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0000000002

第2章 维也纳森林

维也纳森林位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市,是奥地利的首都所在地。维也纳森林是一片保持原始风貌的天然森林,主要由混合林和丘陵草地组成,面积共1250平方千米,一部分伸入维也纳市。维也纳森林旁倚美伦河谷,水清林碧,给这座古城增添了无比的妩媚。同时维也纳森林还对洁净空气起着重要作用,拥有“城市的肺”的美誉。

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

维也纳的海拔从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罗堡岛,到542米的维也纳森林中的最高峰。维也纳的东面是三月河平原,东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国家公园。维也纳的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被维也纳森林环绕,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区。

多瑙河流经维也纳市内,除了多瑙河,从维也纳森林中还有许多小河流入市区,其中包括维也纳河。西面的山岭连接着南面的冰河走廊,这个地区是维也纳的葡萄种植区。

和多瑙河一样,奥地利维也纳森林是大自然赐给维也纳的一份礼物。它用接天摩云的大树,千缠百绕的古藤,芬芳艳丽的花朵,还有林中小径上留下的马车车辙,以及鸟儿温柔的呢喃环绕着这座城市,也赋予了音乐家们永不衰竭的创作激情。

19世纪,奥地利的皇帝宣布维也纳周边的森林为新鲜空气的贮存地,规定这里很多地方不准建造商业性或住宅建筑。几个世纪以来,这里凝聚了人们的辛勤劳动和精心的呵护,森林得以保持原始风貌。长达数千米的无人居住的谷地和山脉,是夏天步行和冬天滑雪旅游的最好去处。

森林中设有为游人服务的小客栈、小棚屋,村子里有简朴而舒适的农家旅舍,林间有许多保养得很好的小路,纵横交叉,形成网络。树上有彩色的标记,有时还有路标指示方向。沿密林小径攀登高坡,眼前只见一片绿色海洋,在微风吹拂下松涛起伏,鸟儿啼唱,青泉淙淙,空气芬芳,使人流连忘返。

维也纳森林里很少针叶树,多为阔叶林;榆、槐、桉、桐等数十种树木交相混杂,山毛榉笔直参天,也有红叶闪烁的灌木林,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维也纳森林的山毛榉是一个大型树种,高度可达49米,树干直径可达3米。其高度通常为25米到35米,直径为1.5米以上。10年的树苗可长到4米高,寿命通常为150年至200年,甚至达到300年。

山毛榉的树干很高,为浅灰色,树冠较窄,树枝较直;在良好光照条件下独立生长的树则树干较短,树冠较大,覆盖范围较宽,树枝非常长。

山毛榉的树叶是互生的、完整或者在边缘有很小的圆锯齿,一般为5厘米至10厘米长,3厘米至7厘米宽,每侧有六七个叶脉。如果有圆锯齿的话,每一个叶脉通向一个齿,在叶脉之间没有齿。芽又长又细,约15毫米至30毫米长,2至3毫米厚,如果芽包括花芽的话,厚度为4米至5米。

山毛榉的树叶通常并不在秋天脱落,而是继续留在树上直到春天,这个过程被称为枯而不落。这种情况尤其在树苗阶段发生,不过在成熟以后也发生在较低的树枝上。

山毛榉在树龄30至80岁之间开始开花。其花为小型的柔荑花,在春天叶子发芽后不久出现。其种子被称为山毛榉果,是小型的三角形坚果,15毫米至20毫米长,底部7至10毫米宽,每一个壳斗有两枚种子,授粉5个月至6个月后的秋天成熟。如果夏天炎热、日光充足且干燥,花和种子数量尤其丰富,但很少连续两年如此。

山毛榉可适应的气候和温度范围较大,并只需要很少的土壤。尽管对土壤的种类没有要求,山毛榉的生长仍有几个重要的条件:潮湿的空气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它喜欢温和的沃土,以及石灰质或者轻酸性土壤,因此山坡比粘土盆地更适合其生长。它可以在冬季的严寒下生存,但是容易在春季霜冻。

山毛榉森林非常黑暗,由于阳光很难到达地面,只有很少的物种可以存活。山毛榉树苗喜欢树阴,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可能生长不良。

在一些砍伐过的森林里,山毛榉萌芽后会死于过度干燥。它们在有稀疏树叶的橡树下生长,之后迅速在高度上超过橡树,最后由于山毛榉稠密的树叶,橡树死于缺乏阳光。林农为了保证橡树的生长常常将山毛榉的树苗移种他处。

