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2400000008

第8章 这样的童年,你我都有(2)

7岁的我发育得比较好,个子高出同龄人不少,若说没超过5岁,估计还真没太多人相信。幸亏妈妈教我一个办法,若别人盯着我的身高看,我就假装蹲下点,估计“糊弄”一下就过去了。但这简单的“蹲”,对我来说真是遭罪了。一进火车站,我就开始偷偷练习“蹲功”,既得让自己看着不那么高,又得把腿拢起来,尽量不要那么显眼。

终于熬到了门口检票处,我记得检票的阿姨眼睛特别刁,犹如火眼金睛,一下子看到了我的畏畏缩缩。现在想起来,人家工作人员成天面对逃票,对我们这套“小儿科”的把戏简直再熟悉不过了。

她粗鲁地问爸妈:“小孩买票了吗?”

爸妈赶紧说:“我家孩子没超过一米三,今年才不到5岁,不用买票……”

诸如此类的话说了不少。那个检票阿姨听完根本不信,直接弯下腰来大声问我:

“小孩,你今年多大了?”

我当时就傻了,头脑一片空白,根本张不开嘴!

我停顿了大概10秒钟,只蹦出一句话:

“妈,咱们还是补票吧!”

再往后的情节就有些模糊了,只记得妈妈不停地数落:

“你这个孩子太傻了,说成5岁不就没事了,主动补票不等于咱们‘暴露’了嘛!你转过头来让我去买票,那不明摆着家长在欺骗事儿嘛!我这脸往哪儿搁啊……”

可当时我心里实在太别扭了,说成5岁,仿佛舌头上了锁,真就张不开嘴。

不知为何,这件事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现在想一想,确实印证了好多东西。

对于逃票这件事,在我成为父亲之后有一些深刻的感悟。我们常常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比如说谎是错的。但是我们自己在很多时候可能撒谎,会发脾气,会动手打人。在孩子看来就产生矛盾了:家长之前又说这个是不对的。家长有的时候还会狡辩“爸爸其实是怎么样……”

我觉得这样做十分不好,没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我们不应该“言传大于身教”,所以平时我基本上跟孩子是说到做到的,在我能够跟他说的这些话题里,我基本能做到80%以上。

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在看,有时候你讲给他,他看到你这样做,有时候你没讲给他,他会自己悄悄发现。

发现了以后,他自己会总在心里琢磨:“哎?爸爸原来说的是那样,他现在怎么这样了呢?”有时候他会问,有时候他就存在心里了,这其实是挺可怕的事情。成人总是一边对孩子耳提面命灌输良好品行,一边自己却用行为展示错误。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教育从来都是行大于言。

很多时候,小石头跟当时的我几乎一模一样,若撒个小谎,逃个票,这一路比“逃难”还难受!

逃票风波过后,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一起回到了青海。

“北京小子”变成“西北娃”

青海生活是个全新的开始,对一个6岁的男孩来说,这里的一切都与北京迥然不同。

爸爸妈妈对我的宠爱有加只持续了一段时间。六七岁的小男孩好像都很招人嫌,就像现在的石头一样,有时候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到了青海以后,我做过一件很恶劣的事。

事情的起因就是我想回家,我跟爸爸妈妈说:“我要回家!”

爸妈说:“这不是你的家吗?”

我说:“不是,我要回我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那儿才是我真正的家,这里不是。”

然后妈妈就冲我发脾气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淘气啊,一点不听话。”

听妈妈这样说,我也发脾气,把鞋一扔,说来也寸,就把妈妈额头给打破了。之后我内疚了好久。

在青海时的总体家庭氛围还是欢乐和谐的,爸爸妈妈之间关系也还算融洽。可能是因为在一个边远地区,远在他乡,所以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而且因为工作上施展不开,所以他们更加关注家庭生活。那时候大家心里总想:“在这种地方待着,哪一天才是尽头啊?”在这种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状态不如意的境遇下,大家都没有安全感。

我妈妈的工作能力特别强,在上中戏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多喜剧天赋。她当时演了一部很经典的喜剧小品叫《两个心眼》,几乎家喻户晓。直到现在妈妈的那些中戏同学提起来,仍旧会说:“哎!你妈妈当年很厉害啊,她是生不逢时!”我想自己有喜剧天赋可能是继承了我妈妈的一些基因吧。

但他们也是有抱怨的,只不过大多的抱怨不是针对我。而是“文革”那个时代。妈妈更经常因为受人排挤而抱怨,所谓受人排挤就是在话剧团里,演一个剧一般分主角、二号人物、三号人物,他们会写成大字报公告出来。但私下里谁谁谁有什么关系,谁谁谁用了什么方法,可能不太光明,但是赢得了男主角或者女主角。

