贸易船队,世界才知道原来海船可以这样造,原来航海可以不迷航;那时,世界许多国家还在刀耕火种;许多欧洲的君主从生下来以后就再也没有洗过澡;穿上来自中国的丝绸,是他们崇高的荣耀;

在那个时代,我们已经有了许多私立“大学”;那时,我们最大一所私立“大学”的学生人数就已经几乎达到了一万人。让我们记住它的名字——白鹿洞书院。

在那个时代,曾经产生了比任何时代都多的一连串响亮名字,口口相传一千年,直到我们今天。他们肯定还会在我们的子孙那儿继续传下去。他们是:寇准、包公、杨家将、狄青、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苏东坡、司马光、秦观、黄庭坚、宗泽、李刚、岳飞、韩世忠、梁红玉、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还有及时雨宋公明、打虎武松、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我们是他们的子孙,我们的身上流淌着他们的鲜血。

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古代中国经济、文化达到巅峰的时代,是古代中国在全世界最文明、最富裕、最发达的时代。

这就是最值得中国人骄傲,也最应该令中国人痛心的——大宋帝国。

这一切,可能都与它的开国皇帝、好汉赵匡胤的那个“卧榻”情结有关。

注释:

1《宋史》卷1《太祖纪一》,中华书局,1985年6月版。

2同上。

3《宋帝列传》之《宋太祖》第11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7月版。

4《宋史》卷1《太祖纪一》,中华书局,1985年6月版。

5《宋帝列传》之《宋太祖》第37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7月版。

6《旧五代史》卷128《王朴传》,中华书局,1976年5月版。

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

8《宋史》卷256《赵普传》。

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开宝六年。

1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

11《宋史纪事本末》卷4。

12《宋史》卷481《南汉刘氏世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

13《宋史》卷478《南唐李氏世家》。

14《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

15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辽全图”,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16转引自张家驹:《赵匡胤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版。

17《新唐书》卷50《兵志》。

18《旧五代史》卷98《安重荣传》。

1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元年。

20同上。

21上述引文见《资治通鉴》卷216唐玄宗天宝十载正月等前后各卷。

22《宋史》卷161《职官志》。

23见柏杨:《中国人史纲》第二十四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2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

25《范太史集》卷26《论曹诵札子》,《宋史》卷162《职官志》。

26见柏杨:《中国人史纲》第二十四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2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

2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29《新五代史》卷52《张彦泽传》。

3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

31汪藻《浮溪集》卷1《行在越州条具时政》。

32文莹《玉壶清话》卷8,转引自《宋帝列传》之《宋太祖》,第153页。

33见王夫之:《宋论》。

同类推荐
  • 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本书在区域总体史视野下考察了西南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成因。在探讨土司制度推行前中央政府治理西南边疆的基础上对土司制度推行后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治理进行了重点研究,对我国处理西南边疆地区因土司制度所引发的与中南半岛三国的关系、边疆跨国民族关系、边疆民族社会发展、我国西南疆域的变动、边疆政治安全与稳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进行了总结,也指出了土司制度在西南边疆安全稳定方面所暴露的政治文化问题。
  • 年代记之千年世界

    年代记之千年世界

    本篇作为起点小说《长夜年代记》的资料篇。记录了平行真实地球与小说时代空白千年的故事。以编年体与纪传体两种形式记录了这一千年时间历史的走向。
  • 三国之霸权系统

    三国之霸权系统

    系统启动:发放初始礼包,力量型英雄一人,智力型英雄一人,钱财5000金,争霸开始。
  • 晚唐不良人

    晚唐不良人

    先天体弱的刑侦教授穿越回大唐,成为一名缉捕盗贼的长安不良人。
  • 北望长安

    北望长安

    铁血时代,英雄辈出,这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也是一个地域迅速拓展,人口大迁移的时代。是继往开来,民族实现大统一的前奏。两个不同性格的现代人被穿越到平行时空的南北朝时代,各自经历了世事沧桑、情殇悲情、王室争伐,无数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终于洗净繁华,构建盛世。不觉滚滚红尘,万里江山,都如黄粱一梦。
热门推荐
  • 嫁衣

