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200000005

第5章 逻辑学的语境

吴益民在《试论语境的逻辑意义》提出:

一、 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有对应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对立的一面。

二、 思维要求有严密的、确定的逻辑性,然而自然语言在表达思维时却是灵活的,而且是不确定的。

三、 同一思想内容有时可以用不同的言语形式表达,同一个言语形式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

四、 客观上,一个句子的陈述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

五、 整个交际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言语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矛盾。[14]

因此要解除这种矛盾,惟有依靠语境,因为自然语言总是处在特定的语境中,而语境是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一定的言语形式统一起来的条件,语境具有消化自然语言不确定性的能力,[15]并且语境在对话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逻辑作用和意义。以下用《红楼梦》对话的例子,说明语境具有解除这种语言矛盾,消化语言不确定性的能力,看出语境在对话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逻辑作用和意义。

2.2.1语境帮助了解思维逻辑

人物对话往往依靠他的思维逻辑来决定他说什么话、怎么说、做怎么的决定。他对事情的了解,对事情的看法往往受到语境的影响。在同一事情上各人有各人的思维逻辑,因此造成看法不同,如果一方坚持自己的立场,谁也无法动摇,于是造成关系的不协调。例如《红楼梦》七十四回尤氏和惜春的对话就说明了这点。

凤姐与王善保家搜查大观园,在惜春的丫头入画箱里搜到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凤姐网开一面,不马上治罪,尤氏和惜春奶妈都希望惜春留住入画,说“不过一时糊涂了,下次再不敢的。他从小儿服侍你一场,到底留着他为是”(1061页)。怎知惜春天生一副廉介孤独僻性,任人怎么说也不肯。(惜春说:)“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

“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1061页)这里惜春的思维逻辑:

一、 她不会留住入画,免得别人说她的不是。

二、 她也不过去荣国府,免得惹闲话。

三、 她不管别人,只管保住自己。

尤氏听了又气又好笑,对众人说:(尤氏:)“怪道人人都说这四丫头年轻糊涂,我只不信。你们听才一篇话,无缘无故,又不知好歹,又没个轻重,虽然是小孩子的话,却又能寒人的心。”

(惜春:)“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尤氏:)“你是千金万金的小姐,我们以后就不亲近,仔细带累了小姐的美。即刻就叫人将入画带了过去。”

(惜春:)“若果然不来,倒也省了口舌是非,大家倒还清净。”(1061—1062页)先时尤氏还未真正生气,只是觉得惜春怕闲话,怕人编派,怕受连累,直到惜春说她清清白白的一个人,怕给他们带累坏了,尤氏才发作,也才相信惜春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孩子话。其中这里牵涉到语境,小说写道:“尤氏心内原有病,怕说这些话,听说有人议论,已是心中羞恼激射。”(1062页)这里的对话看出语境具有“消化语言不确定性的能力”。

原来早在七十一回说如何为贾母庆祝八十岁大寿,一日尤氏发现夜里园内正门与各处角门未关,还吊着各色彩灯,就命丫头叫该班的女人,后来又命传管家的女人,要吩咐他们注意门户灯火。丫头要两个婆子传话去,两个婆子只顾分茶果,听说是东府的奶奶,不大放在心上,说他们只管看屋子,不管传人,没理会他。丫头生气了说:“琏二奶奶要传,你们可也这么回?”两个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丫头挑出毛病,也生气说:“各家门,各家户,你有本事,排场你们那边人去,我们这边,你们还早些呢!”(1004—1005页)

丫头向尤氏报告,尤氏气得要叫凤姐来理论。由于周瑞家的通报,凤姐后来将两个婆子捆了,交给尤氏发落,凤姐的逻辑思维是为了叫尤氏脸上过得去,这里乃解除以上所说的“语言矛盾”。怎知道其中一个婆子和邢夫人的陪房是亲家,邢夫人得知,当着众人向媳妇凤姐陪笑求情:“理论我不该讨情,我想老太太好日子,发狠的还舍钱舍米,周贫济老,咱们家先倒折磨起人家来了。不看我的脸,权且看老太太,竟放了他们罢。”(1010页)邢夫人的逻辑思维是责备凤姐做得太过分,气得凤姐赌气回房哭泣。凤姐这一哭,没想到贾母又知道了,于是鸳鸯把各处的头儿唤来,嘱咐园内各处女人,别“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势力眼)”(1013页)。