而我妈妈往往是女主角的二号人选,也就是B角,往往要等女主角身体不好了或者有事儿的时候,她这个备选才有机会上。当时妈妈的抱负和拳脚施展不开,就会有这方面的抱怨,在这个过程当中,特别是往后的日子里,中戏其他班的同学,留在北京的,都爆发了,也有了作品与展示,而她们在外地封闭的情况下,工作条件又差,所以在事业方面慢慢就走了下坡路。

其实在青海的物质条件挺好的,在北京爷爷奶奶家我一直住的是平房,但到了青海跟爸爸妈妈住的都是楼房。而且那个时候在青海物质条件比内地要好多了,因为当时支援边疆的人是有国家补贴的,什么高原补贴、支边补贴,加在一起大概有64块钱,我爸妈两个人加起来就是将近130块钱的生活费。在当时来讲,这个收入算非常高了。

当时,我们家地窖里,永远有从青海草原来的牛羊肉——整扇的羊和牛大腿啊!我印象特别深,大卡车运到家门口,卸几扇冻得硬邦邦的牛羊肉,放到地窖里。那个时候还没有冰箱,家家都有地窖,储存在地窖里可以保温和保湿。在青海,我没饿过,也没有因为缺钱怎么样过,跟小朋友天天玩儿沙包、三角、跳绳。爸爸手比较巧,会做饭,把我妈养得比较胖。妈妈从那时起就很富态,年轻时外号“王肉儿”。我妹妹营养也好,生下来胖得像洋娃娃似的。

但是青海自然条件很差,在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馒头是蒸不熟的,水也烧不开,必须得用高压锅。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自己经常望向窗外,漫天都是黄沙,一片黄澄澄的映入眼帘。我从小就体验了沙尘暴,后来慢慢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慢慢从一个地道的北京口儿,变成了一个带有一点西北口音的小孩了。

初挑大梁

我人生的第一次表演就发生在青海,那情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记得是在爸妈单位自己办的一场新年联欢晚会上,我演大春——舞剧《红色娘子军》里的角色,我跟院里一个学钢琴的一个小女孩合作,她弹琴,我跳舞。当时我完全是即兴模仿,没有专门排练过,刚开始跳得很兴奋,本以为跳两下可能就结束了,结果音乐没完没了,我一边跳舞一边想:这个音乐怎么那么长啊……边想边跳,越跳越乱,终于结束的一刻,我站在台上亮相,场下足足有30秒鸦雀无声。

不过爸爸还是给予了我肯定,他说:“儿子,你厉害啊!跳大春是挑大梁了!”

那时候整个生活都是乱七八糟的,但是热闹非凡。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很多展现老岁月的电影,比如说顾长卫和贾樟柯的,都觉得特别有感触,就跟我记忆中的小时候生活一样。

20世纪70年代末的人们,就像现在的小石头一样,用单纯、懵懂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单纯到人都傻乎乎的。孩子不知道的事,家长也不见得都懂,不像现在,我可以告诉石头,这个不能做,但那个很好,电视里这个是怎么回事,你那样思考是不是更有意思。我的那些父辈,就那样被历史的浪潮裹挟着前行,不知道也不敢想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在这种懵懵懂懂的状态下,我开始了自己的成长。

大概在我快9岁的时候,我们家里发生了一家大事:我有了个妹妹,叫郭月。

我印象特别深,那是一个暑假,爸妈让我到他们在军区的好朋友——一个解放军叔叔家去住。我当时不理解,为什么要到别人家去住?为什么不让我回家?爸爸妈妈后来哄我说,因为要给你添一个小妹妹或者是小弟弟,你要不要呀?我说不要!但还是被送走了。

半个月后我就回来了,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就知道要有妹妹了。有妹妹的过程我觉得特别幸福、特别开心。我还记得当时的一些细节,在妈妈临产前的那个晚上,我准备睡觉了,她已经到医院等候生产,我爸过来跟我说:“今天晚上你好好睡,明天你的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就出生了,你要乖一点,自己在家里睡觉。”那个时候我已经大了,也不需要人陪着睡觉,我说好。

第二天一大早,在我还迷迷糊糊的时候,爸爸满脸兴奋地回家叫我:“快起来!快起来穿衣服!换上这身新衣服,去医院看看妈妈去,你妈妈给你添了一个小妹妹,你高兴不高兴?”

我说:“高兴!”