    嫁衣

    醉酒后醒来,发现和一个陌生女人在一起。然而,这却是噩梦的开始。
  •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为读者领略文化之真、文学之善、艺术之美,提供了一张“素描图”。作者把阅读比喻为书山之旅,时而扮演成地质工作者,探寻书山中的富矿;时而把自己假想为修行者,心无杂念地追问人文之道。
  • 镜中的爱丽丝

    镜中的爱丽丝

    这是一部描写友谊与成长的小说,它让孩子们明白:真正的友谊是真实美好的。获得友谊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勇敢做自己。自从爱丽丝出演了一部校园剧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她最好的朋友跟她渐渐疏远起来,甚至学校里的人都在有意无意地避开她,这让她十分苦恼。而这时,以“万人迷”萨维为首的姐妹团体让她十分羡慕,她也想成为其中一员。终于,机会来了,萨维邀请爱丽丝参加以“爱丽丝漫游仙境”为主题的派对。正当爱丽丝天真地认为她即将融入这个团体时,意外发生了……
  • 乱世风华王爷难聊

    乱世风华王爷难聊

    月落乌啼霜满天。乱世风华,风起云涌。他与她,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两条平行线终会有相交的一天。是悲,是喜,一切尽在书中。他对她是一眼铭心,为了她,他愿意放弃一切。可是她还是懵懵懂懂,不懂他的心。后来她懂了,可惜他已经“移情别恋”,她失去了所有时,换来的是他即将要迎娶别人的消息。她心念意灰,抱石沉入静湖。 他失去了她……他悔不终生。后来,他毒发的时候,他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去找她了。她说过在桃花深处等他,他可以去赴约了。 某日,某位王爷手里抱了一个襁褓回来,神神秘秘,鬼鬼祟祟,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神情、动作无疑跟一个小偷一模一样…… 侍卫甲:“王爷抱一个婴儿回来了” 侍卫乙:“王爷之前就心心念念与王妃生一个小世子,谁想王妃沉湖了” 侍卫丙:“王爷对王妃也深情,王妃去了,还和王妃举行婚礼……” 侍卫丁:“那王爷也不能去偷别人的孩子?” 于是侍卫丁被群殴了。王爷能叫“偷”? 新书《月华庭》,求支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

    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边塞诗词在中国韵文史上有着夺目的光辉。本书的编选,以《诗经》中的征戍诗为起点,延续到清代乃至晚清的边塞诗词。选录的过程中,本着兼顾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新颖性以及不同时代、不同诗人作品兼收并蓄的原则,对于自《诗经》以来历朝历代重要的边塞诗人、经典的边塞诗作作了重点选录,其中尤其突出选录了唐代的边塞诗词,作品达160余首。
  • 真魔

    真魔

    有人称他为神,因他拯救众生于疾苦之中,善念永存!有人称他为仙,因他实力已然是通天彻地,无人能敌!有人称他为魔,因他曾一怒血洗广袤神州,谁也不从!对与错,不过一念之间。正与邪,只是七情使然。且看沈尘如何在这神州浩土之上,成为一个真正的魔!
  • 你在为谁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

    本书正是以“你在为谁工作”为切入点,从员工的角度,逐层分析“工作是为了自己”这一简单的工作哲理,并且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如何去“为自己工作”的工作方案。希望能对所有读者,尤其是陷入工作泥潭、正在寻找工作意义的读者带来帮助,找到自己的职场位置,拥有一个快乐、充实、成功的职业生涯。
  • 从地球到月球(凡尔纳作品精选)

    从地球到月球(凡尔纳作品精选)

    这两部小说前后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地球到月球》讲的是试验的由来、从地球到月球之旅的准备工作,以及大炮的发射;《环游月球》讲的是“炮弹车厢”发射之后在太空中的种种历险。小说的语言生动幽默,情节奇幻惊险,充满了作者儒尔·凡尔纳的科学设想,而这些设想在以后几乎又——得到验证和实现。凡尔纳在书中所塑造的人物有着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性格、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和尊敬;作者也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用智慧和勇敢创立了科学幻想和幻想科学的小说世界,激发着人类探险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