从婆子看不起东府奶奶,引出邢夫人对凤姐的数落,到鸳鸯警告众人,大家都知道尤氏连累了凤姐,难怪惜春说“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清楚了语境,也就了解尤氏为什么生气,惜春为什么这样怕事,了解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原故和对话形式。惜春有如此的话语形式,一味冷漠的态度,是与他的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关系,这逻辑思维是由一定的背景所引起。读者也因此了解人物语言上的矛盾,不确定的地方;同时看人物对话如何形成矛盾、不确定的背景。

周礼全指出自然语言不同于形式语言是它对语境的依赖性,因此从逻辑的角度研究语词和语句同语境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重要;自然语言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因而从逻辑的角度研究人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的重要。[16]这乃印证了以上的例子,说明逻辑影响人物说话的语词和语句,同语境是有密切的关系,也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

2.2.2语境使语言中隐性的逻辑明显化

语境能分析语言中各种隐性表现的形式,特别能将复句、句群中的各种隐性形式给以分析,语言逻辑的任务是总结思维形式的语言表达规律。[17]吴益民也指出在自然语言中常具有多义、模糊、灵活等特点,同一个言语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逻辑关系,不同的言语形式可以表现相同的逻辑关系。在应用语言时,人们也用拟缩或者省略的形式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逻辑关系的自然语言表现形式繁杂多样,常是隐性的、不明确的。幸而在交际时,一种言语形式总是存在于具体的语境中,因此人们通过语境对语言进行语义分析,获得确定的意义,以显示自然语言潜在的逻辑关系。[18]

自然语言中的多义、模糊、灵活的特点可以从《红楼梦》对话的例子看出语言的逻辑性。《红楼梦》五十七回,紫鹃试探宝玉对黛玉的情意,说黛玉“明年家去”,同说个“家”字代表许多不同的意思,影响宝玉的逻辑思维。宝玉同紫鹃说他已在老太太面前露风声每天让黛玉吃二两燕窝:(紫鹃:)“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家去,那里有这闲钱吃这个。”

(宝玉:)“谁?往那个家去?”

(紫鹃:)“你妹妹回苏州家去。”

(宝玉:)“你又说白话。苏州虽是原籍,因没了姑父姑母,无人照看,才就了来的,明年回去找谁?可见是扯谎。”

(紫鹃:)“你太看小了人。你们贾家独是大族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别人只得一父一母,房族中真个再无人了不成?我们姑娘来时,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虽有叔伯,不如亲父母,故此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终不成林家的女儿住在你贾家一世不成?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之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落人的耻笑。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801页)这里十三个家字,从上下文看,与其他词组合,形成好多不同的意思,有组成动词“家去”、有组成问句“那个家”、有复合名词“苏州家”“贾家”“林家”“你家”“他家”“书宦之家”“亲戚家”。这里宝玉企图要搞清楚林妹妹往那个家去,而紫鹃用不同形式的家,不同意义的家,加上一番道理,来牵引宝玉的逻辑思维,使他相信黛玉真的要走了。

宝玉提出的疑问和逻辑推理与紫鹃的试探结合,分析如下:

谁明年家去?——你妹妹。

往那个家去?——往苏州家去。

回去找谁?——紫鹃反问林家房族中真个无人了不成?

宝玉不再问。——紫鹃再进一步牵引宝玉的思想,为他建立“黛玉真的要走”的逻辑思维: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嫁自然要送还林家的。

紫鹃再反问宝玉,终不成林家的女儿住在你贾家一世不成?再巩固宝玉的逻辑思维,反问使听者思考。

宝玉没有回答——紫鹃又加强“黛玉真的要走”的逻辑思维,说林家虽穷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之家,不会把黛玉丢在亲戚家,落人耻笑;又说明去的时间,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好像这就要去了。甚至这里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

宝玉因此推翻自己的思维逻辑,完全相信了紫鹃。

从紫鹃的角度,这里他使隐性的词语通过语境的解释,逻辑明显化。宝玉因为听说黛玉要回苏州去而痴呆了,众人急坏,用了重复句子问紫鹃。(袭人:)“你才和我们宝玉说了些什么,你瞧他去,你回老太太去,我也不管了!”