山毛榉根系浅,大根向四面八方蔓延。它形成菌根,包括很多种类的真菌,包括牛肝菌属、喇叭菌属、乳菇属等。这些菌属对于从土壤吸收水分和营养非常重要。

山毛榉的木材可以用于制作多种物体。可供乐器、仪器箱盒、高级家具、贴面单板、胶合板、地板、墙板、走廊扶手、运动器械、船舶、车辆、文具、工农具柄、农具、木桶、玩具、日杂器皿、木柱、枕木、坑木、电杆、造纸、烧炭用材,也是良好的薪材原料。细密的纹理使它易于加工、染色、油漆和粘合,通过蒸汽处理可使木材更容易加工。

它成型良好,抗压能力强,不易分裂,有时候铣削较难,原因是它弯曲时较硬。它特别适合制作小型木器,尤其是家具,只要不拿到室外,从椅子、地板和楼梯,山毛榉几乎可以做任何重型结构支撑。

如果没有焦油蒸馏保护,山毛榉容易腐烂。尽管使用不多,它比其他许多阔叶树更适合做纸浆。另外,它还被认为是最好的壁炉燃料之一。

当然,在维也纳最令维也纳人自豪的不是可以用森林木材做成精致绝伦的艺术品,也不是木材有多少种用途,而是那一片森林孕育了许多世界知名的音乐大师。

维也纳森林中有贝多芬和舒伯特的故居。位于森林东端山麓下的格林琴村是维也纳森林中最浪漫的村庄,村里到处是古朴的霍里格酒馆。这里也有一栋贝多芬曾经住过的两层小楼,从这里向北走完一条200米长的胡同,是一个峰岭秀丽的山谷,贝多芬常到这条小道散步并获得灵感,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今天人们在欣赏这首交响曲时,脑海里所浮现出的东西依然能在这里找到。这条小道已被正式命名为“贝多芬小道”。

贝多芬晚年住在一个叫海利根施塔特小村子的一座四合院里。当时已患了神经性耳聋症的贝多芬在这里写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表达了他对人世和命运的不平和抗争。

舒伯特的故居在森林中的欣特布吕尔小村,路旁有一所破旧的磨坊,据说舒伯特创作《美丽的磨坊姑娘》的灵感就来源于磨坊主的女儿每天提着水桶打水的情景。现在林区不少村子仍保持着当年的原状:村边的磨坊,村口的水井,雕花和彩绘的木头房子,小酒馆门前挂着小灯,一派田园风光。

1868年,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维也纳森林的赞歌。

约翰·施特劳斯是地道的维也纳人。他的外祖父在维也纳森林中的扎尔曼村有一所爬满青藤的乡间小舍,小施特劳斯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光。自1829年起,他常在维也纳森林中度夏。森林中百鸟的啼鸣、流泉的呜咽、微风的低吟、空气的芬芳、马车的“得得”声都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这样诞生的。为了使乐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者在管弦乐队里破例地加上了奥地利的民间乐器齐特尔琴,这是一种拨奏弦乐器。

这首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其结构属于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式。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很长的序奏,两支圆号的旋律描绘了优美动人的风景,双簧管和单簧管吹出抒情流畅的曲调,像是牧人的牧歌和角笛。钟声响起,使音乐增加很多光彩。

然后,大提琴缓缓奏出第一圆舞曲的主题动机,作为全曲的引子。大提琴浑厚的音调、圆号美丽的牧歌和长笛玲珑的装饰音节,构成了一幅极美妙的且色彩斑斓的音画,十分优雅动人。

齐特尔琴的加入更增添了浓厚的奥地利民族色彩,这种特色型乐器拨奏出这首圆舞曲中最主要的一段旋律,轻柔而华美,仿佛晨曦透过浓雾照进维也纳森林,还伴随着鸟儿们婉转的鸣叫。

第一圆舞曲为F大调,描绘出了森林清晨的美景,及人们轻歌曼舞的场面。

第二圆舞曲为降B大调,由大提琴呈示出来。这段主旋律与前面序奏中基塔琴所演奏的主题几乎完全相同,但节奏要快得多,舞蹈性极强。

第三圆舞曲为降E大调,三部曲式。描绘的仍然是森林美景。

第四圆舞曲在降B大调上,二部曲式。前半部分轻快、流畅,旋律充满跳跃性;后半部分活泼、优雅,伴奏部分引人入胜。

第五圆舞曲为降E大调,这一部分不仅活泼,而且节奏性非常强,使得整个乐曲达了最高潮。乐曲的结尾部分很长,在这里依次出现了第四圆舞曲、第一圆舞曲和第二圆舞曲的主题;之后,序奏时的“齐特尔琴”动人的旋律重新出现;终止部分采用了乐队的合奏。这一切好似一个总结,引人再一次回顾维也纳森林的各种美丽景色。

延伸阅读

森林里有许多清流小溪、温泉古堡以及中世纪建筑的遗址和古老的寺院,但最吸引人的则是一些美丽而幽静的小村庄。几个世纪以来,许多音乐家、诗人、画家在此度过漫长的时光,产生不少名扬后世的不朽之作。