说完赶紧穿上新衣服,跟爸爸去医院找妈妈了。

去医院的路上,爸爸嘱咐我:“到医院床前跟你妈多说点儿好听的。”

“行!”我答应道。到了妈妈床前,我一下子扑上去,趴在妈妈耳边上说:“妈妈,你给我添了一个小妹妹,我特别高兴,谢谢你!”我妈当时听完,热泪盈眶。

那一瞬间,我们一家人都觉得很幸福。

回家的道路充满了曲折

1979年政府要落实政策了,我们家也准备回到内地。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调回内地会多么不易。要找领导,找各种关系,批条子,写调回内地的流程,然后同意文件落实以后,才能把户口关系转回内地。那时候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是我们一家人要回北京。我记得那时一问我妈妈干吗去了,都说跑调动去了。但是到了1979年,因为各种原因,组织上不批准回北京。

我父母出现了严重的分歧。爸爸肯定是希望回北京的;妈妈呢,不是不想来北京,而是不敢来北京。她想到我亲奶奶脾气不好,怕到北京婆媳关系不好处。而且又觉得老郭家整体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背景,脾气相对暴躁,对她有所嫌弃。而她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文艺女青年,对这样的家庭也有一种排斥。另外,她本能地感觉到,现在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机会,如果她能调回娘家西安,有我姥姥、姥爷还有她的弟弟妹妹撑腰,外人就不敢再欺负她。

站在一个家庭女性保护自己的角度,她觉得比起北京,西安会是更好的选择。我爸爸则希望回北京,他觉得北京多好,毕竟是首都啊!首善之都,各方面条件肯定比西安和青海好很多,另外落叶归根嘛!

每个人的愿望都很美好,但当愿望与愿望冲突时,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解决方式。

据爸爸说,妈妈为了回到西安,曾经跟西安的朋友说:“你们不要让老郭回去,他要是回北京,我就跟他离婚。”我无法揣测父亲听说母亲如此阻挠时的心情,只是当时落实政策回到北京的确有一定难度,所以后来有些落实工作突破不了的时候,爸爸也就顺其自然了,或者按照他的话来说,委曲求全地放弃回北京。

几经周折,一家人定下回西安。最先调回的是爸爸和我,爸爸把关系落到了西安市话剧院,之后到了1980年,妈妈和妹妹才落过来。一家人终于如愿以偿回到内地,说起来,应该是件高兴事。然而从那以后,我感觉连在青海的那点相依为命都没有了,这个家剩下的仿佛更多的是争吵、压抑、摔摔打打、相互埋怨。一开始还少,渐渐地,低气压和吵闹就变成了家常便饭。

父母给了我太多的负能量

爸爸在西安的日子,父母陷入彼此的矛盾,我和妹妹常躲在一旁,不知所措。有时候吵不过想躲一躲,对我们的关注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生闷气,一个人关在屋里也不吭声。

妈妈觉得,两个孩子还这么小,自己很受拖累,夫妻之间感情又不和谐,所以更是一肚子怨气。我跟妹妹年龄差距大,又是男孩,所以他们争吵后的怒火怨气更多是附着在了我的身上,我被当作了一个出气筒。我们家庭比较奇怪,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我们家却是重女轻男的。为什么呢?

因为郭家上下三辈没有女孩,到我这一辈,更只我一棵独苗。妹妹出生的那一天,爸爸特地给在北京的爷爷发了一封电报:母女平安,女儿取名郭月。老爷子收到电报一看,是女儿,一高兴,当天晚上脑溢血,就过去了。

对当时的老郭家来讲,女孩子是掌上明珠,妹妹比较可心,跟我差距又大,所以对我就比较忽视,常让我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好像我是后娘养的,或者是被领养的。那种感觉,到我小学毕业的时候越来越强烈。

而在小学毕业前,我在很多方面是非常优秀的。我从小身体就好,个子高,从小学就一直当班长,也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小学第一次登台表演是在三年级的时候,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和班里一名矮个子的小朋友一起说了一段双口相声,叫《取长补短》。演出很成功,台下反响热烈,我当时站在台上,感觉很自豪、很骄傲,笑容阳光灿烂,心态开朗积极,总有一股想往前奔的冲劲。

同类推荐
  • 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孩子拖拉的毛病并不是一天就能产生的,而且他那让我们倍感头疼的磨蹭举动,也不全是他自己的原因。其实仔细想一下,我们的很多言行,比如老是催促他,其实恰恰就是孩子变得拖拉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改掉孩子的毛病,我们首先就要作出改变。
  • 儿童财商课