(紫鹃:)“我并没说什么不过是说了几句顽话,他就认真了。”

(黛玉:)“你说了什么话,趁早儿去解说,他只怕就醒过来了。”

(贾母:)“你这小蹄子,和他说了什么?”

(紫鹃:)“并没说什么,不过说几句顽话。”(802—803页)这里袭人、黛玉、贾母都问同一个问题,“你说了什么话”,而紫鹃也回答同一个意思的答案:“并没说什么,不过说几句顽话。”整个对话过程都是在“说什么”这个句式里兜兜转转。紫鹃当然知道说了什么,她的思维逻辑是复杂的,她的回答是模糊的,到底是什么顽话,一直没有说明,直到宝玉见了她,拉住她死也不放,众人再细问,才搞清楚。贾母先前见了紫鹃,眼里冒火,后来听紫鹃说的是黛玉要回苏州去,才放心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803页)他也不责怪紫鹃,贾母这里的逻辑思维是简单的,同是一句话,紫鹃贾母两人的逻辑思维就迥然不同。

我们同时也看到另一种推理的现象,紫鹃为宝玉制造了了解他话语的逻辑,也铺陈了推理条件,而让宝玉推理相信她所说的话是真的。紫鹃的话使宝玉痴呆,以至袭人举止大变,黛玉把吃的药都吐出来,贾母拉紫鹃命宝玉打。推理是以严密性而见长,自然语言则以灵活性取胜,因此推理的逻辑结构分析更不能脱离语境。

有关对句子的灵活处理,在同一章里,当宝玉听到“林”字,就满床的闹起来:(宝玉:)“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

(贾母:)“打出去罢。”

(贾母:)“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

(宝玉:)“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贾母:)“没姓林的来,凡姓林的,我都打走了。”(803页)贾母的回答是不顾语言的真实逻辑,而故意去迎合宝玉的思维逻辑。然而在小说的细节中,这种对语言的灵活处理,又表现了小说情节的必然性。

在小说中,人物的逻辑思维改变,是因为语境所造成,也因此形成情节的波动。例如六十六回柳湘莲逻辑思维的改变,是因语境而起。原先柳湘莲答应贾琏提亲,要娶尤三姐,并将传家之宝鸳鸯合体剑作为定礼,怎知见了宝玉,提起亲事,宝玉说尤二姐、三姐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位小姨,是一对尤物,正巧他又姓尤。湘莲听了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猪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944页)湘莲反悔,向贾琏要回宝剑,尤三姐在房里听见,知道他在贾府中得了消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于是一手将雄剑并鞘还给湘莲,一手将藏在胁下的雌剑往颈上自刭。柳湘莲逻辑思维的改变造成情节的悲剧发展。

同类推荐
  • 我的N种生活

    我的N种生活

    我崇拜痛苦和不公,生活深处的隐痛,它们唤起了我以及我的语言,让我的休闲有痛的感觉。我的隐痛是无限的,语言对于我来说是阶梯,经过攀登,我希望尽头是一扇门,打开它我就可以看到那些痛楚和不公了。这种感觉比做爱、喝酒、游荡、读书更重要,它来自语言,语言深处居住着的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灭掉自己的冲动和愿望。
  • 有一种风雅趁年华

    有一种风雅趁年华

    古典名物,本安于红尘,无意聚散,但却于偶然之间惊动了过客的心弦,于是便生出了这段缠绕心间的云烟雅事。千古繁华,不过是历史长廊转角处的一道薄风,而作者白落梅却在水墨里,为读者寻到了一段唐诗宋词般的典雅生活,带领读者烹茶煮茗,淡看岁月荣枯,品味浮世清欢,静度风雅年华。
  • 苏曼殊作品选

    苏曼殊作品选

    英人诗句,以师梨最奇诡而兼流丽。尝译其《含羞草》一篇,峻洁无伦,其诗格盖合中土义山,长吉而镕冶之者。曩者英吉利莲华女士以《师梨诗选》媵英领事佛莱蔗于海上,佛子持贶蔡八,蔡八移赠于余。太炎居士书其端曰:“师梨所作诗,于西方最为妍丽,犹此土有义山也。其赠者亦女子,展转移被,为曼殊阇黎所得。或因是悬想提维,与佛弟难陀同辙,于曼殊为祸为福,未可知也。”
  • 刹那有你,世界皆示光芒