同类推荐
  • 宇宙:从里到外的宇宙

    宇宙:从里到外的宇宙

    科学探索是认识世界的天梯,具有巨大的前进力量。随着科学的萌芽,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产、生活和思维等方面,科学技术成为人类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科学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 趣味地理:激起你的冒险欲望(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趣味地理:激起你的冒险欲望(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地理知识博大精深,地球广袤无边,我们生活的地球是这样丰富多彩,值得大家多多了解和探索。《趣味地理:激起你的冒险欲望》这本书是广大读者了解地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 关注明天的阳光(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关注明天的阳光(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这本《关注明天的阳光》由刘芳主编:现在,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所继承的生物圈和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了平衡,正处于潜在的深刻矛盾中。而人类正好生活在这种矛盾中间,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危机。这场危机,较之人类任何时期所遇到的都更具有全球性、突然性、不可避免性和困惑不可知性。人类不禁会问,明天是否依然能够享受给人类带来累累果实的阳光、空气和水?明天是否依然能够在地球的臂弯里生存、生活?
  • 生命的密码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生命的密码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宇宙茫茫,星空浩瀚。亿万年来,宇宙每天都在人类的面前,炫示着她的神奇与伟大,灿烂与深邃。
  • 海洋馆漫游(海底世界大观)

    海洋馆漫游(海底世界大观)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热门推荐
  • 关系学(历代经典文丛)

    关系学(历代经典文丛)

    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我们既要热情又要谨慎,要经常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为他们考虑,尽自己的所能来满足他们的欲求。他人在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对你有所回报。同时,别人对你的奉献,也能满足你的欲求。当这种奉献与回报保持平衡的时候,就是交际双方感觉最愉快的时候,同时也是获得最大利益的时候。只有通过这种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才是最稳定、最牢靠的。
  •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文章写作精义,体大思精,笼罩群言。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翻译。题解旨在概括提示该篇之主要内容和重要歧疑,使读者明确其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存在问题的症结;注释力求简洁准确;翻译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重在贯通前后文意。
  • 华严法界观门注

    华严法界观门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彷徨少年时(黑塞作品11)

    彷徨少年时(黑塞作品11)

    《彷徨少年时》描写了少年辛克莱追求自我的艰难历程。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全篇以黑塞标志性的抒情笔调写就,是一部描述贯彻真正自我过程的、探索自我命运的心理小说,可以说是黑塞纪念碑式的名作。
  • 半死半生

    半死半生

    年过40的中学教师在升职的关头辞掉工作决定要成为作家,对他失望的妻子离家,而他也发现完全看不清自己的前程。
  • 荒岛之世外乐园

    荒岛之世外乐园

    洛凡结束了在国外多年的生活,乘坐飞机准备回到华国,却不料在途中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大磁暴,导致飞机坠落在了太平洋上面;当洛凡再一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出现在了一个荒岛上面...............
  • 半颗心的伤

    半颗心的伤

    难道只是那个女生的替身?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任焕似乎也变得很奇怪,拉拉也总是纠缠在任焕与那个女生的回忆中,于是她们终于分手,在任焕和拉拉分手之后,一次偶然的机遇,痛苦的拉拉在凌寒的陪伴下回到老家并且了解了事实的真相,原来记忆里的那个人不是情敌,而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
  • 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不能急

    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不能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含义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著的追求,登高望远,勘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也是人生寂寞迷茫、独自寻找目标的阶段。
  • 万界直播之大土豪

    万界直播之大土豪

    跑销售的王天得到万界直播平台观看的资格,结果出了BUG,他的钱是无限的!于是王天成了无数主播跪tian的神豪!无数神豪中的神话!打赏主播,开宝箱,得到无数武功秘籍、修仙功法,万千世界的珍宝,一路高歌猛进,以武悟道,杀上九重天。本书的世界观很大,千万别当做都市文来看。爆笑爽文,一路飞起!普通群:星辰1号群:109937968星辰2号群:47097449VIP群:387645012【要求3000粉丝值或者全订】
  • Dropping Ashes on the Buddha

    Dropping Ashes on the Buddha

    Somebody comes into the Zen center with a lighted cigarette, walks up to the Buddha statue, blows smoke in its face, and drops ashes on its lap. You are standing there. What can you do? This is a problem that Zen Master Seung Sahn is fond of posing to his American students who attend his Zen centers. Dropping Ashes on the Buddha is a delightful, irreverent, and often hilariously funny living record of the dialogue between Korean Zen Master Seung Sahn and his American students. Consisting of dialogues, stories, formal Zen interviews, Dharma speeches, and letters using the Zen Master's actual words in spontaneous, living interaction with his students, this book is a fresh presentation of the Zen teaching method of instant dialogue between Master and student which, through the use of astonishment and paradox, lead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ultimate re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