    儿童财商课

    《儿童财商课》在内容讲解方面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从父母认识到财商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章向父母介绍提高财商的方法,比如通过教孩子学会如何聪明地花钱、教孩子如何合理支配零花钱、如何省钱、如何投资、如何教孩子认识到财富的真正意义等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财商。从体例上看,每章后都设有“大富翁的理财经验”,小节中包含“财商小案例”“财商小课堂”,这些小版块生动形象、实用具体、贴近生活、便于参考,能帮助父母轻松掌握和运用财商教育的方法。
  • 论优秀孩子如何养成(套装共3册)

    论优秀孩子如何养成(套装共3册)

    《西点军校培养很好男孩的22堂人生课》把西点的理念、精神和中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将西点军规与培养孩子之道结合起来,解读西点案例、征引世界典型,点拨为人之道、讲说人生哲学。《初中3年,女孩如何教养》以50多个真实案例融合100多条国际、国内最新教育理念,涵盖父母正确把握女儿心理的9大要点;敦促女儿主动学习的8项措施;和青春期女儿融洽相处的11条要诀;教出懂礼貌、有教养女儿必备的11个品质;培养拥有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乖乖女”的7点主张;让女儿懂得自我保护、远离邪恶、免受骚扰的6个方法。帮助广大父母教出最懂事、最优秀的初中女孩。《初中3年,男孩如何管教》升入初中后的男孩们处于青春叛逆期……
  •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吕巧菱,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母亲,一直摸爬滚打在青少年教育的第一线。兼之孩子从小“顽劣成性”,又练就了一身与特别淘气孩子相处、引导、教育的方法。现在孩子在重点中学学习,虽常常调皮捣蛋,但不管是学习、思维、性格都非常优秀,可见其独特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曾出版书籍多部。
  • 德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严谨

    德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严谨

    你还在为孩子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担忧吗?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对生活微笑的人;而一个懂得对生活微笑的人,他的世界怎么会有阴雨天呢?作为父母,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幸福一生,那就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本书从营造氛围、快乐学习、愉快社交、享受自由、接受挫折、有效沟通、拉近关系和热爱生活等不同角度,借鉴法国父母的教子之道,通过案例、具体的解决办法等,看法国父母如何教孩子拥有这把“乐观的钥匙”,将学习变成一种享受,成功开启孩子的心灵,为孩子铺开一条乐观的人生之路。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炮灰逆袭,男配请自重

    炮灰逆袭,男配请自重

    1V1宠文(女扮男装)穿进一本书里已经够惨的了,没想到还要过着女扮男装的生活去打仗,好吧,这都不是事。但是,你个男配不去追女主,天天跟在我一炮灰后面是想要干嘛?某男配:“九弟,这温泉尚好,与为兄一起沐浴如何?”“不,我拒绝!”“九弟,一起抵足而眠如何?”“不,我拒绝!”“九弟,为兄也想要抱”某女大吼:“你还说你不是断袖?”某男配微微一笑:“我当然不是,我只是喜欢你。”
  • 青天启

    青天启

    何为运道?何为天数?欲问青天寻真意,上下求索缘何启?以不屈之心,开启无悔一生!
  •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前沿,在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关于人的属性、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与主体问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与义务、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主、平等、公正等重要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内涵、特质、方法论原则、社会意义等内容进行了全面阐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为了爱豆冲

    为了爱豆冲

    这是一个普通北漂青年的成长之路没有传说中金手指只有为了追求昔日的梦想而奋力拼搏也许爱豆在粉丝心遥不可及可他们也是滚滚红尘中的一粟你我都是普通人而我们现在的生存状态决定未来十年是否继续普通
  • 我在末世当村长

    我在末世当村长

    末世来了,丧尸来了,嗯~这个不稀奇。可是,突然告诉我,皇帝们都出现了,朱元璋、成吉思汗、李世民、武则天等等都带着他们的帝国一起活过来了……嗯~就算秦始皇站我面前,我也勉强接受了。可是,那是什么?张三丰单挑吕布?楚霸王吊打西门吹雪?!!!卧槽……
  • 千魂之二次元魔神

    千魂之二次元魔神

    在这个混乱的年代,后天的魔神又何去何从?游荡万界、踏破苍穹、焚灭虚空、破碎命格。混沌魔神,何为魔?何为神?魔,毫无约束,随心所欲,不入三千大道。仙,不入五行,跳出轮回,大道三千。神,接受信仰,享受畏惧,掌控规则。人,善恶自身,一念成神,一念为魔。混沌魔神,一道之祖,无人领路,一者创道。
  • 审判贤者

    审判贤者

    涅瓦雷斯大陆的和平使人类走向极端,无数人类邪恶的思想竟然慢慢的汇聚成了......首先就偷袭了化身为神秘之刃的黑暗本源,并剥夺其自由,成为自己毁灭世界的杀戮武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