    刹那有你,世界皆示光芒

    《刹那有你,世界皆示光芒》收录了徐志摩的散文、诗歌和小说作品,共分“散文·萦绕的情丝”“诗歌·生命的萍踪”“小说·心灵的云游”三部分。全书具有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审美格调,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秉持着徐志摩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 冷日子暖日子

    冷日子暖日子

    《冷日子暖日子》是裘山山的散文作品集。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冰心散文奖,四川省文学奖,巴蜀文艺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以及夏衍电影文学剧本奖等若干奖励,现为成都军区《西南军事文学》主编。《冷日子暖日子》收录了《数字化决定》、《滞后的人生》、《我的教师生涯》、《有儿自远方归来》、《大声咳嗽》等作品。
热门推荐
  • 谁把谁的青春埋葬了

    谁把谁的青春埋葬了

    丁灵去美国的途中遇到一个叫金的男人,那人正是十年前与她有过的小天王天天,六年前在两大家族安排的相亲席上脱逃的混蛋。新仇旧恨,她决定一次清算。带着怀疑并且试图寻找真相的她把记忆拉回到了十年前,十年前一次又一次离奇的境遇以及身边朋友接二连三的死去让她彻底的陷入绝望当中,她的车祸以及间歇性的失忆为她赢得了十年的安宁生活,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改变了一切。生命的负重让她卷入了另一个男人的生活,一个雷电交加的恐怖午夜,她在网上遇到了一个跟她已经死去的未婚夫长的一模一样的男人,她的生活从此不再平静,原来在这太平的十年里早就酝酿了一场更大的阴谋,十年前那只是个小小的伏笔。小说将通过《谁把谁的青春埋葬了》、《迷情追踪》、《寒兰花的秘密》为你一一揭晓。
  • First Across the Continent

    First Across the Contin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施米特文集:政治的神学

    施米特文集:政治的神学

    《政治的神学》收入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五种:《教会的可见性》、《政治的神学》、《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政治的神学续篇》、《价值的僭政》;均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法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关系。欧洲的法学传统与基督教神学有内在关联,施米特借助“政治的神学”这个提法,力图在现代语境中保有欧洲传统的法学品质。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施米特法学思想的基本信念所在。《教会的可见性——经院学思考》乃施米特一系列政治法学论著的滥觞,关注的是基督教教会建制的政治形式意义。《政治的神学——主权学说四论》讨论的是政治法学意义上的公法问题,在现代语境中进一步阐发了博丹“主权就是谁决断非常状态”的著名论断,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的经典文献。《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讨论政治制度建构中的“代表”问题,从韦伯“新教伦理”的对立面——天主教政治法理来看待自由民主现代性的形成及其问题,带出截然不同的现代性问题景观和意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政治的神学续篇——关于终结所有政治神学的传说》乃施米特八十高龄时所著,旨在为针对“政治的神学”的大批判展开反批判,相当神学化,但谈论的仍是现代性政治的正当性问题,是其著作中最难迻译的一篇。《价值的僭政——一个法学家对价值哲学的思考》从法学家立场检讨现代启蒙主义价值哲学,对于了解施米特对议会民主制的思想史批判的理论出发点具有重要意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越者传

    超越者传

    暴躁老姐和阳光宅男,从青梅竹马到生死宿敌。超能力与魔法的大战,于命运的舞台拉开帷幕。——“我若为神,必灭此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OPICS

    TOP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隔世之心

    隔世之心

    曾接受过心脏移植手术的许悠然,在一次高烧时意外触电。幸运地活下来的她,却发现自己的身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变化……当她在废墟中邂逅罗砚成之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人和事,接连刺激着她的神经,让那些支离破碎的陌生记忆逐渐复苏和连贯起来。许悠然蓦然发现,二十年前另一个女人路雪轻与罗砚成相爱相弃的悱恻往事,无可抗拒地悄然渗透进了她的生命里……
  • 青春鹿上

    青春鹿上

    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生,在成长路上,渐渐从亲密无间到陌陌无言,人的感情其实从无对错之分,只是恰好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遇见了那个人,一起经过了那段时光。